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可以?北风行(北风行拼音版)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其诗作结构跌宕开阔,寓含世事万变,雄奇飘逸,恣肆豪放,善于借助夸张手法描绘充满神异色彩的理想世界,具有独特
北风行⑴烛龙⑵栖寒门,光曜犹旦开⑶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⑷幽州⑸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⑹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⑺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⑻。
注释⑴北风行:乐府诗题,鲍照有《北风行》,李白拟之而作⑵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人面龙身而无足,居住在不见太阳的极北的寒门,睁眼为昼,闭眼为夜⑶光曜(yào)犹旦开:早晨尚有光耀⑷轩辕台:纪念黄帝的高台,故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
⑸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大兴区⑹双蛾摧:双眉紧锁,形容悲伤、愁闷的样子双蛾,女子的双眉⑺鞞靫(bǐngchá):当作“鞴靫”虎文鞴靫,绘有虎纹图案的箭袋⑻裁:消除简析此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通过描写一个妇女对丈夫久征不归的悲痛欲绝,揭露和抨击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诗歌先描写北方冬天的苦寒景象,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不愧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接下来用一连串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思妇形象这位思妇正是由眼前过往的行人,想到远行未归的丈夫;由此时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的担心。
思而不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怀可是,白羽箭上已蛛网尘结“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一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思妇痛苦绝望的心情诗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诗人并不止笔,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倾泻出满腔的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黄河捧土”用的是《后汉书·朱浮传》的典故,本来是说黄河的孟津渡口是不可能用土塞住的,李白反其意而用之,连滚滚东流的黄河都能用一捧捧的土来塞住,可思妇这种生离死别之恨,却如同漫漫风雪一样无边无际,难以消除。
结尾这两句诗恰似火山喷射着岩浆,又像江河冲破堤防,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最豪放名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秦安县陇城),出生于碎叶城(今属吉尔吉斯斯坦),幼年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青莲乡(今四川江油市青莲镇),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
李白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20岁时只身出川,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10年后,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召至长安,为玄宗所赏识,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在京仅三年就被赐金放还,继续飘荡四方安史之乱的第二年(756),他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兵败之后,受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其诗作结构跌宕开阔,寓含世事万变,雄奇飘逸,恣肆豪放,善于借助夸张手法描绘充满神异色彩的理想世界,具有独特魅力。
杜甫盛赞其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有《李太白集》30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