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推荐逃花园记(逃花园记 大笑)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2-12

傍晚的武昌江边,李红豪穿着在外骑车旅行时的行头 图/胡冬冬"高中时因为批评应试教育退学后,他出版过小说,做过支教,骑行中国,凭借写作挣

硬核推荐逃花园记(逃花园记 大笑)

 

傍晚的武昌江边,李红豪穿着在外骑车旅行时的行头 图/胡冬冬"高中时因为批评应试教育退学后,他出版过小说,做过支教,骑行中国,凭借写作挣到足够的生活费用,在路上完成了自我教育"6年前,还在武汉华师一附中念高二的李红豪在语文试卷里,看到了“尖毛草”。

那是一段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写作文的提示材料:非洲有一种叫尖毛草的野草,别的草都在往上疯长时,它却一直往地下深处扎根,所以表面看起来长得很慢,但风雨一来,其他草都倒了,而尖毛草却岿然不动本来对做卷子没啥感觉,李红豪却兴奋了。

他在作文里把应试教育的死板和专制作为批判对象:“老师说的你不能反驳,不管他说得对不对,否则你便犯了‘顶撞’之罪从放假、收费等等事可以看出,各学校总是能将圣旨变成剩纸”没料想,这篇名为《草见人命》的作文就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老师批语“自毁前程”,时任班主任胡立松和学校让他停课反思,“思想没有改变,不许进教室上课”瘦脸,俊朗,笑起来淡淡的,还有点蔫儿坏样李红豪长得和刘翔有点神似,却被更多的同学视为他们身边的韩寒但没人想到,这个年少气盛的男生居然真的再没回到学校。

他最为崇敬的初中语文老师陈金华为他可惜,自责是否自己教育不得法,“纵容”了这孩子的性子恣意发展和李红豪最亲密的玩伴们觉得这家伙很独立,但也替他遗憾:干嘛不把大学念完,再怎么折腾都不迟?李红豪却从不后悔他出版过小说、写过教育专栏,凭借微信公号和网站签约作者资质,已经能挣到足够的生活费用。

“可以自食其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2013年5月起,他骑着朋友送的山地车,开始另一段旅程:骑行中国每种形态都比安排好的那条路精彩2015年12月第一周,武汉的风寒冷入骨像往常一样,李红豪从骑行途中回家作短暂休整。

家是十多年前买的老房子,虽很宽敞,却只有一个电暖风扇抗冻。李红豪精瘦的身体裹在一件厚厚的黑灰色羽绒服里,从早到晚。有时让人有点疑惑,这是路上那个生猛无畏的青年吗?

李红豪的卧室墙上贴着中国地图和NBA球星的海报初中时,他会和朋友在屋中玩投篮 图/胡冬冬一年半里,他骑过华东、华南,也在西南和华北试过搭车在路上,每个月的花费不会超过600元钱主要花在吃饭上,超过10元一顿,就得仔细掂量。

除了野地,他很少住帐篷,太孤独,会少了交友的乐趣除了偶尔住青旅,大部分时间他是个忠实的沙发客,“提前联系各地的沙主就好”也会有连沙发都没得睡的时候从宁波出发骑了一整天,踏上舟山本岛时,他兜里就剩50元钱。

李红豪觉得:揣这些钱玩舟山一两天,足够当时朱家尖惟一的一家青旅,一张床位也要80元“太贵,有违青旅精神”他果断放弃深夜12点,打算去麦当劳,店员却说打烊了“流浪”到东港的一家酒店门口一番闲聊后,服务生小哥给他出了个点子:要不去派出所问问,兴许能找到地方过夜。

他迈进酒店拐弯的头一家派出所求助,值班警察没同意“我一天没休息了,只要躺两个小时,早起看日出便好”警察愣了愣,同意了清晨还指给他洗手间位置:洗把脸赶紧看日出去吧早上6点,朱家尖东沙海滩人影寥寥,一轮红日在眼前跳荡,耳边是此生听过的最巨大的海涛声,“隆隆的,很壮观。

”李红豪回想着刚刚过去的一夜,被好心的警察叫醒时还有点恍惚:怎么在这里睡了一觉?这种经历恐怕以后很难再有然而第二晚,在另一家派出所,他再次成功投宿:几张铁椅子拼起来当床了还碰上热爱骑行的警察,相约同走青藏线。

当地公安局网页上还记录了这段故事,提到李红豪说,“小伙子看上去挺精神他向我们提了好多问题,跟他说话,感觉这人特别单纯”在上海外滩,有个1989年出生的男人留下遗书和身份证,就在李红豪视线十几米外跳江;在江南,一位同性恋姑娘跟他讲述女友精神崩溃的故事。

在扬州,他偶遇“追风筝的人”扎西顿珠藏族青年扎西的父亲一心希望儿子考公务员,儿子却有颗向往自由的心少年时,扎西翻过山头追一只风筝,回来却被恼怒的父亲撕成碎片伤心的扎西于是离家出走,先后在尼泊尔和印度闯荡。

“认识他们,便看见一种从没见过的生活形态,每一种形态都远比我们被安排好的那条路精彩”去河南驻马店之前,朋友和母亲都正告他,小心骗子他关注的点却和别人不同在汝南县看到“东汉太尉范滂墓”,心里一震,想起儿时读的《范滂传》。

范滂由于刚直不阿得罪太监,被诬告致死,母亲在其赴刑场前劝慰他,因为正义而舍弃生命,理当自豪李红豪觉得,“一个人从小为这样的故事感动过,长大了很难会成为一个坏人”他没有遇到骗子,却遇到了一路上最奇葩的一位“沙主”:胡兄。

胡兄出门从不落锁毕竟行李都在他家,李红豪问其原因胡兄说,以前遇到过一位大师,有一次走在路上,他看着家家户户说,你看这一个个防盗网,像不像一个个笼子从那之后,胡兄出去就不锁门了“家里本没什么贵重物品,门随时都开着,无牵无挂,我的心就很清净。

”李红豪回头看了行李,后来出去也不锁门了让他印象最深的其实是胡兄的那些小事:公交上有个双臂烧伤的中年男人摔倒,周围人无动于衷,胡兄迅速弯腰扶他起来;家里来查煤气的大爷离开时,胡兄会往大叔的袋子里塞上一盒牛奶;买菜买水果,胡兄只去拉着小车的人那儿而不去摊铺,因为“那些人更不容易”;看见为生活辛苦奔波的老人,胡兄也会念上一句阿弥陀佛。

临走时,李红豪跟胡兄说,来驻马店确实“什么(景点)都没玩到,但平生第一次完整读了一遍《心经》,听你详细讲了它的意思,我觉得我就没有白来”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师王昕很爱看李红豪的游记“他的笔下有人的真实、狡诈、善良。

对这些东西,有些人是视而不见的打动我的不只是他的文章,还有他这个人”王昕从事的社会学研究要做很多田野调查,经常会与性工作者、黑社会、吸毒人员接触和对话她说有的人会把那些访谈经历作为拿资料的图景,成为他生命的包装品,就好像“集邮式旅游”,但读李红豪的游记,她感觉不到他在炫耀生命经历。

“你要主动积极地和陌生人接触,有好奇心还有,平着身子”这个专业的学生里,曾经有人去红灯区做调查,坐在洗头房的椅子上,屁股怎么都坐不下去,“可能嫌椅子脏”要么不太会说正常话,一开口就是“我们来做个访谈吧”。

说起来,似乎是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做社会调查的方法问题但她认为更要紧的,是价值观上,有些意识需要破除“平等不加评判脑袋放开向对方学习这些都很重要还有,学会示弱”不过,心态素来很好的李红豪也体会过“世态炎凉”。

进入浙江嵊州前的最后60公里山路,没有一点灯光,路上坑坑洼洼虽有鸟啼虫飞,心里却是毛骨悚然爬坡爬得腿软时,他遇到一对迷路的情侣,两人借用他的手机查导航,他用尽手机里剩下的电为他们详细讲解分别后他在全黑状态中骑车,越发害怕。

后来这对情侣的摩托车赶上来,李红豪像见到救星般大喊,希望他们能稍停下,用车灯照亮自己壮壮胆“我们就隔了一两米,他们不可能没听到男的也一直在看着我我感觉到他好像是想停,但坐后面的那个女人在紧掐他的腰,意思应该是让他不要停,快走,快走。

”李红豪喊了三次同样的话但他们的速度越来越快,一路开出了他的视线那个夜里他说不出的难受只是一束微光,但对黑暗中的骑行者,却如同性命般重要几年后,重新对我描述此事,他承认“世态炎凉”这词儿有点过重别人并没有帮你的义务,需要降低期待。

但旅行的确会让人的心理成长很快为什么能活得这么奔放?从初一读《史记》起,李红豪便迷上了中国历史和古典诗词。吕思勉的《中国通史》他买了没看,看的是钱穆的《国史大纲》。

李红豪抱着读中学时常读的部分书籍,他说,自从那次离校后,一部分书也就留在了学校 图/胡冬冬《史记》、《三国演义》和《世说新语》对他影响至深“看《史记》可以培养人的正气,看三国可以培养义气,而《世说新语》则可培养人的灵气。

我觉得人只要有这三气,足矣”在路上,那些历史和诗句都鲜活起来了骑到镇江,发现有个甘露寺难道是三国里的甘露寺?一查,果然是刘备在东吴招亲地又走两步,北固楼难道是辛弃疾词里“满眼风光北固楼”里的那个?又果然。

他觉得亲切而神奇嵊州虽留下过不快的记忆,但那儿的沙主待他很友好,《世说新语》里,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个故事“王子猷雪夜访戴”也发生在此地:王子猷在一个雪夜醒来,突然想起了老朋友戴安道,便连夜乘舟前往天亮时到达朋友的门前,他却又掉头回去了,“我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这种人为什么能活得这么奔放,我X,这么率性?”他恨不得穿越到那时,和王子猷痛饮他爱钻研各地方言在他看来,粤语之所以好听,就是因为调多,没有降调,还有,保留了入声“像《满江红》、《雨霖铃》这些古诗都是入声韵,普通话读来平淡无奇,但用粤语读就很有味道。

”骑到广东,他决定要好好练粤语他的办法是,从网上下载粤语教材现学现卖一开始也不敢开口“广州一千万人口,有人鄙视你,你不理就是了”他给自己打气结果发现,原来自己根本没想的那么胆壮住地附近有个小卖部他去买水,店老板冲他瞪眼。

“他问我买什么,我说买什么什么结果他完全不知道我在讲什么”他觉得好丢脸,灰溜溜地离开由那夜开始,再也不愿经过那个店路过,便绕道他又去找第二个店,这回人家听懂了,“很有成就感”一次他在广州坐地铁,用刚学的粤语问保安,“请问A出口在哪里?”对方回答他,“没有A出口。

”结果他激动得要跳起来,“他说,没有A出口证明他听懂我说的了!终于有人知道我讲什么了!”回到武汉,他恶补TVB的港剧半年多之后,他在个人公号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便是那篇《为什么粤语会给人很好听的感觉》,呼吁大家珍视方言的保护和传承,万万没想到,这篇文章竟然累计产生了100万+的点击量。

不到一年工夫,粤语学习群的群主请他和大家线上交流他传授的秘诀是:没别的,不怕丢脸就行了采访的第三天,我们路过武大的门口,不时有做社会问卷调查的学生过来请我们填写“你什么时候发现,自己还算豁得出去,也乐于和陌生人交往了?”我问在一旁闲坐的李红豪。

他笑了“我初中见到陌生人都害怕,10086都不敢打,很怂问路张不开嘴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教育也是在路上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学会和陌生人交流,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最重要”中考之前的李红豪,本是个循规蹈矩的孩子。

中考时,素来成绩很好的语文却“翻了船”考完翻看报纸上的答案,他才发觉问题出在阅读理解上那是一篇很长的文章,有5个问题要回答而其中有一两个问题,李红豪写的跟公布的答案差别很大他觉得标准答案“很扯”,反而自己答的“更符合读者的理解”。

“凭什么必须按标准答案?为什么不能按照我想的来答?”他平生第一次萌生了这样的念头“不是我出头,是其他人的头都缩回去了”去年10月,李红豪以本名开了个人微信公号在第二篇文章里,他如此自我介绍:“还没成年就被退学的人我只听说过两个。

一个是爱迪生,一个是我”但他认为,作文这事儿只是导火索高一时,学校下令学生统一购买校服,据他和同学杨帆、吴俊杰等人说,很多人都不乐意买,“又丑、又贵,料子还不好”,关键是入学时已经买了春夏秋冬4套,“这套纯属多余。

”李红豪觉得,学校就是通过校服来“吃油水”,学生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四季各一套,你能告诉我第五个季节,我就买”他这么跟年级组长说抵制买校服的,从十几个,到剩下三四个最后,就剩下他一个即便有学生在校内没穿校服,学校也不追究。

李红豪觉得滑稽:看,他们只要你买,穿不穿,并不管他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惩罚,却被很多人记住退学后头一年,他把校服事件写进小说《逃花园记》,其中爱打篮球的主人公陆谦和老师论战时说:“不是我出头,而是其他人的头都缩回去了。

”高二到了一个新班他觉得这个班既不温馨也不变态,也不逍遥,想了半天只想到了一个词来形容新班的性格:“寂寞真的是寂寞,上课所有人鼻子上挂着眼镜盯着黑板没人讲话,下课了学习氛围比上课还浓”进入高考前的“攻坚”阶段,艺术课常常悄没声儿地就被语文、数学课挤占。

李红豪不满,凭什么?他和另外7个人溜出去打篮球,被班主任胡立松罚“第二天打一天球,不许停”“我当时心想怎么还有这等好事,他估计是一时生气说着玩的吧有一哥们儿特担心班主突然变卦,打球美梦泡汤”打了一上午,8个人分成了两派,其中5人为主降派,商量着每人写篇检讨去办公室主动认错。

李红豪和另外两人是坚决的主战派晚自习的时候,胡立松要求顽抗的3人都写一份检讨李红豪这样跟他理论:“你看,艺术课被占,结果是我没有上成艺术课我逃了艺术课,结果也是我没有上成艺术课既然结果都一样,为什么你们能占,我们不能逃呢?如果要写检讨可以,你给我们写份检讨在班上读一遍,我马上就写检讨在班上读三遍。

”6年之后回想起来,李红豪都佩服那时的自己:“那么强大的逻辑,现在都没有了”胡立松居然也就让他走了,但还是说了一句,“李红豪啊,你不要再反抗这反抗那了,我告诉你,我们现在都在忍着你,你也别太嚣张了”“老师,希望您能明白一个问题,从来都是学生忍学校,不是学校忍学生。

”李红豪如此回应他曾经反感学校,“但现在不会了,因为我知道任何一个学校也只是机器上的一环”他也不讨厌胡立松,“那时候我们也时常一起打球,现在让我回学校打球,马上就去”但想到学校对学生的“压制”,他依然不爽。

摄影师希望他能在校园附近拍照,也被他婉拒对他来说,公平、真诚,还有最重要的——自由,这些都是“大事”然而校服、占课这些,在好多学生看来,都不是事儿他的同学Angelina那时就是班上的学霸,采访时她直言“艺术课浪费时间,不如自习”。

华师一附是强悍的学校,学生也个个好强,看到别人考得好,自然会有压力“很多问题不是老师,是主观原因”

李红豪的读书笔记我问王昕,她是否觉得,在教育这件事上,李红豪的承受底线“过低”?她想了一想,其实在家乡青海读书时,也遇到过李红豪这样的人那时有几个学生在校内鼓捣了一份叫《嬉皮先锋》的小报虽被学校判定为“非法出版物”,她却非常喜欢。

然而那几个年轻的出版人里,有人终因“道歉程度差”被开除或许是学生论文里极少见到有个人观点的文章;或许是校园里看到太多大一进校拘谨、胆怯,还活在高考后遗症里的面孔,到大三大四才渐渐活脱,王昕会觉得李红豪的“血性”特别宝贵。

“成熟是什么?我觉得一个诚实的、敢于做自我决定的人就是成熟的但进入社会以后,敢怒不敢言,外圆内方,则被看作是成熟的行为想想还蛮悲哀的”王昕慨叹同学杨帆高中时喜欢看《体坛周报》,还曾动过念头做体育新闻编辑。

然而一旦决定读理科,政治历史课便常做理科试卷,“老师都知道,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遵从亲戚建议,上大学他读了至今兴趣寡淡的传播与海洋工程——因为好找工作受李红豪启发,他后来也看了更多闲书但更多的时候,他觉得“大环境都这样,我们都有无奈吧。

李红豪那种人,身边也就一个”Angelina如今在多伦多大学读书,课余和朋友一起创业,接项目挣外快她佩服李红豪“拥有灵魂的自由”,又表示“并不能判断哪种方式是对或错”“我承认自己是体制内的学生,没有参与抵制买校服,我就只够这个胆儿。

”但她说华师一附出来的学生在海外特别能吃苦,“你跳脱出来再看,好像也没啥高考还没我现在(创业)苦高中生活教会我一种面对高压的人生态度熬过那关,我就好了”有人说李红豪偏激,是愤青李红豪坚决不同意他最反感的一句话是:在这个社会,你改变不了规则,就要适应。

“我不同意比如给领导送礼人人深恶痛绝,最后人人都送那我不改变制度不行吗?我可以改变我自己啊我不买校服就是了我不来上学便是了”王昕认为,李红豪是个社会学意义上的孤本——无法,也没有必要来复制她对他的家庭颇为好奇。

“物质条件和宽松的氛围还是必要条件吧若是农村,那么多的孩子还是得靠高考这条路来改变命运”这趟采访,我没有见到李红豪的父亲身为铁路工程师,他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不在家母亲以前在印刷厂,后来开过小门面李红豪印象中的父母,都是温和、热情、忠厚之人,“我是彻彻底底地放养长大。

”他的房间门背后镶着一个篮筐,上方墙壁贴着科比、詹姆斯等球星的海报上学的时候,一帮球友老来他家聚在家里就能投篮,多爽“就是考虑到红豪喜欢打篮球,所以才买了这个层高比较高的户型”李红豪的妈妈解释她从来不会对儿子有各种限制,只说“注意安全”。

“跟我出去打球的人都必须某个时间回家,除了我夏天我时常打到晚上10点、11点回去每次我想和(同学)管博打游戏,联机魔兽打了一半掉线了,他说,我妈把我电脑关了”这么多年以后,李红豪回想自己普通的家庭,庆幸自己终于长成了一个还比较喜欢的性格。

“什么样儿的性格?”我问他“自由啊”只是退学这件事,爹妈再怎么开通,也会劝他回去“中国的父母,绝大多数还是觉得,只有这一条正道我爸妈也一样”后来看到他写了小说,做支教、写专栏,骑着车还能慢慢养活自己,他们便再无多话。

刚退学那阵儿,他也迷茫过,想过是否出国念书但那意味着家里得卖了房,花上百万“有那个钱不如做点别的投资呢”他觉得现阶段还是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车轮走哪儿我走哪儿李红豪上高二时,华师一附一个年级已经达到30个班的规模。

站在汤逊湖北路的附中门口,很容易感觉到人的渺小从正门慢慢走上一圈,沿路看得到围墙里的教学楼、游泳馆、学生公寓,网上有人看到图片感叹,“这中学条件直逼国内一流大学啊!”距离大门不远,停着一架小型飞机正在读高一的学生小潘告诉我,那是学校和空军合开的少年班学生训练用的。

事实上,这所学校的升学率也和国内一流大学“无缝对接”猿题库2015年发布的中国高中排行榜上,华师一附排名2014年全国第一,平行班2015年文理科一本入学率都在95%以上在湖北,华师一附向来以“素质教育”著称。

Angelina表示,高三时学习那么紧张,胡立松还经常组织大家打篮球,还在班上放电影给同学看,让其他班的同学颇为羡慕小潘说,华师一附学生有四大组织:学生会、团委、社团联、媒体中心平时有阳光义卖、篮球足球比赛、运动会、合唱、话剧表演、徒步拉练20公里、参观少管所这样的社会实践。

她也旁听过张晓风、刘慈欣来学校的讲座“活动蛮丰富的呀”李红豪听说后认为,这些都只是表面功夫“只是应试基础上多了些花样,自由程度没有改变只要语文考试还是讲求标准答案,就不会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他的博客下面,有人劝他“勿流入愤世嫉俗之流”,不止一个人忠告他,应该先读个学校深造,储备能量再尝试去改变它。

骑行路上他也去过十几所高校,参加过男生的睡前卧谈他并没觉得高校有多少诱人之处山东大学学生谢操跟他吐槽学校官僚气息重,更坚定了他“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根子一样”的想法“这孩子是不是心理上有洁癖?”虽然不循教案讲课,他的启蒙老师陈金华其实并不主张学生脱离主流轨道。

和我聊起来时,他颇有些内疚:“听说红豪被退学的事后,我也反思过,自己是不是对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当然主要问题还是在学校,应该更宽容些”另一位湖北教师梁卫星观点则更加鲜明“每个人年轻时都有高贵的情操,老师要做的就是要去唤醒。

李红豪这样的生活方式,成长得快,他能找到自己需要什么,能够做什么在和世界、和人的接触中提高认识,这不就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吗?”有人曾在李红豪的文章后跟帖:“你眼中看到的只是最肤浅的东西,你根本不会了解事物内因和客观的分析,看到所谓的‘一些人’谈论专制,腐朽,你没有任何深入了解就自认为事理皆如此。

”王昕却觉得,行走就是了解事物的方式之一,记录与写作就是分析,可以质疑它们不“客观”,但这种个体化的书写与质疑恰恰是它宝贵的地方

李红豪和朋友在长江大桥下 图/胡冬冬她承认,对李红豪的欣赏多少代表了某些个人情绪,也是自己对于某些问题思考的反射“如何和这样的人相处?如果我们有了一点权力资源,要不要去帮还在路上的他?”她忽然想起这个,若有所思。

山地车上的码表提示,李红豪的骑行旅程已经突破了9000公里今年他倒想暂缓一下春节前,因为几篇通俗化的历史解读文章反响不错,今日头条编辑找到他,加入该平台“千人万元”计划:每月写满10篇保证水准的文章,可以获得万元报酬。

于是他打算暂且在家,好好地完成与网站的合作,攒些钱,争取明年骑行日本——为此他已经开始学习日语,看动漫这是他到目前最为稳定、收入最有保障的一份工作他对挣钱的惟一要求是:不要太多限制最好是能“站着”把钱挣了。

“车轮走哪儿我走哪儿。”他从不想太远。本刊记者|邓郁发自武汉 编辑|郑廷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