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书斋百书屋怎么样?绿林书屋是谁的书斋名!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4-14

在书房里,或听琴焚香、或植草莳花,人间清旷之乐,孰过于此。

一曲书斋百书屋怎么样?绿林书屋是谁的书斋名!

 

品讀書香生活 · 發現生活禪意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音乐世相百态,随着物质洪流的奔涌,人们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被束缚,变得居无所安。而此时,一间书房,便是文人最好的归所,它让生命变得更加完整,苏东坡所谓『此心安处是吾乡』正解此意。

书房,是有气质的先人的书房,除了作为物质空间作为居所以外,还作为精神空间颐养着主人的心性生活上可于其中归礼守正,游艺时可于其中溯本正源一间有灵魂的书房,并不是由其大小、装饰、藏品的多少决定的,而是由书房透出的气息决定的,书房一定要有书卷气。

文人于书房中游学研艺之余,可以清雅之意,尽度虚室余闲;这是文人修身涵养、关照自我、湛冶高致的方式而通过摩挲室中朴雅之物,不仅是对文人生活的循迹,还是对文人精神的自我归省,它更是对古贤尚雅归真的一种追崇

对市井俗子而言,这不过是附庸风雅的举措,这只是『玩物丧志』,而对心性澄明之人来说,这便是『玩物尚志』任何生活方式、生活价值的实现,都应赋以至高的品格和气质书房的气质,除了反映主人的性格和修养沉淀之外,还寄托他们对老庄哲学的精神构想。

木心先生以一首《从前慢》的闲雅诗意,道出了当下人们精神世界的集体荒漠很多人都为这个时代的利欲躁动着,从前慢,慢的是人心书房的闲雅,一直是文人骨子里流淌的基因先人以诸般雅事滋养性灵,恰于此番闲适之上,构成了中国人崇文的精致生活。

在书房里,与三五知己、十数友朋,或听琴焚香、或煮茗清谈、或植草莳花,人间清旷之乐,孰过于此。

听琴琴令人幽,石令人古,怀三分幽致以效先贤。琳琅振乐,天风环佩,拟七分旷怀为达君子。寄情畅意,潇洒鼓试,御丝弦作鸿儒之清谈。高山流水,知音可期,调五音漱心中之俗尘。

焚香静坐庭院,闲读旧文,宜焚香以助幽人之致。虚室轩敞,白日飞升,宜鼻观而得清骨之境。燕居释虑,坐忘机事,追随内心最淡泊之意。丝丝缕缕,静息太古,春日不可失静养之味。

品茗汲泉煮茶,如听松涛,室间清闲莫过于此。邀友共聚,品茗观画,此间清雅莫过于此。喝的是茶,谈的是心,世间清客莫过于此 。浓不自厌,淡不自欣,人间清味莫过于此。

莳花春生百花,花开当折,取疏落有致者入画。幽逸隽永,解寄诗意,为赏心触目者吟咏。清虚有致,摇曳生姿,掇平淡天真者为佩。如花在野,素雅清心,以意态清雅者清供。

植草蒲草幽野,以作静友,观一叶犹见春山体物入微,用取在心,观一物似游千里案头卧游,颐养自得,不以尘嚣乱心志书室闲销,山静日长,不为熙攘停艺文先人谓:『读书不独变气质,且能养精神』而书房的气质的涵养,正是你归真的品格。

文字:素雨  摄影:于洪来源:止观元年

古代文人的书房名字及寓意▼▼书房,古称书斋,是一些住宅内的一个房间,专门用作阅读、自修或工作之用许多名人往往给自己的书斋起个名,用以寄情名志,或者自勉老学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题名“老学庵”,他说,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为书斋名,以此激励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

聊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根据朋友们讲的故事加工整理成小说所以,他称自己的书斋为“聊斋”《聊斋志异》就是在“聊斋”里写成的 三希堂清乾隆皇帝读书处因收藏大书法家王羲之、王询、王献之三人的字帖,是三件稀世之宝,所以名叫。

“三希堂” 绿林书屋鲁迅在上海的书斋名是“绿林书屋”鲁迅在黑暗的时代为中国革命事业奔走呼号,一些反动文人却诬蔑他是“学匪”他就把书屋取名“绿林”,以示嘲讽 百梅书屋国画大师齐白石35岁时,在故乡湘潭盖了一幢房屋,周围有许多梅花树,他对之非常喜欢,于是取名为“百梅书屋”。

三松堂哲学家冯友兰,身居北京大学燕南园多年,庭院内有三棵松树,虬曲盘旋,他把屋室命名为“三松堂”。 - END -

时光里,我们都是赶路人握一卷书,品一杯茶的安宁书香雅苑期待和你一起在创作、阅读、交流中享受岁月在时光中淬炼的过程韶华正好,莫负春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