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泖(泖港学校)
松江区泖港学校开办于1999年9月,是一所位于浦南地区的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
松江区泖港学校开办于1999年9月,是一所位于浦南地区的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2018年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强校工程和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契机,坚持“让赏识焕发每一个孩子生命的光彩”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新时代新农村学校教育新样态,不断改善学校生态,增强办学特色,有效提升办学质量,学校日益成为泖港地区家长满意和学生喜爱的 “家门口的好学校”。
一、秉承赏识教育理念,育“五有五会”青少年学生是校园的精灵在系好人生第一颗扣子思想的指引下,学校遵循道德培养规律,秉承“让赏识焕发每一个孩子生命的光彩”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培养青少年自治、自理、自主能力,引导孩子们逐步走向成功,做“五有(有自信、有梦想、有潜能、有作为、有准备)五会(会激励、会挑战、会生活、会成功、会珍惜)”青少年。
学校努力让每一个教育行动都成为学生发展的精神引擎和动力源泉通过举办“浦江源·春之韵”主题性情境课程,使学生亲乡土,懂感恩; 通过“八项习惯”自主管理课程、机器人课程、DI课程等,培养学生会学习,乐探究;通过各类体育和心灵驿站系列课程等,让每一位学生爱运动,享健康;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鼓励学生广兴趣,有特长; 通过开展生活技能和公益实践课程等,培养学生勤劳动,惠生活。
2018年至今,学生个人或集体获国家级奖项7项、市级64项、区级493项如泖田山歌两次荣获上海市“我是非遗传习人”评选活动银奖,在区劳技展评中连续多次荣获一等奖,在区鼓号队比赛两次分获一二等奖二、深入推进榜样教育,构建学校育人新生态。
学校面对质量强校的时代要求,按照“以队伍建设引领学校全面发展、以文化创新提升学校内涵发展、以人文管理推动学校和谐发展和以教育科研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办学思路,逐步构建起“焕彩课程”体系,开展了“榜样学生”“榜样家长”“榜样教师”评选活动,并聚焦八个一线工作法,强化领导的服务意识;聚焦八个认真,助推教师专业意识;聚焦八项习惯,催化学生主体意识,逐步形成了泖港学校的“三种”精神,即:“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自主超越”的创新精神。
学校努力观照校园中每一个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创设自然生长、万物联结、动态平衡的校园生态,共同书写温暖的成长故事学校涌现一批又一批的“榜样家长”,他们活跃在家校沟通的一线,无论是志愿活动、家庭教育,还是校园管理中都会出现一群可爱的家长,他们已成为学校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榜样家长”项目也被评为泖港镇优秀志愿项目。
东方教育时报专访报道了学校优秀家庭教育代表学生马子铭家长的事迹
目前,学校的空间文化和生态系统仍在重塑,校园里的“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都努力以真实相依的方式联结在“调整”和“重构”、“相遇 ”和“凝望”、“情境”和“活动”中,学生情态、教师状态、学校生态有明显改善。
也因为价值和系统的力量,校园里的每个人,由此经历生长,走向美好2018年至今,教师荣获各级各类奖项,包括国家级8项、市级21项、区级129项,众多骨干教师在各类活动中不断成长三、激活学校内生动力,稳固提高办学质量
学校本着“强校必强教,强教先强师”的理念,将教师队伍的成长和培养作为强校的第一驱动力学校创设教师队伍建设三大工程——职初教师达标工程、青年教师提升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坚持目标激励、分层递进、结对帮教、表彰奖励和活动推进五大管理策略,借助上外松外引领校及五厍泖港紧密型集团化办学的优势资源,通过联合培训、联合研修、联合培优等方式,为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教师搭建发展平台、展示舞台和荣誉奖台,打造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全面覆盖的阶梯式培养模式,提升了教师专业能力和毕业班教学质量。
固化的校本研修活动中,为了缩小教师高位理念与低位实践的差距,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了“五课”活动,即人人上一节公开课:行政班子上一节示范课、骨干教师上一节展示课、青年教师上一节优质课、区内名师上一节引领课、每年一次“浦江”杯评比课。
紧密结合业务部门的活动,注重课后研讨,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辟了教研新天地近4年中,有5位教师在区1-5年教龄教师教学评比中获奖,3位教师在区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中获奖,5位教师在区微课程制作评比中获奖。
在区科研部指导下,学校成立了由科研骨干教师组成的科研先行小分队,成功申报了11项区级课题,逐步形成了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良好氛围,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了很好的催化作用2020年,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卫明老师领衔的“王卫明班主任工作室”正式成立,助推德育队伍从专业成长走向生命成长。
在近4年中,共有23位教师在各类市区级教科研、征文等评比中获奖,4名教师进入上海市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后备”培养基地,3名教师参加松江区第四届双名“种子计划”培养基地的研修,4名教师评为区学科(德育)名师,5名教师评为区乡村名师,7名教师评为区教坛新秀。
四、全面打造艺术教育,推动传统文化传播“东方日出一片红,千村万户红彤彤……”充满地域特色的泖田山歌伴随着优雅的古笙乐曲,在稻田里响起,传颂着新农村的建设。
学校在艺术教育上,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线,将传统乐器、传统戏曲、非遗文化进行了有机整合,全力推进“泖田欢响 古笙雅乐”特色艺术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打造融音乐、礼仪教育和文化历史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课程连续两年参与市教委《缩小学生城乡艺术素养差距行动的研究》课题,市教委专家入校指导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学校在全市工作会议上代表发言,多次在市区级论坛上交流,获得一致肯定近两年,学校已有近四成以上的学生参与到各类艺术社团、艺术活动演出中学校“泖田山歌”主唱李郝同学荣获2020-2021年度上海市中小学生“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称号。
几年来,“泖田欢响 古笙雅乐”艺术项目在中央数字电视台传统文化进校园启动仪式、松江区传统文化展、松江区教育系统迎新活动等平台展示山歌表演,学校被评为“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相关内容被多家市区级媒体报道,登录“学习强国”平台。
强校工程期间,学校先后获得“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心理健康达标校”“上海市绿色学校”“松江区行为规范示范校”“松江区少先队工作特色单位”“松江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暑期工作优秀集体”等称号,《浦南学校自然背景下的小班化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荣获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唱响泖田山歌弘扬传统文化》荣获区德育特色项目,《小学少先队四史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策略研究》为区少先队重点课题,并有相关成果在区市级杂志发表或刊登……这些荣誉正是学校在强校征途中付出心血与收获成果的见证。
未来,泖港学校将继续做好“强校工程”建设,以昂扬之势拥抱新时代,以勇者之气开启新征程,以智者之能展示新作为,交出一份老百姓满意的时代答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