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峰会2023时间(g7峰会照片2023)学会了吗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12-22


来源:《解放日报》,2023年5月22日作者:刘鸣,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刊载于2023年5月22日《解放日报》07版:国际G7广岛峰会期间,美日印澳、美日韩分别

G7峰会2023时间(g7峰会照片2023)学会了吗

 

来源:《解放日报》,2023年5月22日作者:刘鸣,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刊载于2023年5月22日《解放日报》07版:国际G7广岛峰会期间,美日印澳、美日韩分别举行小范围领导人会谈,都给外界留下仓促、潦草的印象5月20日晚,美日印澳四国领导人借着“四方安全对话”的名头,举行时长约47分钟的会晤,重申对“印太地区”的承诺。

这场原定于几天后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会议因美国总统拜登压缩出访行程,被迫“改签”到广岛举行5月21日,美日韩三国领导人在G7峰会闭幕前举行会谈三国未发表联合声明,只是在会后分头介绍会谈情况舆论认为,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国拉拢亚太盟友构筑“小圈子”,力图打造多层次、网络化、嵌套式的盟伴架构,以遏制其他大国发展空间、维护自身霸权。

但是,地区国家各有考量,拜登政府又受到国内政治掣肘,“圈子外交”效果存疑,后期可能愈发乏力四方对话“降格”在美国宣布总统拜登因债务上限问题取消对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访问后,澳方取消了原定于本周主办的“四方对话”,改在G7峰会间隙举行一场“四方边会”。

这是继前年华盛顿会谈、去年东京会谈后,美日印澳领导人第三次在“四方安全对话”框架下举行面对面会晤不过,与前两次聚首相比,这场临时“改签”的会议略显敷衍——被安插在20日G7峰会和晚餐前的间隙举行,持续仅47分钟。

会上,四国领导人共同发表联合声明和愿景声明,并公布一些新措施,以加强“印太地区”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外界发现,上述两份声明与G7峰会的联合公报形成呼应,虽没有提及中国,但继续炒作所谓“地区国家不受胁迫”,指向性较为明确。

就具体措施而言,四国达成的几方面合作计划引人注目:开发高质量海底电缆网络;为高质量基础设施项目的设计、交付和管理投入资金;扩大“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范围,向“印太地区”的海事机构提供实时综合数据,以提高打击非法捕鱼、进行海岸执法、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能力等。

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呈现出平台规格提升、合作内容拓展等发展态势传统安全合作属性淡化,其他领域合作,如包括战略技术、供应链稳定、卫生安全、海上安全和反恐等进一步加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说,这是四国举行的一场临时性会谈。

会谈内容此前各方已有透露,“印太”海域态势感知方面的具体合作,可能是一项重要举措总体来说,四方机制在海上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等方面的合作正朝着走深走实的方向发展合作对象一边打着为地区提供公共产品的旗号,另一边也带有对冲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包括对冲“一带一路”倡议)等战略企图。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刘鸣指出,目前,四方合作的重点主要是放在科技、经济、非传统安全等方面,包括海洋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军事合作没有太大推进这主要可能是顾及印度的感受相比其他三国,印度不是美国盟友,对安全合作的意愿较弱。

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会是四方平台今后合作的重点特朗普政府时期曾推出美日澳“蓝点网络计划”,拜登上台后重启计划,希望能有所落实海底电缆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四国希望进一步排除中国的影响但四方合作仍面临资金问题。

美国政府能拿出的资金有限,印度更关注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之下,日本拿出的经费可能更多一些三国首脑“走过场”?21日,美日韩领导人在G7峰会期间举行三方会谈这是拜登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韩国总统尹锡悦继去年11月后时隔半年再次举行三边接触。

从现场照片看,三人面带笑容,相互握手,气氛较为融洽不过,会谈结束后,三方未发表联合声明综合白宫简报和日韩官员的介绍,拜登赞扬日韩领导人“为改善双边关系所做的勇敢工作”,三位领导人讨论了如何将三边合作提升至新高度,包括针对朝鲜非法核导威胁的新协调、维护经济安全、推进“印太战略”等方面。

今年3月以来,随着日韩关系升温,美日、美韩、韩日频繁互动有外媒吹嘘,美日韩已构成共同应对外部挑战的“铁三角”,甚至朝着三边同盟的方向发展多位美国学者不以为然美媒援引他们的话称,受到历史矛盾、对华利益诉求等多方限制,三国关系很难发生质变,不太可能演化为正式的三边同盟。

韦宗友认为,美日韩三边关系发展态势,可从韩国外交、舆论反响、美国外交等不同角度观察“尹锡悦上台后于去年推出自己的‘印太战略’,整体向美国看齐,强调美韩价值观同盟,主张对日外交要超越历史和领土问题,着眼于价值观一致性。

但是,其外交上整体亲美的偏向性,以及与日本的让步和解,也在韩国国内引发担忧和反对声音”韦宗友指出,引人注意的是,近段时间,拜登政府在中美关系方面比以往更强调“接触”和“管控分歧”,包括前不久中美高官在维也纳举行长谈。

尽管在本届G7峰会上,美国等西方国家仍老生常谈,炒作台海、南海、“经济胁迫”等议题,但在涉华看法方面存在一些微妙变化,表明其希望中国在乌克兰危机等国际事务上发挥更大“建设性作用”的意图刘鸣用三个关键词总结本次美日韩三边互动:走过场、有限度、下半年。

一来,美日韩最近双边和三边互动频繁但因为拜登压缩访问行程,三国在G7峰会期间并没有充分时间展开讨论,这次三国领导人会晤基本只是走过场二来,美国在东北亚既有加强军事合作的一面,也有谨慎推进、管控分歧的一面,不希望东北亚出现新的冷战。

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博弈是一种平衡态势如果美日韩严重破坏这种平衡,也会引发反制平衡的新局面,对美日韩合作不利此外,韩国经济面临不少困难,也不希望中韩关系在经济方面出现倒退因此,韩国在战略上紧密配合美国时或仍有一定限度。

三来,本次会谈主要议题还是朝鲜,美日韩正在观察朝鲜的下一步动作,下半年可能会展开更多安全合作,包括反导体系共享、雷达系统共享、建立新的情报系统等方面日韩之间虽已签订“情报互换协定”,但层级不高类似“五眼联盟”的“三眼联盟”可能会是三国合作的发展方向。

“圈子外交”后劲不足?从美日印澳到美日韩,从“印太海域态势感知伙伴关系”到“印太经济框架”,近几年来,放眼望去,由美国主导、交叉重叠的“小圈子”层出不穷美国的“圈子外交”在亚太地区发展得如火如荼分析人士认为,基于美国“印太战略”的总体规划,拜登政府致力于建立更多小多边机制,并将它们相互勾连,一定程度上实现功能复合。

其目的无非是以“共同应对威胁”之名将盟友绑上“战车”,旨在维护美国日渐衰落的霸权应该说,拜登政府前期取得一些进展但是,这些举措中长期效果如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仍然存疑韦宗友指出,美国阵营化做法造成诸多危害——对地区和平稳定不利、加剧地区国家选边站的压力、制造地区新冷战的风险等。

“正因如此,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一些地区国家对美国的做法表示担忧或反对”与此同时,韦宗友注意到拜登政府正在出现的微妙转变“拜登政府可能也意识到对华施压过于激烈,可能会导致中美在亚太地区竞争更具对抗性,不利于地区和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最近一段时间,他开始释放一些希望与中国加强接触的较为积极的信号”刘鸣认为,美国以小多边为抓手的“印太战略”要进一步推进,后期可能较为乏力一来,美国在东南亚方向上,除了与菲律宾军事关系有所加强外,各领域实质性合作进展较为有限。

在整个亚太或者说东亚地区,如果没有东盟的积极配合,反华制华没有机制化,整个“印太战略”就无法起到很大效果,只能说在一些机制上形成势头,外交上对中国增加一些压力二来,中国正在某种程度上破解美国的小多边机制。

比如,澳大利亚希望在对华经贸关系上取得突破,因此会在政策上有所平衡;韩国下半年可能会在外交政策上有一些调整等三来,各种小多边层级不同,利益诉求各异,与美国的配合程度也不尽相同美国无法随心所欲将它们捏合成一体。

比如,欧盟明确表示“不搞脱钩”“去风险化”,美国不得不接受欧盟的观点作为美国核心盟国,德法等国的立场会对G7峰会声明的措辞产生影响,也势必会影响到亚太地区国家的姿态它们也不想过度追随美国,最终将自己陷于不利境地。

因此,在国内面临债务上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明年还要举行大选的背景下,拜登政府施展的空间不是很大能否尽快落实美英澳潜艇合作和“印太经济框架”,可能会是美国最为关注的两大重点展望未来一段时间,围绕亚太局势,两位分析人士认为,几方面的事态走向值得关注。

一是,拜登政府表示,希望在未来几个月推进对华双边接触“今后一段时间,中美关系可能会出现相对升温的发展态势但中国已向美国发出信号,如果美方继续以两手策略(一面对话谈判,一面不停出台反华措施)行事,双方的对话不可能正常推进。

”刘鸣说二是,美国及其盟友将在高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关键供应链、海上合作等领域实施哪些具体合作步骤“美国希望加快推进‘印太经济框架’,希望在供应链这根支柱上尽快签约”刘鸣说,其在劳工和环境标准、数字经济、供应链、脱碳和清洁能源等领域设置的一系列“游戏规则”,会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产生怎样的影响,值得重点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