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中庸(中庸之道的精髓)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12-26

首先,后世对中庸之道有太多的错解、误解和曲解。认为中庸就是做个滥好人、和稀泥、是非不辨、得过且过、不求上进、

没想到中庸(中庸之道的精髓)

 

首先,后世对中庸之道有太多的错解、误解和曲解认为中庸就是做个滥好人、和稀泥、是非不辨、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墨守成规还有一种普遍性的错误思想,认为中庸就是寻找中间路线——凡事追求中道,避免偏激在处理任何事物的时候都要确定一个中间点,偏左一点则不及,偏右一点则过。

中庸之道,是中国人几千年来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的处世哲学,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中庸之道呢?宋代程颐这样解释“中庸”:“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后来朱熹又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这两句话在大儒看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问题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程朱那么高的思想境界,这种话很容易被大众庸俗化所谓中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意为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旨在阐述一直和谐、中和、平衡的精神。

在《中庸》第一篇里就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之道的应用:1、个人的修身养性在个人修身养性方面,需要调和气血,平衡情绪,达到一种和谐自然的生命状态保持健康、积极的良好心态,去除易怒烦躁不安的情绪中庸之道也不是束缚和限制,而是根据事物的天性和变化规律,做出最合乎自然的选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2、为人处世在为人处世方面,中庸之道旨在变通、灵活、不偏不倚,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绝不是任何事都采取折中办法,不是从中间一刀两断的武断处理善于把握事态发展变化的局势,抓住有利时机,刚柔并济,抓其要害,施以宽恩,一张一弛,灵活变通,扬长避短,就虚避实,把握事务关键之所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大趋势,顺势而为。

即所谓,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关或闭,或驰或张曾国藩曾说过:立者,发奋自强,站的住也;达者,办事圆润,行得通也。灵活变通,因人,因势,因时而变,极尽中庸之精髓。

3、治国理政中庸之道是修身之法,又是治国之道历来被政治家重视,梁启超、孙中山视为国宝对现代领导管理有很好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从对“中”的阐释中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差异性和矛盾性,促使在领导管理中把握好规律;从对“度”的认识中,要求把握火候,使各项职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从对“和”的认识上把和谐发展作为发展的目标追求,从内部各要素和外部环境协调好关系,整合资源,提高领导管理效率。

凡事一定要执中,做到适当、适度,它是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有效方式与思想。对外可以处理好国际关系,顺应时代潮流和发展势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