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看电影怎么样?做梦看电影!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4-03

梦境是上帝给人类的礼物,只是我们还不知道如何运用它。

51看电影怎么样?做梦看电影!

 

说到关于梦的电影,你首先会想到哪一部?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会是《盗梦空间》;资深影迷会把《穆赫兰道》作为首选;文艺青年可能还会提到一部叫《Stay》(《生死停留》)的佳作什么?还有大话西游?别闹了,说正经的。

《盗梦空间》的剧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部电影有足够厉害的导演和演员,票房口碑双丰收。不过,该片最牛逼的还是诺兰的编剧,他把复杂的梦境包装成一部商业大片,而且在理论上几乎没有漏洞。

《穆赫兰道》是艺术大导演大卫林奇的代表作(别搞错,不是拍《七宗罪》、《纸牌屋》的大卫芬奇)讲的是一个来到好莱坞打拼的女演员Betty,在生活中一切顺风顺水,演技也得到赏识,偶然认识了落魄失忆的Diane,成为同性恋人。

然而在影片过了3/4之后,Betty一觉醒来,原来真实的世界完全不同……

《Stay》讲的是一场车祸后,心理医生对一位企图自杀的大学生开展治疗,他有个不成功的画家女朋友随着治疗的进行,周围的一切变得越来越匪夷所思,直到大学生自杀,这一切的真相是……为保护还没看过这些电影的读者,在下面的内容中,我尽量不做剧透。

《Stay》的中文名称翻译得很烂,听着像烂俗的爱情片,我觉得翻成《弥留》更好一些,后文就用这个名字了

这三部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都不低,从评价人数上(分别是97万/26万/5万)也能够真实反映其受关注程度要我说,《盗》最好看,《穆》最深奥,《弥》最清新三部风格迥异的电影,没有意义去比个高低,寻找共性的意义更大——这几个导演都是弗洛伊德的粉丝,在电影中对《梦的解析》理论进行了精准的诠释。

《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学的开山之作,出版于1899年,当时弗洛伊德43岁在此书问世之前,大家对梦境有两种极端的看法,一是认为梦境是未来的预测,二是认为做梦就是胡思乱想,对现实没有任何意义但弗洛伊德否定了这两种看法,他认为梦境有极大的研究价值,通过对梦的解析,可以了解人们更深的精神世界。

虽然本书出版于100多年前,开创了精神分析学,直到今天,书中的这些理论依然被很多人奉上神坛,包括这几部电影要表达的东西

那么梦境究竟是什么?主题:“梦是愿望的达成”这句话是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一个人做什么梦,一定是心中所想,梦境和别人没关系,也和真实世界的未来无关在《穆赫兰道》中,女主在现实中非常落魄,但在梦中却演技爆表,受到知名演员的赏识;现实中同性恋人非常强势,后来和别人订婚,在梦中她却一直保护着对方;现实中导演一点都看不上她,但梦中却一见钟情……。

在《弥留》中,整部电影都在描述愿望达成,想向女友求婚,想念父亲的亲情,对母亲的愧疚,对医生的向往……都透过梦境投射出来那么你可能要问,既然是愿望达成,为什么会有噩梦呢?因为所谓“愿望”,并不受自己主观意识的控制。

例如,如果一个女人梦见自己的丈夫出轨,并不代表他已经出轨或者将要出轨,只能说明她内心的担心和疑虑这就是潜意识Step1:梦是潜意识的投射人心,不总是向善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意识就像一座冰山,看得见的一角是“意识”,还有大量的“潜意识”难以被察觉。

《盗梦空间》里着重讲的就是这一点,导演把潜意识塑造成敌人,屡次阻止主人公的行动故事的主线——亡故多年的妻子,总在潜意识里出现,干扰任务执行,而主人公根本控制不了她最后花了老大力气,在最深层的梦境里才终于克制住。

在西方心理学体系中,把很多问题归结为性心理,认为这是人的意识本质解释得通,因为性是心理中最原始,也最容易被压抑的部分这也是为什么《梦的解析》看起来像本小黄书《穆赫兰道》中,Betty在梦中和一个老男人演对手戏,两人非常投入,远远超出了剧本的范畴。

有影迷就分析,这表明Betty可能有受到性侵的历史,她自小父母亡故,和姨妈姨夫住在一起她正常的性心理也被长期压抑着——现实和梦境中她都是同性恋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梦是如何投射潜意识的呢?Step2:梦的伪装机制

潜意识是一件只可意会,难以表达的东西但梦境的感受是实实在在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一个都不少按弗洛伊德的理论,梦有4种作用机制:浓缩、移植、象征、润饰而简单的来讲就是,梦把抽象的潜意识伪装成一个具象的事物。

梦见考试,表明最近的心理压力较大;梦见掉牙齿,代表对身体状况的担忧;梦见被囚禁或者困在某地,说明面临很纠结的选择;梦见死亡,表示对摆脱困境,重生的渴望《盗梦空间》中,风车代表了公子哥潜意识中对父爱的回忆;《穆赫兰道》里,蓝盒子藏着Betty内心最深的恐惧,而反复出现的“穆赫兰道”路牌,是她对好莱坞明星生活的向往,也是本片的主题(Mulholland Drive是好莱坞的一条山路,导演曾经在这条路上居住过)。

当然,这个具象的东西必须是我们脑子里本来就有的,梦境中所有的事物取材于记忆,而非新的但是,这些具象事物已经被梦境赋予了新的含义,所以我们未必可以清楚地分析出它背后的潜意识(又有多少人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潜意识呢?)。

心理投射图——所见即所想Step3:故事串联具象事物形成后,最后一步就是把他们按照某种逻辑,强行串成一个像模像样的故事在《盗梦空间》中,公子哥罗伯特潜意识里认为父亲的助手要篡位,所以在梦中,他的潜意识认为助手就是绑架自己的幕后指使。

在《弥留》中,Henry在梦中帮助Sam父亲的眼睛复明,母亲也死而复生,是现实中他过失导致双亲亡故的内疚感《穆赫兰道》中的导演,现实中他拒绝给Betty角色,并抢走她爱人,在梦中,他变成了一个倒霉蛋,发现妻子有外遇又被赶出家门,又黑社会老板威胁,只能使用内定的女演员。

但是,我们实际的梦境肯定不如电影来得有逻辑,大脑此时并不做编写小说的任务,所以梦境中串起来的这个故事往往匪夷所思,不知所云。

油画《梦境》好,现在我们大脑中造梦的工作大功告成——把潜意识包装成具象事物,再串联成一个故事,这样层层伪装下来,呈现在梦境中那个混乱、毫无逻辑的故事,已经和现实世界面目全非了缺乏逻辑关系的故事,以及和现实记忆中不相匹配的事物,难以跟我们真实世界建立连接,所以梦境总是容易被遗忘。

回到这几部电影,应该说它们的成功不仅在于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还原,更重要的是通过梦境的表达,对电影的主题进一步深化《盗梦空间》中的对亡妻和子女的思念,《穆赫兰道》里的好莱坞梦想;《弥留》中对人生的伤感——这些在梦境和现实中交叉着体现,带给到观众更大的冲击。

把这三部电影连起来看,会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但金无足赤,《盗》虽然精彩,但过于现实的表现方式,留给大家的想象空间不足;《穆》是诡异的,至今有无数影迷不断挖掘解析,但观影过程非常痛苦;《弥留》的结局是全片的精华,真相大白后,也就这样了。

当然还有很多好电影,但梦境只起到推动情节发展,并非主题,例如《搏击俱乐部》、《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潘神的迷宫》,还有《大话西游》……每个人每晚平均要做4-5个梦,如《盗梦空间》中所说的,梦里的时间是现实中的十倍,所以梦中大脑会保持高速的运转,而且还不消耗身体能量。

很多艺术家曾说,梦境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但对于需要逻辑严谨的普通生活,做梦好像并没给我们带来实在的福利所以,梦境是上帝给人类的礼物,只是我们还不知道如何运用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