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稀褶红菇(亚稀褶红菇会引起溶血性中毒吗)干货满满
砚山干菌人“火炭菌”估计大家都熟悉也有人捡过但系它是我省野生菌中毒死亡率较高的毒菌之一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只能对症处理
会中毒的野生菌千千万万你爱吃的牛
砚山干菌人“火炭菌”估计大家都熟悉也有人捡过但系它是我省野生菌中毒死亡率较高的毒菌之一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只能对症处理
会中毒的野生菌千千万万你爱吃的牛肝菌搞不好也会见“小人人”食用野生菌中毒者绝大多数人都是胃肠炎型轻度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还有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躁、谵妄、幻视等症状。
如果中毒严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坏死和溶血性的中毒火炭菌亚稀褶红菇,又称为火炭菌,是我省野生菌中毒死亡率较高的毒菌之一近年来,我省每年均发生多起因误食亚稀褶红菇中毒及死亡的事件,中毒病死率可高达70%以上。
导致中毒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该菌与多地老百姓经常采食的红菇属中的其他种类如稀褶红菇、密褶红菇外观极为相似,老百姓都称为火炭菌,很难从外观形态上将它们区分开来因此,预防亚稀褶红菇中毒的最佳办法是最好不要采食这类菌子!。
亚稀褶红菇的形态特征:分布:我省多地均有分布一般夏秋季7月上旬至9月下旬在马尾松与栲树等山毛榉科植物的混交林中地上分散或成群生长形态特征:亚稀褶红菇的菌体中等大小菌盖表面呈灰白色、浅灰色至煤灰黑色,成熟后常向上反卷,边缘无条棱。
菌肉呈白色,受伤后易变红色而不再变黑色菌褶白色,受伤后变红色,菌褶厚,稍密至稍稀疏,不等长,脆而易碎,直生(菌褶与菌柄相连)菌柄粗短,圆柱形,污白色、浅灰白色至灰黑色成熟过老后整个菌体都会变成煤黑色中毒表现及处理:误食后发病快,在1小时内出现症状。
开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现象,24小时后,出现全身乏力明显,肌肉痉挛性疼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困难血尿或血红蛋白尿,出现酱油色尿液最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中毒后应立即就医,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只能对症处理。
图一野生菌
野生菌图二 图1,图2为亚稀褶红菇(剧毒)
图3图3为2012年在中毒地区现场采摘的密褶红菇、亚稀褶红菇(剧毒)、稀褶红菇,从外观形态上是难以区分的慎食牛肝菌茂牛肝菌(俗称:红葱)、小美牛肝菌(俗称:白葱)这些常见、常吃的被公认是最美味的牛肝菌,搞不好也会见“小人人”。
相信多数云南人对吃菌中毒后“见小人”都有所见闻,这是进食未加工成熟的含有致幻毒素的牛肝菌(俗称:见手青)后的中毒症状多数牛肝菌中毒患者只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小人国”幻觉和其他神经精神症状,个别中毒者神经精神症状可长达一个多月,中毒严重者甚至死亡。
牛肝菌中毒占我省每年野生菌中毒事件的一半以上,如何预防牛肝菌中毒呢?今天我们就来科普一下目前全球已知的牛肝菌有50余属400余种,云南有40余属300余种,常见食用的有50余种目前没有发现剧毒的牛肝菌种类,我省常见的中毒类型有神经精神型中毒和急性胃肠炎型中毒两大类。
神经精神性 [兰茂牛肝菌] 生食有毒,可能致幻,煮熟后方可食用。兰茂牛肝菌
俗名:红葱、见手青
[粉黄黄肉牛肝菌(小美牛肝菌)] 生食有毒,可能致幻,煮熟后方可食用。粉黄黄肉牛肝菌俗名:白葱、见手青
[华丽新牛肝菌] 生食有毒,可能致幻,煮熟后方可食用。华丽新牛肝菌俗名:见手青
[红孔牛肝菌(中华牛肝菌)] 生食有毒,可能致幻,煮熟后方可食用。特征:菌柄有红色网纹。红孔牛肝菌俗名:见手青
[宽孢红孔牛肝菌] 生食有毒,可能致幻,煮熟后方可食用。宽孢红孔牛肝菌俗名:见手青
急性胃肠炎型 [网孢牛肝菌] 有毒,不可食用。可引起肠胃炎症状和腹泻,中毒严重者会死亡。特征:菌柄有明显紫红色至土红色网纹。
01网孢牛肝菌 [新苦味粉孢牛肝菌] 有毒,建议不要食用。特征:味苦,受伤不变色,菌柄光滑无网纹。
02新苦味粉孢牛肝菌 [毡盖美牛肝菌] 有毒,不建议食用。特征:味苦,受伤后会快速变蓝色。菌盖上有毡状或绒状鳞片,菌柄可有细小鳞片或网纹。
03毡盖美牛肝菌 (俗名:见手青) [粉末牛肝菌] 有毒,不建议食用。特征:菌盖有黄色粉末状鳞片。受伤后变蓝色,菌柄也有黄色粉末状鳞片。
04粉末牛肝菌 [有毒新牛肝菌] 有毒,不建议食用。特征:伤后会变蓝色,菌柄光滑,仅顶部有不清晰网纹。
05有毒新牛肝菌 [粘盖乳牛肝菌] 有毒,炒熟煮透可食。
06粘盖乳牛肝菌(俗名:松毛菌) [褐环乳牛肝菌] 有毒,建议不要食用。
07褐环乳牛肝菌(俗名:滑牛头) [虎皮乳牛肝菌] 有毒,建议不要食用。特征:伤后变暗,菌柄有网纹。
08虎皮乳牛肝菌(俗名:鬼菌) [琥珀乳牛肝菌(滑肚子)] 有毒,食后往往引起腹泻。
09琥珀乳牛肝菌(俗名:滑牛肚、松华菌、黄牛肚) [红鳞乳牛肝] 有毒,不建议食用。特征:菌盖及菌柄均有棕红色、胭脂红色、焦黄色多层鳞片。
10红鳞乳牛肝(俗名:蜂盘菌) [黄盖粉孢牛肝] 有毒,不建议食用。特征:味苦,伤后稍变暗色,菌柄上部色浅有网纹。
11黄盖粉孢牛肝(俗名:牛舌头菌) [绿盖粉孢牛肝菌] 有毒,不建议食用。特征:菌盖常有黄橄榄色鳞片且后期表皮龟裂明显,伤后不变色。
12绿盖粉孢牛肝菌(俗名:荞黄菌、黄角牛肝菌)特别提醒牛肝菌一定要炒熟煮透,不吃不认识的菌子,最好不要吃杂菌,吃菌时最好不饮酒。一旦发生中毒症状请立即就近就医!
预防野生菌中毒宣传视频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最后给大家支一个应急小妙招如果不小心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了该怎么做?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为了减少毒物吸收、争取更多时间救治,在医生救治之前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①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120;
②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③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④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⑤保留野生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菌子虽好也不要贪吃哦!
来源:云南省疾控中心编辑:信息科审核:郭明华
关注妇幼 关注健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