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后悔江河日下(江河日下下一句是什么)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12-25

▲ 鄂尔多斯文化,双马形牌饰真相是残酷的,所以知道真相的人通常不会说出真相——人们也不愿意谈论真相,更多的时

不看后悔江河日下(江河日下下一句是什么)

 

▲ 千年的马蹄声声《我是古董商》写到这里是第三十篇,写完这一篇,这个系列就算完结这三十篇文章都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并不是传授鉴定学,也不是企图搞销售,仅仅是说明了一些最基础的经验和逻辑我觉得这些最基础的经验和逻辑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以避免在古玩的道路上多走弯路——但是无论如何,还是需要谦虚和保守地表示,我说的这些并不一定对,具体的判断还是取决于你自己。

有些人对《我是古董商》这个标题感觉不是很舒服,因为不够含蓄也不够文学,同时商业气息又显得不太体面,但是我并不打算改正这一点,我就是愿意做这样平实的陈述——我认真地做古董生意,认真地赚钱,认真地说话,这并没有什么不好。

我既不是老师,更不是大师,我也只是古玩界的一个小学徒,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轻松愉悦,我觉得挺好的偶尔会有一些朋友跟我说“你花了不少钱”,我就说“不是钱的问题,这是我一生的心血和觉悟”——事实上我觉得觉悟比心血更重要。

与世界上的其它事情一样,如果你不能在觉悟上到达某个层面,你就是花再多的心血也没有用那么这一篇我就简单谈一谈觉悟,算是为《我是古董商》做一个最后的总结第一,阶层问题古玩领域存在很明确的阶层,当你能够看清楚这一点的时候,你才算古玩入门。

如果你始终看不清楚这个问题,还停留在真假鉴定的层面上,那么你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走和高考差不多,古玩的阶层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后能够入门的,应该不足整体玩家数量的5%——我知道很多人无法认识到这一点,但是我要把这一点放在第一条列出来,因为阶层才是古玩的核心问题,鉴定技术只是皮毛。

所有的眼光,只是自己所属阶层的眼光,高级的阶层把低级的阶层看得很清楚,但是低级的阶层永远不知道高级阶层在玩什么——农村的俗语讲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麻虾”在古玩领域的阶层当中,95%的人都属于麻虾我不懂炒股,但我感觉这个事情跟炒股差不多,我相信股票市场当中,95%的人都属于“捐献者”。

听起来可能有点残忍,但我看到的事实大概就是如此

第二,你的身边并没有那么多专家或者老师我在古玩的江湖混了这么多年,几乎见识过这个国家各个阶层的人,上到达官显贵,下到铲地皮的,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所有的玩家当中,眼力能够过关的,并不会超过5%眼力好的5%当中,这些人已经很少说话了,因为高手总是很孤独。

而所有愿意当专家和老师的,特别热爱帮人家鉴定的那种人,基本都属于不成熟的95%之列简而言之,你最好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不要总是自己花钱,而把判断的标准交给他人——多听意见是对的,但是一辈子总在听别人的意见,唯独自己没意见,我认为就属于过犹不及。

何况,别人的意见也不一定就非常准确你认为的专家或者老师,也不一定就真的是专家或者老师,他们的眼力可能还不如你——花钱的目的是为自己培养自信,而不是永远只为获得他人的意见第三,看啥都不对古玩界有一类人,叫做“看啥啥不对”。

如果还有一种东西是对的,那就是“老普残”——远离这类人,否则你的古玩之路就会永远局限在这个漩涡里如果说古玩就是指“古代垃圾”,那么这类人就算玩对了——这类人缺乏的不是眼力,而是审美的情趣和标准都比较低下。

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并不是古董资源枯竭了,而是能真正懂得古董的人枯竭了古玩的道路,很多人从“看啥都对”的第一境界,到达“看啥都不对”的第二境界之后,从此就止步不前了造假直接摧毁了他们脆弱的自信心和眼力,往后的道路基本就瞎了。

看啥都不对,是我们国家文博系统当下面临的文化浩劫——为了让一件东西正确,要走出境拍卖的路线,否则你几乎就无法说明一件东西是对的中国人的高级东西,要让外国人去确认之后才能成立,这个事情是非常悲哀的高级就是高级,为什么要“流传有序”?而所谓的“流传有序”,难道就不可能只是一个故事吗。

95%的玩家,真的就是很傻很天真了20世纪80年代编写的《中国陶瓷史》,写到乾隆为止,下面就说“嘉庆、道光以后,江河日下"——我们现在就属于江河日下,而且已经不能再下了,稍微高一点级别的东西,好像都已经出境了。

都说“十墓九空”,问题就在于,那“九空”的东西到底去哪儿了。并没有什么东西会凭空消失,我相信东西是仍然存在的,只是很多时候很多人看不见。

第四,以拍卖价格指导自己的收藏有一类人是“捡漏”爱好者,“捡漏”是件好事,但以拍卖市场的价格去指导自己的收藏,可能就不太理智我每年都能碰到十个八个拿着一枚“光绪元宝”过来叫价五百万的,这事儿没法儿细说,只能祝他们好运。

当然除了“光绪元宝”,其它还有很多东西也是如此,我只想说一句,如果你以拍卖价格指导自己的收藏,我劝你最好别玩,劳民伤财,玩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出路第五,美学标准比鉴定标准更可靠我一直认为,鉴别东西的顺序是先看“美不美”,然后再看“老不老”。

但是显然很多人只看“老不老”,而不管“美不美”——鉴定的全称应该叫做“鉴赏”,只鉴不赏,我的建议也是不如不玩美学标准正确的情况下,鉴定错误的概率自然就已经很低了玩物的人,如果能玩到美学境界,那么“老不老”的问题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第六,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古老的中国哲学讲究两个字:阴阳当有些人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那么另一方面,这可能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的朋友偶尔说市场不好,“古玩白菜价”,我就说真是太好了,从前看不到的东西,现在全部出来了,而且还是白菜价。

五千年历史当中,从未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全国范围的“挖地三尺”,也从未有一个朝代拥有过我们现在的互联网传播速度——我就猜想,当年的皇帝能够见到的东西,可能也未必比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更多当然,这只是我这个阶层的人的感受。

第七,这是一个指鹿为马的时代从美学标准的角度来看,五千年以来我们的美学标准可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差过,或者说这么苍白和贫瘠过不必否认这一点,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强调“文艺复兴”的原因按照我的理解,古玩这个东西,核心其实是文艺,而不是“老不老”。

当一个人美学标准没有问题,那么他其实就已经拥有了胜出其他95%的选手的大概率越多的人“指鹿为马”,那么拥有审美能力的人就越有希望指鹿为马并不可怕,比指鹿为马更可怕的,是我们不能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一生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走窄门,那里最有希望——这是我给诸位最后的分享往期回顾:1.大巧若拙2.唯玉不破3.谁是专家4.真真假假5.春秋大梦6.金光闪闪7.青铜时代8.气质不灭9.匠心之美10.秋风落叶11.文物迷途12.盗墓疑云

13.蜜蜡故事14.认识念珠15.天珠释疑16.心态至上17.说说眼学18.松石之蓝19.敏而好学20.成交价格21.美学标准22.收藏逻辑23.啥是天铁24.先生你好25.成长之路26.珊瑚之红27.

瓷器入门28.阶层问题29.古代垃圾▼《我是古董商》是一个不限篇幅的系列。纯属个人观点,一点儿也不权威,欢迎探讨,谢绝犟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