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共饮一江水(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共饮一江水)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12-25

7月6日,上海市党政代表团抵达西宁,将对我省进行为期两天的考察,与我省共商对口援青大计。当天下午,上海市对口

干货满满共饮一江水(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共饮一江水)

 

7月6日,上海市党政代表团抵达西宁,将对我省进行为期两天的考察,与我省共商对口援青大计当天下午,上海市对口援青工作座谈会在西宁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作重要讲话,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主持会议并讲话。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郝鹏分别介绍两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韩正感谢青海省委、省政府和青海人民长期以来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以及对上海援青干部的爱护与照顾,并向青海广大干部群众的奉献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

韩正: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韩正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第六次西藏工作会议对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全面部署,对进一步推进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提出明确要求。

此次上海党政代表团来青海,就是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就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青海果洛的工作,当面听取青海省委、省政府的意见建议,全力以赴、不折不扣完成中央交给上海的对口帮扶合作任务韩正说,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现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扶贫攻坚、共赴小康是当前最大的大局,也是全党全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必须立足和服务好这个大局,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真正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今年正值新一批对口支援青海果洛的干部轮换,做好对口支援青海果洛各项工作,必须始终按照中央的要求部署,坚持“两服务”、“两统一”,即:●切实服务好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个大局●服务好当地“十三五”发展目标任务

●坚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坚持所有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划让对口支援地区的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放心满意上海将积极响应、全力落实青海关于扶贫、教育、医疗卫生、三江源共同保护、人才培训往来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深化两地合作交流,推动两地共同发展。

王国生:青海上海共饮一江水 王国生在讲话中代表青海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各族人民,向上海市党政代表团来青推动对口援青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对上海人民对青海人民的无私援助表示衷心感谢,为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诚挚祝贺。

王国生说,青海、上海共饮一江水上海市党政代表团这次来青,给我们带来了上海人民对青海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带来了发展的动力和有力的支持,带来了改革开放的好思路、好经验,让我们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开阔了思路,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增强了做好青海各项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我们感到很亲切、很振奋。

中央确定上海对口支援我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6年来,上海市累计落实援青资金11.96亿元,确定援助项目333个上海对青海的帮扶,充分发挥了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了青海和果洛经济社会发展。

特别是上海援青干部克服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等困难,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援青工作青海人民永远感念上海人民的深情厚谊王国生说,建议青沪两地以这次座谈会为新的起点,共同做好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深化人才智力、扶贫攻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援青工作,形成经济技术、干部人才、教育培训、文化交流等全方位、多领域的支援合作格局,开创两省市合作交流的新篇章。

座谈会上,杨雄和郝鹏分别介绍了上海、青海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沪青对口帮扶进展,并就更好推进对口援青工作、加强沪青合作交流提出建议上海市委常委、秘书长尹弘,副市长时光辉,东航集团总经理刘绍勇;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张建民,省委常委、秘书长王予波,副省长杨逢春出席座谈会。

上海市党政代表团成员和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彰显上海速度成就果洛高度——上海对口支援果洛工作综述

只有到过青藏高原,才会真正体会“天路”的意境;也只有深入黄河源头的果洛,才能真正理解一批又一批上海援青干部,对口支援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坚守与执着,奉献与开拓“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第二批上海援青干部乔惠锋还未离开,就开始想念他说:“因为一次援青路,难舍一世援青情”如今,和乔惠锋一样,从海拔4米的上海,来到平均海拔4200米、地表5米以下皆为冻土层的果洛州,从2011年至今,相继有24名上海援青干部工作生活在雪域高原。

这六年里,分二批,每批三年的上海援青干部带给果洛州的可喜变化,用“上海速度、果洛高度”八个字来形容,不足为过果洛州总面积7.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1个上海大就在这样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土地贫瘠的高原之上,上海援青干部用他们的真心、真情、真意,用他们坚韧不拔、临难不惧的顽强精神,赢得了当地群众最贴切的爱称“上海青”。

在近六年的时间里,他们视果洛为第二故乡,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相濡以沫,把自己的身心浸润在雪域大地上,真心实意地为果洛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促稳定、求发展,为和谐美丽果洛建设履职尽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上海速度”援青项目喜结硕果。

玛沁县拉加镇上海援建游牧民定居点,让牧民才太吉一家只花费了5万元,就搬进了新居一个乡一所寄宿制学校,全部都是在危房食堂内就餐一到冬天,个别乡学校的食堂被大雪压垮,学生们只能在零下20摄氏度的温度下在教室里吃饭。

上海援建项目甘德县青珍乡寄校,总投资2500万元1栋综合教学楼、98间宿舍,可容纳学生784名占地3247平方米的新拉加镇中心医院集门诊、住院手术室为一体,能解决2万人的看病问题,同时容纳40个住院病人。

新医院、新民居、新学校……在果洛,体现“上海速度”的援青项目不胜枚举果洛州委常委、副州长、第二批援青工作联络组组长李峻说,上海援青联络组始终坚持“向基层和农牧区倾斜”和保证藏区牧民群众“基本生活、基本生产、基本教育和基本卫生需求”的对口支援工作重点,牢牢把握“民生为本,规划为先,产业为重,人才为要”的要求,援建资金始终坚持80%向基层倾斜,80%向民生倾斜,把有限的资金重点放在改善受援地各族群众基本生活条件、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

2011—2016年,共落实上海市对口支援资金达12.8亿元,实施项目458个其中上海市本级投资11.96亿元,实施对口支援项目333个;各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企业无偿捐助各类物资、款项折合资金0.88亿元,实施项目125个。

项目主要集中在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生态旅游、环境保护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在创新机制,加强人才和智力援助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截至2015年,通过上海对口支援帮扶培训和本地培训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06期,培训各级各类干部、教师和医务人员3642人次。

通过培训,使各部门管理水平,政策执行能力,干部工作素质等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转变了观念、拓展了思路、更新了知识结构,为果洛打造了一支留得住的“永久牌”人才队伍“上海思路”影响下的“果洛高度”果洛大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0%,年均降水量400至700毫米,年均气温为零下4摄氏度,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差、气候最恶劣、环境最艰苦的一个州。

如果说“上海速度”带给果洛的是“上海标准”的规范,那么“上海思路”同样带给果洛的是理念、观念上的新认识、新高度“没有完备的合同,有时也没审计监理”,“项目边做边改”,“经常会计兼职出纳”“项目设计完成,但地勘没做”……果洛刚进入建设期,前期没好好调研统筹,盲目开工后遗症比较多,上海援青干部前两年遭遇了不少类似问题。

然而,时至今日,从《上海市对口支援青海省果洛州项目暂行管理办法》,到《上海市对口支援青海省果洛州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在果洛州受援办专职副主任赵文军看来,这倒逼了当地在进度、安全、建筑质量上进一步规范“认真精细,坚持原则。

”这是赵文军对上海援青干部最深的印象工程招投标要有报建表报住建局备案,以前没有;建筑防雷要求,以前也没有……赵文军记得,一次久治县一个扶贫项目要调整设计,而上海援青干部则要求严格按照规划玛沁县一个古建筑碉楼改建,当地方案是拆除重建,上海建议修旧如旧。

“将上海的契约精神规范优势和当地结合,给出果洛蓝本,逐步规范”李峻说,如今,果洛州每个县都建立了项目库每年根据项目库里项目,筛选后报州里报上海,决策更科学,进度更规范,速度更快!加强项目建设是推动果洛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为了做好项目落实工作援青干部扎扎实实做好援建项目的筛选、论证、申报、审批和监管工作,确保项目的进度、质量和实效目前,从游牧民定居点、到学校、医院的援建项目,再到小的信息系统和现代农牧业建设……各支援方的援建项目已渗入果洛牧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口支援让果洛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援青工作不搞标志性项目,援青项目小而快,百姓更能得到实惠更实在”李峻说海拔高蔬菜种植难辣椒,这种在西宁随处可见的蔬菜,以前在果洛能卖到10元500克自对口支援开展以来,当地的干部群众吃到了果洛自产的辣椒,还有很多品种的蔬菜,价格也越来越便宜。

这得益于援青项目的帮助和支持,越来越多的现代农业蔬菜大棚在高原已安家落户玛多县旅游资源丰富,素有“黄河源头、千湖之县”的美誉上海市援青干部徐辰超通过对县域旅游资源的深入调研,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旅游发展设想,确定了黄河乡阿依地格萨尔文化旅游、黄河源头汉藏和亲文化旅游、花石峡镇神山圣湖文化旅游三条旅游线路,黄河源景区作为重点推进项目顺利通过4A级旅游景区评定。

在援青干部展子栋的对接下,2015年6月由上海申鑫、长安福特及上海舜特体育联合发起了青海果洛足球公益行起航7月13日“未来之星杯青少年足球选拔赛果洛站”让高原孩子的足球梦变得触手可及;在援青干部刘卫东的努力下,上海东海观音寺慈慧功德会至达日县开展“众善之光”活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专家及志愿者为藏区牧民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在援青干部项平对接下,嘉定区相关单位企业先后为久治县困难学生捐赠羽绒服,出资为县民族寄宿制中、小学建设电教室,使1000多名学生有了电化教育的学习场所;

援青干部缪武和张戎利用社会资源牵头组建了“长宁区促进甘德教育发展奖励基金”……黝黑的肤色是他们情洒高原的体现,健康的受损是他们奋力工作的证明,“你们是高原真汉子!”——这是他们融入群众的回应,也是果洛干部群众对他们的信赖和赞誉。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江流奔腾,承载着援青干部对果洛的深厚情谊这份深情,跨越雪山江河的重重阻隔,温暖着果洛草原,温暖着高原人的心!推荐阅读☞大学生驾考热潮盖过天气 西宁车管所“绿色通道”来降温!☞

中纪委网站通报青海5起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来源:青海日报责编/魏慧敏监制/刘蓉燕  总监制/韩易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