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顾准日记(顾准日记pdf)
思想家顾准,生前在自己的“商城日记”中,讲到了自己因饥饿难耐而偷吃东西的事。所谓“志士不饮盗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样话,其实是传统文化中的腐儒
思想家顾准,生前在自己的“商城日记”(1959年10月至1960年1月下放河南商城监督劳动时的日记)中,讲到了自己因饥饿难耐而偷吃东西的事他写道:“我是否变得卑鄙了?我偷吃东西,我偷东西吃,我不如青年人有献身精神?不,没有。
如法捷耶夫描写两个人在远东森林里打游击一样,我以后也要如实描写自己”顾准当然没有变得卑鄙——如果一个人不偷吃便会饿死的情况下,偷吃不仅不卑鄙,而应当视为他高尚的权利所谓"志士不饮盗泉,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样话,其实是传统文化中的腐儒之见。
而顾准不是腐儒,他是一个有着自由主义灵魂的现代思想者在被称之为“浩劫”的年代里——好人为求生、求温饱而做所谓的“坏事”与“卑鄙之事“是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农民们为不让自己和一家老小挨饿,而去偷窃生产队的粮食、地里没有成熟的庄稼,完全是出于活命的本能,即使被抓到,也不会被乡亲们看不起的。
国营工厂里,生产什么产品,有什么生产工具;除了不能搬运的机器,工人兄弟家里一般也都会有的——当然都是他们从工厂偷来的——北京话不叫偷,叫“顺”、叫“整”在“计划管制”的体制下,几乎全体普罗大众都会做一件说来很“不光彩”的事,那就是“偷懒”、“磨洋工”,或者叫“出工不出力”。
今天不少在改革开放环境下长大的年轻人,其实并不了解我们并不遥远地“过去”是怎样的“灰暗”与“可悲”——因为他们从书本里、教材里,只能看到“田园牧歌”与“莺歌燕舞”般的美好景象如此说来,好人变坏,也不一定是真变坏了,既有我们对“坏”的理解认识问题,也有我们对“好”的理解认识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好人永远是社会的大多数——包括那些曾经被体制判定为阶级敌人的人(即曾经所谓的“地富反坏右”)个人以为,只要心存善念,心有良知,不去主动做伤天害理事情的人都是好人;哪怕是被动做过伤天害理之事,但真悔过了、真改过了,也是可以重新归入“好人”行列的。
但是,也必须同时承认,社会中确实真的有“坏人”、“恶人”和“小人”——他们不仅干坏事,而且一有机会就干坏事还是说过去的事吧——在那个特别的年代里,全民性地说谎、全体性地偷懒,如果用圣洁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就真没有好人了——可是,明明大家都是好人啊;是环境逼得人去说谎、去偷懒、去批斗别人,因为事实上,所谓的“逍遥派”、“中立派”,根本就是不允许存在的。
但是带头去抄别人家、去纠斗别人、去告黑状,或者参加“打砸抢”,那就是彻底做恶、做坏事,无论过去了多少年,都是可耻行径,都是很难被原谅的我们也不能够轻易把什么样的坏事都推到环境上去,推到别人头上当然,我们必须同时承认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到底有没有过“逼良为娼”的环境?有没有过“逼上梁山”的困境?。
《顾准日记》当中,记录有这样的文字:“青年妇女,分不清是姑娘还是媳妇,只要有吃的,自愿留在那里给人当媳妇”——虽然这些青年妇女,不是为娼,却也是实实在在属于“逼良为娼”的命运若干年前,山西作家曹乃谦在其出版的小说集《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中,写到过他的家乡雁北农村温家窑,在1973年、1974年里发生的悲惨故事。
其中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颇有姿色的农妇为了改变儿子的命运,而去主动与下乡干部苟且私通之事表面看,那个农妇是主动地“献身”,又何尝不是“逼良为娼”的环境使然呢?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认为,凡为“逼良为娼”环境下“堕落”的妇女,是不应当被认为是“堕落”的“坏女人”;其实她们仍然是纯洁的“好女人”。
故此我们可以知道并认定,在这世界上,不仅存在过、也还将继续存在着一种与卑鄙意义不同的高尚的“卑鄙”;一种与堕落没有干系的纯洁的“堕落”。(修改于2021年10月9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