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战场上的蒲公英(战场上的蒲公英 王外马甲)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2-10

作者:余戈9月4日:D+92日4日拂晓,左、右两兵团接到军部昨夜9时发出的"怒战字第35号"命令,内容如下:"查各

深度揭秘战场上的蒲公英(战场上的蒲公英 王外马甲)

 

作者:余戈9月4日:D+92日4日拂晓,左、右两兵团接到军部昨夜9时发出的"怒战字第35号"命令,内容如下:"查各部队对于9月2日军部怒战字第33号命令仍未彻底达成,依限肃清松山附近之残敌殊有未合兹再重申前令,务彻夜攻击,期于明(4)日内一举扫清,除呈报长官部请予宽限外,仰各部队长不得再违致干法令为要。

"第103师据此以作"命滇字第17号"命令,转饬各部遵照其要旨为:师决于本(4)日黄昏前攻占黄家水井,并于奏功后续向松山尾1、2、3号目标攻击;程团(第307团)应不顾任何牺牲,以全力攻击黄家水井而确保之,成功后续一部向1、2、3号目标攻击;文团(第308团)应攻占寅高地东南角独立家屋,并将山腹小公路上敌两个小堡垒攻占之。

左兵团指挥熊绶春令第246团残部组成的加强连(彭剑鸣支队),及师部工兵连、搜索连,加强到第307团方向,各部分三路向黄家水井合力猛攻鏖战终日,伤亡异常重大至黄昏时,仅占领黄家水井南半部两个堡垒师为扩张战果,另饬第308团派队由午高地向黄家水井东侧攻击,配合主力攻击。

在黄土坡北端,荣3团配属荣2团之第3营向1、2号高地反复猛攻,占领1号高地东端一座堡垒,兵员只剩下18名;又占领2号高地,兵员仅剩6名由于兵力薄弱,也无力再扩张战果当日中午,前来代理指挥的王光炜在3号高地前与负伤的第309团团长陈永思交接指挥权。

此二人均为何绍周心腹爱将,何如此安排也是深知他们能协力配合据方国瑜《抗日战争滇西战事篇》的记载,此后两人协力指挥攻击3号高地其余两座堡垒,至当日黄昏攻占,但当晚再次遭到日军夜袭王光炜本人对这一过程的描述显得非常拖沓,从编组敢死队、制定攻击方案、动员部署及投入战斗,似乎经历了两三天时间,而此时的战况显然不允许如此。

"王外马甲"在《战场上的蒲公英》中,将王光炜代理指挥的时间从9月2日算起,但是笔者综合各种资料来看,2日之前第309团的战斗并没有什么可挑剔的,8月29日第3营在寅高地的反击战还是"堪与荣3团子高地争夺战相比美"的亮点,卫立煌没有理由发怒到要下令枪毙团长陈永思而导致临阵换将。

笔者感到,应是王光炜对其一个昼夜的战斗经历,做了过于铺排的表述因此,仅择其大要转述如下:当时,陈永思对王光炜的到来表示真诚的欢迎,说:"你肯来团带部队作战,是我生死相交的好朋友,我决不下去,一定和你一起带部队战死!"。

王光炜听后很感动,说:"我们不仅不会死,还一定要打胜仗!"两人把部队集中起来清点人数,全团尚有400多人,3个营长和一些连长负伤下去了,没有负伤的只有副团长周志成和几个副营长及连、排长遂决定将现有人员编成9支突击队(一说是5支突击队),指定副营长和一些连长担任突击队长,并组编了3个爆破小组,在进攻时为突击队开辟通路——第309团卫生员李文德多次回忆到这天的情景,他说,当时团长陈永思把全团的人集中起来清点,还剩下450人。

陈永思什么也没有说,就用贵州话问了大家一句话:"勇敢前进不怕牺牲这种人咯还有?"当时150多人举起了手,李文德也举了这批人,就是冲在最前面的敢死队而后当场给每个敢死队员发了2000块国币,李文德说,当时在保山城吃一碗洱丝的价格是5块国币。

王光炜集合全体官兵讲解战斗要领:"这次我们组织的是敢死队,分成主攻部队和助攻部队,我和陈团长带6个突击队为主攻,周副团长带3个突击队为助攻冲入敌阵地后,要求沿壕与敌人搏斗距敌远时开枪射击;稍近就投手榴弹;靠拢敌人就拼刺刀、用枪托打。

夺得敌人阵地的立即固守,改造工事,射击敌人"又宣布了战场纪律:"在进攻前进中,我在中央突击队的先头指挥战斗前进中,如果哪一位弟兄发现我离开了指挥位置,那就是我临阵退缩,你们任何人都可以开枪打死我同样,你们在进攻前进中,如果有哪一位弟兄畏缩不前,那就要就地枪毙,决不宽恕。

进攻前进中受重伤的,就找适当地点隐蔽,等待战场救护,但不要嚎叫,以免影响军心;轻伤要忍痛继续战斗!"午后,我军炮兵一开始射击,王光炜就用信号弹令副团长周志成指挥他带的3个突击队向敌佯攻,日军果然被吸引住了。

王光炜和陈永思趁机带着隐蔽在敌阵地右翼山脚下的6支突击队,接近敌阵地前沿,在破坏组的前导下,出敌不意,一举突入敌阵地内,与敌展开激战佯攻部队随即也转为强攻,突入敌阵地,两队会合,与敌展开搏斗这时,我炮火已延伸射击,敢死队员沿着敌壕向敌冲锋,手榴弹、机枪、刺刀都用上了,敌阵地内硝烟弥漫,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和杀声交织在一起……。

王光炜对战斗过程的叙述一带而过,但在一线冲锋陷阵的老兵蔡智诚的记忆中,却是细腻非常时年22岁的蔡智诚是贵州遵义的一个名门富家子弟,跟第8军军长何绍周过继四弟何辑五的女儿何丽珠是中学同学本来在抗战爆发后南迁至遵义的浙江大学电机系读书,因一名中央军校教官一事不顺用军棍暴打了自己的实验室主任,在"美国援华协会"当医生的亲姐姐也在街上被一伙兵痞欺负,一怒之下决定弃笔从戎,要参加刚刚组建、正在招兵买马的"青年远征军",想混出个名堂来"改造旧军队"。

这自然是一份书生意气但正好遇到正为征兵发愁的王光炜,就把他带到了保山前线毕竟是个"关系兵",王光炜本想让他先在第103师过渡一下,就推荐到昆明的"青年远征军"第207师,不料蔡智诚忽然改了主意,要跟当了敢死队长的王光炜去打松山。

急着用人的王光炜只好同意,何况大学生蔡智诚因为能看懂英文兵器教范,在新兵教导队无师自通地掌握了美式火焰喷射器,成了人才难得的"喷火枪"射手王光炜率队将要攻打的3号高地,是由三个山头组成的"品"字形阵地第309团经过两日激战,已占领了最东端的一座,姑且称之为A山头;眼下正进攻的是B山头。

B山头前是一个60度左右的陡坡,坡上是日军的阵地,坡下是一堆乱坟岗我突击队组织了几次冲锋都失败了,最久的一次在坡顶上停留了大约十分钟,但最终还是退了下来几名军官正商量着继续发动进攻,突然,坡顶上出现了几个鬼子兵,抱着105毫米榴弹炮炮弹就往下扔,没有了手榴弹的鬼子真是急疯了。

炮弹蹦跳着滚下山坡,引信撞上乱坟岗里的石碑,立刻爆炸,我军官兵躲避不及当场被炸死了几个突击队不得不重新组织兵力一个多小时以后,攻击部队再度集结起来,这一次,由副团长周志成带队蔡智诚全副武装,参加了新一轮的突击。

开始的情形和前几次一样我军爬坡的时候,日军不射击,等突击队员攀上坡顶,枪声就一齐响了,士兵们立刻中弹滚了下来王光炜和陈永思守在坡底督战,催促着大家继续往上爬,这样反复了几个回合,攻击部队终于在坡沿上站住了脚。

蔡智诚在助手罗烟杆的帮助下好不容易爬上去上到坡顶,他发现60米开外就是日军阵地,有战壕,还有一大一小两个碉堡战壕里的鬼子已经被我们的机枪火力压制住了,可大家面对碉堡却束手无策碉堡露出地面一人多高,大碉堡有3个射击孔,小碉堡有1个,4挺机枪喷出的火舌覆盖了整个阵地前沿,打得人无法直起身来。

我军十几个射手用枪榴弹进行攻击,可枪榴弹或者打在射击孔的旁边落了下来,或者砸在碉堡的顶上爆炸,对日军的工事根本不起作用第309团有一个喷火小队,原本装备有3支"喷火枪",这时只剩下了一个人那个喷火兵在火力的掩护下滚过来,爬过去,好不容易爬到了碉堡的正面,探出喷火枪刚要发射,就被日军重机枪击中了。

接着,子弹又打穿了他背上的压缩空气瓶,爆炸产生的气浪把这个喷火兵掀起来好高这情景把毫无战斗经验的蔡智诚看得目瞪口呆突击队被压制在阵地前沿人堆里,蔡智诚背着两个大铁罐,还带着助手,显得十分耀眼周围的士兵都望着他,意思是"你有这么威风的武器,还不赶紧想个办法……"蔡智诚急了,一咬牙,就准备照着那个射手的样子朝碉堡前面滚。

助手罗烟杆是个老兵油子,连忙拽住他:"不行!没有火力掩护,一上去就是死!"蔡智诚赶紧请示长官:"掩护我!我冲上去喷火!""小蔡,快过来!"不知什么时候,陈永思团长已经到了阵地上,蹲在副团长周志成旁边向他招手。

"你看见没有,那里有一个弹坑"陈永思指着大碉堡的侧面,"我们组织火力掩护,给你10秒钟的时间,能不能冲过去?"蔡智诚看见了50米外的弹坑,那里距离日军碉堡只有30米左右"能过去!"——可是,喷火枪在那个位置根本无法瞄准敌人的射击孔,而碉堡的侧面又没有门窗或者孔洞,冲到那里能有什么用处?。

"你不用把火焰打进碉堡,只要在地堡前打出一道火墙,挡住敌人的视线就行了我带爆破队上去炸了它!"9个敢死队员已分成了3个组,陈永思也拿着爆破筒准备一起上副团长周志诚急了,伸手就去抢爆破筒:"你不要上,我上!"陈永思说:"有什么好争的?今天拿不下阵地,回到山下也是死,还不如死在山上痛快些!"。

蔡智诚和爆破兵们顿时十分激动:"团长,要死大家一起死我们先上,等我们死光了你再上去!"周志成咬牙一声令下,机枪、步枪和枪榴弹的火力一齐射向了大碉堡爆破兵立刻跃出坡沿,滚翻爬跳,冲向各自预先选定的掩体蔡智诚朝着那个弹坑奔去。

在10秒钟里,全副武装的他跑过被炮火肆虐得坑坑洼洼的50米泥地,当他终于扑进弹坑的时候,觉得自己紧张得快要虚脱了但他不能停下休息,短暂的火力压制之后,那些爆破队员又被日军的弹雨拦阻在阵地上了,现在正等待着喷火兵的掩护。

这时,日军已经发现碉堡侧面上来了两个突击队员,战壕里的步枪手立刻向这里射击,子弹"嗖嗖"地从头上飞过蔡智诚挪动身子,观察碉堡的位置距离,心里默算着应该使用多大的喷枪压力一切准备就绪,他在弹坑的边上刨出个缺口,探出枪口,扣动扳机,"噗——噗——噗——"灼热的火龙飞出了掩体。

3秒种的标准射击之后,蔡智诚探头看了一眼,喷枪的角度和气压计算得非常正确凝固汽油从斜侧方喷出去,划出一道抛物线,正好浇在碉堡正面的外墙上,熊熊的火焰立刻把射击口封得严严实实日军的机枪停顿了,就等着爆破手炸碉堡了。

蔡智诚和助手捂着头在弹坑里趴了老半天,却丝毫没有感觉到爆炸的震动终于忍不住探出脑袋张望,发现鬼子的射击口虽然被烈焰封着,但机枪隔着火焰盲射,照样把试图突击的敢死队员拦阻在阵地前沿可是,这时候日军的地堡却和先前不大一样了——厚实的顶盖上热气腾腾地冒着烟,看上去就像包子铺里的"大蒸笼"。

原来,松山日军碉堡的材料并不是钢筋混凝土,而是用几层木柱铺上泥土搭建而成的经过长时间的炮击,泥土震散了,木柱也震松了,凝固汽油喷上去就渗进了木架的缝隙松山当地的木料大多是松木、核桃木、栗木,所含油脂比较多,遇到灼热的火焰,木头里的油脂和水分就被迅速蒸发出来,使碉堡的顶盖变得烟雾缭绕。

鬼子的地堡能燃烧?那就好办了蔡智诚二话不说,抬起枪口接连打了两个"三秒",这回也不必考虑落点,只管加足压力,把凝固汽油直接喷到堡垒壁上就是了随着"嘭嘭"的爆裂声,浓烟里窜出了一股股火苗——"大蒸笼"变成了"烽火台"。

这时候,山顶上正起风,风从地堡的射击孔灌进去,就像生炉子一样,把堡垒烧得噼哩啪啦直响到这个地步,鬼子再顽强也没办法还击了,阵地前沿的第309团官兵都高兴得欢呼起来干掉了大地堡,还剩下个小地堡就好办多了,四五挺机枪同时开火,把它唯一的射击口封锁得严严实实,一粒子弹也打不出来。

陈永思团长兴奋得嗓门都变了调:"小蔡,点了它……给我把它点了!"又是两个标准射击,小碉堡就变成了"大火炬"蔡智诚正在得意,突然,不知从哪里窜出一个日本兵,恶狠狠地扑上来,伸手就抓住了喷火枪刚射击过的枪口灼热得直冒烟,可鬼子兵却不管不顾,虽然攥住枪头的那只手被烫得"吱吱"响,可另一只手却夺过喷枪扣动了扳机——幸亏,这家伙不懂科学——喷火枪的枪机只是个点火装置,射击之前要先调动气压旋钮和油阀门,光扣扳机是打不出火的……。

这时,蔡智诚才从惊恐中清醒过来,随即和这个日本兵厮打在了一起蔡智诚背负着沉重的装备,被鬼子压在地下翻不过身来,脸对脸的看着鬼子凶神恶煞的模样,蔡智诚急了,张嘴狂叫:"老罗哥呀!快来帮我呀……"喊声未落,就听"砰"的一声,小鬼子仰面倒下了。

原来是罗烟杆拎着个压缩空气钢瓶从后面给了鬼子重重一击!第309团的将士们呐喊着冲进敌人的战壕,3号高地B山头拿下了蔡智诚跟着大家在B山头上转了一圈,发现这里是日军的野战重炮"十榴"阵地阵地上有两门105毫米榴弹炮,早已被我军炮火所摧毁,歪七扭八的,成了一堆废铁。

让人意外的是,有一门九二式步兵炮却完好无损——日军用木头做了轨道,轨道的前端是射击掩体,后端是一个很深的防空洞,把大炮推出去打两发,然后再拖回洞里藏起来,难怪我军的炮火和美军的飞机都拿它没办法找来找去,山头上只有十几个日本兵尸体,最多不超过二十个。

就是这么点兵力,竟把第309团的五百多人阻挡了六七个小时究其原因,日军的"玉碎"精神和防御工事固然起到了主要作用,可我军的战场侦察也太不细致了——如果早知道日军堡垒是木头做的,就用不着打那么多高爆弹,丢几枚燃烧弹就可以省事得多。

攻克阵地,王光炜兴冲冲地举起信号枪朝天上打了3发红色信号弹,通知其他突击队向这里会合随后,命令留下部分人员在B山头修筑工事,自己带着大队人马继续杀向C山头王光炜决定加固B山头的工事是十分明智的举措昨天夜里,第309团攻克阵地以后,就因为没有做好防御准备,结果被日军一个反扑打了下来,伤亡惨重不说,陈团长还几乎被枪毙,这可是个血的教训。

C山头距离B山头不远,没有大的火力点,只有个炮兵观察所还算是座堡垒,但也被我军的炮火摧毁得差不多了进攻部队轻而易举地冲上了山头,没有遇到什么抵抗蔡智诚站在山头东张西望,心想:"难道日本鬼子都跑光了?"这时候,旁边有人呼喊:"喷火兵,快过来!"

C山头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它的坑道特别深,一般的地方在3米左右,有些地段甚至达到了五六米坑道的侧壁上还挖了防炮洞,防炮洞的直径有1米宽、1.5米高,能弯着腰进进出出,从洞口看进去,里面黑乎乎的,不知道有多长。

"喷火兵,烧一下"军官们指着防炮洞"里面有人么?""听着有个伤兵,跑不掉了""那……叫他出来投降吧"当时,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有指示,抓住日军俘虏有奖赏"你做梦呢!他们不会投降的,鬼子都是死硬分子"这倒也是实话,松山阵地上随处可见日语传单,那都是些规劝日军放弃抵抗的劝降书。

美军飞机撒了两个多月的宣传品,也没见一个鬼子下山缴枪既然如此,那就放火烧吧接连打了七八枪,小半截坑道都着火了,只听见几声歇斯底里的咒骂和惨叫,却没看见日本兵出来不过,蔡智诚也只能罢手了,因为他的气罐子空了,凝固汽油也用光了。

日军的炮兵观察所碉堡原本挺大,现在已经被炮弹和炸弹轰掉了大半边,塌下去的地方露出个洞口,一群官兵正朝里面扔手榴弹代理团长王光炜也在这里,他看见蔡智诚就喊:"小蔡,快来,点把火""点不成了,没汽油了""哎呀哎呀,哪里还有油?"

"我不知道""军部有个喷火大队,正在子高地那边清理战场"陈永思团长说于是,王光炜就与军长何绍周通话,何很痛快地答应说:立刻把喷火队调过来这时候,整个3号高地上到处都在扔手榴弹,没过多久就全甩光了,可那些坑道口、地道口却还是黑乎乎的深不可测,大家都不敢进去查看。

王光炜说:"算了算了,等喷火兵来吧"也只好这样,官兵们都随地坐下休息,等了很久也不见喷火队上来蔡智诚正觉得纳闷,却看见王光炜骂骂咧咧地走过来,陈永思团长也拉长着脸一声不吭原来,王光炜和副军长李弥吵架了对于与副军长李弥的冲突,王光炜是这样叙述的:

在战斗十分激烈的时刻,忽然通信排长要我去接李弥副军长的电话本想不接,但又想到我在湖南芷绥师管区任团长时,他是司令,老上级,我勉强到距离好几十米远的电话机旁接了电话李弥在电话中对我说:"光炜,你们进攻的路线选在左边就可以减少许多伤亡……"。

我着急地说:"副军长,我现在正和官兵一起与敌人拼搏我下来接电话,跟着的士兵就死了两个现在已经这样做了,改变已来不及,待战斗结束后,再请副军长给我们讲评"我放下话筒,又赶到前面去指挥战斗"王外马甲"在其《战场上的蒲公英》中评论说:李弥的这个意见是对的,因为日军西山阵地右侧炮兵营房前有战壕依托,左侧炮兵观察所因原有松山火力瞰制,阵地薄弱。

想必是李弥用望远镜从远处看到这一点才提醒王光炜的但在已经展开近战之际是否容许更改,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王光炜的愤怒在于李弥干扰了自己的注意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