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梦工厂怎么样?游泳梦工厂票晓军!
上班时,他是百灵国际公寓酒店工程部的一名维修人员,“修一切需要修的东西。” 下了班,他又是随时待命的贵州省蓝天救援队队员,“帮助所有需要我帮助
视频加载中...
上班时,他是百灵国际公寓酒店工程部的一名维修人员,“修一切需要修的东西” 下了班,他又是随时待命的贵州省蓝天救援队队员,“帮助所有需要我帮助的人” 这是31岁的晓军(应受访者要求使用化名)过了9年的多面人生。
酒店员工是他的生存之本,而救援队队员,则是他在“休息时间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快乐的维修师 5月9日早,刚刚下夜班的晓军在换下工作服之前还要进行最后一轮对配电房和水房的巡查 百灵国际公寓酒店工程部维修部一共有6个人,每隔两天轮一个班,一个班要上24个小时,负责水、电检修,处理各种维修需求,用晓军的话说就是,“修一切需要修的东西。
” 2015年,为了有更灵活的时间参加救援任务,晓军离开干了一年的汽车销售行业,成为百灵酒店的维修师。
晓军检查电路 一开始,他负责电子设备、网络维修,后来转为水电维修工作内容既不是他的专业,也不具备类似工作经历,但是“男孩子嘛,对器械、维修这些比较感兴趣,师傅带一带就学会了” 同事郭斌年纪长他10岁,和他几乎同期到酒店工作,他评价晓军“很勤快,手脚也比较利落,是个有趣的人”。
晓军是工程部六人里年纪最小的一个,与其他维修师的年纪差了一二十岁,但晓军说自己可以“和他们开各种玩笑,完全没有距离” 他是一个时常快乐着的人,轻松自在,爱开玩笑,虽然他认为自己并不是一个外向的人从办公室到配电房的一路上,他开着玩笑和领班,和门卫,和厨师……和每一个认识的人主动打招呼,逗得人发笑。
郭斌形容他还像没长大似的,有时会蹦出一些“孩子气”的幼稚想法第一次见到这个高高瘦瘦的小伙子时,郭斌也着实没有想到他还是蓝天救援队队员“这种公益工作还是很累的,也比较危险,但是非常有意义,从心里佩服他。
”成长的救援队员 “其实一开始加入贵州蓝天救援队,就是抱着玩的心态”晓军说,2013年8月,他刷微博的时候看到朋友发的救援队培训照片,觉得“挺好玩”,就报了名 培训一年后,他正式成为贵州省蓝天救援队队员,终于可以在救援队工作群里参加任务接龙了,内心的兴奋劲不言而喻,转正后的第一年,他做到了满勤。
印象里最早的那次救援是福泉发生泥石流滑坡,他和另外几名队员接到命令后连夜从贵阳出发,成为最早一批到达事发地点的救援力量他们接到任务负责这块区域的搜救,为了与时间赛跑,采用定点挖掘的方式不休不眠挖了一个通宵。
这种连夜出发,通宵作业的情况还有很多。但晓军从来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很有意思,“不然下班了只有打游戏,多无聊。”
2020年疫情期间,晓军参加消杀工作 2020年初新冠疫情期间,晓军参加了贵阳市的消杀工作,短短几个月,把贵阳跑了个遍在新添大道消杀的那一次,一辆出租车从晓军身边路过,司机什么话也没说,朝他竖了竖大拇指然后开走了。
“那次太有意义了,”至今想起来,晓军的脸上还会露出笑容 “救援工作这么危险,你怕吗?”记者问 “是个人肯定怕,但没什么好怕的,越怕越做不好,掌握方法就好,就像我们修电一样,电也危险,掌握了原理,就不可怕了,胆大心细。
” 救援队成为他工作之外的精神寄托,即使没有救援任务,他也总去救援队队部坐坐,和队员们“吹吹牛” 因为擅长维修,救援队里要接线,要调试、维修设备,经常先问问他,有时他没去救援现场,都还通过手机远程指导。
他也get了不少技能,绳索、急救、破拆,还考了潜水证,“救援队大神太多了,只要你想学就有人教,”他很乐于去学 9年来,他参加的大大小小的救援任务超过50次以上,服务时长超过3000小时9年的救援经历也让他在生活里、工作里越来越稳,“以前就是个愣头青,冲就完了,救援讲究量力而为、胆大心细,做什么事情先评估一下自己的能力,评估一下危险程度,做不了就不要做,现在我朋友要是去河里游泳肯定会被我骂死。
”
晓军参加救援任务,休息时席地而睡 快乐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前两天,救援队组织集训,晓军赶紧和同事换了班,但因为集训时间临时改动,晓军来不及再次调班,只能遗憾放弃这些年,因为工作他错过了不少重要的救援任务,在他看来,那些任务要“运气好才能碰得上”。
本职工作和“副业”,他拎得清 “当然以本职工作为主,这是对工作的负责,救援任务算一算时间来得及,能换班、能力够得到的就尽可能地参加,尽可能地帮助更多人” 但晓军不认为自己做救援工作的出发点有多崇高,而是出自一个人最本真的善意,“只是心肠好而已”。
因为心肠好,还会为报纸上看到的新闻跑去医院献血 9年的时间,在蓝天救援队里来说已经不短了,身边熟悉的队员很多都已经退了,但是晓军从来没有过退出的想法,即使身边很多人都不支持他的“副业” “父母总是说我,没名没利的图个啥,朋友也有说我‘神经病’的,很多队员都被这样说过,我们说我们就是‘神经病’,这种公益组织,从一进来就不要想什么名利。
” 怕父母担心,到后来他每次出任务前都不再告诉家里,往往回来了,父母才知道他消失的这几天去了哪 “一路走来,身边的队员换了又换,好像一切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追梦的脚步仍在前行,也许这就是成长” 晓军从来不管别人说什么做什么,“自己玩得很开心,这就够了。
”
晓军和他做的“花” 采访最后,他拿起工位上一把银色的“花”给记者看,“你看我做的花,好看么?准备送给我女朋友” 这是一把用钢丝球做的“花束”,上面插着一张卡片,写着“情比钢坚,爱你如丝,永不生锈的爱”。
晓军说,他在文具店里做这把花的时候,旁边的人都看着他好笑 下班后,骑上摩托车,他哼起了周杰伦的稻香:功成名就不是目的,快乐快乐才是意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岳端 编辑 郭睆秋 二审 施昱凌
三审 田旻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