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白岩松的个人资料简介(白岩松的个人资料简介现任职务)
mjc01方向招人最多,02方向不刷人!
——考中传,就报半夏——MJC是中传非常王牌的专业,上岸中传mjc就业完全不用愁!除此之外,mjc各方向导师也是使新闻传播专硕令人神往的一大原因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mjc01-02方向的各位导师~考研不仅是一场信息战,。
同时也是同学和导师的一场双向选择在你的研究生生涯中,选好了导师,学术上的兴趣相同将会激起你无限的学习热情;性格上的志趣相投将会带来亦师亦友的和谐关系为了让同学们对考研所选的方向及本方向导师有更深入的了解,。
半夏专门为同学们整理了学院及专业信息,并请动了每个专业方向的师姐,对每位导师的兴趣爱好、研究取向进行了深入研究接下来,给大家介绍mjc01-02方向的学术大拿们,快来看看哪一位是你心仪的导师吧~PS:由于导师简介和著作涉嫌隐私,无法完全放在本篇推送中,。
因此本文只选取导师部分简介及著作,导师们的详情信息以及论文包将会在半夏公益群中发给大家~(详情见文末)01方向全媒体新闻实务01方向简介 本方向是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下的一个重要方向,原叫新闻业务,根据如今新媒体发展要求,更名为全媒体新闻实务,以原有的学术型硕士招生专业方向新闻业务方向为基础,为适应传媒人才的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培养思路,凸显业务人才培养的特色,实现从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向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旨在为我国新闻媒体培养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全媒体新闻实务方向旨在培养新闻传播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该方向依据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要求,从理论、技能和应用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新闻理论、 新闻实务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学习新闻传播史论、新闻传播实务等课程,掌握 新闻传播领域的专业知识。
学生通过作品创作、实践实训课程的学习,具备全媒体平台的新闻 采集、生产和发布能力学生毕业后可进入主流媒体、党政机关新闻舆论部门、商业媒体及企 事业单位从事新闻传播、舆论宣传等工作 本方向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较高的政策水平,拥有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具备较丰富的媒体实践经验与业务能力,熟练掌握新闻采编工作流程、技术及特点,语言文字功力深厚,除了常规新闻,还能够从事高品质新闻报道的采编工作;旨在为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党政新闻宣传部门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进入主流媒体、各级新闻宣传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独立从事新闻采编业务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 本方向师资队伍强大,除学院专职导师外,还从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北京电视台等中央及地方媒体聘请了一批高级记者、编辑担任兼职导师。
在课程设置上大幅提高了业务课程的比重,并聘请业界精英开设实务课程加强对社会实践和媒体实习的要求,与主流媒体紧密合作,设立定点的实习教学单位,为学生深入媒体一线进行观摩、考察、实习提供便利条件 该方向最高分411分出自半夏
,最低分366。23年进复试39,录取25人。22年进复试43,录取30人。21年进复试44,录取32人。导师介绍
白岩松央视主持人,1968年8月20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记者,主持《新闻周刊》、《感动中国》、《新闻1+1》等节目,以其“轻松、快乐、富有趣味”的主持风格,深受观众喜欢1993年,白岩松参与创办《东方时空》,并推出了《东方之子》等栏目。
1997年主持了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等节目直播1999年参加了澳门回归直播、国庆五十周年庆典转播2003年新闻频道创建,他开始主持《中国周刊》(后更名为《新闻周刊》)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担任2004和2008年两届奥运火炬手。
2010年,获得“优秀播音员主持”奖2012年,担任伦敦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解说2016年,获得中央电视台十佳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奖2018年3月,当选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夏日之阳】行吧,白老师的履历大家百度估计就能出来好几十页了o(╯□╰)o白老师的“联大”是多少学子的梦想啊~聚会读书、搞学问、做实践,想想就很充实~跟王志老师一样,一般会在开学后根据学院老师的指导,发送个人简历等材料进行筛选,当然了选人的标准成绩啊、本科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缘分。
导师介绍
刘昶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传媒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为国际新闻理论与实务、全球传播与国际关系、媒体融合、数据新闻报道、世界华文传媒等主讲课程:全球新闻传播、数据新闻报道、全球传播与国际关系、传媒地缘政治学等。
刘老师曾在法国生活过数载,据说还被授予“骑士”称号了!本人也是绅士的不行,偶像和实力的结合有没有!刘老师在国际新闻(他也带电视学院国新专业的研究生)、地缘政治及宣传等方面都有创新研究,如果本科是学外语相关专业的话可以考虑刘老师,当然这个也不是什么绝对因素啦。
项目曾做过国家级研究项目《境外中文网络媒体发展与我国的对外传播策略研究》,近期有2020年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人才战略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此外,刘老师也在广电方面有研究,曾经做过《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发展战略研究——以媒介融合为背景》《中国广电产业与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 以欧洲视听业双轨制为鉴》等项目。
论文[1]刘昶,孟伟.中国驻外记者的现状、问题与培养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08):39-48.[2]刘昶.创新境界思维 切实提升国际传播能力[J].电视研究,2017(01):3.
【夏日之阳】刘老师的研究生会在每周固定的时间举行例会,轮流汇报自己的读书等学习成果,这件事在时间、质量等方面要求非常严格,也正是因为这种严格要求,刘老师带出来的学生都非常优秀。导师介绍
方毅华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新闻业务、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新媒体、新闻叙事学等主讲课程包括新闻编辑、节目构思与分析、广播电视新闻性节目研究、编辑学概论、新闻传播导论、中外新闻作品研究、政府新闻发言人实务、网络评论等。
方老师绝对是很多同学考中传的初心,无论业界还是学界都是顶级大咖,专著有《新闻叙事导论》、《新闻编辑》(教材)等据说方老师的本硕博都是在中传读的,之前在业内当记者数年,后来回到学校搞学术、教学生,是新闻学院的核心导师之一,曾经代表全校老师在开学典礼上发过言的~。
论文[1]方毅华,马睿姗.他们面对着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中出镜记者的责任与素养[J].电视研究,2020(04):22-24.[2]方毅华,杨惠涵,王晨燕.守正创新 献礼国庆——《美丽中国·我的家》生态故事叙述策略刍议[J].电视研究,2019(10):38-40.
【夏日之阳】方老师目前研究的领域也比较广泛,新闻编辑、新闻写作都有涉及,之前一道考研真题“新闻编辑的中介作用”就来自于方老师的论文当然目前方老师研究比较深刻且影响力很大的方向就是新闻叙事学,很多硕士写毕业论文也是部分依托于方老师的理论成果。
导师介绍
李舒 女,同在互联网传播15方向,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传播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政治学博士后中央网信办特聘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专家、央广特聘“新闻评论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评论、视听传播、政治传播、传媒治理、传媒教育等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现代传播》等报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执政党的传媒治理》《传播学方法论》等7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新闻评论发展研究”“新时代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理论基础研究”等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
曾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朝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挂职)获得过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论文奖、北京市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等奖项专著:1.专著《执政党的传媒治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4年出版2.专著《传播学方法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出版3.专著《新闻评论与电子媒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出版4.教材《新闻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科研项目: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新闻评论发展研究》,负责人。
2.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研究》子课题《新时代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理论基础研究》,负责人3.中央网信办项目《融媒体新闻评论的发展与舆论引导力提升研究》,负责人4.中央网信办项目《主流媒体对外评论与中国观点的传播研究》,负责人。
奖励荣誉:1.著作《21世纪初我国大众传媒发展战略研究》(副主编)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论文《开放联合:中国广播发展的必然选择》,获第十一届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评选一等奖3.论文《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闻教育》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第八次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
4.论文《对象·方法·成果——传播学研究三个关键问题及其方法论启示》获中国传媒大学第十届中国传媒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导师介绍
张丽 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博士曾获国家留学基金委高级访问学者项目资助,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访学(2017年),并曾先后赴日本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参会、访学、授课张丽老师的研究方向主要在
广播电视新闻这方面,曾做过国家级社科项目《世界广播电视发展趋势研究》,近年来在对台湾传播领域、主流媒体宣传领域也有深耕,其研究项目有《媒介融合视阈下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对台传播研究》等,相关成果相当丰富~
研究领域为新闻实务主讲课程:包括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评析、新闻业务研究(博导组课程)、新闻实务前沿专题等科学研究:1.主持人,世界广播电视发展趋势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
2.主持人,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媒体对台传播效果研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社科研究项目,2014-2015. 【夏日之阳】说张老师是新闻学院的优雅女神肯定没人反对张老师学术做的好,对学生简直“亲妈”一样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她的小宝贝小公主哈哈,对学生的论文啊、实习啊等方面也特别关心。
导师介绍
王志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助理曾任湖南郴州电视台、湖南电视台、深圳广播电视台记者和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记者、主持人,《新闻调查》记者、主持人、《面对面》记者、主持人、制片人;云南省丽江市副市长兼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省委宣传部外宣办副主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书记、常务副理事长(主持工作)。
【夏日之阳】王志老师的信息估计大家百度百科就很丰富了!业内大咖不说,学术做的也好,有国家级项目《王志系列丛书(新闻传播理论、新闻采访、人物专访研究)》,看看!王志老师对指导学生的要求:关注采访、媒介融合、危机公关
这几个研究领域,其实还是比较广泛的啦~如果报王志老师的研究生,一般会在开学后根据学院老师的指导,发送个人简历等材料进行筛选,只有白岩松老师和王志老师有这个流程,毕竟是业内大咖嘛~导师介绍
陈作平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院长、党委宣传部部长、校新闻发言人、党委常委等职务;兼任中国新闻奖评委、北京市新闻出版系统高级职称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发言人实务等曾赴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国知名传媒院校及新闻媒体交流著作专著《新闻报道新思路》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新闻理论新思路》获得中国传媒大学“211”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
论文[1]陈作平.直面社会热点和公众关注,切实提升党报“四力”的方法与路径探析[J].中国记者,2018(01):26-28.[2]王杨,陈作平.微信社交网络中的关系资源投入与回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11):37-41.
【夏日之阳】提到陈作平老师,很多同学第一想到的估计是陈作平老师的著作《媒介分析》,陈老师也是中传的新闻发言人,厉害程度就很明显了~老师的研究项目有《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平台、功能及模式集成创新研究》等导师介绍
唐远清 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新闻学组(原“全国新闻学研究会”)副秘书长(2009年起),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报刊审读专家组成员(2011年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新闻记者考证及入职培训指定教材《新闻记者培训教材2013》编写专家组成员(负责新闻法规部分撰稿)(2012年起),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6年起),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现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节目评议专家及课题组组长(2010年起)、广播影视政府奖评委(2010年起),中央电视台特邀评奖专家(2010年起),北京广播电视台创新奖评委(2011年起)等。
主要学术领域为新闻学、舆论学、媒介批评与新闻评议、新闻法制学、新媒体、公共关系、传媒策划与竞争等论文[1]唐远清,刘苏仪.负面舆情事件中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的舆论冲突——以2019年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事件为例[J].青年记者,2020(03):38-40.。
[2]唐远清.融媒体环境下英雄文化的当代重述与传播——以《长安书院》栏目特别节目《永远的英雄》为例[J].当代电视,2019(12):30-32.【夏日之阳】由于唐老师有过学习中医的人生经历,所以他目前专注于对中医药传播方面的研究。
说起唐老师,那可真是个工作狂魔啊,每天就睡两三个小时,一直忙于工作,并且丝毫不觉疲惫,第二天依然神采奕奕上一整个上午的课!问其原因,原来是年轻时练过气功,并劝学生们要多运动才有朝气,要心怀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才能不负人生,是一个以身作则,给人以正能量的老师!他对工作的热情反映到学生身上,就是他的所有课他的弟子都得去旁听!过年前发消息给他的弟子:好好写学术周报,我春节期间和大家交流!
导师介绍
刘坚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影视导演和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编导的电视节目有《潮涌东方》、《中国台湾问题》等,音乐电视作品有《年轻的白杨》(广院校歌)、《我的中国心》等论著有《电视节目编导教程》等。
研究领域为电影和纪录片创作、电视新闻、互联网视频以及影视与图片摄影等主讲课程:包括纪录片创作研究、视听语言、图片新闻报道、网络短视频和直播以及全英文授课电影制作硕士留学生课程Cinematography等。
专著《电视节目编导教程》和《电视新闻》(与叶子教授合著)论文《从“走出去”到“走进去”——CGTN法语频道微视频对外传播的新媒体探索》《电视研究》2019.5(刘坚 张旭)导演代表作CGTN 5集系列微纪录片《大国担当——生态型,则世界兴》(全平台全球阅读量2100万,总互动量80万,总视频观看量50万)(2019),CCTV9纪录片《踢踏无声》(2013),2004年担任总编导的64集纪录片《我的太阳》,获得了2005年西班牙马勒加电影电视节“特别贡献奖”,和2005年“中国十佳纪录片奖”。
2000年导演北京电视台三十集口述历史纪录片《国事亲历》之十集外交篇2006年导演纪录片《陈毅元帅》,获得2006年“中国十佳纪录片奖”2018年7月为珠江电影集团策划导演4k院线纪录电影《我爱你,中国》(90分钟)。
【夏日之阳】如果你喜欢纪录片就一定不要错过刘坚老师好么!关键是刘坚老师还有猫啊!刘老师做过研究项目《西部欠发达地区电视台发展战略研究》等,最重要的是老师是纪录片《踢踏无声》的导演!央视的!策划过公益广告《无声的世界》,央视各频道都播过的!所以呢,想实践、想深耕视频领域的同学有想法了吧~
导师介绍
罗哲宇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罗老师也是比较重视实践的,主要研究领域在新闻写作、编辑等实践方向,有著作《伦理重建与当代中国新闻报道》,此外对民族语言广播方面也有很深刻的研究,论文包括《民族语言广播发展的现实路径探究》《我国民族语言广播现状调查》等等。
主讲课程有新闻采写、新闻写作、叙事伦理、深度报道研究专著1.《广播电视深度报道》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2.《伦理重建与当代中国新闻报道》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论文[1]罗哲宇.我国民族语言广播现状调查[J].新闻与写作,2016(05):101-104.。
[2]罗哲宇,赵连军.民族语言广播发展的现实路径探究[J].新闻与写作,2013(11):43-45.【夏日之阳】要说有哪个本科课程研究生也会去蹭,那毫无疑问就是罗哲宇老师的新闻写作课了,新闻学院学生的基础摇篮呀,每次听都有新收获。
罗老师和学生的相处方式就像朋友亲人一样,完全没有架子,亦师亦友~导师介绍
牛慧清 硕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级编辑、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博士美国普渡大学传播学院访问学者(2012-2013)、台湾政治大学传播学院访问学者(2007年)先后担任中国电视艺术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十佳十优”最作品评选的专家评委;国务院妇女儿童委员会、全国妇联女性题材优秀电视节目推选展播活动的专家评委;中宣部国际传播局纪录片评审的专家。
研究领域为视听纪实节目、纪录片创作、融合新闻实务、政治传播、跨文化传播等主讲课程:电视新闻采编实训、谈话节目的策划与制作、纪录片概论、视听纪实语言、新闻发言人实务等项目2020年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融媒体时代谈话节目形态创新发展调查与研究》。
著作牛老师的著作有《电视的理念》《中国知识分子与电视媒体关系》等,电视也是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论文[1]牛慧清,董佳莹.互联网逻辑下谈话类节目的生产规制与传播路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04):55-58.。
[2]牛慧清.人本化叙事提升纪录片国际传播力——以《从〈中国〉到中国》为例[J].当代电视,2019(12):90-92.[3]牛慧清,董佳莹.网生谈话类节目的传播特质[J].当代传播,2018(05):95-97.
导师介绍
刘年辉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学博士,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研究领域为媒介经营管理、新闻实务、舆论与舆情研究等主讲课程:新闻写作、媒介经营管理、新闻业务、毕业作品创作等。
刘老师在媒介经营管理领域非常有建树,有专著《中国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创新策略与提升路径》、研究项目《动态环境下的中国报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研究》等,论文《中国报业组织治理机制演进及目标模式》《中国报业组织结构演进轨迹考察》《中国报业集团组织转型:动力、目标与路径》。
论文[1]王凤翔,刘年辉.幻象、欲望与观念器:麦克卢汉新民俗广告批评中的“美国梦”[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6(12):109-120+128.[2]刘自雄,刘年辉,马凯,何冬英,刘子倩.2012年度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基于9种CSSCI期刊的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03):41-48.
【夏日之阳】研究生期间的新闻写作就是刘老师讲的,课间还时不时放一个文艺短片,也是很有情调了哈哈~导师介绍
吴水平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首批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复旦大学),中组部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评审与结项鉴定专家,中央网信办咨询专家组成员研究领域:网络传播与治理、数据治理、新闻传播理论与业务、乡村传播、数字化与老龄社会治理。
等主讲课程:网络传播与治理研究(博士生)、新闻采访(本科生、硕士生)、电视新闻采编与策划研究(硕士生)、政企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研修生)、企业新闻宣传创新(研修生)等科学研究: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级):《党的网络治理领导力提升研究》(项目19BDJ062)。
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级):《网络传播新发展及其对策》(项目编号99BXW008)3.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级子课题负责人):《媒介体制与社会信任研究之新媒体及其体制与社会信任研究》(首席专家:谢金文,项目编号19ZDA326)。
4.主持:国际课题(亚传):《韩国社交媒体发展、应用与治理研究》(项目编号AMRC2017)5.主持:国家广电总局社科一般项目(省部级):《意象为本:中国古典诗学研究)(项目编号BW0157)专著:1.《网络传播学:一种形而上的透视》,独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出版。
2.《艺术符号美学》,独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论文:1.《社群动机自我呈现的实证研究》,《现代传播》2021.62.《中国数据主权的健全完善路径研究:基于数据跨境流动的考察》,《新闻传播学前沿2020》,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
3.《“数据之治”推进“中国之治”》,《学习时报》 2019年12月27日。4.《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微信传播新业态探析》,《新闻传播学前沿2019》,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0年2月出版。导师介绍
王宇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广播学院文学博士从事新闻业务、广播新闻、危机传播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曾出版《大众媒体导论》、《媒介集团经营与管理》、《广播新闻报道与节目创新研究》。
、《现代广播新闻实务》等著作,主持多项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人文社科项目、参加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在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发表数十篇论文,并赴美国、加拿大、德国、挪威、新加坡等多国交流访学王宇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是危机新闻这一块。
~我们的考研题目是不是也出过相关的呀!此外承担过的项目和论文包括《中国广播业媒体融合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融媒体时代广播作品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等等,可以看出研究领域是非常新的~导师介绍
王军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网络新闻与新媒体方向硕士生导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信息传播策划”专家、北京市记协新闻发展公益智库“媒体职业伦理与社会责任”专家、联合国机构间湄公河次区域“反拐项目”(UNIAP)媒体记者培训专家。
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先后在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工作研究领域:广告管理与法规、新闻政策与管理、媒介伦理与法规、新闻侵权责任与预防、媒介素养与舆情应对策略、传媒业版权保护与经营、社交媒体管理的教学与管理。
在《现代传播》《中国记者》《新闻爱好者》《新闻与写作》等杂志发表论文60篇项目主持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广电总局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媒大学382课题项目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招标重大项目、部级、校级课题项目多项。
【夏日之阳】王军老师的主要研究新闻法,老师在看新闻的时候都是带着理性的目光,关注新闻生产流程及传播中出现的失范行为王军老师为人和蔼,比较好相处,会给学生推荐实习论文[1]潘力,吴昊.文博资源的融媒传播 传统文化的创意表达。
[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10):117-120.[2]潘力,陈常松.新时代 新机遇 新构想[J].中国广播,2018(07):1.著作1、潘力主编:《中国交通广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年版, 40万字;
2、潘力主编:《广播非线性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年版,30万;3、潘力主编:《中国交通广播2002》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年版,25万字;4、潘力主编:《高新技术与广播传播方式变革》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年版,20万字;
导师介绍
宫承波 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文学(文艺学)博士,法学(民族学)博士后主要致力于文艺学、传播学及媒体创意与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教学与研究被推举为全球修辞学会-视听传播学会会长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后曾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研究领域:新闻与传播理论、媒体创意及文化创意产业著作有个人著作《新媒体的多维审视》、《传播学纲要》、《媒体创意导论》,合著《新媒体产业论》、《新媒体失范与规制论》等,以及主编教材《现代报刊概论》、《广播电视概论》、《新媒体概论》等。
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习近平关于新闻传播重要论述研究【夏日之阳】宫承波老师偏向学术研究,对待学术严肃认真,手上的大型项目很多,如果有读博打算的同学可以考虑选宫老师研究生第一年宫老师不建议实习,比较希望学生好好沉淀下来学知识,但是老师资源很多,会给推荐学生实习。
导师介绍
詹新惠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中国新闻史学会网络传播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特聘专家,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网络与手机新媒体的传播与实务、网络舆情与新媒体素养、报网互动与融合。
等研究,在多家刊物上发表二十多篇相关学术论文著作出版专著《新媒体编辑》、《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实务》和《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论文1.詹新惠.媒体深度融合正在进行时[J].青年记者,2020(27):108.。
2.詹新惠.未看到的洪灾新闻与分发中心化[J].青年记者,2020(21):108.3.詹新惠.日均辟谣67条与数字媒介素养[J].青年记者,2020(12):108.导师介绍
詹骞传播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新媒体传播、新媒体与社会治理、传播研究方法主讲课程:新媒体概论、学术论文写作指导、网络与新媒体前沿科学研究:1.主持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网络媒体公信力研究”,2013年。
2.主持人,北京市哲社规划基金青年项目“公共治理视野下的北京市政务微博研究”,2012年3.主持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一般项目“我国政务微博的舆论引导研究”,2013年4.主持人,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北京市政务微博的创新管理研究”,2014年。
代表专著:1.《社交媒体公信力》,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0.2.《我国网络媒体可信度测评及影响因素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代表论文:1.詹骞:政务微博意见领袖的社会网络分析——以北京地区政务微博为例,《现代传播》,2014.
2.詹骞:乡村治理视野下的乡镇政务微博研究——以甘肃陇南成县12镇5乡政务微博为例,《当代传播》,2016.3.詹骞,孙宇:用户视角下社交媒体公信力影响因素研究,《当代传播》,2020.获奖情况:1.专著《我国网络媒体可信度测评及影响因素研究》获得“全国首届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奖”。
2.担任副主编参与编写的教材《新媒体概论》获得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已修订至第八版3.第九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学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4.“新媒体概论”获得2020年度中国传媒大学“优质教材课件”奖。
导师介绍
邹欣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学学士(2004),中国传媒大学文学博士(2013);新华社音视频部挂职总编室副主任(2018),文思智库专家(2020);曾在荷兰电视台驻京记者站、南方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媒体均开展过兼职或是实践活动(2006-2016)。
研究领域:新闻生产、视觉文化、群体意见主讲课程:本科:《视频新闻报道》、《广播电视创意与策划》、《全球模式类节目赏析》等硕士:《毕业作品创作指导》、《数字新闻传播实践》、《文献导读》等科研项目:1.2020年 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智媒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CDDB2020144)省部级,负责人。
2.2019年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综艺节目模式创新发展调查与研究》(项目编号:GD1948)省部级,负责人3.2018年 中国传媒大学社科托举项目《政治修辞与政治共意:政治宣传影像的影响力研究》(编号:2018CUCTJ066),负责人。
4.2018年 中国传媒大学校级项目《基于视频直播形态创新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与传播研究》(编号:CUC18B046),负责人专著:《议程设置博弈:主流媒体议程设置与大学生舆论引导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018年第12期《中国青年研究》发表书评:媒体议程对大学生思想舆论产生理想化传播效果的研究——评《议程设置的博弈:主流新闻媒体与大学生舆论引导研究》;2018年《求知导刊》发表书评:新媒体环境下“双议程设置”博弈——《议程设置的博弈:主流新闻媒体议程设置与青年大学生舆论引导研究》评析)
论文:互联网传播研究系列1.共享图式的建构:网络群组文化生成机制研究,《现代传播》,2021.32.网络媒体社会价值的构成要素与评估研究,《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23.“媒体化运营”:打造中国视频网站核心竞争力,《电视研究》,2014.10
导师介绍
曾兴 副教授,传播系系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博士,加拿大西蒙菲莎大学访问学者研究领域:性别与传播、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主讲课程:传播与性别,群体与组织传播、传播学概论、传播理论等科学研究:1.主持人 “新媒体背景下中日女性媒体从业人员的比较研究”,亚洲传媒研究中心项目,2019。
2.主持人“短视频的企业传播效果研究”,企业委托项目,20193.主持人 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北京市城市社区信息化媒体建设,20134.主持人 “新形势下文艺传播力课题调研”,中国文联委托项目2012年已完成
专著:《新媒体背景下的城市社区媒体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导师介绍
罗琳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电影学博士研究领域:新闻摄影、影像创意与传播、视觉研究等主讲课程:新闻摄影、视觉创意、短视频创作,数字新闻传播实践等 科学研究:1.主持人,全球变局下国外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中央社院智库项目,2019。
2.主持人,新兴媒体语境下摄影形态的范式转变研究,中国传媒大学科研托举项目,20183.主持人,新媒体环境下电影发行方式的创新研究,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培育项目,2015专著:《摄影基础教程》(第三版)、 《图形创意》、《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国早期电影的空间美学》。
导师介绍
李飞雪李飞雪,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音乐等论文1.李飞雪,赵梦婷,叶菁,张冬梅.论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甘肃政协,2020(03):24-27.2.李飞雪,赵梦婷.试论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对突发事件的报道[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12):93-96.。
【夏日之阳】李飞雪老师主攻影视声音等领域,曾赴美国访学,2018年才返校。李飞雪老师人很可爱,待学生像待自己孩子一样,有高质量的会议会带着学生参加,平时也会带着学生吃吃喝喝。导师介绍
王建华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文学学士、硕士,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研究领域: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理论与实践、网络舆情、视觉文化、媒介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主讲课程:互联网传播研究专题、新媒体发展与传播、视觉传播、文化创意产业概论科学研究:1.主持人,《新时代中国动画精品创作与全球传播研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2019项目编号:GDT1901-1。
2.主持人,《新时代中国网络视听新媒体业态环境发展及管理对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培育项目,2018项目编号:CUC18JL1093.主持人,《“视觉传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校级教学改革创新研究项目,2018。
4.主持人,《大数据时代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横向项目,2014项目编号:HW140515.主持人,《数字技术背景下电视文艺视觉传播研究》,横向项目,2012项目编号:HW12073专著:《视觉传播概论》、《悦目与怡情:电视文艺的视觉传播》、《中外动漫史》,总主编高等院校核心系列教材24本。
论文:1.《网络脱口秀节目中青年亚文化的风格、话语与认同》,《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年第5 期,第一作者2.《说唱之间:网络说唱选秀节目的叙事分析》,《中华文化论坛》2021年第4期,第二作者。
3.《场景式阅读与表达:媒体融合视域下的出版路径探索》,《现代出版》2021年第3期,第一作者4.《慢直播的互动仪式建构与融合传播》,《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21年第3期,第一作者5.《新媒体抗击疫情报道非虚构新闻话语的叙事模式》,《现代传播》。
2021年第1期,第一作者创作成果:1.担任总策划,摄制完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2集化妆品知识网络情景喜剧《美丽妖妖灵》,2020年6月于腾讯视频播出2.担任总策划,摄制完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首部。
16集食品安全与健康宣传网络情景剧《吃货妖妖零》,2017年11月于爱奇艺原创频道播出。导师介绍
柳帆 博士,硕士生导师2008-2012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本科,后保研至新闻学院新闻学硕士,2014年又考入新闻学院广播电视学博士并于2017年留校任教至今主要研究领域为体育新闻与传播、广播新闻等。
论文1.柳帆,徐帅.从“报”到“说”:体育广播的内容生产及未来走向[J].中国广播,2020(12):85-89.2.郑宏民,柳帆.理解·阐释·践行——习近平新闻工作重要论述研讨会综述[J].新闻与写作,2020(12):96-98.
3.柳帆,盖颐帆.农村广播的“最后一公里”——从疫情防控看农村“大喇叭”的应急传播与服务功能[J].中国广播,2020(07):34-38.4.柳帆,盖颐帆.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农广播的融合发展路径——以山东乡村广播为例[J].数字传媒研究,2020,37(05):5-9.
02方向 舆情分析02方向简介 舆情分析方向旨在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全面的舆情分析专业人才通过系统学习 舆论舆情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与测量技术,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1.运用计算机与互联网信息 处理技术,科学地收集、处理与分析舆情信息;2.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准确研判、预测舆 情演化趋势与特征;3.掌握媒体运行规律,提供舆情困境与危机中的应对方案并进行正确的舆 论引导。
本方向的人才将面向党政机关、媒体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舆情研究院所等 机构,从事舆情信息监测、网络信息发布、舆情危机应对、自媒体策划运营等工作 02方向进复试7人,全员上岸!最高初试成绩383分,最低365分,其中两名半夏学员。
导师介绍
丁迈 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70年生于北京;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传媒大学获硕士学位(广电网络工程)和博士学位(传播学);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副院长,国家话语研究会视觉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方向:应用统计,传播心理测量,抽样调查,精确新闻报道近期开展项目:线上调查数据分析项目【夏日之阳】丁迈老师是一个外向、开朗、和蔼可亲的人尽管丁老师跟人的第一印象较为严肃,但言谈举止中往往给人以特别的亲切感。
丁迈老师于2018年8月15日起正式担任广视索福瑞总经理,是该专业教师中唯一一位企业高管,在学界和业界都享有一定的声誉丁老师作为一个担任了从多年讲台到企业管理的多重优异角色者,不管是对于学生的学术培养还是能力提升,都有自己的理论与方法。
丁老师每隔一段时间会以导师会的形式与同学们进行学术交流,要求大家一起阅读论文、解读论文,重视大家在相关研究的领域的学习与思考同时注重以兴趣为主,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不断地从理论更好地向实践过渡,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在科研项目方面,多为横向研究项目,注重提高学生在实际调研中的问题意识、分析水平等能力的提高导师介绍
沈浩 男,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媒体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市场信息调查业协会副会长研究方向: 媒体大数据、深度学习、数据新闻、数据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空间地理分析、数据可视化、多变量统计分析、市场研究定量模型。
近期开展项目:广电数据挖掘与可视化项目 【夏日之阳】沈浩老师是一个幽默、随和和富有生活气息的人尽管给人的印象是表面看起来较为高冷,但一跟沈老师接触就会感受到其温尔儒雅的学术风采旅行和摄影是沈老师的最爱,无论是校园美景还是各地风光,他经常将自己的摄影作品分享给大家。
在开展学术研究和科研项目之隙会邀请学生们一起自驾游,领略风景、品尝美食沈老师是国内知名的大数据领域研究专家,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理论技术的实战应用方面颇有建树,拥有独立的大数据挖掘与社会计算实验室沈老师开展的科研项目多是横向研究项目,需要团队合作,各取所长,共同完成。
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发展政策,这些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取得更加广泛的应用,媒体发展的相关人才需求很大因此,如果你拥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或者对媒介发展相关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沈浩老师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沈浩老师的培养方法是兼容并茂、因材施教如果你拥有良好的文笔,较高的学术逻辑思维能力,依然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导师介绍
王锡苓 女,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留基委资助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专家,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基础统计学,。
SPSS软件应用,媒介与社会变迁近期开展项目:关于教育改革的分析报告项目【夏日之阳】王锡苓老师是一个温和、严谨和富有责任心的人王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温文尔雅,其爱好广泛,对文学、艺术等尤为倾心有着工学学士经历和人文社科硕博学位的王老师可谓拥有全方位的教育背景,每天坚持阅读是王老师由来已久的习惯,使得其具有较高的理论学术水准。
王老师有丰富的学术经验和多年的科研研究经验从学术方面来讲,王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无论是论文还是学术报告,不管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规范化、标准化是学生们的基本素养王老师在检阅同学们的论文时,时常会细致到每一句、每一字,认真而严谨。
从科研项目方面来讲,王老师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她会带领同学们深入到社会中去做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而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从而提升同学们的研究能力同时王老师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混合研究,同学们在学术领域的观点、想法、研究成果等都可以以此为平台进行交流讨论。
导师介绍
肖明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方向:市场调查、受众研究、统计分析及以抽样设计【夏日之阳】肖明老师是一个和蔼、儒雅、温柔的人肖老师言谈慢条斯理,逻辑清晰,给人以和蔼亲切之感。
曾经在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学习、工作,有着丰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历肖老师在相关研究领域资历很深,并且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肖老师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关心至微,从学术方面来讲,通常对于学术问题的请教,指点迷津,使得学生豁然开朗。
在生活中,肖老师会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帮助大家获得较多的实习机会,使大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与提升,往年由肖老师带过的学生大多进入了大型媒体工作同时,肖老师还会积极在生活规划上给大家出谋划策,比如恋爱方面、婚姻方面等等。
导师介绍
崔蕴芳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受众研究、传播研究方法、儿童与媒介【夏日之阳】崔蕴芳老师是一个温柔、气质型、儒雅的人作为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最为年轻的老师之一,崔老师往往给人更强的活力感。
喜欢小孩子,喜欢与大家分享与孩子的可爱瞬间崔老师有着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及与学生的相处方式生动活泼的课堂,吸引学生们领略学术的魅力,较高的英语水平带同学们接触更新的学术观点崔老师平时会组织多种活动形式同大家一起做学术讨论、集体玩耍,比如爬山、咖啡厅小聚等等,不仅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学术能力培养,同时注重学生平时生活的质量的提升。
有同学问,确定考传播学了,奈何参考书目太厚,复习无从下手.....还有同学第一边就追求精读,试图把细小的都知识点塞到脑袋~,这样不仅效率低,而且看完一遍发现框架比较凌乱......事实上参考书不是这种看法
,为了让大家复习起来更得心应手,师哥师姐给大家提供了必看书目之外,还按照全程规划的思路,制定了783和883的详细复习计划——分层式复习磨刀不误砍柴工,沉下心来,仔细读完这篇学习方法,踏踏实实吃透参考书就不是什么难事~。
链接在此↓↓↓
2023年辅导,终于结束了针对中传的专业课辅导,半夏仍不负众望取得了录取103人,10人超400+,报录比压缩至1:4以内的好成绩!MJC全媒体新闻实务、广告学院品牌营销、电视学院专硕、新媒体等专业辅导人数直接过半。
,几乎填满了录取名额广播电视MFA更是高分汇聚在半夏报名MFA的同学一半以上都杀进复试成功录取!沾沾喜气!借此机会半夏决定回馈大家!最具针对性的全程班和最详细的圣典~!现在来不仅有定制择专业还有专属字帖。
!↓↓↓
接下来,师哥师姐们还将用各路人脉资源第一时间掌握中传考研内部资讯,然后给你们发出来你们还想知道哪个专业吗?你们留言,我给你们再介绍另外还有人想进中传内部资讯群吗?最近也会发资料,要想进的话你们加我:banxiakaoyan008或wwwwwhz666888
——考中传,就报半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