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贤石板(七贤石板位置)学到了
走访七贤的尾声,我选择站立在七枝樟和拜拜树的村口上,任初夏日光的灼烤,任伏源河江风的吹拂。我在感受,感受农耕文明时代人们心中的虔诚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我在感受,感受七贤村七贤遗风带给后人的贤达桑梓、德披后世的时代新风。
七贤遗风传古今江伟民/文
现七贤村后水口,一樟多支,如同80年前村西之“七枝樟”,喻村名七贤 一个叫七贤的村子 这样有文化味道的村名由来,必定是有着故事的驱车过北岸往霞坑、梓里,记不得多少次经过七贤,每每见到树在路旁的标牌,心中总不由一动。
只是那样的擦肩,与次数多寡并没多大关联,毕竟没能留下任何像样的文字。直到我和栏目组同事们正儿八经的这一次抵达。
七贤村今貌一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等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北宋(960年-1127年)时,歙县北岸方村七个堂兄弟同朝为官,著有贤名,年老致仕时,皇帝赐“七贤”之名。
七兄弟卒葬村东五里,以“七贤”铭其墓后入驻者慕七贤之名,以七贤名村明弘治、正德年间(1502—1509)明经胡氏迁入,村中以胡、汪二姓为盛,遂更竹林七贤故事为村名出典,并定村里曰“竹林里”……
竹林七贤图 发端于绩溪龙须山海拔1049米高峰的伏源河,出得深山,有了溪涧流泉的加盟,增势不少至七贤村后,水向折向西南,绕七贤而过 在歙南,七贤名头不小,这其中的原委是多方面的其一,北岸方村方氏好、学、广、爱、多、威、仪七堂兄弟,卒葬七贤,足可见此地之绝佳风水。
其二,千余年来,七贤村有多达十余姓氏前来定居,这与徽州大多数村落一姓一村或两姓一村相比,有着广泛的包容性正所谓来的都是客,当扫榻以待、倒屣相迎毕竟是“七贤”之村,任谁也不能挫了贤人名头。
七贤照壁 古朴端庄 村民胡英武熟识村史,义务为我们当向导在他的讲解中,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七贤立体般呈现出来七贤村为船形,村北原有小溪,自东往西傍村流过村人为了方便洗涤兼具防火需求,后在村中开了水渠,使。
“船”一截两段自然,这对村落风水是个极大的破坏为了破解这一人为的“伤害”,便在水渠两旁种上杨柳这一次造访,我们没有看到水渠及水渠两旁树木,或是七贤先人们在数百年前的“风水保卫战”中,恢复了原貌
相传七枝樟、拜拜树就长在村西水口林处,伏源河畔七贤水口遍植香樟,大小不一,树龄或百余年,或两、三百年不等村口有一排多株,村后亦有而最著名的一株樟树,因其一本七枝,而倍受村人推崇守护相传,为了这株七枝樟,各姓轮流看护十多年,妇女值日,男子守夜,直至七枝樟树根深叶茂,以此希冀子孙亦出。
“七贤”胡柏春已逾九旬,亲见过村口的七枝樟和其边上的“拜拜树”可惜的是,七枝樟、拜拜树今皆不存我本想知道七枝樟所处确切位置,无奈村口离村庄300余米,老人已不堪远足,欲叫随车师傅接送一程,竟不敢应私下暗道,此老者年事过高,万一因坐车而出意外,该当何处?于是只得作罢。
“那个地方有一个樟树,樟树呢,有七个枝桠,老粗老粗的再过去一点呢,有一个杨树,叫个拜拜树,人在上面都可以走,弯起来的”老人口齿还算清晰我们只能在他的描述中想象了拜拜树45度角向外倾斜,如人作揖状历史上七贤有元宵舞板凳龙、中秋舞草龙的习俗,草龙舞至拜拜树,抛入伏源河之中。
至于舞板凳龙的来由,七贤与其他众多徽州古村落相似,大抵是遭遇大旱,田地龟裂,颗粒无收,一龙因私自降雨救护苍生而违反天条,被斩成数截跌落民间二七贤村的名头还与一段“历史公案”有关这个人就是北宋农民起义领袖方腊。
有关方腊的争议有两个地方,一个方腊是什么地方人,另一个方腊在什么地方起义在众多的说法中,95版《歙县志》是这样表述的:方腊(?—1121),原名朕,七贤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以种田和箍桶匠为业北宋末年,苏杭一带百姓为“花石纲”所苦,不得温饱,方腊号召饥民“仗义而起”。
宋宣和二年(1120)秋,在浙江青溪漆园(今淳安叶家村洞源)誓师,发动起义
农民起义军首领 方腊另一种说法认为方腊为淳安青溪人,身份为漆园主,发动起义的地方却在七贤900年过去,对于这样的“公案”,或许任谁都拿不出过硬的证据而在七贤,却留下了许多有关方腊的传说白杨村有一个和尚寺,有一天住持翻山到
七贤化缘,半道上住持发现一小孩子,头枕着扁担四脚岔开,睡在那里住持心中一惊,暗道:“这个是一个天子吗?”随后,住持耐心等待孩子睡醒,问他叫什么名字孩子回答说叫方十三这孩子就是后来的农民起义领袖方腊
轰轰烈烈的方腊起义威震南北,攻占6州52县后因战略失误至起义失败宣和三年方腊在东京被杀方腊死后,众人对起义军可能留下的巨额财产,有着多方面的猜疑这在歙县的七贤、白杨等村,都有着相似的传说“前七步,后七步,中间七七步。
”胡英武说,如果谁破解这个谜底,谁就能找到义军留下的金银财宝自然,无头无脑如同偈语,怕是无人能解了“后来,另外还有一种传说,说义军将这些金银财宝,打成了18把金交椅和18个金罗汉,藏在我们七贤村柏树村18个池塘里面
”历史上,池塘曾经过多次清理,依旧不见财宝踪影三我站在徽商大贾胡翰儒的祖宅前胡翰儒宅为大“八字门”门庭,建于清乾隆年间,可惜年久失修,少去了曾经的繁华和庄严但从雕刻精美的砖石雕上,依旧可以看出一个家族过往
的辉煌。胡翰儒及其子胡祖禋经商有道,荫及家乡父老的故事传说,一传就是200多年。
胡翰儒大八字门宅所谓“八字门”,如同县衙府衙大门的模式俗话说,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胡家八字门,却是有钱无钱皆可来胡翰儒在为人处事上,在村人的眼中,都是个乐善好施的好人乾隆年间,胡翰儒在上海开茶庄、漆店发了家,遂在家乡盖起了徽商大院,修建了胡氏宗祠,还把村中街街巷巷铺上了茶源石,更让人钦佩的是捐资修建叶村关桥,又遗命其子胡祖禋铺七贤至深渡。
20里石板路,途中建公岭、婆岭、塔岭三亭,大有七贤遗风相传胡翰儒发迹之前,干的是挑油的活有一次挑油过公婆岭时,适逢大雨,泥路湿滑难行,不慎摔了一跤,把东家的油打掉了当时东家有规定,下雨天打掉是要赔的胡翰儒如何
赔得起?只能靠做工偿还一担油,足足做了一年工才勉强还清胡翰儒发誓道:有朝一日,我如果发迹了,一定要横铺石板到深渡,直铺石板到大阜多年之后,胡翰儒兑现了自己的誓言胡翰儒年老返乡之后,一直就居住在大八字门旧宅里。
那些年,急功好义的胡老爷还为不少贫苦乡邻还过债当时,村民为了买米买油,采购生产生活必需品,就要到村中的有钱人家借贷,一到年关无钱归还之时,众人就坐在胡家门口范金莲年逾六旬,作为胡家后辈媳妇,是当前胡宅八字门的所有者。
“众人一坐家门口,佣人看到了,他就去报告胡老爷胡老爷走出家门,逐一问询所欠款项,都是欠多少老爷就给多少,让大家在三十晚前把债还干净了,好轻轻松松过个年”如此接济村人的事情,年年都有许多时候,胡翰儒还要多给上一些钱,让入不敷出的村人能够买上点年货。
“胡老爷手头上还有一笔账,是要付的,甚至帮谁付的都不知道当时在徽州府,沿街各大饭店吃饭的人,只要报上‘徽老大’三个字,就能把账记在胡老爷头上”范金莲告诉我们,胡家家大业大,就连管家也跟着沾光建于大八字门后约。
50米处的小八字门,就是胡翰儒管家的房子。现在看来,依然古色古香,保存完好。
胡翰儒管家小八字门
胡翰儒宅前水池解放后,胡家老宅还曾是七贤村的大队部时任大队书记的汪金海,就在胡家办公时,经历过1969年的七七洪水一个村的账薄,算盘,办公桌椅,都冲进了新安江2019年,七贤村庄整治之时,在胡宅前清理出了一个面积十余平方的水池,池水由伏源河渗入,经年不竭。
水池清一色石板砌成,有石级可下池底,石板与石板间严丝合缝,做工精致,甚为精美水池功能,当为大户人家建于院内,用来防火洗涤之用四历史上,七贤村有七贤庙、龙王庙、关帝庙、五猖庙、社屋庙等,现仅存位于村东头的龙王庙。
余皆损毁不存多少让人遗憾了。
七贤村东头龙王庙或许我们在沿新安江水系的行走中,见过太多遗憾这样的遗憾源自风雨的侵蚀,岁月的变迁,战争的烽火……许多时候,那些超出人的能力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力量,总让今天的我们嗟吁长思走访七贤的尾声,。
我选择站立在七枝樟和拜拜树的村口上,任初夏日光的灼烤,任伏源河江风的吹拂。
七贤村西水口 伏源河畔我在感受,感受农耕文明时代人们心中的虔诚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我在感受,感受七贤村七贤遗风带给后人的贤达桑梓、德披后世的时代新风(注:本文图片除三幅为网络下载外,均为胡英武所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2021.7.1日于至简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