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推荐三峡之秋(三峡之秋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沿溯阻绝 沿:不以疾也 疾:发大溪口 发:仰视天如匹练然
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
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沿溯阻绝 沿:
(2)不以疾也 疾:(3)发大溪口 发:(4)仰视天如匹练然 如……然: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3.【乙】文段写出了江水相对于滟滪堆在不同季节水位的高低变化:作者到瞿塘关时,___________;等到夏秋水涨时,_______。
4.【甲】【乙】两个文段都描写了三峡的山,【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与【乙】文画波浪线句子分别突出了山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1)顺流而下 (2)迅速,快 (3)出发 (4)好像……的样子。
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3.江水低于滟滪堆(数十丈) 江水高于滟滪堆(数十丈)4.甲文句子突出了山绵延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群山连绵数百里,没有缺口可以看出。
乙文画波浪线句子突出了山高峻的特点,从文中所描写的两岸悬崖峭壁耸入云霄可以看出(特点、分析,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二十六号,(我)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江水)两旁石壁对立高耸,向上直入云端,表面平坦得又像是用利刃切过。
抬头望天,(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好像一匹白练的样子水位已经落下去了,峡谷平滑犹如油瓶经过圣姥泉,(发现)大石上有一个裂缝有人在圣姥泉旁大声喊叫,就会有泉水流出,(人们)多次喊叫(泉水)就会多次流出。
傍晚到了瞿塘关,唐朝时也叫夔州,与白帝城是相连的关口的西门正对着滟滪堆堆,由碎石累积而成,高出水面几十丈当地人说:“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水位又会高于滟滪堆几十丈”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巫山曲 孟郊①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②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注]①孟郊:唐代著名诗人,年轻时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后又仕途坎坷,一生潦倒②神女:指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相传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梦与神女相遇,醒后惆怅不已。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略无阙处 阙: (2)沿溯阻绝 沿: (3)林寒涧肃 肃: (4)属引凄异 引: (5)轻红流烟湿艳姿 湿: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3.《三峡》《巫山曲》描写的三峡的山都具有、的特点4.《三峡》和《巫山曲》都写到猿啼,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1.(1)同“缺”,空隙、缺口 (2)顺流而下 (3)肃杀,凄寒 (4)延长 (5)打湿 。
2.(1)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3.连绵不断(或:多) 、 峭拔(或:陡峭) 4.《三峡》写猿啼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巫山曲》写猿啼烘托了作者凄凉惆怅的心情。
【参考译文】巴东长江三峡中,重峦叠嶂,阳台山旁是碧绿峭拔的十二峰(昔日)楚王狩猎时正逢巫山暮雨,夜卧高山之上梦见了巫山神女巴山淡红色飘动的云气打湿神女美艳的容姿,月明星稀,神女化作行云在峡中飞逝极目远望,再也不见神女的芳影,峡谷中的猿猴悲鸣了几声,泪水滴落在衣服上。
三、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壬寅①岁,余游天台石梁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②,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以崩落千尺之势,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
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以爱瀑故,遂两宿焉(节选自袁枚《浙西三瀑布记》,有删改)[注]①壬寅:乾隆四十七年(1782)②华顶:指华顶峰,浙江天台山诸峰之一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沿溯阻绝 沿:
(2)飞漱其间 漱: (3)良多趣味 良: (4)宽三尺许 许: (5)以崩落千尺之势 以: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2)以爱瀑故,遂两宿焉3.【甲】【乙】两文画线句子都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分别表现了和4.【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1)顺流而下 (2)冲荡 (3)甚,很 (4)表示约数 (5)凭借 2.(1)有时遇到皇帝有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可到江陵。
(2)(我)因为喜爱瀑布的缘故,就在那里住了两晚3.侧面描写 水流的迅疾 “喧声雷震”(或:水声之大)4.都表达了作者对壮丽的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参考译文】【乙】乾隆四十七年,我游览了天台山石梁瀑布。
石梁长二丈,宽三尺左右,好像巨鳌的脊梁横跨在山腰上,石梁的下面是凹陷的水来自华顶峰,直落平流折叠四层,到这里合为一处,如同万马集结成队,穿过石梁而(向下)狂奔凡是被石头阻挡的水必定气势很盛,必然发出巨响。
(水)凭借飞落千尺的气势,响声震天,人面对面都听不到(对方的)声音瀑布上面的寺庙叫上方广寺,下面的寺庙叫下方广寺(我)因为喜爱瀑布的缘故,就在那里住了两晚四、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巫峡① 杨 炯三峡七百里,唯言巫峡长重岩窅②不极,叠嶂凌苍苍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忠信吾所蹈③,泛舟亦何伤可以涉砥柱④,可以浮吕梁⑤美人⑥今何在,灵芝⑦徒自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注]①本诗作于垂拱元年(685)诗人赴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任司法参军途经巫峡时诗人此次出任,是受从弟杨神让附徐敬业叛乱的牵连,带有贬谪的性质。
②窅(yǎo):深远③蹈:遵循,履行④砥柱:山名,在黄河水流极险急之处⑤吕梁:山名,在山西省西部⑥美人:指巫山神女⑦灵芝:巫山神女未嫁而亡,精魂实为灵芝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略无阙处 阙: 。
(2)虽乘奔御风 奔: (3)林寒涧肃 肃: (4)灵芝徒自芳 徒: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3.结合《三峡》的描写,你认为杨炯途经三峡时可能是什么季节?说说理由。
4.《三峡》和《巫峡》都描写了三峡的景致,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1)同“缺”,空隙、缺口 (2)指飞奔的马 (3)肃杀,凄寒 (4)白白地,徒然 2.(1)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3.秋季因为结合《巫峡》中的“山空夜猿啸”可知,诗人听到了猿啼声,而《三峡》写秋景时提到“常有高猿长啸”,因此判断为秋季4.《三峡》通过描写三峡的山及其不同季节的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而《巫峡》中诗人通过对巫峡险境的描绘,表达自己以忠事君、以信处世、不畏艰险的信念,又暗含着内心的怨愤不平【参考译文】三峡的航程七百里,数巫峡道最长重重山岩深远望不到头,座座山峰高耸入云天山崖绝壁横在险关要隘,岩上苔藓像华丽的纹彩。
到半夜天上的月光才见,无风时峡江也能掀起狂澜忠信是我所遵循的准则,浪中行船又有何妨我可去跋涉黄河中的砥柱,我可去漂荡泗水中的吕梁巫山神女今在何方?她的精魂化成的灵芝还在散发着芳香深夜听见那空山中的猿猴啼叫,使我这个远行他乡的旅人泪眼汪汪。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