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天地怎么样?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文|顾子鱼一座城,是往事,也是未来。随着时光漫游在幽深的宫殿里,看风中翻飞的花瓣,听红墙下青苔的叹息,紫荆城,就像一出真实的梦幻,让人百转千回,
文|顾子鱼
一座城,是往事,也是未来随着时光漫游在幽深的宫殿里,看风中翻飞的花瓣,听红墙下青苔的叹息,紫荆城,就像一出真实的梦幻,让人百转千回,欲罢不能 在它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过客,却又对朱漆大门里的一切极尽好奇。
这座有着近600年历史的深宅大院里,只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朱,一户姓爱新觉罗,这就是紫禁城
乾清宫是紫禁城内廷后宫,与坤宁宫从明代到清初,一直是皇帝的寝宫,一共住过十六个皇帝 乾清宫的名字出自于《道德经》里的“天得一以清”,在古代皇帝是天子,是老天爷、是昊天的代表,代表着天,而帝王之位极尊,谓之唯一,就是天之唯一的意思,乾就是天,就是清的意思,故名乾清宫。
作为“天子之常居”,乾清宫对应着天空中央紫徽垣的“天皇大帝”星座
01“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秘密进入乾清宫,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摆放于地平之上的皇帝宝座,金漆五屏风九龙宝座 现在宫内正中悬挂的“正大光明”匾,是清入关后第一代皇帝顺治帝所书,后来康熙帝将原迹摹刻上石,此匾则为乾隆帝再次临摹。
此处“正大光明”正大”取自《周易·大壮》:“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意思是,正大是天地的根本属性“光明”取自《周易·谦》:“天道下济而光明”是说天性下济万物,天空有日、月、星三光垂耀,使天下充满光明正大和光明都是天帝的德性,身为天帝之子的皇帝当然应效法上天,以此来要求自己,这就是此匾悬于皇帝正寝宫的用意。
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还藏着一个秘密,这个秘密涉及清代的“秘密立储”制度无论是朱姓家族,还是爱新觉罗氏,都曾想着江山永固,而那个高高在上的帝王之位谁人不觊觎?而每一次的改朝换代,总是伴着山河泣血,满目疮痍,而短暂的凄凉又会被眼前的良辰美景所掩盖。
为了避免皇子之间为争夺皇位而兄弟反目,互相残杀,从康熙皇帝开始,就设计了“秘密立储”的传位方式 皇帝生前不设立皇太子,而是将心中人选写下来,文书一式两份儿,一份随身携带,一份就放在建储匣中,并将此匣放在“正大光明”的匾后,皇帝临终前或者去世后,由他的御前大臣等取下件处下建储匣,将两份文书进行对比。
如果无误,则拥立新皇帝即为位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位皇帝都是这样顺利继位的,完成政权的平稳过渡。
02.南书房里少年康熙智擒鳌拜乾清宫是紫禁城里的政治权利中心,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 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
乾清宫的南侧有两栋坐南朝北的书房,如同臣子一般默默注视着乾清宫,清代的阿哥茶房和上书房就在这里。 年少的康熙皇帝和他的六个小伙伴就在这里去除了鳌拜,开始了独立政权的时代。
康熙8岁就继承了皇位,由于年龄尚小,由鳌拜等四大臣辅政随着时间的过度,鳌拜逐渐取得了对朝政的控制地位,即使到了康熙到了该亲政的年龄后,他还是不肯交出实权 有时在朝堂之上,鳌拜常常顶撞康熙,还当着少年皇帝的面呵斥大臣,似乎忘了君臣之道。
当另一位辅臣大臣苏克萨哈试图支持皇帝掌握实际权力时,立刻就被鳌拜罗织罪名处死鳌拜已经对康熙帝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少年康熙决意铲除鳌拜势力,但碍于鳌拜党羽已遍布朝廷,所以康熙只能暗地里默默行动他精心挑选了一批八旗子弟做侍卫,整天玩游戏摔跤,摔来打去。
鳌拜看见这样的场面,心中不免戏笑:这真是个贪玩的孩子,哪里有天子的样子啊 终于有一天,康熙临时召见,鳌拜刚踏进殿门,看见玄烨坐在宝座上,就听到一声大喝:“鳌拜带刀行刺!”他还没来得及诧异、发怒,6个壮壮实实的少年侍卫将他扑倒在地上,压在他身上。
当他费劲地抬起脸,只看见少年康熙的皂靴已经稳稳地立在了他的眼前 这些少年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陪在康熙身边,建功立业 16岁的康熙帝镇定从容,运筹帷幄,一举收拾了鳌拜集团,并避免了政治动荡,进一步巩固了皇权,推动清王朝上升到“康乾盛世”的伟大局面。
03.冬日里的千叟大宴彰显康乾盛世乾清宫是紫禁城里内廷最为高大雄伟的宫殿,也是活动中心,黄色的琉璃瓦搭配红色的墙壁,威严又大气 乾清宫的冬天是最美的,清代规定,每年的腊月二十四会在乾清宫前安置万寿灯和天灯。
万寿灯上有八府幅写满吉祥诗句的灯联,灯联每天都升起,直到除夕时更换北方的冬天,白雪皑皑的地面上,配上这些高大而又色彩鲜艳的灯架,祥和而又喜庆。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皇帝也愿意把快乐分享给众子民,赐福于他人 每年的端午,仲秋,冬至都在皇帝都要在乾清宫里举办宴会,还有各种家宴 乾清宫里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宴会就是千叟宴了 千叟宴,顾名思义,千人以上的的大型宴会。
千叟宴始于康熙时期,盛于乾隆时期 清代曾经举行过四次千叟宴,最大的两次都在乾清宫里举办,分别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和乾隆五十年(1785),第二次的规模远大于第一次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正月初二和初五,康熙帝年届69岁,为了预庆自己70岁生日,他在乾清宫举办了千叟宴,一天旗人宴,一天汉人宴。
当时12岁的乾隆作为皇孙参加了这次宴会。千叟宴宏大的场面给幼小的弘历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继位后,效法祖父,也举办了两次千叟宴。
第一次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 为了纪念继位50周年,75岁的弘历在乾清宫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 凡是年龄在六十五岁以上的大臣、官吏、军士、民人、匠艺等,共有三千多人参加了乾隆皇帝举办的大宴会 席间,乾隆皇帝向老者敬酒,还召一品大臣和年龄九十岁以上的人到御座前,一起饮酒赋诗,恭祝皇帝万寿无疆,四海统一。
虽然北方的冬天寒冷,好在千叟宴的菜品是火锅,一边吃一边借火锅取暖,也算人间一美景! 乾清宫的大院里,有热气腾腾的火锅,有万寿灯和天灯高高悬挂,老人们一边饮酒食肉,一边观灯赋诗,也是其乐融融,好不惬意!
在宴会上即席赋诗,这是中国古来君臣宴会上的传统,在清朝最会作诗的乾隆皇帝带领下,这一次宴会后结集的诗作共有3497,达到了极致。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乾隆退位,作为太上皇,他在宁寿宫皇极殿举办了第二次千叟宴,这一次宴会成了历史上千叟宴的绝唱 那一年,乾隆已是一个86岁的老人,为了不逾越祖父在位61年的纪录,他已经将皇位禅让给第十五子颙琰,自己当上了太上皇。
宴会开始,嘉庆帝亲率领3056名银须白发的耄耆老人山呼万岁,为太上皇祝寿面对着天下耆老为自己祝寿的场景,太上皇乾隆心满意得这次千叟宴的结束后,乾隆帝以太上皇身份继续掌控朝政3年,直到他驾崩但从象征意义上,这次宴会意味着乾隆时代宣告结束,中国历史上的“康乾盛世”也在千叟宴的一片喧闹中画上了一个句号。
繁华过后尽是落寞,从此以后,乾清宫再也没有过如此热闹而又恢宏的场面了。
岁月无声,上书房里每日也有郎朗的读书声,御药房里也会传出淡淡的药香,乾清宫上空的云来了又走了 明清两个朝代近600年的历史里,紫禁城作为帝王之家,里面住过二十四位皇帝,而乾清宫伴随着列为帝王完成他们的千秋大业,将中国帝制时代的落日余晖尽收眼底!。
一个时代的断章,又是另一个朝代辉煌的序曲紫禁城里的每一块青砖,每一片琉璃瓦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无从追忆,也无从怀念,因为我们也都只是过客!THE END 图片来自网络参考文献:《我要去故宫》《乾清宫》。
作者简介:顾子鱼,自由撰稿人,温暖的人,写温暖的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