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利机长真实事件(萨利机长真实事件涉及的航空知识)速看
12月9号,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Sully机长》将要在国内上映。国内外已有不少航空爱好者观看过这部大片,大都对此有较好的反响。
作者简介徐书楠已经在美国取得了飞行员私照,目前还在美国就读航空商业。
12月9日,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电影《Sully机长》将在国内上映在国外,不少航空爱好者已经观看过这部大片,大都对此有较好的反响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布的特辑中曝光了一个颇令人感动的幕后故事,影片中出现在救援现场的几位演员竟然就是当年迫降事件的亲历者,还有救援渡轮的船长也是真实事件中第一艘出现的渡轮船长,包括从直升机跳到水里的潜水员也是当时的潜水员,他们都期待着能够再次重温那个一生都值得铭记的一天。
正是因为所有人齐心协力,才将事故的危害降到了最低,人物原型萨利机长本人评价道:“对我们来说那是一段非常感人的经历”电影描述了哈德逊河迫降的真实事件,2009年1月15日,注册号为N106US的全美航空公司一架空客320-214飞机在纽约拉瓜地亚机场起飞后,爬升过程中遭遇鸟击从而导致双发失效,经机组判断,机长Sullenberger将飞机安全迫降在哈德逊河河面上,保住了机上所有人员的生命。
也因为这个冒险的选择,他受到NTSB(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旷日持久的内部调查整部电影对于事故的发生和后期NTSB的调查展开了描述,但事实上,这部电影不仅在剧情上做到了扣人心弦,从航空专业、事故调查角度,尤其是细节上所体现的专业性,在商业片中也实属罕见。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部大片的背后藏了哪些细节?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不只是符合好莱坞旗下的英雄主义气节,还有整部剧对于事故过程描述之精细在发现鸟击之后,正副驾驶娴熟地配合,体现了该机优异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Crew Resource Management/ CRM)。
当机长Sully采取应对措施之后,副驾驶 Jeffrey Skiles 开始翻阅QRH (Quick Reference Hand Book/快速参考手册),机长承担飞机的操控和与通讯别看就这样一个工作的分配,其实背后大有来头。
因为在非预见性问题发生之后,通常人们所应对的压力会大于日常操控时的状态,更别提在这个时候还能创造出最优化和高效的工作分配方式而此时, 对于“机组资源管理”知识扎实的理解和娴熟的运用,使得机组依旧能保持高效的方式应对问题。
在该状态下,为何会选择机长操控飞机并且与空管联系,而副驾驶进行QRH的翻阅和应急操作这就涉及到另一门航空专业科学, Human Factor (人为因素)人类作为一种动物,身体上的许多功能性是受限制的,从而机组需要在处理问题时避免这样的限制给应急处置带来麻烦。
而在该事件中,为何是由机长操控飞机并且向空管传递信息?因为从经验角度,作为机长,个人对于该飞机的操控熟悉程度优于副驾驶,从而在非正常状态下接管飞机,可以对飞机的状态做出更合理的反应而承担通讯责任,是因为由于他对飞机的接管,可以更直接地向地面表达飞机现在所处的状态和请求地面给予飞机在接下来的环境中所需要的帮助,最为关键的是,对于飞机的操控(我们称之为输入)和飞机给予机长的反馈(我们称之为输出),使用的是人的双手和双脚功能,并且该部分并不会和语言(嘴部和耳部功能)的使用相冲突,这就是为何机长在此可以同时操控飞机并且和空管联系。
而相反,为何我们能在开车时打电话而不能在开车时发短信,因为后者对于手和眼的依赖与驾驶行为产生了冲突而副驾驶并非需要思考和组织语言与空管联系,且双手双脚不需要操控飞机,因此他在此时承担非正常检查与操控更为合理。
其次,整部电影的转折点出现在机长所需要的35秒电影中所描述的状况,排除这35秒因素,以当时飞机和周围环境的状态,是可以迫降回机场的,也因此使得NTSB (全国运输安全委员会) 对机长的能力和此次事故的处理决定产生了质疑。
电影为了制造剧情的起伏,在表述上与现实逻辑依然会有所差异通常在事故调查中,NTSB不会这样忽略掉生物属性下人类反应的时间因素,且到最终由机组提议而改变对于机组判断的定论NASA曾经有实验数据表明,人类最快的无准备下的反应需要1.5秒,而从遭到鸟击之后,对于飞机状态信息的捕获,再到对情况处理做决定,35秒的时间实属短暂,电影在此细节上进行了很好的还原。
该片对于事故过程的描述,堪称专业级别很多对此航空事故有所了解的观众都会以此商业片与ACI(空中浩劫,一档空难事故调查节目)曾对该事故所做的一期节目进行对比在很多细节的严谨性方面,该商业电影甚至优于ACI资料片。
例如,在机长迫降哈德逊河之前,机组人员用手撑住前操控台,做出防冲撞姿势,该细节在ACI中是被忽略的当事故发生之后,汤姆汉克斯所表现的sully机长,让观众更能感受到的是一个资深机长在用自己卓越的能力保住了机上所有乘员的生命。
而相比之下,ACI中的人物表现只强调了事故的发生流程,并未在人物细节上做到完美还原,略显生硬该片对于原事件的还原还不只是这些,而一部商业作品却能如此苛刻地追求事件细节的还原还实属罕见当我第二次观看该作品时,发现由于该事故并未造成人员的伤亡,因此电影组对于每一个经历者都按照历史事实有着格外细致的描述。
例如,飞机上每一位乘客的特写:登机前迟到的父子,最终被救援队分隔在了哈德逊河两岸;抱孩子的母亲,身旁素不相识的男性帮她在防冲撞前接过了孩子;脚部受伤的空乘,泡在水里依旧坚持自己的职位……甚至在演员选择方面剧组都尽可能地做到了还原。
BBC曾以空乘和事故经历者的采访做过一档节目,建议大家可以在观看完电影之后观看一次该节目,你会惊人的发现,似乎演员就是原班人马至少那个NY Waterway的船长,事件经历的真人与电影中的人物相比,我至今未能分辨出长相上有何区别。
影片《萨利机长》还对这些救援力量有着重的描述:纽约市消防部门15时31分接到首个报警电话,消防车不到5分钟便抵达事发现场河对岸的新泽西州威霍肯市警方、消防队员和医疗救护人员也在几分钟内到达另外,海岸警卫队等机构迅速支援。
影片中救援渡轮的船长就是真实事件中第一艘出现的渡轮的船长- “托马斯•卡坦扎罗”号渡船船长文森特•隆巴尔迪,这艘船共救起56人。
影片中从直升机跳到水里的潜水员也是当时的潜水员-纽约警员迈克尔•德莱尼和罗伯特•罗德里格斯他从一架直升机上跳入哈德逊河,救起一名落入水中、手抓渡船边缘的女乘客当时气温低于零下6摄氏度,这名乘客“冻得厉害,没办法自己爬上船”。
事发后,共有14艘轮船参与救援不少轮船闻讯赶来,发现救援工作早已井井有条地展开,于是选择在远处观望、以免添乱还有多名警员进入机舱,确认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获救后才离开献上一段电影的制作特辑,为了能够将事件真实还原,导演东木老爷子曾多次拜访人物原型,就像他在特辑中不断强调的:。
“我去拜访了萨利,因为了解他的激情和故事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萨利机长还是证明了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至于怎么证明的,大家12月9日去电影院解开答案吧最后,我想说,作为一部商业片,穿帮和不合理性多少依然会有,观众朋友们可以自己在片中察觉。
但作为一部以真实航空事件为背景的作品,在观看该片的时候,你会越发地体现:飞行不只是一个技术职业,还是一门管理学艺术。好书推荐(点击“阅读原文”进行订购):
《通用航空概论》《飞行员航空知识手册》《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研究》仙说通航音频版第三期新鲜出炉,你知道现在通航有多火吗?看看航展就知道了,另外,现在连科技大V也开始关注通航了,想了解更多赶紧收听#仙说通航#音频节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