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告诉别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学说:18世纪,在法国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日益腐朽的形势下,出现了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
1.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学说:18世纪,在法国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日益腐朽的形势下,出现了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他们揭露、批判旧制度的腐败现象,提出了“自由”、“平等”的口号他们反对专制制度,提出人生自由;反对封建等级制度,要求政治平等;他们还激烈反对封建精神支柱天主教会。
他们的学说启发人们反对传统思想和宗教束缚,为革命作了思想动员并贯彻革命的始终2.三个等级的构成和各个等级的权利:革命前的法国社会教士和贵族分属第一、第二等级,他们的人数占了不到全国人口的5%,却占有全国土地的35%而且不负担任何赋税义务。
他们占据高官显职,过着寄生生活,构成拥有特权的统治阶级法王路易十六是他们政治上的总代表资产阶级、广大农民、工场工人、手工业者和其他下层贫民构成第三等级即被统治阶级资产阶级从工商业中发财致富,虽然经济上很富有,但在政治上无权,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们要求掌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手工业者、工场工人身受特权等级的压迫和歧视,他们每天劳动10多个小时,而换来的收入还经不起苛捐杂税和飞涨的物价的袭击,生活十分窘困,贵族们讥讽他们穿不起一条套裤,称之为“无套裤汉”;第三等级中人数最多、受苦最深的是农民。
第三等级各个阶层虽处境不同,但都反对封建制度和特权等级,要求革命当时法国民众中流传着一个《什么是第三等级》的小册子,共同的目的把他们结合起来了资产阶级充当了革命的领导,广大劳动人民是革命的主力封建等级制度的法国,第一等级是教士——掌握神权。
第二等级贵族——掌握政权第三等级资产阶级、农民、工人、小手工业者和下层贫民——负责交钱一、二等级是革命的对象由于资产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在第三等级中力量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人是革命主力3.三级会议的召开:1789年路易十六重新召开三级会议。
为解决财政困难,路易十六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于1789年10月5日在巴黎郊外凡尔赛宫召开已经中断了175年的“三级会议”10月5日大会开幕的这一天,教士和贵族穿着满绣金银的华丽服装由大门进入会场,而第三等级的代表只能穿着黑色衣服由狭窄的旁门进入会场,资产阶级希望通过三级会议分享政治权力;农民、工人和贫民渴望改善生活。
会上,国王只要求代表帮助解决财政问题,闭口不谈改革,这使人们大为失望第三等级同特权等级展开了斗争第三等级代表敢于坚持斗争,可以看出三级会议己成为全法国关心的焦点法国人民群情激昂,充满革命热情,坚决支持第三等级。
国王表面让步,实际上宫廷正密调军队准备镇压第三等级的反抗,军队正在巴黎附近集结,消息传出,巴黎人民愤怒了,人民自发地武装起来,进行反抗附:左派、右派的来源:三级会议召开时,第三等级坐在左边,被称为左派,一二等级坐在右边,被称为右派。
4.攻占巴士底狱(开始标志):巴士底狱于1382年建立,位于巴黎的东南部,起初是一个军事堡垒,后来便成了国王囚禁政治犯的监狱在这座巨大可怕的建筑物里,流传着许多凄惨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中讲到有一个神秘的囚犯“铁面幕”。
他是被路易十四关进去的他在狱中度过了一生,其间不许与任何人交谈,甚至把他的脸用铁面幕蒙起来巴士底狱是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久为人民所痛恨这座监狱由坚厚的城墙和八个高大的炮楼组成堡垒四周有两条深水壕沟环绕,沟宽25公尺,进去必须通过吊桥,中间是所谓的“防守司令部”驻有强大的守卫部队。
当巴黎革命群众积极开展反封建斗争时,狱顶炮楼上的大炮威胁着附近的工人区1789年7月14日成千上万的群众喊着“打到巴士底狱去”的口号,冲向巴士底狱,成千上万的群众把巴士底狱团团围住一部分人拖来大炮,炮轰巴士底狱,一部分人冒着炮火切断吊桥铁链把吊桥放下来,继续往前冲。
堡垒前人山人海、硝烟弥漫经过四小时激战,终于攻克这座封建堡垒它标志法国大革命开始了后来7月14日这一天被定为法国国庆日5.颁布《人权宣言》:继巴黎人民起义后,起义浪潮席卷全国,法国各大城市纷纷起义,作为革命基本力量的各地农民也积极加入革命。
他们冲入地主庄园,搜出封建文契,当众烧毁,进一步打击了封建势力制宪会议还通过了《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是法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文件它宣布“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言论、集会、出版、人生等自由和反抗压迫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要求,同时《人权宣言》明确保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法制思想
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1.法国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792年9月21日,新选的议会既国民公会开幕,它随即成为全国最高的领导机关国民公会通过了废除君上制的议案,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一一历史上称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国民公会通过了废除君主制的议案,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一一历史上称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这时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在掌权因其代表多数来自吉伦特郡称为吉伦特派当时国民公会内部存在严重的派别之争主要有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它们之间经常展开斗争,其中以怎样处置国王一事最为激烈。
经过雅各宾派的斗争,路易十六在1793年被送上了断头台但在处置路易十六的问题上,吉伦特派想中止革命,说明它已成为革命的障碍,已不能继续领导革命前进它必须让位给更激进的派别一一即雅各宾派2.雅各宾派专政:
(1)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1793.5.31)在吉伦特派统治的后期,法国革命出现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当时,外部有来自反法同盟的进攻,大军四面压境;内部有保王党的暴乱;同时由于商人的囤积居奇、物价飞涨、粮食短缺,国内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在这种情况下,吉伦特派又拒绝限制物价、惩办奸商。
革命再次出现危急1793年5月31日巴黎人民又发动武装起义这是法国革命中的第三次武装起义可以看出法国人民总是在革命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表现了极大的革命热情这一次起义,群众包围了国民公会,推翻了吉伦特派,把雅各宾派推上统治地位。
巴黎人民再一次挽救和推动了革命(2)雅各宾派专政的革命措施雅各宾派代表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利益雅各宾派专政的重要机构是公安委员会,掌握实权的是雅各宾派的主要领导人罗伯斯庇尔法国大革命是同罗伯斯庇尔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他是法国大革命中革命民主派的代表,雅各宾派的领袖,优秀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敌人攻击他是一个“暴君”,一只“恶虎”,但是人民群众喜欢他、熟悉他根据同时代人的描写,罗伯斯庇尔中等身材,瘦削、看起来很虚弱,他具有强烈的革命热情,在工作中表现出惊人的不辞辛劳的精神。
他廉洁奉公,对财产毫不动心,就连敌人也不得不承认,罗伯斯庇尔是“一个不可腐蚀的人”他所领导的雅各宾派是在国内外形势非常紧张的危急关头掌握政权的他们知道大敌当前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才能保住革命的果实为此,他们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
雅各宾派颁布土地法令,没收逃亡贵族的土地,把其分配或低价卖给农民大资产阶级统治时期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吉伦特派统治时期广大农民仍旧没有获得土地而雅各宾派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一一封建土地所有权,这是法国革命彻底性的表现,也是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主要标志。
面对食物短缺、物价飞涨的局面,雅各宾派又颁布限价法令,从而稳定了人民生活当时革命形势十分严峻,巴黎和其他一些城市不断发动反革命恐怖活动《马拉之死》,马拉,当过律师,办过报纸,是法国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人物之一。
革命期间,他创办《人民之友》报,成为支持激进民主措施的喉舌他深受下层人民拥护,被誉为“人民之友”,同时也成为反革命的眼中钉、肉中刺马拉因身患严重湿疹,极度痛苦,只有卧床或坐在浴盆里才能缓解病痛在他心力交瘁之际,1793年7月3日.一个吉伦特派的狂热拥护者夏洛蒂·科黛冒充女革命家,受到马拉的接见,在交谈时乘其不备,用尖刀刺杀了马拉。
马拉的朋友大卫,是个画家,听到这一消息后,赶到现场亲眼目睹睹马拉被刺死于浴缸的情景他满怀悲愤之情,以他沉着有力的笔触、洗炼的画面、传神的表情再现了马拉之死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颁布《惩治嫌疑犯条例》颁布后逮捕了反革命的敌人,处决了一批反革命分子。
从而维护了革命的利益打击敌人是革命的需要,但也严重扩大化,造成恐怖局面为了保卫革命,打击外国侵略者,国民公会在1793年8月23日颁布总动员令:“从现在起到一切敌人被逐出共和国领土为止,全国人民时刻处于动员状态”,“年轻人应上前线作战,有家室的制造武器、运送粮食,妇女缝制衣服、帐幕及在军医院服务,孩子们用衬衣撕成绷带,老年人应到广场去激励军人”。
刚刚从封建制度压迫之下解放出来的广大人民表现了无比的爱国热枕、英勇的革命气概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他们响应号召,很快组成一支42万人的大军,开赴前线、英勇作战,战争形势迅速改变7月底,外国干涉军已全部被赶出国境,而已还平息了保王党的暴乱。
总之,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激发了人民的革命热情,壮大了雅各宾派的革命力量,挽救了法国,彻底完成了法国革命,使法国革命达到高潮法国得救了,雅各宾派内部却分裂了(3)热月政变(1794.7.27)罗伯斯庇尔对左右两派同加镇压,削弱了专政基础,使热月政变得以成功,。
政变时间:1794年7月27日,即共和历热月9日;结果:罗伯斯庇尔和他的亲密助手被推上断头台;标志着雅各宾派专政被颠覆,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大革命高潮结束,并不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因为它的革命措施已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拿破仑帝国1799年下半年,法国共和政体已危如累卵,掌握法国经济命脉的财阀们决心拥立一个强有力的军事独裁者来收拾法国残局。在这种情况下,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进而建立了帝国。
1.拿破仑称帝:拿破仑掌握政权以后,在1804年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但是帝国并不是专制的君主政体,拿破仑不是专制皇帝,帝国性质是一个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的帝国,这一点从他的对内对外政策可以得到说明拿破仑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用法律形式把革命成果固定了下来,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外通过战争保护法国革命成果,同时满足对外侵略掠夺和扩大市场及称霸欧洲的要求在拿破仑称帝前,贝多芬本来写了一首《英雄交响曲》打算献给拿破仑,但听说拿破仑称帝以后非常生气,便只是说“谨此献给一个伟大的英雄”。
2.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和作用:拿破仑发动的一系列对外战争,吞并欧洲广大土地,好几个国家都成了法国的附属国法国对外战争,有进步的一面:这就是它客观上起到了保卫法国革命成果,防止波旁王朝复辟的作用;同时也动摇了欧洲君主国家的统治秩序。
随着法国日渐强盛,欧洲反动势力对法国威胁的逐渐减少,拿破仑统治欧洲、称霸世界的野心就越来越大,法国对外战争的非正义性、侵略性的一面就占了主地位1808年,法军侵入西班牙,法军排枪所指,陈尸狼藉、血流满地,起义者愤怒相向,老年人掩面惨不忍睹。
面对法军的暴行,西班牙人民、欧洲各被压迫民族都起来反对拿破仑的统治,拿破仑帝国的瓦解已不可避免1812年拿破仑又发动对俄战争,远征俄罗斯失利,加速了帝国的崩溃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最初具有保卫法国革命果实、反对封建复辟的性质,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拿彼仑统治欧洲的野心越来越大,战争的非正义性、侵略性成为主要方面。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粉碎了欧洲反法同盟复辟波旁王朝的阴谋,具有进步作用但是应该看到他的对外战争也给被侵略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激起了反法斗争和反对拿破仑帝国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对于最后推翻拿破仑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3.181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结束,波旁王朝复辟:法军在俄国战场上惨败的消息传开,欧洲"反法同盟"国家,趁机联合起来,纠合上百万人的军队,大举进攻法国在受到法国侵略的国家和地区,一股强有力的反法民族运动也在兴起。
1813年,在莱比锡战役中,法军又遭失败,拿破仑四面受敌1814年反法盟军乘虚进入巴黎,无力再战的拿破仑被迫宣布退位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在外国军队的保护,耀武扬威地坐"外国大逢车"返回巴黎复辟。
法国人民又处在波旁王朝的奴役下小结:波澜壮阔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对革命成果的巩固,而最终封建王朝的复辟再次告诉我们社会发展的道路是曲折而又是不断前进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往往要经过反复斗争。
《马赛曲》的诞生法国大革命期间的1792年,从马赛开来的一支500多人的义勇军,步行27天,一路高唱《莱茵军歌》挺进,于7月30日到达巴黎这首歌据说是法国东部边境斯特拉斯堡驻军军官鲁日·德·李尔所做这首歌是在人民的激愤和勇敢的献身精神感染下写出来的。
马赛义勇军把这首曲调铿锵有力、歌词激动人心的歌曲从南方一直唱到巴黎此后,这首歌就以《马赛曲》为名,成为奋起保卫祖国的全体人民的革命战歌这首歌的歌词第一段是这样的:“前进!前进!祖国的孩子们,那光荣的时刻已经来临,
专制的暴君压迫着我们,我们的祖国,鲜血遍地,我们的祖国,鲜血遍地那些凶残的士兵,到处在屠杀人民,从你的怀抱里,夺去你妻子儿女的生命公民们,拿起武器!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干净!”。
装备很差但却充满革命热情的法国士兵,击退了训练有素的外国联军,使欧洲反动势力大吃一惊1792年9月,在瓦尔密发生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中,普鲁士军队经受不住法国革命军的猛烈炮火,逃之夭夭巴黎得救了,革命胜利了。
拿破仑在谈到《马赛曲》的作用时曾说:“《马赛曲》是共和国最伟大的统帅,它所实现的奇迹是不可思议的”法国革命后,《马赛曲》稍加修改,成为法国国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