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沙丘讲的什么故事(沙丘讲的什么故事知乎)
《沙丘》是我阅读的科幻作品中读得最难受的一部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沙丘、沙丘救世主、沙丘之子【美】弗兰克·赫伯特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不可否认,当我们阅读科幻作品时,总是在寻求一种和普通文学作品别样的感受科幻作品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总是更容易征服读者读者在寻找独特的世界观、酷炫的武器装备,奇妙的概念,意想不到的情节。
这些在科幻作品中总是更容易找到当然科幻文学已经发展了200年,一代又一代的作家在摆脱纯粹的猎奇中不断添加更加深刻的东西这也使得许多科幻作品富有哲理,也使得它们更为晦涩我阅读的习惯,首先会挑经典的作品这些作品受到公认的好评,必然有它的可取之处,即使并不容易入戏,也尝试着产生自己的理解,即使这些理解并不能涵盖作品的多数。
事实证明,经典的作品,总是有能够触动的点,使得阅读之后便深陷其中而一些毁誉参半的作品,我则多尝试发现其闪光点,找到它的优秀之处,而那些自己不大能够接受的部分,则忽略不计,小小地吐槽一下至于不幸碰上了极其劣质的作品,那只能一笑置之,心中慨叹运气不好罢了。
科幻作品借着其独特的优势,即使一些并非经典的作品,也容易吸引着读下去所以我一直是个科幻迷,对于经典的科幻作品总是爱不释手《沙丘》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相当经典的作品,由它改编的游戏曾经风靡全球而明年,由曾指导《降临》、《边境杀手》、《银翼杀手2049》的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拍摄的新版《沙丘》电影也将上映。
于是我便找来《沙丘》六部曲的原著看看第一部《沙丘》读完后,我一头雾水,完全不明白它到底在讲些什么,但《沙丘》又一个庞大的世界观,可能并不由一部作品决定它的好坏,于是我又读了《沙丘》的续作《沙丘救世主》和《沙丘之子》。
读罢我终于确定,这是我读得最难受的一部科幻作品三部曲的出场人物达数百人,但我能记住的不到十个而这些人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们的动机也是一头雾水我能记住的只有一些细微的片段,如果不是一个故事梗概撑着,我实在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读什么。
上一次出现这种感觉是在读《追忆似水年华》的时候当然作为一个好的读者,自然不能因为遇到这样的困难便退缩,为了能有自己的理解,也为了写这篇书评,我决定再看一些读者的书评《沙丘》整个故事给我的一个最大不适感,便是极其发达的科技与极端落后的文明之间的冲突。
科幻作品总是要呈现我们未来世界的样子,而不是把历史挪移到未来,把过去所遵从的规则硬生生地搬到未来如果这样做,作品本身的割裂感就显得极其强烈《沙丘》本身其实是一个宗教故事,但它发生在人类能够星际航行的未来。
这种充满着宗教意味,充满了“救世主”色彩的故事实在显得另类当然把历史移植到未来世界的科幻小说并非没有,《银河帝国》中阿西莫夫把古罗马的历史移植到未来世界,但他仅仅沿用了它的框架,其中的内核还是科技感满满,至少我看到“心理史学”这个概念的时候,觉得实在是奇妙。
但《沙丘》中许多的概念几乎是照搬,“救世主”就是“救世主”,“圣战”就是“圣战”,“君主”就是“君主”,连战斗也都是用冷兵器的除了交通工具是飞船,一些非常强大的武器比较科幻以外,其他实在展现不出科幻感知乎上一位读者表示,《沙丘》的世界观其实非常庞大,需要了解它所在的时代背景。
《沙丘》描述的未来世界发生过一场机器人暴乱,人类发动圣战消灭了机器人,夺回了领地最后人类甚至矫枉过正,废除了一切电子设备而冷兵器在那个时代的作用是:当时发明了一种防护罩,高速的物质都会被阻挡,而低速的却不会,所以枪械这些热兵器反而没有用了,人们反而用回了冷兵器。
知道了这个设定后,或许对《沙丘》的故事能更好接受一些《沙丘》的第一部是一个“王子复仇记”的故事主角保罗·厄崔迪和父亲雷托·厄崔迪公爵一起来到了一个沙漠星球厄拉科斯,也就是“沙丘”雷托·厄崔迪在贵族中位高权重,所以皇帝把他放逐到了沙丘。
沙丘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星球,几乎都是沙漠,水资源极其稀缺但它盛产一种极为稀有的物质,名叫“香料”,也叫“美琅脂”这种香料只用通过沙漠中巨大的沙虫才能生产由于水资源极其稀缺,人们必须穿上一件“蒸馏服”,以防止水分流失。
而水资源在沙丘,成为了一种交换介质,谁拥有更多的水资源谁就越富有主角保罗·厄崔迪年仅16岁,非常冷静成熟在他们来到沙丘后的一段时间后,雷托·厄崔迪公爵被人暗杀,并放逐了保罗·厄崔迪和他母亲杰西卡,这是皇帝的阴谋。
保罗在沙漠中找到了当地的土著人弗雷曼人,请求他们的帮助后来保罗在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的帮助下,获得了预言能力然后保罗驯服了沙虫,成为了弗雷曼人的救世主“穆阿迪布”保罗带领弗雷曼人发动圣战,并打败了皇帝的军队。
在和皇帝谈判的过程中,保罗告诉皇帝,如果他们不投降,弗雷曼人将毁掉香料,宇航员在太空中必须依靠香料才能看到正确的航线,如果毁了香料,人类将不能宇宙航行,所有的世界都将被分割最后皇帝妥协了,保罗成为了沙丘的国王,并迎娶了皇帝的女儿伊勒琅公主。
第一部我是模模糊糊地看完的,实际上故事要丰满得多,其中涉及到的派系斗争,阴谋诡计非常丰富但实在是记不住那些东西知乎上一个读者分析了阅读《沙丘》这么难受的原因本书作者弗兰克·赫伯特是记者出身,他其实并不擅长写作长篇作品。
而这部作品的视角非常复杂,它看似是上帝视角,每个人都兼顾,但其实许多第三人称是伪第三人称,它是有自己的主角的但问题在于,它的视角变换非常混乱,有时候跟随着个人,下一段转眼就跟随另一个人了,而且这种转换完全没有提示。
另一方面它的对话非常神神叨叨,一般地对话都是要推动情节的,但《沙丘》中的对话十有八九是和情节无关的,这些对话就像作者借人物的口去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这是阅读《沙丘》这么难受的主要原因第一部这么难受地看下去了。
第二部看得多少容易一点,但其实也没有容易太多第一部是“王子复仇记”式的故事,主角的成长是龙傲天式的,去除那些枝叶,主干部分其实很容易把握,这也使得阅读具体的内容更容易分心而第二部《沙丘救世主》恰恰相反,它是一个反套路的故事。
主角在一开始就在最顶峰,接下来都是走下坡路的过程保罗拥有了预言能力,也预示着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朝着预言前进先知的悲哀就在于,未来的一切他都一清二楚,喜悦的事情他早已知晓,当事情发生时这份喜悦早已经烟消云散。
悲伤的事情他也知晓,他会提前悲伤,但当真正悲伤的时刻来临,这份悲伤将再一次冲击他但保罗不能改变什么他早已预知妻子的死亡,但他不能改变什么,只能眼睁睁看着她死去,因为如果妻子没有死,便不会有他的儿子雷托二世,未来的救世主。
而宇宙中有许多人借着保罗的名声发起圣战,屠戮百姓,让保罗在人们心中成为一个暴君但他同样不能改变什么保罗是救世主,是先知,是穆阿迪布,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注视之下于是《沙丘救世主》的结尾,保罗失去了双眼,走入茫茫沙漠中,留下一对儿女雷托和甘尼玛。
在整个《沙丘》系列中贯穿始终的,是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这个组织这个组织只有女性,她们通过各种训练,能够获得所有祖先的记忆然后她们被安插到各种权贵之中,通过影响他们来操控整个宇宙的政治保罗的母亲杰西卡便是一个贝尼·杰瑟里特。
贝尼·杰瑟里特通过香料,能够获得预言能力以及祖先们的记忆在弗雷曼人中,贝尼·杰瑟里特开始训练保罗的这些能力而因为保罗16岁才获得祖先们的记忆,这些记忆并不会对他造成很大影响而保罗的妹妹厄莉娅却不一样她还在母亲肚子里时,母亲杰西卡服用了大量的香料,导致厄莉娅天生就拥有祖先们的记忆。
这些记忆困扰她,使她分不清那些是自己的经历,那些是别人的通过训练,她勉强能抑制这些记忆,但到了第三部《沙丘之子》中,厄莉娅成了摄政女皇,她突然地受到了一个祖先的影响,开始变得疯癫起来,她成为了所有人的敌人。
这种无法抑制的记忆折磨着厄莉娅,但她过于依赖自己的预言能力,而祖先们的记忆和预言能力是相生的,没有这些记忆便没有预言能力在《沙丘之子》中有许多的段落都在描写厄莉娅是怎样受到这些记忆的影响的,这些部分是我认为《沙丘》系列中最精彩的。
它其实探讨了自我的存在问题厄莉娅从母胎中就拥有了记忆,她因此被人视为邪物即使受过训练,她也很难抑制祖先们的记忆,这也使得她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自我,她的自我是和祖先们混合在一起的这让厄莉娅一生都受到折磨,变得十分痛苦。
这里大可以延伸出一个幻想话题科幻作品中经常有直接把知识注入大脑的设定,这样便不需要再学习了但这些知识是否是客观的?大量的知识注入大脑是否会对人格造成破坏?是否知识的注入需要通过其他的媒介?就像《沙丘》中的设定,获得预言能力首先要拥有祖先们的记忆?那么这样注入知识便可能会破坏人的人格了。
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不过这里我给不出一个合适的答案,留待他人讨论吧除了知乎上的书评,为了消化《沙丘》,我还看了2003年拍摄的迷你剧《沙丘之子》,改编自《沙丘救世主》和《沙丘之子》,这其实也是一部大闷片,但毕竟看的闷片多了,对这还是能接受的。
毕竟里面还是有一些科幻元素的,比如圆柱形的太空站和一些飞行器而且里面角色的颜值很高,十分养眼(《沙丘之子》由詹姆斯·麦卡沃伊主演)不过看完这个剧后,我也发现自己阅读时实在是错过了太多,这才意识到自己阅读有多么的不专心。
结合着这几个步骤,我至少算是《沙丘》的合格读者了,并没有完全囫囵地把书读完,并吐槽“看不懂”,“读不下去”云云不过让我继续阅读《沙丘》后面三部,或者去了解更多《沙丘》的故事设定,那是绝不可能的,那简直是要我的命了。
杰瑞书悟分享好书,分享对书的见解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