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新闻资讯_旅游新闻资讯播报这都可以
人民网“行进中国”青海调研采访团听着喜欢的音乐,看着车窗外的美景,来自四川广元的游客李晓与朋友们自驾行驶在青海湖旅游专用公路上,一路说笑不停,尽情徜徉在青海的夏天。青海湖旅游专用公路(I期)建成通车。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快停车,这儿可以拍
人民网“行进中国”青海调研采访团听着喜欢的音乐,看着车窗外的美景,来自四川广元的游客李晓与朋友们自驾行驶在青海湖旅游专用公路上,一路说笑不停,尽情徜徉在青海的夏天。

青海湖旅游专用公路(I期)建成通车人民网记者 甘海琼摄“快停车,这儿可以拍照”说话间,车已停靠在停车港湾,几人迫不及待下车,“好美啊!”“太美了!”几乎同时脱口而出路边,金灿灿的油菜花招蜂引蝶,远处,湛蓝色的青海湖碧波荡漾,更远处,湖天一色没有尽头,只有棉花糖状的云朵缓缓移动,如梦如幻,如画如诗。
“快来,我们一起拍照”欣赏一番之后,几人又张罗着摆姿势拍照“高原蓝宝石”青海湖是大美青海的一张靓丽名片,也是游客青海之行必打卡的景区之一近年来,青海湖景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景区提档升级,着力构建青海湖全域“快进慢游”服务系统。

第二十三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正在举行,选手们骑行在青海湖旅游专用公路上环湖赛组委会供图青海湖旅游专用公路(I期)通车运行便是助力“快进”的关键举措“以前,六七八月份去青海湖,一路总会遇到堵车的情况,今年一路畅通。
”六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西宁市民马翔选择去青海湖吹吹风、看看景每年夏季,马翔总要去趟青海湖,看看那一抹高原蓝,“不去趟青海湖,总觉得夏天不完整”

青海湖周边风景如画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今年5月份,青海湖旅游专用公路(I期)工程倒淌河镇至二郎剑景区段路面、绿化、交安等工程顺利完成施工道路建设全长50公里,全线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沿途规划建设了四处停车港湾,设计时速60Km/h。
看似普通的一条路,实则不普通“公路地处生态敏感区,生态环境脆弱,保护要求高”青海省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熊宏玲介绍,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坚持生态优先理念,边建边绿,在以良好的路域环境锻造绿色发展底色方面没少下功夫。
沿着路边行走之际,路基边坡上覆盖的一层毯子映入眼帘,小草“瞄准”毯子的缝隙直往外“冒头”“植物纤维毯下撒播了草种,相当于是给草种盖了层被子”青海省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青海湖旅游公路项目办主任赵青彪介绍,植物纤维毯不仅保温保湿,还能固定草根,防止被羊群等动物啃食时连根拔起。
护好了路基边坡的草,路基边坡整体也就与沿途景观更加协调了

草籽从植物纤维毯的缝隙里长出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一路前行,路中间隔离带内几十株大树郁郁葱葱,成为这条路上的一道风景线“保留、移栽了这些树,也是边建边绿的具体举措”熊宏玲介绍,公路规划建设之初,充分考虑沿途的树木分布生长情况,在尽可能不破坏的基础上,优化线路设计。

保留、移栽的树木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为全力保护沿线生态环境,减少征地面积,公路设计阶段采用改扩建理念进行了施工图设计,优先采用“无痕迹”生态恢复技术,路基边坡防护以生态防护为主,以圬工工程防护为辅,如原生草皮贴坡、原生草皮生态边沟等施工工艺。
这不仅是青海首条旅游专用公路,还是青海首条旅游智慧公路目前正全力推进智慧化建设,建成后可实现“一张图”交通业务和旅游业务的综合管理,并与交警、养护等业务部门进行信息互通,形成联合管控,实现紧急状况下的多方联动救援和应急指挥,为游客提供出行规划、途中引导、交通旅游、气象播报等一站式出行信息服务。
此外,公路沿线的隔离栏、路标等基础设施,充分融合青海湖相关元素,确保“外美内实”。

隔离栏上有青海湖裸鲤元素人民网记者 杨启红摄当前,青海湖正值创建青海湖国家公园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的“双创”关键期,青海湖旅游专用公路(I期)进一步完善了区域高等级公路通行环境,为带动公路沿线商业及文化产业发展,激发生态旅游发展活力,展示大美青海靓丽名片提供了更好的交通支撑。
(万世成、熊旭、白波、杨启红、李依环、甘海琼、赵敬菡、马天翼、霍雨佳、许维娜)

“行进中国”大型融媒体系列调研行专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