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沥尽心血(沥尽心血对不对)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堂实录\x0d\x0a文/夜书锋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堂实录文/夜书锋第一课时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臧克家写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大家在预习时,把课文读了几遍? (学生杂然回答,有说三遍的,有说五遍的……)。
师:很好下来,请同学们先齐读“预习”提示学生齐读“预习”提示:◎闻一多既是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又是伟大的民主战士,毛泽东同志评价他“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读课文,了解闻一多事迹。
◎本文的作者也是一位诗人,他的语言精致凝练,富有诗意阅读时,注意体会这个特点师:同学们,既然大家在课前都朗读了课文那么,请注意,课文里有一句话,和“预习”提示里的一句话很相似,但是表述又不太一样,请大家找一找,并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学生跳读课文,寻找老师提示的语句)生1:“预习”里写道:闻一多既是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又是伟大的民主战士……课文第19自然段写道: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修饰语不一样,而且课文里的表述,学者前多了“卓越”这个词。
师:是的,这是一个区别,看看还有什么更大的区别?生2:“预习”里对闻一多的表述顺序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课文里的表述顺序是:学者、诗人、革命烈士“诗人”和“学者”的先后顺序不一样师:真不错!你在读书时不仅仔细认真,而且善于思考。
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不一样?哪种表述更准确?生3:课本第9页课下注释①里也写道: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因此,我认为“预习”里的说法是对的师:哦?这么说,是臧克家写错了?(大部门同学轻轻地摇头,但又不知原因何在。
)师:看来大家的预习还是不够扎实啊!请同学们看看文章第19自然段的位置,已经到了文章的末尾了一般来说,文章最后的段落在结构上可能会有怎样的作用?生齐答:总结上文师:是的既然知道这一点,那么看看第19自然段是否在对其前文进行总结呢?
(学生再次浏览文章)生4:请大家看第三自然段第二行: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可见,文章一开始就是从闻一多的“学者”身份写起的,所以,第19自然段的说法也是对的(其他同学听完后,默默点头,露出赞同的神色。
)师:的确是这样文章重点讲了闻一多的“学者”身份和“民主战士”的身份,而在讲“学者”身份时,又提到了研究经典诗歌的行为,暗示了他的“诗人”身份可见,文章里的表述顺序是基于文章内容展示的先后顺序和侧重点而出现的,也是没有问题的。
看来,我们在读书时,还是需要更加仔细和认真啊!师:通过这个小问题,我了解了大家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也强化了同学们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下来,我们正式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请同学们继续来看“预习”的第二点提示:他的语言精致凝练,富有诗意。
你们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通过一些词句感受到这些特点呢?生5:文中有一些比喻句,用得非常好比如: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生6:文章中用了很多短句,读起来节奏感很强生7:臧克家在文章里使用了很多的四字词语,非常凝练。
……师:同学们真不错!眼光真好!那么,下来,我们完成第一个学习板块: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请同学们用荧光笔或红笔勾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学生浏览课文,勾画圈点)屏显: 诗兴不作 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锲而不舍 炯炯目光
望闻问切 目不窥园 足不下楼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头发凌乱 无暇及此凌乱不堪 众物腾怨 心不在焉精神食粮 深宵灯火 光明之路不动不响 无声无闻 密密麻麻群蚁排衙 赫然而出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别无长处 讲个痛快警报迭起 形势紧张 凶多吉少大骂特务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情况紧急 生死关头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热情澎湃
优秀诗人 革命烈士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些四字词语,每词读两遍,加深理解(生齐读词语)今天下来,请同学们将这些词语工整地抄写在笔记本上第二板块:改写文章 本文在结构上非常具有特点。
请同学们抽取原文的关键语句,将文章改写为一篇100字左右的小文章,再次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课文,动笔改写,并交流)生8: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学生纷纷大声纠正:不对,不对!这不是从结构方面该写的)生9: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了,而且一反既往了……(有点眉目了,但是还不够全面学生继续发言、展示)屏显:“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通过改写,让学生具体把握本文在结构上的特征,再次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为随后的仿写做好准备)师:下来我们进行本节课的第三板块:筛选信息通过第二个板块的练习,我们已经基本明确了文章的结构,即重点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的两个方面。
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分别筛选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选取的具体事例(学生阅读课文,勾画圈点,筛选信息)方法点拨:先寻找有效区间,再筛选有效信息,最后组织成简洁准确的答案。
学生交流筛选的结果。屏显:
师:作者通过这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高贵品质:口的巨人,行的高标(课堂小结)第二课时 师:上节课我们重点通过三大板块学习了这篇文这节课,我们将通过赏析文中的细节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对展现闻一多形象的主要作用。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圈点,做批注)生1:我找到的句子是: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这句话写出了闻一多投身研究的形象,表现了他作为“学者”这一身份的特点师:这是细节描写吗?你是怎么理解细节描写的?其他同学也可以先说一说自己对“细节”的理解。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明确)屏显: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出来的富有特色的细小环节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细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中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
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个性的人物形象细节或细节描写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学生继续展示细读课文的结果)生2:我找到的词语是: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师:不错!先不着急说效果,你先给同学们说说“目不窥园”的意思。
生2:……师:对,先明确了意思,再说效果,这样才会更明确(板书:……)生3:我找到的句子是: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 ,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师:“群蚁排衙”是什么意思?他写出了什么?生3:这里指整齐地排列着。
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做事认真,有条理师:如果去掉“大的”“满”“密密麻麻”等词,效果会发生什么变化?生4:那就不能写出闻一多先生写得多,辛苦程度不够师:非常好!有这些词,才能真正表现出闻一多先生“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丝不苟”的特点。
生5:我找到的句子是:……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大骂特务”“慷慨淋漓”等词以小见大,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精神风貌生6:我找到的句子是: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等词也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大无畏”的精神师:非常好!同学们能够精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特征,这也是本单元我们需要完成的单元学习目标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继续使用今天的读书方法,用好文本,提升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这一课,无论是文章的结构,还是文章的语言,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今天下来,请同学们仿照本文的结构形式,抓住细节,尽量多用一些四字词语,完成以《我的好朋友》为题的一篇文章,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好,下课!【个人简介】
夜书锋,中学语文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从教以来,相继担任过各个阶段的教学工作,可谓一路坎坷,却也一路凯歌!热爱语文,便不惧身为苦行僧;投身教育,则心甘学做孺子牛十多年的风雨兼程,十多年的春华秋实无论时空如何变换,对语文的一片痴情绝不悔改!。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