香港美食节_香港美食节目主持人怎么可以错过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12-20

减肥者的天敌,吃货的福音

香港美食节_香港美食节目主持人怎么可以错过

 

在一片吐槽声中,《舌尖上的中国3》悄然完结了豆瓣评分也呈现出了罕见的断崖式下跌,最终定格在了4.1分不得不说,对于日益挑剔的中国观众而言,美食节目已经不是“看相”不错就可以了观众更期待一档节目中蕴含着一种乡愁、一方文化,或者更纯粹的是对美食简单真挚的喜爱。

如果你偏向前者,我推荐你看《Ugly Delicious 》(不中看的美食)主角是美国当下最火的亚裔大厨之一 David Chang,每集他都会邀请几个朋友,一起探寻美味佳肴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争议……

第一季有 8 集,一集时长45到60分钟不等。食物没有华丽的外衣,也不存在于高档餐厅里,从披萨、小龙虾到炸鸡和饺子,都是美国人最习以为常的。

拍摄手法,视角也与《舌尖上的中国》不一样。更像是美食爱好者到处寻找各种看似不起眼,但却非常美味的食物,同时还交流关于这款美食故事、种类、差异及它背后的文化层面,成一个放射状展现开来。

比如:第一集是介绍披萨,这在人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他们会聊到不同地区间披萨的差异,然后David Chang和他的朋友们就直接去了意大利、比利时、日本去探寻各种风格的披萨,甚至还去了披萨连锁商多米诺那里了解更多关于披萨的故事。

他们在探讨美食的同时也探讨美食背后的文化。

他们在餐桌上的辩论,颠覆了我对披萨的认识,也让我对“美食”有了更深的理解怎样的披萨才是正宗的披萨,这部片子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探索这类问题如果你只是一个纯天然的吃货,只要味道正,从不关心它的发展史和所谓的文化内涵,那么请一定不要错过《街头美食斗士》。

喧嚣嘈杂的夜市大排档,一位其貌不扬的中年大叔,却异常满足地享用面前的街头美食这大概是很多国内观众,对于中国式“深夜食堂”的理解,可没想到被韩国人给拍出来了出品这档综艺节目的是韩国良心电视台tvN,除了盛产神剧之外,tvN的综艺节目也是品质保证。

这档节目的形式其实非常随意简单,基本上就是跟随着主持人的视角,一路吃遍全球各地的街头美食此综艺的灵魂人物,就是这个一直在吃的男人——白钟元他是韩国美食综艺的顶级人物之一,好几档节目如《白钟元的小巷餐厅》、《家常菜白老师》都广受欢迎。

而他除了主持人、美食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韩国“The Born Korea”餐饮集团的老板旗下有30多个连锁餐厅品牌,上千家分店,一年销量1239亿韩元,名副其实的餐饮界大亨现在还继续出来拍节目,完全是因为爱吃。

日剧里,看《孤独的美食家》五郎吃喝是一种享受韩国综艺中,白钟元就是能和五郎媲美的吃货光看他吃就能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现在强调精致好看高大上的大多数不同,《街头美食斗士》顾名思义,聚焦的是街头美食没有高端食材,没有昂贵价格,走到哪吃到哪,哪里本地人多,就跟着去哪吃。

一季节目一共十二集,每集一个城市,目前已经出了的有成都篇、香港篇、泰国篇和东京篇,而我们今天只说一说成都和香港节目的第一站就是中国的美食天堂成都曾经听过一个故事,说一个歪果仁,立志要吃遍中国,结果一年过去了,他还在四川。

这绝不是夸张哈,因为光是路边摊就够你吃上几个月。你看那炉子上被烤得滋滋作响的牛肉串儿;

金灿灿的炸土豆再撒上辣椒面;

酥脆、香溢,咬一口烫嘴的锅盔;

还有又麻又辣、吃到上瘾的麻婆豆腐……

所以,时间有限的白大叔从白天到晚上,只要吃得下,统统尝个遍他逛完早市逛夜市,期间还不忘体验上班族的工作餐有一次,他起了个大早要去喝茶,结果被旁边的餐馆吸引,就立刻进去吃饭吃完又看见厨师在炸猪皮,他委屈又难过感觉自己错过了几个亿!。

这些当地人路过都不会多看一眼习以为常的小吃,在白大叔眼里,就是天国最美的风景白大叔的第二站,是中国香港蔡澜说过:香港这个城市很忙,有多忙呢?一个月前新装的电梯,不到三周,电梯的按钮就已经被按得掉了漆,数字都看不见了。

虽然工作繁忙,生存压力巨大,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于美食却从不马虎。平民美食星罗棋布,饭馆茶肆遍地都是。在中环附近,大叔轻车熟路的钻进了一条后巷。

熟悉香港的人都知道,在香港的摩天大楼之间,有一种细长的后巷(志明与春娇就是在后巷抽烟认识的)。而香港最接地气的美食,往往就藏在这些狭窄的巷子里。

他一路消灭了冻鸳鸯、避风塘炒蟹云吞竹升面、煲仔饭、港式牡蛎饼、港式热狗、咖喱鱼丸、烤大肠、盅饭、烧麦、姜撞奶……茶餐厅早餐19种食物,更令人目不转睛。

《街头美食斗士》最大的优点,在于回归了“吃”本身。是啊,介绍人文有人文节目,介绍历史有历史节目,介绍景点有旅游节目,那么美食节目只关注食物,太理所当然了。

白大叔在串串店门口排队时就说,“哎呀难得来一次成都,大熊猫都没见到就走,有点可惜”。然后又安慰自己,“大熊猫在电视上看得更清楚,我还是多吃点东西吧。”说完就心满意足地撸起了串串。

《街头美食斗士》中白大叔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更加了解食物,而不是用引导性的谈话勾出某些故事,给节目添彩头比如白大叔在吃肥肠粉的时候,不问老板儿子多久没回过家,不问房租能否负担得起,一门心思琢磨“这肥肠粉的主角到底是谁”。

不需要强行的逼格,不需要刻意为美食添上人为附加的情怀,也不需要给食物的背后赋予花哨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好吃就够了除此之外,制作组将收音也做到极致面皮擀动的声音,沥干面条的声音,下锅油炸的声音,煮熟冒泡的声音,大火爆炒的声音;。

简直就是一场属于耳朵的ASMR盛宴。

当以上信息全部混杂着油盐酱醋一齐被盛在碟子里,“好吃”是观众唯一能有的感官体验事实上,食物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从食物本身推敲便能知道一个地方的气候、人文、饮食习惯有的时候大众看一档美食节目,就只是为了吃罢了,而不是分心去听所谓的故事。

《舌尖3》就是因为一味的在食物上强加更多文化内涵、甚至扯出不必要的“背景故事”,忘了美食节目的“本味”和“初心”,才会失了口碑和人心(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锐影Vanguard编辑 |茶小妹✪▽✪欢迎转载,但一定要。

注明来源和作者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