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代表作(梅兰芳的京剧)原创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12-25

真正的演员,美的创造者

梅兰芳代表作(梅兰芳的京剧)原创

 

1961年8月8日,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逝世,今年是梅兰芳先生逝世60周年,让我们铭记这位大师的一生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梅兰芳的艺术造诣可谓炉火纯青、臻入胜境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了学生100多人,为中国京剧艺术传承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梅兰芳1894.10.22-1961.8.8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洲,出生于北京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家学渊源梅兰芳先生出生在北京的京剧梨园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同光十三绝”之一,著名旦角演员;他的伯父梅雨田是替老生泰斗谭鑫培弹琴多年的著名琴师;他的父亲梅竹芬曾是红极一时的京剧名旦,只是在梅兰芳4岁的时候,不幸病逝了。

幼年丧父,加上伯父梅雨田膝下无儿,整个家族就只有梅兰芳一人可以继承父辈的艺术梅兰芳从小受到京剧的熏陶,拜了不少名师,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又先后从师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梁学习昆曲。

宣统三年(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京剧形成初期,以梅巧玲为代表的一代老前辈艺术家开启了京剧男旦艺术的篇章梅巧玲开创的梅派艺术,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的提高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成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人到第二代梅派传人梅巧玲之子梅竹芬承父衣钵,良好地继承了梅巧玲的唱法,他对梅派艺术的传承功不可没。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兰芳继承并发展了梅派艺术,当时的男旦艺术在京剧史上出现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让整个京剧发展步入了巅峰时期,这是京剧走向兴盛的重要标志梅兰芳旦行立派也是从“梅派”开始的,而京剧行当中梅兰芳最擅演的是“旦”,故梅兰芳是中国旦角创艺立派的第一人。

梅兰芳通过不断的努力,集京剧旦角艺术之大成,融青衣、花旦、刀马旦行当为一炉,创造出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唱腔,世称“梅派”梅兰芳的一生,体现了不断革新、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他将诸多艺术领域的创作思想融于了京剧艺术舞台表演之中,使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臻于完美的境界,成为旦行中影响深远的流派。

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艺术造诣梅兰芳一生成就蜚然,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演过的京、昆剧,包括主演和配演,总数不下200出,粗略统计,他一生演出过的剧目130多出,他所演的剧目中有传统的,改编的和新创作的,有时装新戏,也有古典歌舞剧。

从角色行当看,有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也有反串小生等行当,梅兰芳一生经常演出的代表作《宇宙锋》,早年到中年不断演出的代表作《贵妃醉酒》中期演出的代表作《霸王别姬》《洛神》《抗金兵》,中晚期演出的代表作《生死恨》,新中国成立后编演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等11出保留剧目,是梅氏演出本的精华,也是中国京剧艺术的精华。

梅兰芳演出的剧目题材多样,剧情精美,梅兰芳在剧中无论是扮演悲剧角色,喜剧角色,宫廷贵妇,巾帼英雄,大家闺秀,时装女子,神话仙女等等,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凡是看过梅兰芳那热烈而动人的演出场面,都会过目而不忘,被他的艺术魅力所陶醉,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

梅兰芳一生不断探索,勇于革新,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从剧本、表演、唱腔、舞蹈、化妆,音乐伴奏、灯光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尤其是在创编古装新戏上,在唱、念、做、舞、化妆、服饰等方面的创新他把中国古典舞蹈中的轻歌曼舞吸引到京剧中来。

使中国古老戏曲在歌、舞、剧三结合的形式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梅派唱腔是梅派艺术的精髓梅兰芳继承了王派创始人王瑶卿将青衣、花旦揉合在一起的传统,创造了甜润、平和、优美、动听的梅腔他一反过去青衣“抱着肚子傻唱”的旧传统。

创造了歌舞并重的新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的功绩在于把青衣、花旦、闺门旦、贴旦、刀马旦等旦角各行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全面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花旦这一新的行当,大大丰富了旦角唱腔的优美旋律梅兰芳不但在唱腔理论上有不少建树,他还在新编古戏里,创新了大量的新腔,如在《太真外传》里创造了反四平的新腔;《三娘教子》里创造了反西皮二元;在《霸王别姬》里把南梆子的速度放慢,唱成三眼板。

由于节奏舒缓,腔调优美,成了脍灸人口的著名唱段,至今流传不息他打破青衣不能唱南梆子的旧规为旦角闯开一条新路晚期的梅腔,更多地使用装饰音,使唱腔达到又甜美又深厚,刚柔相济的妙境,梅兰芳精心研究旦角的唱法技巧,很注意起唱时发音要自然,结尾时收得委婉,使人听起来余味无穷。

梅兰芳提倡:颠、挑、滑、康、刚、柔、起、落、轻、重、顿、断、颤、连的14种唱法技巧他还善于吸收京韵大鼓等其他剧种,其他行当的唱腔为已所用,使自己的唱腔既丰富又有新意,人们评价梅兰芳的唱腔“无腔不新,又无腔不似旧”梅兰芳的京剧表演艺术具有轻歌曼舞的古典美。

他的重要贡献是,从古代诗歌、绘画、雕塑、武术及各种表演艺术的精髓中,在他的古装戏中创编大量的舞蹈,把传统舞蹈的轻歌曼舞引进京剧旦角艺术中来如《嫦娥奔月》的花镰舞,《西施》的盘舞,《天女散花》绸舞,《黛玉葬花》的花锄舞,《太真外传》的拂尘舞,《廉锦枫》的刺蚌舞,《霸王别姬》的剑舞,《洛神》的仙女舞等等,这些舞蹈轻盈入画,优美绝伦,蜚声中外,被日本人称为“梅舞”梅舞可以在情节极少的情况完全以舞蹈动作造出意境美,《天女散花》舞蹈动作优美,加上典雅的词句,优美的唱腔,使人完全陶醉在古典美的歌舞声中《霸王别姬》双剑翩翩起舞,令人好不惊叹,《洛神》中美妙的身段和舞蹈,天上仙境,抒发出浪漫主义浓郁气氛,大大增添了诗情画意的色彩。

梅兰芳轻歌曼舞的舞姿,配上那优美的唱腔,形成了梅派艺术独创的古典美梅兰芳出场亮相,尚未开口,观众就会被他那雍容华贵的丰采所吸引全神贯注留心他一举一动这样的舞台效果只有大师级的艺术家才能创造出来成就卓绝梅兰芳的京剧艺术是中国京剧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他以半个多世纪的舞台艺术实践,为京剧艺术的继承、革新、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他的旦角艺术不但影响了同时代人,也影响了下几代人;既影响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也影响了世界戏剧艺术的发展梅兰芳的艺术美跟他的人品美密不可分他在日寇占领上海和香港时期,蓄须以明志的事迹人所共知他的做人风范长存,他性格随和,彬彬有礼,谈吐文雅,尊敬师友,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同行相亲,深广的文化修养,关心弟子,爱惜人才,在艺术界传为佳话。

梅兰芳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一生三次访日本,二次访苏联,一次访美国梅兰芳前两次访日取得了圆满成功,日本评论界一致认为京剧具有形式美和象征美梅兰芳访美使美国人民大开眼界,破除了西方人对中国戏剧所持的错误观点,培养了一些洋戏迷。

梅兰芳在美国播下的京剧种子,经过半个世纪,现已开花结果梅兰芳的访苏应视为中苏两国文化交流新的里程碑前苏联著名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观看了梅兰芳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梅兰芳的三国之行,为在海外传播京剧艺术作了开路先锋,影响极其深远。

使中国京剧艺术在世界艺苑中独一无二,已为任何国家民族的艺术无法取代

梅兰芳与梅葆玖同台演出在梅派艺术的传承上,梅兰芳之子梅葆玖,深得其父教诲和指导,作为梅派艺术的领军人物,京剧界举足轻重的男旦演员,梅葆玖在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工作中,深切感受到男旦艺术传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为之积极努力着。

而在梅派艺术的优秀传人中,胡文阁被认定为梅派后辈青年京剧男旦演员中的佼佼者他师承梅葆玖等艺术家,拜梅葆玖为师跟随梅葆玖学习的过程中,他良好地继承了梅派艺术,展现了男旦艺术的魅力,为梅派艺术、男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今天,作为后人的我们,再次提及梅兰芳,会歌颂他一位歌者,一位舞者,一位爱国者,一位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同时我们也会敬佩他轰轰烈烈的一生,赞叹他光辉灿烂的艺术生涯,感动他始终不变的爱国赤子心(文中部分文字及图片源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