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爆了君子好逑(君子好逑的逑怎么读)
先奉上标题里的问题答案:《诗经·周南·关雎》里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中,“逑”是“配偶”的意思
先奉上标题里的问题答案:《诗经·周南·关雎》里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中,“逑”是“配偶”的意思,并不是人们平常依字面理解的的“追求”之义接着我们的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讲《说文解字》“辵”部的四个汉字,分别是:逑、䢙(一个貝,一个辶)、逭、遯。
这四个字都不是现代汉语常用字,因此内容相对枯燥,请大家坚持下去四个字的详情如下:1、逑读qiú《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逑,敛聚也从辵,求声《虞书》曰:‘㫄(páng,同旁)逑孱功’又曰:‘怨匹曰逑’”王筠的《说文句读》:“《史记》作‘㫄聚布功’,知逑以聚为正义。
”逑是形声字,本义是聚合、敛聚比如《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毛传》:“逑,合也”郑玄笺:“合,聚也”国家富强京师富有,人民欢聚安居乐业
(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本义之外,《说文》又有另一义:“又曰:‘怨匹曰逑’”就是配偶《玉篇·辵部》:“逑,匹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称:“逑为怨匹,而《诗》以为美词者,取匹不取怨也浑言则不别,析言则别”逑的另一个意思是怨匹,但《诗经》多以为美词,只取匹而不取怨。
怨匹放在一起就是“配偶”的意思,分开讲,则怨与匹是两个意思实际上,配偶多是欢喜冤家,你看,在古汉语里,配偶就是“怨匹”《诗经》里用到这个意思时,用的也是好的意思比如《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传》:“逑,匹也”逑,就是配偶的意思,不是追求的意思,这句诗的大意是:纯洁美丽的好姑娘啊,真是我的好配偶(对象)又比如明代徐渭的《槎海篇》:“彼美机上妇,踄梁乃其逑”用的也是配偶的意思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又指匹配比如《汉书·扬雄传上》:“乃搜逑索耦皋、伊之徒,冠伦魁能”颜师古注称:“言选择贤臣,可匹耦于古贤皋陶、伊尹之类”于是搜罗能够与皋陶、伊尹相匹配的贤才此外,又用同“訄”急迫的意思。
《尔雅·释训》:“惟逑,鞠也”邢昺《尔雅疏》:“惟,念也;逑,急迫也”王引之《尔雅述闻》:“逑与訄同”《说文解字》收有訄字称:“訄,迫也”未见典籍有使用句例逑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逑字的小篆写法)2、䢙(GBK字库无此字,大部分设备不能正常显示,字形为一个貝,一个辶)读bài《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䢙,(褱+攵,同‘坏’)也从辵貝声《周書》曰:‘我兴受其䢙’”形声字,本义同”败“。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攵部》曰:(褱+攵)也䢙与败音义同”现在版本的《书·微子》中,这一句话,写作“我兴受其败”(殷商将要败亡,)我们都会承受灾难的意思
(微子之墓)此外,䢙又指散走。《玉篇·辵部》:“䢙,散走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䢙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䢙字的小篆写法)3、逭读huà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逭,逃也从辵,官声(兆+雚),逭或从雚,从兆”(兆+雚)是逭的异体字逭是形声字,本义是逃,避《尔雅·释言》:“逭,逃也”比如《书·太甲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孔传》称:“逭,逃也”上天造成的灾祸,还可回避;自己造成的灾祸,不可逃脱又比如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人主失人心则亡,此必然之理,不可逭之灾也”用的也是“逭”的本义
(苏轼像)本义之外,逭还有其他用法,比如(1)免除《旧五代史·汉书·刘铢传》:“惟刘铢之忍酷,又安能逭于一死乎!”以刘铢的残忍与严酷,又怎能免于一死呢!(2)更迭《玉篇·辵部》:“逭,迭也”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督抚·巡抚久任》:“愿夺官以逭其罪。
”以官职更迭罪责又用作改易《玉篇·辵部》:“逭,易也”明代徐霖《绣襦记·汧(qiān,地名,河名)国流馨》:“有恶必惩,不以贵而少逭;有害必劝,不以贱而或遗”即用此义(3)行《方言》卷十二:“逭、逳,转也;逭、逳,步也。
”郭璞注称:“转相训耳”《广雅·释诂一》:“逭、逳(yù,行走),行也”王念孙《广雅疏证》:“逭、逳者,《方言》:‘逭、逳转也’‘逭、逳,步也’皆谓行也”(4)周转《方言》卷十三:“逭,周也”郭璞注称:“谓周转也。
”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谓物转于地,人在地转,皆逭”逭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逭字的小篆写法)4、遯(遁)读dù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遯,逃也从辵,从豚”这个解释应当认为是会意字,但后人有争议:徐锴《说文系传》作“从辵,豚声”田吴炤的《说文二徐笺异》有:“《孟子》:‘如追放豚。
’遯既从豚,可从会意”王念孙的《读说文记》:“遯字古音豚,故从豚得声……今削去‘声’字,非是”《说文·豚部》:“豚,小豕也从彖省,象形从又持肉,以給祠祀凡豚之屬皆从豚豚,篆文从肉、豕”照此分析,遯既可以算是会意字,又可视作形声字。
会意为小猪跑掉,形声用“豚”声遯的本义是逃遁遯用同“遁”,现代汉语一般认为“遯”是“遁”的异体字关于遁,我们已经在第251课详细讨论过《玉篇·辵部》:“遁,退还也,隐也遯者,退也”《易·序卦传》:“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
遯者,退也”事物不可能长久安居于一个处所,所以接着是象征“退避”的“遯”卦;“遯”是退避远去的意思
(上天下山的遯卦卦象)《后汉书·逸民传·戴良》:“(良)再辞司空府,弥年不到,州郡迫之,乃遯辞诣府,悉将妻子,既行在道,因逃入江夏山中”李贤注称:“遯,逊也”戴良再辞司空府的职位,满一年他也不到任,州郡催他,他才借遁词(或谦词)到府,又送走妻子和孩子,等到妻子在路上,他便也逃入江夏山中(最后得享高寿终)。
再比如清代王闓运《御夷论一》:“主德朝明,而夷类宵遯”也是逃遁的意思遯字的小篆写法:
(遯字的小篆写法)(【说文解字】之267课,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