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知道越好贾岛推敲(贾岛推敲原文)
那个那么认真努力的贾岛,最终也没有成为一带文坛巨匠。
公元779年,中唐时代的第三十个年头李白已经仙去37年了,唐代鲁迅--杜甫同志也已经病逝9年了,以白居易为首的小年轻们,正在进行一场改变文风的运动让文章更接地气,是整个中唐文坛的任务诗歌从华丽的骈文向五言、七言的固定格式转变,从绣口锦章吹盛唐向平易通俗的方向发展,整个唐代文坛,也可以说诗坛,步入另外一个时代。
这一年,有个叫贾岛的少年诞生了当然了他的出生并没有给中唐诗坛带来什么影响,只是留下了一段关于“推敲”的故事推敲的那一年,大概是公园800年左右,贾岛20多岁,还是个愿意踏入万丈红尘的僧人,住在最繁华的长安,人很穷,但心情不错。
于是在一个月色明亮的夜晚,他打算骑着自己最喜欢的小毛驴去郊区的好基友家里看一看只可惜月亮好找,好基友难寻,贾同学的好基友不在家在那个没有微信的年代,不在家就是不在家,只能打道回府了,但依照唐代郊游的惯例,贾岛即兴创作了一首小诗,里面有一句是“僧敲月下门”,然后就离开了。
像是发完语音还要反复听的我们一样,贾同学坐在小毛驴上对自己创作的这首诗进行揣摩,再接近五个多小时的长途驴车旅途中,他始终没有解决掉“推还是敲”的问题写到这里就不得不说,百度百科对贾岛的评价非常准确“用刻苦勤奋弥补了
天分的不足,在灿若星辰的唐朝诗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因为他但凡有天分一点儿,就会像他诸位优秀的前辈和后辈一样,完美的解决问题同样是访友人不遇,他的前辈杜甫连门都没敲,跑江边看了一晚上月亮,写出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句子。
他的后辈陆游,选择了“扣”“小扣柴扉久不开,一枝红杏出墙来”,你看人家还开心的看了会儿出墙红杏;还有一个后辈苏轼,也是敲了,但是没人答应,干脆“倚仗听江声”去了就没人纠结敲不敲,怎么敲的问题敲还是扣还是推,没人在意,因为若是吃了酒的鲁智深,他会选择撞破山门的。
可贾同学纠结了,他纠结了五个多小时,从月夜下的京郊纠结到了回城的中午,不仅自己纠结的发了疯,连毛驴都觉得不能好好走路了,于是他撞到了韩愈韩愈是谁啊,唐朝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唐代文学界的地位大抵和后来的郭沫若差不多,属于身居高位,但好在平易近人。
看见这个冲撞了自己的年轻人没有生气的大喊一声:拖出去乱棍打死!而是耐心的询问,闹清原委后还顺手帮贾同学解决了“推还是敲”的问题当时知识分子断层,韩愈急需年轻人给文坛带来点儿新鲜血液,于是干脆鼓励这位有理想又勤奋的年轻人,来我这里吧,继续推敲。
于是贾岛一边儿在唐朝最大的事业机构里当着清寒的和尚,一边去考屡屡不中的科举一晃10多年过去了,公元814年与之齐名的孟郊,去世了,公元824年,他的星探及靠山韩愈病逝了,公元843年,从事业编转成铁杆公务员编制将将3年的贾岛,也病逝了。
在留下的为数不多的诗卷里,最著名的莫过于那句“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听说是即兴创作的,没有修改但是也客观的解释了这位诗人为何没留下太多诗句,一首七言绝句,够他写4-8年的时间,人生统共四十多年,没那么多的时间为你写诗。
推敲是好的,仔细也是好的,可惜贾岛是个没天分的但好在贾岛为人孤僻且不好为人师,不强求别人也非得花五个多小时的时间去研究推敲的问题,由于终生都未致仕,他也没机会给别人当老师,不然就算是“僧踹月下门”,他的学生都不会开的。
我还记得我初中的语文老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一脸得意的说你看看贾岛多么的仔细,你们以后也要怎样怎样、如此如此的样子我向来是个不听课的学生,也幸好是个不听课的学生,不然我若是牢牢的记住了他的话,并在以后的时光里身体力行,过了几十年,我也有机会当了别人的老师了,必定是个顶顶烦人的老师。
你想像一下,智力平平各种平平的贾岛,非揪着李白说他的《蜀道难》不符合唐代诗句流行的韵脚,那句“噫嘘唏,危乎高哉”中间的逗号必须给我拿掉;又拽着白居易说你那《长恨歌》有些地方不押韵,章节太长,吾皇万岁看着费劲,快好好地改了;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里面出现了太多的“月”字,赶紧的替换了;柳宗元一个写散文的也没逃掉,《小石潭记》标题就不合规,请改成《公元805年我和永州的小石潭》,时间、地点、人物缺一不可······多了一个热爱推敲事业的贾岛,中国的诗歌史上就会少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这种自己水平不行,非要拉大家到同一水平线的行为可恨不可恨?好在贾岛是可爱的,他是个跟自己较劲了一辈子的人,除了自己,他从未对别人,哪怕是自己的那头小毛驴较过劲不然的话,努力到最后一口气的贾岛,大抵只会存在于历朝历代诗人的吐槽诗里,全名出现的时候也不过是一句“吾亦憎贾岛,讨厌天下闻”了。
所以,做人呢,最重要是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不然,早晚有一天,你家里的小毛驴都不会再爱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