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关于亲情的诗歌(关于亲情的诗歌简短)
亲情:一种简约而深远的诗歌表达——评梁亚军诗歌《悼金粉》刘亚明我是从《星星》诗歌半月刊2010年第十期“20
亲情:一种简约而深远的诗歌表达——评梁亚军诗歌《悼金粉》刘亚明
我是从《星星》诗歌半月刊2010年第十期“2010·短诗大展特别专号”上读到梁亚军诗歌《悼金粉》的之后,我又数次登临梁亚军新浪博客,促成了我对这首诗的深入思考应该说,梁亚军对亲情的关注与凝思表现着一种强烈的爱,而这种强烈的爱又是通过诗歌的方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和印证。
构思之奇:以时空的延续和更迭自然地构架亲情是人类最朴素、最常见的思想寄托和情感表达,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必须经历和亲身体验的这种情感和我们与生俱来,在生离死别之际和对往事的回顾追溯当中显得愈发浓重也许,梁亚军对亲情简约而深远的诗歌表达是天生的,不生涩、不急躁、不无病呻吟,他的诗情豁达旷远,骨子里透着一个乡村纯朴孩子的天真与纯净。
那么,对于在“时空当中”越来越“远”的姐姐,诗人梁亚军能找出什么诗意和诗歌的切入点?在《悼金粉》中,我们看到,梁亚军以时间的推移恰到好处地拉近了与姐姐之间的“距离”通过弟弟对28岁就辞世的姐姐的思念,隐含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思念之痛,甚至以超越时空的奇特想象,递进出“姐姐——妹妹——父亲”角色的转换。
我们说,梁亚军的这种转换是有悖于常理的,但其效果却是直抵灵魂深处的情感升华,自然地构架了亲情的凝重不仅如此,他还俨然成为了姐姐的“哥哥”、“父亲”这种新颖奇特的勾连和创造性的时空、人称转换设计,尤其让人称道,不能不说其构思的妙笔神功。
这里,我不妨引用 刘春老师在《扬子鳄论坛》上对梁亚军诗歌的评价:“相比之下,我更愿意读到一些注重细节的、切入角度别致的作品比如梁亚军的《悼金粉》‘姐姐’在28岁的时候去世了,‘我’非常怀念她,希望她重生。
那么,以什么方式重生呢?诗人别出心裁地在‘时间’上打主意:‘我都想好了,姐姐/去年我叫你姐姐,今年我和你同岁明年你就是/我的妹妹’,如果时间再快一些,姐姐就成了“我”的女儿这意味着什么?一方面,死者年龄已经定格,活着的人在逐渐变老,当‘我’到了五六十岁的时候,永远停留在28岁的姐姐就像“我”的女儿一样年轻。
在这里,‘姐姐’是一个不变的参照物,时间的变化是发生在活着的人身上的另一方面,如果以‘我’作为参照物,随着时间流逝,姐姐与我的年龄差距就越大,就‘越变越小’,最后成为少女,成为婴儿,成为妈妈肚子里的一个细胞。
那么,从理论上来说,一切可以重新开始这种无声的抚慰有些像童话,给读者的冲击却刻骨铭心《悼金粉》让我记住了一个只在人世存留28年的女人,也记住了一个名叫梁亚军的诗人”这样对亲情的解读和构思的合理铺垫的背后,当然涵盖了作者浓郁的亲情与思念,也让每个阅读者记住了梁亚军的名字。
诗歌是最能直抒胸臆的文学体裁,我不知道梁亚军是不是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者我以为《悼金粉》言志咏物,使得不同文化基础、不同人生阅历的人都能够完整地解读《悼金粉》构思的引人入胜之处,不仅仅因为作者倾心完满地陈述了对姐姐的思念之情,更在于他按照时空转换的逻辑演绎了一场亲情的延续与更迭,舒畅自然地实现了诗歌语境的把握。
这个过程,像一朵哀怨的小花,开在秋日的荒野,这花虽不惊艳,但绝不俗不可耐,一样可以弥漫阵阵沁人心脾的芳菲我不禁为梁亚军能有这样诗歌的奇思妙想叫好我想,我们的诗歌正因为有这样富有创造力的想象,才能在创新中发展;我们的生活正因为有这样真情的歌者,才有了这种对人性的依恋与回归的极致表达;我们中华民族也正是因为有如此血浓于水的情感,才到处闪现生生不息、温润与善良的光辉!。
寓意之美:以温暖的人性呈现时代特色思想性是诗歌的灵魂,那么诗歌的灵魂关乎诗歌的走向和未来一个时期以来,在诗歌创作方面,一些人脱离了生活,脱离了人民大众,一时间好像遁入空门净地抛弃了世俗杂念,“躲进小楼成一统”,沉浸在诗歌的“无根写作”和“抽象表达”上,专情于自我心境表述和自我陶醉,搞所谓“纯粹的”诗歌写作,这种“超常”思维和诗歌创作结果,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诗歌的佶屈聱牙和漫无边际的梦呓、失语。
这里,我还不得不说,谈及思想性,在一些人看来似乎与政治挂钩,其实不然,在自由的写作和写作的自由的大背景下,任何作品并不是脱离了美学的概念,并不都是绝对意义上的“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毫无疑问,无论是谁的诗歌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美的旋律必须贯穿始终。
从《悼金粉》中,我们不难发现梁亚军的诗歌力透一种真实自然的美这样的美尽管有些伤感的成分,但不失为一种大美在对美学的理解与展示过程中,梁亚军以温暖的人性特点舒缓地表露时代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正直、正义、积极向上、德行高尚的体现。
即便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也不乏潜意识的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处处展现着凄美的深情和低沉的吟咏围绕诗歌美学,梁亚军为这首诗歌,做了精心的铺垫和准备,那些美感让我们触手可及第一,营造了一种深厚委婉、朴实无华的氛围和韵味。
这样的氛围和韵味,展现一种内在、不张扬的朴实无华品性,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浅显的事物中一以贯之地善于发掘和引申意义的美从梁亚军的博客上得知,他属于“80后”诗人过去,我曾偏执地以为,80后的诗歌因为年纪阅历和沉迷于网络的关系,他们的诗歌往往表现为简单浮躁、晦涩难懂,对于生活、生命,以及亲情的理解可能比较淡漠,甚至停滞在“事不关己”或“格格不入”浅显状态当中。
然而,当我面对梁亚军这样一首有关亲情的诗歌,不能不改变了我的主观臆断第二,递进的情境设置,阶梯式地提高了我们的仰视度,从而身临其境地呈现了自我叙事的铺陈状态究竟什么才是诗歌应该表现的“思想”或者“寓意之美”呢?这里,我觉得诗歌所表现的内容,不是通行的概念,不是司空见惯的意象透露,不是一般的正确道理,而是饱含新鲜的、具体的、刻骨铭心、持久的美的发现创造,以及全方位的揭示与高度概括。
让诗歌见证亲情,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关键的关键就是我们如何地把握,将“美”如何渗透诗歌的每个语句之中你看,梁亚军也对春天的美情有独钟,他思念姐姐从春天开始,当这种思念结束于“老泪纵横”的时候,他说:“我希望时间是快的,老的/就像我如果再老一些/我都想好了,姐姐/你就是我的女儿/让我想起你,就老泪纵横/让我想起你,就把自己当作一捧搁在世间的骨灰”。
在我品读的梁亚军部分诗歌中,《悼金粉》无疑是写得最饱满、最凄美的一首如果让我说出最满意的诗歌,我会毫不犹豫地首推这首诗第三,诗人不仅对人生亲情有一般记录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把对亲情表达方面的反思和认识毫无保留地提供给了读者。
通过对梁亚军诗歌的阅读和其它途径获得了梁亚军的一些情况,生存的艰辛和亲情的遗失,是他一生躲也躲不掉的“真”和“痛”,这样的生活体验积郁在心头,是悲伤,是沉重,同时也是生活与生命的积淀,这些更让梁亚军一步步地走向了成熟。
伟大的诗人几乎都有着非人所思的思想他们的思想往往像火山一样爆发,瞬间的弥漫升腾,蕴含在诗歌中就是闪光的语言和寓意的深刻可见思想之于诗歌的重要性和灵魂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这里,我们没有看到梁亚军怨天尤人的抱怨,也没有看到其本人及诗歌颓废的影子。
相反,梁亚军试图通过亲情方面的诗歌创作,写出恒久的艺术魅力,这样的诗歌写作基调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和钦佩所以,我们说一个好的诗人如果对在所处的环境,甚至更广大的空间没有鲜明深刻的认识和看法,尤其没有对自己所亲身经历的事情事件、所熟悉的事物人物用独特的视角观察玩味,就很难写出真正的优秀诗歌作品。
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诗人的写作常常忽视了身边这些“最平常的事物”梁亚军的诗歌《悼金粉》,让我们找回这个年龄段的人们失去的很多东西那些本真的、永远也拍打不掉的泥土,还有执著的亲情关爱,对生命的热爱,都是我们诗人的着眼点和歌颂的主题。
呈现之巧:以平淡语序显现诗歌的叙事效果
《悼金粉》的平淡语序创造的叙事效果同样值得我们驻足从形式上看,《悼金粉》无非就是写一位弟弟对逝去的姐姐的思念之情,但通观全诗,我们从梁亚军的平淡的语序中,就能展开一个宽阔的场景,进而体会到其诗歌博大的空间和叙事效果是撼人心魄的。
有人说,诗歌写到一定程度就没有了技巧我觉得,这是积淀于对生活的丰富底蕴与生命的深刻感悟基础上,诗意的自然流露和深刻表达就像汛期河闸里的水,一滴滴水的堆积,酝酿奔涌的浪花,有时只须一瞬就能完成最完美的表达。
我也相信梁亚军具有这样的创作实力,因为植根于泥土的诗歌最有生命力《悼金粉》这首诗,纯粹得像一个精巧的故事,甚至说不上故事,仅仅200多字就很好地展示了叙事的魅力但我还是在梁亚军平淡的诗歌语序中,抵达了一种感动。
这种深藏于痛苦思念当中的情感发泄,远远地避开了时空的背景,他把姐姐还原成“外面的春天”、“桃花一样的脸”、“那些柳叶”、“嫩绿的时间”,等等不用说,这样的诗歌叙述是举重若轻的,我想这并不梁亚军目光的短浅和场景的随意设定,无疑,这样的叙事显现的正是一种大的境界与氛围。
我们不能单以创作方法论诗歌的高低,诗歌创作脱离生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现象是非常危险的,“三脱离”的后果势必造成诗歌的空洞无味《悼金粉》平铺直叙的语境在我们面前有了不同凡响的叙事效果如:“ 姐姐,现在我要和你说说外面的春天/说说一朵桃花,说说你桃花一样的脸/说说那些柳叶,嫩绿的时间/说说这个你曾停留的人间,说说你比春天/还短的一生啊——二十八年”。
如此平缓的情绪、质朴的语言,正是以平淡语序衬托诗歌的叙事效果的一个摹本展示首先,我们必须反复明晰这个道理:我们创作的诗歌不是写给自己看的,也不是写给少数人看的,而是要给大多数人看的如何呈现诗歌的创作技艺,也是高深的话题,这里我不想赘言。
写《悼金粉》的梁亚军摈弃了以泪洗面的亲情描述,看似坦然的婉约述说,实质上贯穿着一系列有痛感的文字难能可贵的是梁亚军以其客观的审美视角,揭示了一幕扣人心弦的、充斥美感的、大众都能读得懂的亲情其次,我们要倡导走出自我,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放在千变万化的社会大背景当中去。
今天的时代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充满竞争和创造力的时代,善于学习和汲取别人深入社会的成功经验,不把自己困顿于狭小的自我的圈子里,亦是诗歌走向大众的前提这也是诗歌能够迅速提升价值、深入人心的一个有效捷径同样写亲情世故,《悼金粉》能深深打动读者,我想其中主要原因除了真实之外,就是该诗看似自我独语又非独语,而是通过一些假想博得了读者的“同感”,实现诗歌本体的“大我”。
再次,我们要走出诗歌创作的平庸,推崇理性诗歌、诗性哲思和诗歌的穿透力就诗歌创作本身,每个诗人同样应该善于发现时代的诗意和美我们可以断言,《悼金粉》经过了深思熟虑和字斟句酌的我们还可以断言梁亚军匍匐在亲情的精神领地,穿越了逝者冰冷的生命禁区,寻找到了亲情的温暖,呈现了一种让人读之欲哭的疼痛经验和完美的精神高度。
在阅读者的面前,《悼金粉》短短的17行诗歌,字字句句都如刀锋一般的凌厉让我想起你,就老泪纵横让我想起你,就把自己当作一捧搁在世间的骨灰有手,已经握不住笔有嘴,喊着你的小名让我想起你啊,姐姐就像一个老父亲,又老了一寸
逝者如斯夫斯人已去是时光的必然,时光的不可挽回同样也是历史的必然“老”可以用“寸”来衡量,前所未有,但在梁亚军的《悼金粉》中又是真实地存在了我们深入梁亚军诗歌《悼金粉》对已故姐姐亲情进行反观,能够清晰地看见梁亚军的诗歌创作审慎而动情。
他从容淡定地面对生命,直面惨淡人生,看不出一丝伤感和颓靡当前,我们的诗歌面临着很大的困境,而我们很多的诗人还在坚守着我也希望梁亚军写出更多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诗歌佳作《悼金粉》仿佛是一幅描绘的水墨画,不施脂粉而显清新淡雅。
读之,那么的熟稔而亲切!这首诗犹如奇香扑面,并传出这样一个积极信号:只要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并且坚持不懈,我们的诗歌创作前景是光明的岐山作家微信公众平台点击过万作品背馍上学那些年益店琐记青化感受臊子面家住安乐
宝鸡作家微信公众平台刘亚明,著名诗人,文艺评论家。您的每一次肯定 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投稿邮箱 737450991@qq.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