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推荐武经七书直解(武经七书直解pdf)
· 前言 ·《武经七书》或称《武学七书》,简称《七书》。它是北宋神宗年间官定的中国第一套军事教科书,其中包括《孙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
· 前言 ·《武经七书》或称《武学七书》,简称《七书》它是北宋神宗年间官定的中国第一套军事教科书,其中包括《孙子》《吴子》《司马法》《李卫公问对》《尉缭子》《三略》《六韬》《武经七书》的颁定,是与当时北宋王朝“兴武备、建武学、设武举”的形势密切相连的。
北宋王朝建国初期,北方有一个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宋辽两军大战于澶州,宋军在城下签了“澶渊之盟”,规定宋王朝每年要向辽输送大量银绢公元1038年,党项族在北宋西北部建立了西夏政权,宋王朝与西夏政权战争频繁,一直威胁着宋政权。
宋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实行变法,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官修颁定兵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正式开办“武学”(军官学校),选拔熟谙兵法者为教授,招收武生100人,以培养宋王朝所需要的军事将领,并且确定《孙子》《吴子》《六韬》三书为武学的考试内容。
随着武学的发展,元丰三年(1080),宋神宗诏命国子监司业朱服、武子博士何去非等校定《孙子》等七部兵书,作为武学必修教材,统称《武经七书》,这就是《七书》之名的起源南宋初年,宋高宗指定《七书》为选拔将领的考试内容之一。
此后,这七部书仅在编排序列上略有变动明清以来翻刻、传抄多摘宋本为底本,成为独具特色的系列军事名著《武经七书》是从先秦至宋代一千多年间逐渐形成的一部军事理论丛书,也是我国古代兵书的精华和代表作在我国历史上,由于战争频繁,涌现出许多军事著作。
相传在西周时期,就出现了一些有名的兵法家和兵书,如姜尚所著的《太公兵法》等到了战国时代,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战争方式的改变,产生了一大批专门指挥作战的将帅和军事家,军事著作也随之大量增多据史书记载,汉初张良、韩信整理兵书时,曾收集到。
182家军事著作,经过删改,选定了35家唐时,有兵书23家,60部,369卷(《新唐书》卷59);宋时,有兵书92家,107部,1074卷(《文献通考》卷221,《宋中兴志》)但是,我国丰富的古代军事著作,由于年代久远,亡佚较多,因此,流传至今的有价值的著作并不太多。
而《武经七书》是北宋王朝的武经博士从当时流传的诸多兵书中,权衡比较精选出来的,是我国冷兵器时代战争指挥艺术的结晶和经验总结,无论在军事理论上和战争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指挥作用,所以才被宋神宗钦定为武学必读书,这也是它能
作为我国古代军事著作的精华流传于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七部兵书中,以《孙子》最为杰出,它不仅在我国古典军事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历代军事斗争中发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在世界军事史上也享有盛名初唐时即传入日本,日本人将孙子推崇为“百世兵家之师”,将《孙子兵法》誉为“兵学圣典”。
其余6部兵书也各具特色,它们与《孙子》相辅相成,交相辉映,构成了古代比较系统的军事理论自宋代将《武经七书》列为武举试士的基本教材以来,后世武科都以其书试士它的颁立,也促使了兵法在封建社会中确立了正统地位。
宋代以前,兵书虽多,但始终未明确其应有的地位,而且随着统治者的好恶而沉浮宋代把兵书定为官书,作为武学的内容和教材,是军事学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创举所以,《七书》集成后,注家蜂起宋代施子美《七书讲义》,是历史上对《武经七书》的第一次统一注释。
继施子美之后,明朝刘寅的《武经七书直解》,注释言简意赅,间以史实参证,质量较高比较好的注本,还有清朝朱墉《武经七书汇解》、夏振翼《增补武经三字体注》、鲁经《武经大全标题会解》等《武经七书》在世界军事学术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七书》中的《孙子》《吴子》不仅早就传入日本,而且,日本古代的各种兵法,如《甲阳军鉴》《信玄全集》《兵法纪》等,其主要思想皆出于《孙子》早在十八世纪,《孙子》《吴子》《司马法》等兵书,已有多种译本在世界流传。
近代,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军事家也认真研究和运用《孙子》《吴子》等兵书在美国,近年出现了《孙子》热,并借用《孙子》思想,研究和制定了“孙子的核战略、新战术”另外,以《武经七书》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兵书,在其应用上,也出现了从军事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的发展趋势。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封面· 后记 ·译完最后一个字,感到十分困乏对于兵法的研究,我完全是门外汉教书时,唯有孙子的《谋攻》背得滚瓜烂熟读大学时,虽然也借过《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但看过很快便忘了。
当编辑时,编了一本《战略家》,是谈如何运用兵法的,这才略有所知海湾战争打得正热火时,新闻媒介传出《孙子兵法》因为被美国决策人物运用,山姆大叔仗才打得那么漂亮的逸闻,我这不由得对中国兵法刮目相看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对于战争经验的总结,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以至于跨越了时空,成为二十世纪人们的处事法宝,战争指南,方让人慨叹中华文明的伟大。
我编译这本书,全凭在汉口武胜路开书店的友人苏、汤二君的怂恿他们为我找来影印明本《武经七书》及其他一些资料,并不时关心进度,还拍着胸脯说在经济上给以保证,如果这本书能得以送到读者手中的话,那么这座桥梁是苏、汤二君搭就的,应当谢谢他们。
编译这本书,是促进我学习的一个好机会中国兵法的博大精深,理通万代,是值得认真研究学习的它不仅具体论述军事、战争的有关问题,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哲学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不同阶层的读者中兴起了一股学习兵法,运用兵法的热潮,足见兵法已从战争舞台走向了人生的殿堂。
这样一本“兵学圣典”,“人生教科书”,在较短的时间内想把它整理好,编译得没有瑕疵是不可能的本来可以给原文加上注释、校勘,将这本书整理得完善一点,但由于某些原因,这些工作只能留待再版时修订了全书标点翻译后,友人又为我找来了几篇关于七本兵书的简介。
这些简介,融汇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对于理解这本书,是不可多得的好材料我做适当的修改后,便补缀在每一部兵书的卷首出版这本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唐忠民先生,武汉市司法局的周永录先生给予了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1991.5.20于汉口
崇文书局2023年版封面· 再版后记 ·这是30年前当编辑时整理的一本古籍一个学汉语言文学的,不揣浅陋做起古籍整理,实是受人怂恿而致此书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居然获得了“第七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并被台湾志一出版社引进出版了繁体字本。
但我心里知道自己的水平,总觉得年近古稀,应当对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文字做一次清理,免得贻误后学崇文书局的韩敏社长,是我在长江文艺出版社时的同事,他听说此事后,表示愿意为我将这本书再版一次这次再版,我仍以明代刘寅《武经七书直解》为底本,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做校本,逐字逐句,对原书做了校订。
白话翻译部分,尽量做到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此次修订,在文字上做了较大的调整《武经七书》虽然是军事教科书,但其关于战略、战术的论述,在瞬息万变的战争环境中,将帅如何发挥作用等,这些道理对于体育竞技、企业经营管理、处理人际关系、领导艺术实际上都有参考作用。
我后来担任了一段时间的领导职务,虽然跌跌撞撞,但没有出现大的闪失,是否与我当普通编辑时整理这些传统古籍有关,窃以为或许有某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本人跨专业做起军事著作的整理,对于读者而言,无论从事军事研究还是从事其他工作,有兴趣的话打开看看,也并非没有裨益。
本书在再版前,《荆楚文库》的朱金波同志,崇文书局的编辑同志都帮助做了很多的校订工作,这对于提高本书的编校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此一并致谢2021年5月3日于武昌责任编辑:褚欣桐作者简介
周百义 ,曾任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现任《荆楚文库》编辑部主任,负责具体协调工作在出版社工作期间,主持策划过《二月河文集》《历史小说大系》《九头鸟长篇小说文库》《新时期报告文学大系》等。
责任编辑历史小说《雍正皇帝》《张居正》等本人写作并结集出版的有:小说集《竹溪上的笋叶船》《山野的呼唤》《黑月亮》,历史小说《她从魔窟来》(与人合作),报告文学《步履艰难的中国》《中国反黑行动》(与人合作),古籍整理《五经七书译注》《白话劝忍百箴》《预知.预兆.预见》,出版研究专著《出版的文化守望》《书旅留痕》《书业行知录》等。
有《周百义文存》3卷最新出版的有《长江十年》《劝忍百箴》(修订版)《我的出版实践与观察》《岁月绵长》《出版的艺术》等书出版六家出版人的小家出版六家公众号的所有内容,均为原创未经许可,请勿使用欢迎合作、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