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刘伯温简介(刘伯温简介资料)
刘伯温传说概述刘伯温传说塑造着刘基形象, 成为了民众心目中的刘伯温形象, 这个刘伯温形象有别于历史上的刘基形
刘伯温传说概述
刘伯温传说塑造着刘基形象, 成为了民众心目中的刘伯温形象, 这个刘伯温形象有别于历史上的刘基形象, 是民间的、 大众集体创作而成 无论是历史上刘基形象还是民间传说中的刘伯温形象, 都共同构成刘基文化的重要内容。
刘伯温传说已于2008年6月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刘伯温传说数量之多, 流传之广在民俗文化中是非常突出的, 目前研究人员收集的刘伯温传说近300个,本文从刘伯温传说特点、成因以及现代价值三方面作一探讨。
(一)刘伯温传说研究综述在官史和文士的记载中, 刘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机密辅佐, 学富五车,精于谋略, 擅长兵法, 为朱明王朝的创建立了不朽奇功 但在民间传说里,刘基是个神秘人物坊间还流传他画图建造北京“哪咤城”,可呼风、能唤雨、通星象、精卜筮、晓吉凶、知阴阳,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莫测之术,被称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不断地被神化,蒙上了一层浓厚的神异色彩。
各种版本的刘伯温传说在刘基在世之时就已经产生, 距今已有600余年的时间此外,刘伯温传说的流传渠道也丰富多彩,既有历史文本记载,也有民间百姓的口头流传, 还有以传统风俗为载体的流传国内学术界对开展刘伯温传说的研究起步较晚, 成果主要集中在各种版本传说的搜集整理。
温州市群艺馆、温州市民间文艺研究会征集,吴孟前、杨秉正选编的《刘伯温的传说》1984年10月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周文峰主编的《智谋大师刘伯温传说》于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曾娓阳主编的《刘伯温传说》,甄录各种版本的刘伯温的传说165篇;周文峰于近期编著的《刘伯温传说集成》[1]一书,在其前期整理的基础上,收集到的“刘伯温传说”则达到了300个左右,上述几种著作即为资料汇编性质。
而对于刘伯温传说理论研究与学理阐释则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一大动向, 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论著成果有何向荣教授主编的 《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2],收录刘伯温传说研究论文多篇;陈学霖教授的《刘伯温与哪咤城——北京建城的传说》[3],对刘伯温的传说溯源、 “哪咤城”传说何故嫁名于刘伯温等论题从民俗学、 历史学角度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陈学霖关于刘伯温传说的论文还有《东瀛刊行的中国预言书述评——刘伯温 〈烧饼歌〉 》 、《刘伯温〈烧饼歌〉新考》、 《台湾流传刘伯温谶“救劫碑文”探溯》等文[4]著名作家雾满拦江的《〈烧饼歌〉中的历史》对家喻户晓的《烧饼歌》从博弈论的角度进行了梳理解读。
[5]此外,蒋星煜的《朱明王朝神化刘伯温的历史过程:兼谈〈烧饼歌〉产生的几何轨迹》一文[6],主要研究了刘伯温的神化过程及其原因, 也探索了著名的刘伯温传说之一《烧饼歌》产生的历史过程1. 刘伯温传说的特点研究
刘伯温的传说具有神奇性的特点 陈文新认为在中国文化史上, 无论是作为谋略家, 还是文学家, 刘基的成就都是卓著的, 排除民间对其业绩的夸张、 神化部分, 他仍是一位第一流的人物 在文人笔记中对刘基的神化屡见不鲜。
至于民间的种种传闻及白话小说, 其渲染更是匪夷所思 而作为读者,一般不会深信这些故事,但在感觉中却会自然地把刘基与“神奇”二字联系在一起, 这不利于对刘基的真正了解 就其基本倾向而言, 刘基思想属于儒家范畴,刘基对天神相助之类的说法采取的是排斥态度。
[7]陈胜华认为,刘伯温传说具有流布广泛、数量众多、传承久远的特点[8]其传说形成了以文成县为中心的瓯越文化圈, 以浙江、 江苏为中心, 除瓯越文化圈之外的吴越文化圈, 全国范围内的其他地区以及以日本、 韩国、 新加坡及世界华人区在内的儒家文化圈, 这些神化传说数量庞大而且流传年代跨度很大。
徐世征将有关刘伯温的传说进行分类, 如 《五阳降生》 、 《石门洞得天书》、 《南田田土为何恁肥》以及《红米的故事》等传说反映了刘伯温传说具有山地文化的印记; 《严惩衙卒》和《高安县判案》等故事表达了老百姓惩恶扬善的意愿; 《火烧紫阳观》、 《严州城解围》、 《破丬山之战》、《应天鏖战》、 《智歼陈友谅》、 《帅船救主》等故事则反映了刘伯温才智和文武,体现了对其功业的赞颂;而《少年救乡父》、 《三试刘基》、 《智斗蛇与人》、 《智设“龙虎牌”》、 《救工匠》、 《智救徐达》、 《帅船救主》 等故事则蕴含了老百姓对刘基智慧的寄寓诸特点。
[9]周元雄和匡娜通过分析比对总结出有关刘伯温传说的特色, 认为: 在浙南、 江苏这两个地方的传说大都是刘基为官、建功、读书的传说,史实性较强在其他地方,如福建、河南、陕西、北京、台湾等地,传说的虚构性就明显增强了。
此外,刘基在全国也具有相对统一的形象,如作为算命、看相、风水、糖人担、香菇等行业的行业神传说, 作为朱明王朝的开国元勋, 朱元璋的军师——智谋大师的传说; 还有清官形象的传说, 这说明了民间对刘基的认识既不同又相对统一。
[10]总的来说, “刘伯温传说” 具有神奇性的特点, 其数量和种类极为丰富, 以至于形成了众多的传说圈, 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很多华人聚集的地方都有流传, 这在历代有关历史人物的神化传说中是不多见的; 其内容基于刘基生活与为官地的远近, 也呈现出虚构程度的不同; 而其传承之久远, 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在民间的地位以及老百姓的众多良好意愿。
2. 刘伯温传说的成因研究刘基是元末明初一位十分突出的人物, 知识渊博, 在协助朱元璋建国和明初建设中, 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因此神化刘基的传说故事也愈演愈奇对于刘伯温传说产生的原因 , 部分学者用运了历史的眼光来考察刘伯温传说对刘基的“神化”,追踪其可能的本源,用来说明历史事实等。
蒋星煌、郝兆矩、高寿仙、毕英春等人是这方面的代表蒋星煜通过对明王朝神化刘基的原因、 过程的深入剖析, 认为这种有意识编造的神话, 是一种人为的政治舆论, 其目的是维护自己统治 [11]郝兆矩先生也持有类似的看法, 他通过对朱元璋的出生以及历代封建统治者编制神话考察, 认为朱元璋出于对稳固统治的需要而编造各种神话, 以证自己乃受命于天。
而他编造神话的影响极为深远,尤其是对诚意伯刘基的神话愈来愈离了朱元璋的“谱”,使刘基不仅成了良臣辅弼,更成了“未卜先知”的预言家[12]胡星斗认为刘基一生坎坷神奇,慷慨有节,在民间广为传颂特别是他的谋略,为后世所景仰,并被神化,尽管这些谋略中含有一些迷信成分,但作为千古罕见的政治家,依然是历久而弥新的。
[13]毕英春认为刘基是人不是神, 朱元璋和明王朝神化他, 而刘基也自我神化,后人更是不断全面神化他,以讹传讹,扑朔迷离,都是为自己所用[14]而朱元璋之所以大肆宣扬刘基投己之主动迫切, 就是说明神人刘基知天命之所在,知朱元璋非凡人,是天神,现已下凡界,真主已出世,明王已再生,借刘基神化自己,扩大影响,笼络人心。
[15]毕英春还认为, “朱元璋及朱明王朝神化刘基, 其实就是神化了自己, 以证明朱明王朝是奉天承运, 顺天而生的王朝”[16]刘刚在《刘基之神化》一文中指出, 其幼小就有超人的智力, 其料事出奇,以及一些神奇的民间传说如“诞生奇闻”、 “白猿洞得兵书”、 “预言抗战必胜”等后人的附会是刘基被神化的原因。
[17]郝兆矩与刘文锋合著的《刘伯温全传》中认为“以(刘伯温)这样的才学渊博而宦途坎坷, 在明朝开国的不寻常背景里, 最易滋生谣言将其逐渐神化”高寿仙认为刘基确实精通天文星相之术, 自身也深信天人感应之说,加之官方史书和民间野史的神化, 使刘基逐渐走上神坛。
[18]但这些作品对刘伯温传说尚缺乏系统而有深度的综合研究, 且对口头流传的刘伯温传说重视不够陈学霖先生在研究刘伯温传说上在学界有很大的影响 其博士论文《刘基: 一个中国皇帝的谋士的双重形象》 , 探讨了刘基在小说稗闻和民间信仰的神化过程。
其专著《刘伯温与哪咤城——北京建城的传说》, 不仅揭开了刘基建北京城一系列传说的发生发展之谜, 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北京城里传统中国民间文化流传演变的画景 他主要用史实来比较分析刘伯温传说中的虚构因素, 寻找其产生的根源。
他认为《行状》与稗史里面记录的有关传闻, 诸多托名刘基的阴阳术数著作, 《英烈传》 的小说化, 蒙古民间传说的神化以及 《烧饼歌》 预言的影响等诸多因素是刘伯温传说愈变愈离奇怪诞和繁多的主要原因,这些原因也是刘基的神化所经历的几个阶段。
他的《刘伯温传说的产生及其演变——“人物神化”与“文化交流”》一文就是此书中的一个章节 他在《关于刘伯温传说的研究》一文中, 对关于刘基的各种传说作一梳理, 并指出了传说产生的原因及时代背景周元雄通过对历史文献《故诚意伯刘公行状》、 《明太祖实录》、 《明史·刘基传》等的分析,认为刘基自身行事与封建王权,是刘基走向传奇化最初、最为关键的一步;野史笔记、 《英烈传》、 《续英烈传》以及著名谶纬 《烧饼歌》 对刘基的传奇化则使刘伯温传说形成规模。
他还通过近代的民间传说文本, 分析了刘基的民间形象以及民众对刘伯温传说形成流传的影响,从而得出王权、文人书写、民众是影响历史人物传说产生、演变的三股最为重要的力量, 正是这三者的相互促进、 相互转化, 才使得刘伯温传说在近六百年里不断生发、 迅速成长, 最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刘伯温传说”。
[19]陈胜华认为刘伯温传说的形成过程, 即民众对刘基不断解读的过程, 传说形成的历史, 即民众的思想观念、 情感的演进史 他认为刘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是集道德、功业、文章于一身的“三不朽”伟人,具有很大的权威性;而刘基作为王佐帝师的特殊身份,以及朱明王朝对刘基的待遇不公, 激起了人们对刘基的怀念之情和不平之鸣是刘伯温传说盛行的主要原因。
但他也不否认上层社会为了神化朱元璋从而神化刘基, 刘基族人为了其家族利益从而神化刘基, 对刘伯温传说的影响, 只是认为这种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20]陈松林的 《刘伯温传说生成原因和衍生过程探析》 [21]一文, 运用了民俗学、文化人类学、传说学、叙事学、历史学等学科理论,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探讨了刘伯温传说的生成原因和衍生过程, 认为神化刘基的始作俑者是朱元璋。
刘基的子孙授意黄伯生作传和刊印刘基文集的主观动机是出于家族避祸自保, 客观上对神化刘基有推动作用, 这些工作使刘基“传奇人生”, “预言大师”和“神算军师”三大传说母题从此确立明中叶后,刘基后人在朝廷许可之下为老祖宗建祠立庙,致使刘基真正走上神坛。
明清两代小说对刘伯温传说的文人演绎,使其神异形象不断完整化、典型化、丰满化和普及化, 这成为民间了解刘基的主渠道 而民间百姓则在刘伯温传说发展中发挥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因为民间口头创作是刘伯温传说不断衍生的基石和土壤。
通过上述学者的研究, “刘伯温传说”起于朱元璋稳固朱明王朝统治的需求,刘基后人出于自保,托人撰写《行状》和编写文集, 客观上对神化刘基也起了推动作用 后世文人、 统治者或起事者又本着各自的需要, 刻意对其有关故事进行了渲染和发挥, 而刘基渊博的才学, 坎坷的经历和不朽的功勋也使得关于他的传说在广大民众中广为传颂, 民间口头创作又促使刘伯温传说不断衍生。
如此层累叠加,最终汇成了极为丰富的“刘伯温传说”,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3. 刘伯温传说的价值明初至今的600多年历史中, 很多神异的形象如通晓古今的预言家, 风水宗师等一再附会到刘基名下, 使其成为一个具有官方和民间的双重形象, 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与诸葛亮齐名的历史人物。
对于这样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解读, 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社会 中国历史典籍中保存了极为丰富的民俗资料, 围绕历史英雄的神话传说故事也数不胜数, 这些都是深具研究意义的题材蒋星煜认为刘基知识渊博,阅历丰富,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发展或社会现象的演变有一定程度的预见性, 是可以理解的。
但有关传说中迷信流毒比较广,而弄清楚这些迷信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于破除这些迷信,是一件必不可少的工作[22]徐世征认为, 人民群众之所以要将自己的智慧、 爱憎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不断注入刘伯温传说之中, 是因为其思想内容同人民群众的情感相通, 显示出故事的人民性。
尽管其中有虚幻和神化的成分, 后人还是可以从中探寻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23]后人不断神化刘基为己所用, 正史野史时有创述, 如《明史纪事本末》、 《都公谭纂》、 《玉堂丛书》、 《剪竹丛编》等虽然有的学者对“神化”进行了稽考,也很有说服力,但其影响却敌不过民间传说。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 这也恰恰说明了刘基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以及对他的尊崇[24]2008年6月, “刘伯温传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深化刘基研究的一个契机 “刘伯温传说”是以青田、文成等浙南地区为核心流传地, 并流布浙东辐射全国的关于历史人物刘基的民间口头文学,内容包括刘基生平家世、 聪颖好学、 神机妙算、 除暴安良及其家乡的风土人情等许多方面。
其内容健康、丰富、全面,流传地区广泛,雅俗共赏,对了解、 研究刘基文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刘伯温传说” 在我国民间文学史上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其中包含很大比重的智慧故事, 有着重要的认知价值; 传说中的刘基,是传统道德的典范,他的故事又有一定的道德教化作用;传说包含的一些历史因素, 能弥补正史对刘基记载的不足, 因而具有一定的史学研究价值。
这些都可以证明“刘伯温传说”具有很大的存在价值此外, 刘伯温传说还可以为文化旅游提供丰富的材料 在今天的浙南文成、丽水、青田以及武义俞源三地,刘基作为一个旅游的“金名片”已经打响,其中,刘基作为一个传说人物的许多传闻轶事,尤为吸引人,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余论综上所述, 刘伯温传说在整理资料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为进一步展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其内容特色、 成因以及价值上也有了不少的探索 成因上主要集中于外在因素探索, 包括当权者由于政治需要、 文人在小说里推动以及民间集体心理取向等方面的探索, 虽然也涉及刘伯温自身因素探索,但还是远远不够的。
从本人多年资料积累看来,刘伯温传说形成最实质的因素在于刘基自身的传奇人生他天资颖异(十行俱下、过目不忘、读文得旨要)、博通经史、精通象纬之学、四落五起的传奇人生、当政廉洁,为民伸冤,有“刘青天”之美名;既能协助一介平民朱元璋走向皇帝之殿堂, 是帝师王佐; 又能在惊天动地的战役中出谋划策谋取节节胜利, 一副神奇军师的模样;在百姓眼里,其人生本有神异的光环;而最后促使刘基走上神坛位置恐怕不得不从他“至诚” 品质上找原因, 是其至诚赢得了民间集体心理的认同,是“至诚”能和天地相感应, “至诚如神”。
当然,刘伯温传说形成在自身原因上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挖掘刘伯温传说特点研究主要集中于数量之多、 流传之广、 地理分布形成文化圈之归纳, 而对于刘伯温传说内容上虽然有一定探索, 但尚有待深入; 而刘伯温传说价值研究上,虽然也点到传说在文学、智慧认知、道德教化、旅游开发等方面有其价值所在, 但对其文化价值还是缺乏系统的阐述, 有待进一步深入;而对于刘伯温传说现代价值挖掘和文化产业开发上,更是远远不够的。
民间口头流传的“刘伯温传说”数量巨大,流播广泛,需要更深入研究,更好地保护“刘伯温传说”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挖掘其中深藏的文化价值注:[1]周文锋主编《刘伯温传说集成》,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2]何向荣主编《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8年版[3]陈学霖《刘伯温与哪咤城——北京建城的传说》,三联书店2008年版[4]陈学霖《关于刘伯温传说的研究》,《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5]雾满拦江《〈烧饼歌〉中的历史》,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8年版[6]蒋星煜:《朱明王朝神化刘伯温的历史过程——兼谈〈烧饼歌〉产生的几何轨迹》,《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1期[7]陈文新《论对刘基的理解与误解》,《贵州文史丛刊》2000
年第5期[8]陈胜华《刘伯温传说的新解读》,文成县刘基文化研究会、文成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刘伯温研究》2003年第3期[9]徐世征《智谋大师刘伯温传说·序》,周文锋主编《智谋大师刘伯温传说》,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5年版[10]周元雄、匡娜《民间传说中的刘伯温》,《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11]蒋星煜《朱明王朝神化刘伯温的历史过程——兼谈〈烧饼歌〉产生的几何轨迹》,《杭州大学学报》1984
年第1期[12]郝兆矩《关于朱元璋及其辅臣的神话传说》,《中州学刊》1996年第5期[13]胡星斗《刘伯温的谋略》,《华夏文化》1997年第3期[14]毕英春《谈神化刘伯温》,《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
年第6期[15]毕英春、胡一华《刘基与朱元璋》,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6页[16]毕英春、胡一华《刘基与朱元璋》,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0页[17]刘刚《刘基之神化》,文成县刘基文化研究会、文成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刘伯温研究》,。
2004年第2期[18]高寿仙《刘基与术数》,《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9]周元雄《历史书写与民间演绎——刘伯温传说研究》,温州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20]陈胜华《刘伯温传说的新解读》,文成县刘基文化研究会、文成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刘伯温研究》。
2003年3月[21]陈松林《刘伯温传说生成原因和衍生过程探析》,温州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22]蒋星煜《朱明王朝神化刘伯温的历史过程——兼谈〈烧饼歌〉产生的几何轨迹》,《杭州大学学报》1984年第
1期[23]徐世征《智谋大师刘伯温传说·序》,周文锋主编《智谋大师刘伯温传说》,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24]毕英春、胡一华《刘基与朱元璋》,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9页(三)刘伯温传说目录[1]。
浙江省(138篇):少年救乡亲天葬坟武阳降生取名刘基的来历菩萨搬家狗坟逐霸智降石马书凑礼千读百温六月笋伯温的由来石门寄魂白猿仙姑(异文)石门洞得天书奇遇得天书(异文)岭根驱蚊精滴水岩与天顶山教书堂寻师千里求师
赠石章一个咸蛋吃到京以石会王冕卖马赠银联巧对青田鱼灯舞严惩衙卒高安县判案朱笔点青蛙火烧紫阳观探访吴成七火烧金山寨游三阳伯爵访贤割青稻凤翙高冈遇叶兑凤阳巧遇郁离老人与刘基半个鸡头一杯酒云山寺会朱元璋联对定乾坤
出山离南田三试刘基三试国师(异文)深山访将造小京城解围兰溪城破丬山之战温溪榕堤百里坊白鹿城矮凳桥埋银造路中秋月饼智斗蛇与人严州城解围卖绡客为何不纳税吟诗解匾应天鏖战公断争功案寻访徐隐士走洪都帅船救主智歼陈友谅
寻遇春大明山大明果巧用蜘蛛网铜人祭大象圆梦智设“龙虎碑”定国号国师鱼国师鱼(异文)伯温泉求茶问路宝盆太乙盆(异文)收贡品官多法乱铜锤擂宫门南田田土为何恁肥红米的故事讨皇封简式宫房的由来狮山茶路阻朱元璋吃力不讨好
巧骆封侯救工匠国清寺画虎母牛认犊九世同居散财之道刘伯温题诗埋银造路章旦石门金鸡迟报晓链锁“庙顶神”砻糠筑堤半副銮驾奉旨讨饭箭射“龙眼睛”督造三眼桥剑开碛堰山破风水湘湖泉的传说红石竖墓碑的由来三墩的故事断龙脉
五龙潭白莲寺与董家坝活到老学到老筊杯蓑衣县令论相担盐客智囊箧刘青天百猫守鱼妙语救同僚(异文)智救徐达忠臣后裔落户小令糖人担的祖师爷潮水留步乌靴船藏书石撕碎坟墓图“诚意伯庙”的传说三十六圹墓春秋二祭文武都督
大诸桥与猪头山避祸朱家尖求雨龙门的故事情断长乐北京市(39篇):智绘“皇宫图”九龙杯巧遇“木匠王”私访“圣人府”剑劈玉泉石砸碑建庙法源寺画竹仙人洞得天书九门八典一口钟高亮赶水高亮赶水(异文一)高亮赶水(异文二)
北新桥北新桥(异文一)北新桥(异文二)八臂哪咤城八臂哪咤城(异文)三青走到卢沟桥三青落在卢沟桥(异文)修建北京城什刹海什刹海(异文)金龙盘玉柱金龙盘玉柱(异文)斩石将军龙生九子的传说龙生九子的传说(异文)
三择明陵故宫宫殿九百九十九间半的传说剑断丫髻山巧计脱祸高亮桥名称的由来北京城是怎样修起来的?西便群羊采坟地狼峪屠家营的传说长陵一花枪刘伯温与沈万山安徽省(29篇):寻真主在西海强请刘伯温龙湾大捷夜取江州
南京鼓楼打四更下棋与作诗初惩刘伯温告老诸葛亮灵昭刘伯温屈处刘伯温献计建祖陵梅大井瓦屋刘与瓦屋楼(一)瓦屋刘与瓦屋楼(二)旋马山与国井潭赶山鹰夹箭烧饼歌马娘娘受封火烧庆功楼驱神龙首塔的传说为朱元璋保媒岔塘的传说
忍尿十里黄鹤山下皇帝梦智取菩萨头阮家墩传说福建省(7篇):卸甲服诸葛选娘娘敲石鼓下南山“皇帝殿”无名和尚助刘基公鸡诗自救甘肃省(2篇):苦水街的传说斩龙脉广东省(3篇):刘伯温与仁厚温公祠留诗罗浮山得天书拜军师
广西壮族自治区(1篇):遗恨“胜棋楼”贵州省(2篇):云贵预言斗棋联对云南省(1篇):为什么云南尽出黄铜白铜海南省(2篇):巧断黄豆案以画解谜河北省(8篇):得道借盘缠刘伯温和宁晋铁佛寺辞朝斗法金山岭钉夕阳
山海关游武庙河南省(1篇):赠珍珠湖北省(1篇):白云和尚湖南省(3篇):下棋定国号天兵天将玄武湖传说江西省(16篇):过乐平勇改错案藏宝落脚湖捉鬼的故事黄小宜招魂夜放肖信葫芦山得无字天书诉状除害乌龟丞相驮灵牌朱升出山
治浮城流浪鸡的传说天王寺访荐吕复收张怡春宁夏回族自治区(1篇):讨封青海省(1篇):斩龙脉山东省(9篇):抓山搭海桥三激明太祖刘伯温农村拜师峡山避难峡山得道曹州魏紫牡丹斩龙涧与石龙头衙下集的传说上塘镇的古龙
井潍河鲤鱼避难点穴葬朱檀上海市(1篇):镇龙塔·华严塔四川省(4篇):封点鬼帽山雾灵仙人塔唐碎儿义救刘伯温和溪县城天津市(1篇):天津城也叫算盘城注:[1]周文锋主编《刘伯温传说集成》,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本文选自:俞美玉《刘基文化现代价值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下期提要:刘基文化的温州地域根基1946年, 刘基的故乡今南田镇从青田县脱离出来, 与瑞安、 泰顺的部分地区共同成立了新的行政区域,并以刘基的谥号“文成”命名其为文成县(文成县属温州),于是刘基也成了温州历史文化名人。
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看, 刘基文化是具备一定的温州地域根基的 当然刘基文化在温州的地域根基,不仅从行政区划上来讲,更要从刘基故里与温州地缘联系、刘基受温州地域文化的浸润熏陶、 刘基与温州相关联的种种活动、 刘基的宗亲和刘氏后裔分布及相关的民俗民态上来认识。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刘基文化是具有相当的温州地域根基的探讨交流微信号:Yuyu0269(玉子) QQ:466748400
劉伯溫弘文慧館
国际刘伯温文化大联盟
刘伯温弘文慧馆主要是弘扬刘伯温文化,并以此为窗口弘扬传统文化福泽大众心田,以刘伯温智慧与文化产业广开财路,以利字为剑气,聚文场之力以明心见性,定精气神以开启幸福之源温州市刘基文化研究会于2011年7月由温州市民政局核准登记成立, 业务主管是温州市社科联, 挂靠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非盈利性学术性的社会团体。
邀请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南京大学周群教授、丽水大学吕立汉教授等为顾问,现有研究会员93人,理事31人刘基文化研究会将弘扬刘基文化发展,弘扬刘伯温文化和传统文化为己任,把传统文化化为人文精神为使命,促进区域文化品牌建设,积极为温州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添砖加瓦。
刘基文化省科普示范基地于2009年9月经省社科联审批,以温州市刘基文化研究会、浙江工贸学院刘基文化研究所、文成县刘基故里、刘基廉政文化建设基地等核心阵地为依托辅以中国刘基文化网、刘基文化研究学报专栏、浙江工贸学院刘基文化研读会
为三大实践和宣传阵地,从组织领导、阵地建设、管理制度、科普活动、社会效益五方面进行了有效建设,形成了自身独特科普特色:具备传道性的普适价值、科普方式文化引领性、资源整合多元性以及科普途径发散性旨在加强刘基文化研究,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地方文化发展,。
打造温州市区域文化品牌。欢迎来稿,尊重版权。投稿邮箱:liubowen77@126.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