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了吗穗的拼音(驮的拼音)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巩固练习(一) 1《观潮》任务一(12分钟)1.读词语。2.读课文。【báo (薄片)】(
四年级语文上册复习巩固练习(一) 1《观潮》任务一(12分钟)1.读词语。
2.读课文【báo (薄片)】(1)读句子◎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依旧风号浪吼(2)自由读课文。
要求:多字、漏字、疙瘩的地方反复读;注意段落的停顿。任务二(10分钟)1.抄写词语,我细心。
2.选择读音,我能行闷(mēn mèn)雷 薄(báo bó)雾 涨(zhǎng zhàng)潮 风号(hào háo)浪吼 3.拼音填词,我拿手(1)jùshuō(据说),海宁市的盐官镇是。
guān cháo(观潮)最好的地方每年八月十五一过,来此地的人就zhú jiàn(逐渐)多了起来(2)阳春三月,西湖边烟雾迷蒙,似乎笼罩着一层轻纱,kuān kuò(宽阔)的苏dī(堤)上行人如chá
o(潮)4.选择答案,我秒杀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观”在字典中的意思有:1看;2景象或样子;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观潮”中“观”的意思是_1___(填序号),“天下奇观”中的“观”的意思是。
_2__(填序号)。 5.听写词语,我不怕。任务三(6分钟)1.思维导图,我喜欢。
2.课文填空,我最行 学习《观潮》一文,我们知道了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写得生动具体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我们知道这段话从。
声音和形态两方面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拓展题文彦博取球(上)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选自《民国老课本》任务四(8分钟)◎阅读理解,我专心(一)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相望,等着,盼着1.句中“_人山人海__”一词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观潮的人非常多2.“昂首东望”“_等着__”“_盼着_”等词语形象地再现了潮来前人们的急切心情,3.这句话从_侧面__(正面侧面)描写了大潮的壮观。
(二)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1.这句话写出了大潮从远处到来时的_声音_和_形态_“_响声越来越大_”“_出现了一条白线_”意味着大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
2.“沸腾”在句中用来形容_ 观潮的人群情绪高涨_____(三)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_逐渐拉长_,_变粗__,_横贯东西__再近些,只见白浪滚,形成_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__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_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__,_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__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把选文补充完整2.选文中与“好像”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犹如_ 、_如同_3.选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声音的成语是。
_山崩地裂_4.阅读选文第2自然段,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B )A.这段文字描写了大潮从近到远,奔腾西去的过程B.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响声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大C.这段文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浪潮比作水墙和白色战马,将声音比作山崩地裂。
5.下列对选文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 A.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从远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 B.作者所描写的场景使人害怕,体现了从远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非凡的气势。
C.这句话写出了在近处观察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用千万匹战马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到时的非凡气势,用山崩地裂的声音来形象地比喻大潮来临时的巨大声响6.作者按照_由远到近__的观察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形状和声音,从“从远处传来”“向我们移来”“。
_再近些__”“_越来越近_”这几个短语可以看出来任务五(8分钟)1.拓展阅读,我喜欢浪淘沙(其七)【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 2.霎时,潮头奔腾西去(C) 3.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D) 4.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B ) A.八月涛声吼地来 B.头高数丈触山回 C.须臾却入海门去
D.卷起沙堆似雪堆2.片段写话,我挑战读下面的词语,你还能想到生活的哪些画面?选取一两个词语写一写宽阔笼罩人山人海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题文彦博取球(下) 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选自《民国老课本》2《走月亮》任务一(12分钟)1.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要求:注音的词反复读;不会读的问老师2.读词语(1)读词语。
(2)读多音字。
3.读课文(1)读句子◎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
◎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2)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要求:多字、漏字、错字、疙瘩的地方,反复读;注意段落的停顿。任务二(8分钟)1.选择读音,我拿手。
2.抄写词语,我细心。
3.听写词语,我不怕。任务三(8分钟)1. 思维导图,我最行。
2.课文填空,我秒杀《走月亮》重点描述了“我”和阿妈在小溪边和田埂上漫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一句串联全文,抒发了“我”跟阿妈一起走月亮时喜悦、幸福的情感拓展题禽兽(上)禽兽之属,饥知食,渴知饮。
又能营巢穴,以避风雨——选自《民国老课本》任务四(12分钟)◎阅读理解,我专心(一)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1.完成填空,我可以(1)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请接着往下写一句:照亮了方方的池塘,照亮了飘香的果园(2)作者通过描写月、山、树、路等景象,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一幅静谧而美好的山村月夜图(3)句中连续出现的“照
亮了”,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目光欣赏了月光下的点苍山、月光下的大青树、月光下的大道和小路这种修辞手法叫排比2.选择答案,我拿手4.同学们围绕该不该去掉文中的“也照亮了”争论起来你同意谁的说法?(B)A.可以去掉。
前面和后面的句子都有照亮了的景物,这个词语后面没有,是多余的B.不能去掉这个词语仿佛让我们看到天真可爱的孩子在寻找、观察月光下景物的可爱样子,同时引出了下文(二)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个月亮!1.“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中 “抱”字用得好,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 “我”愉悦的的心情2.“流着”一词用了。
两次,我想象到的画面是溪水潺潺,花瓣落在水里,香味随着流水飘散,沁人心脾;月光倒映在水面上,波光粼粼(3)细读第一句话,让画面浮现于你的脑海中你仿佛看到了一条小溪,银波荡漾,听到了潺潺的溪水声,闻到了……
任务五(10分钟)1.选择答案,我能行(1)课文反复写到“我和阿妈走月亮",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B)A.反复写是为了表示“我”和阿妈去过很多地方B.这样的反复看似重复,实际上充分表达 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
C.语句重复、啰唆,可以删去(2)对“走月亮”的理解,表述最准确的是(C)A.“走月亮”就是在月光下行走、散步B.“走月亮”写出了月夜美景,让我们感到愉快C.“走月亮”运用了暗喻的手法,将阿妈比作美丽的月亮。
不仅写出了“我”和阿妈在月下行走看到的美景,还透露出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3)课文中多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下列选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A.作者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可以将景物写得细致入微B.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表达出作者热烈奔放的情感。
C.课文恰当地运用排比句式,增强了韵律感,使描写更加生动,韵味悠长2.课文填空,我用心(1)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A.我从“哟”字感受到作者的惊讶;从“抱着”一词感受到。
小水塘的可爱B.从课文中找出其他优美生动的语句,选择喜欢的抄下来(2)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菜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A.“我”和阿妈沿着溪边走,听到了秋虫唱歌、夜鸟拍翅、鱼儿跳跃、沟水汨汨,闻到了果子的香味,看到了稻谷、稻穗和稻田B.第一句主要从听觉(嗅觉听觉)角度来描写,第二句主要从嗅觉(嗅觉听觉)角度来描写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
3.片段写话,我挑战。你还记得月下的哪个情景吗?“望星空”“踩影子”“尝月饼”“听故事”等,选一个,仿照第6自然段写一写,写出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想到的内容。
拓展阅读禽兽(下)其奇者,能效人言惟不能读书,故其知识,终不如人 ——选自《民国老课本》3*现代诗二首任务一(12分钟)1.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要求:注音字词反复读;不会读的问老师2.读词语 (1)读生字新词。
归巢(cháo)驮(tuó)着芦苇(wěi)压扁(biǎn)剪秋罗(luó)睡眠 (mián)霸(bà)占(zhàn) (2)读多音字。
3.读课文(1)读句子◎还驮着斜阳/回去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压扁了/一穗剪秋罗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2)自由读两首诗要求:多字、漏字、疙瘩的地方反复读;注意段落的停顿(3)齐读这两首诗《秋江的晚上》的词语:鸟儿、斜阳、江上、芦苇。
《花牛歌》的字词:坐、眠、走、做梦任务二(8分钟)1.选择读音,我能行归 巢(cháo√ cáo) 芦 苇(wéi wěi√) 霸 占(zhàn√zhān) 尽(jìn jǐn√
)管2.思维导图,我喜欢。
3.课文理解,我可以(1)在《秋晚的江上》一诗中,诗人巧妙地用__归巢的鸟儿_________、_斜阳__________、_头白的芦苇____和秋晚的江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2)花牛在草地里_走_________。
、_眠_________、_走_________、_做梦_________《花牛歌》写出了一头_活泼可爱、自由自在__________________的花牛任务三(10分钟)1.阅读理解,我不怕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打“√”(2)诗歌中画“——”的句子运用_夸张_______的修辞手法,诗歌中画“~~”的句子是_拟人_______句,把芦苇当作_人_______来写,大胆想象,给全诗平添了。
_情趣与生气_____________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小节诗的意思_天色已晚,倦游的鸟儿想飞回巢去,斜阳的余晖照在鸟儿的脊背和双翼上,就像是鸟儿驮着斜阳回巢2.片段写话,我挑战读了《花牛歌》一诗,展开丰富的想象:花牛还会在草地里做什么呢?仿照诗句写一写,用上拟人的手法。
拓展阅读燕子燕子,汝又来乎?旧巢破,不可居衔泥衔草,重筑新巢燕子,待汝巢成,吾当贺汝 ——选自《民国老课本》4* 繁星任务一(10分钟)1.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要求:注音的词反复读;不会读的问老师2.读词语。
3.读课文(1)读长句子◎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2)自由读课文要求:多字、漏字、疙瘩的地方,反复读;注意段落的停顿任务二(10分钟)1.选择读音,我秒杀半明半昧(wèi mèi√) 纳(nà√ là)凉
摇摇欲坠(zhuì√ duò) 模(mó√ mú)糊2.思维导图,我喜欢。
3.表格填空,我最行。本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写的,作者三次看星星的经历,分别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当时的情景和感受是什么?请你试着填一填。
任务三(12分钟)1.阅读理解,我专心。
2.拓展阅读,我喜欢◎读一读,说一说(一)繁星(节选)冰心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选自《繁星•春》(二)天上的星星(节选)贾平凹“星星!”妹妹突然叫了 一声。
我们都抬起头来,原本是无聊得没事可做,随便看看罢了但是,就在我们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却极亮极亮,分明看出是有无数个光角儿的我们就好奇起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颗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间,几乎不容觉察,就明亮亮地出现了。
啊,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再数亦不可数,一时间,漫天星空,一片闪亮夜空再也不是荒凉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的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似的跑……
我们都快活起来了,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拓展阅读读书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学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 ——选自《民国老课本》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部编版四(上)期中预测试卷1(可下载),拿给孩子测试!♦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每课中心思想总结,给同学们收藏!♦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阅读训练题(同步课文)丨可打印♦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4单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给同学们练一练!
♦新鲜出炉:四年级上册期中模拟卷1及答案(可下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