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毕加索的代表画作)干货满满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1-09

白色的星星紫里透黄躺在月亮的刀锋上

毕加索(毕加索的代表画作)干货满满

 

巴勃罗·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之一。

代表作品:《格尔尼卡》《和平鸽》《亚威农少女》《生命》1881年,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1897年,毕加索赴马德里的普拉多艺术馆进修1900年,毕加索前往巴黎工作并生活1903年,完成画作《生命》1907年,画作《亚维农的少女》的完成,成为他创造立体派风格的里程碑。

1937年,毕加索创作大幅画作《格尔尼卡》,以纪念纳粹对格列尼卡的轰炸1949年他的作品《和平鸽》被选为国际和平会议海报1973年,毕加索于法国穆然去世,享年91岁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一

写诗的毕加索与绘画的毕加索       一1973年4月8日, 巴勃罗·毕加索,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与世长辞了他逝世于他在法国南部自己的庄园里,享年92岁作为一位不知疲倦的革新家和每每引起争议的作品的创造者,他的一生改变了二十世纪的艺术进程。

毕加索是现代艺术(立体派)的创始人,也是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是一位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并改造为自己的风格而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

或许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作品并不仅是陶瓷、版画、绘画、雕刻……“毕加索”这三个字一出现,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是对西方现代艺术有开创性意义的造梦者而首次在中国出版的《毕加索诗集》,又让他多了一个诗人的身份。

是的,不用怀疑,毕加索还会写诗在他身上,“诗情画意”不谋而合毕加索因情伤写诗毕加索是画家、雕塑家众人皆知,《斗牛士》《斯坦因画像》《格尔尼卡》都是他的经典名作,他的《亚威农少女》还开创了立体主义新局面但在他的作品中,你一定没听说过一本叫《毕加索诗集》书。

这两个毕加索没有任何的违和,因为这部诗集就是画家毕加索写的1935年,毕加索已经54岁当时,毕加索与妻子奥尔加的婚姻遭遇危机,两人分居并提出了离婚诉讼有人说,人受伤以后都是诗人,更何况毕加索这样的艺术大师。

就在这期间,毕加索开始跨界作诗一直到1936年,他几乎每天都写诗,这一年可以说是他诗歌创作最活跃的时期之后他断断续续写到1959年,那是迄今为止人们所知道的他创作诗歌的终结时间诗集不按常理出牌《毕加索诗集》一共收集了他三百多首诗,但没有一首能与“一般”文学作品归到一类。

毕加索不按通常的诗歌逻辑出牌,里面没有应有的诗歌形式,堆砌在人们面前的内容,没有一个标点符号正如作家米歇尔·莱里斯说过,他只见过一个作家能和毕加索比肩而立,试图将自己定位于字母的版图绘制术之上,“此人就是詹姆斯·乔伊斯,他在《芬尼根的守灵夜》中,证明了一种相似的能力,能推进语言成为现实的东西”。

不知道这一评价,作为诗人的毕加索是否担当得起《芬尼根的守灵夜》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作者花费了17年时间将整本书完成,在1939年出版以后,引发评论高潮,对现代英语乃至欧洲语言采取了革命性颠覆的立场。

风格很“立体主义”毕加索同样具有革命性1907年,他创作完成了巨幅油画《亚威农少女》,这幅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在之后的十几年中,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波及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等其他领域。

与以往的诗歌形式不同,但与毕加索本身这种“立体主义绘画”相同,细细读来,毕加索在诗歌创作中也采用了“追求破裂、分离,再重新组合把它们放置在同一个画面之中,来表达对事物更为完整的形象的方式”大师自创独家语法。

诗人毕加索,恰如画家毕加索对于他自己的画作,毕加索曾说过:“我把我愿意放的一切都放进画里了;活该那些物品倒霉,就让他们彼此间协调去好了”而他的诗也是这样,有的一气呵成没有反复,没有后来的修改;有的没有标点符号,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呼吸频率欣赏;他也喜欢在文字语言上玩游戏,多次以一种不同的次序反复构建重新组合,创作出有乐感的“变奏诗”。

可以说,毕加索总是打破原有诗歌的语言次序,由此产生一种专属自己的“毕加索诗体”对此他自有一番见解,“假如我要按照那些跟我毫无关系的规则来修正你说到的错误,那么我所特有的音符就将消失在我并未领悟的语法中我宁可心血来潮地造一种语法,也不愿意让我的词语屈服于不属于我的规则。

”言语之中色彩鲜明另一个与毕加索画家身份不谋而合的点便是他诗中的颜色毕加索的画往往都是浓墨重彩,以大色块的出现冲击着人们的视网膜,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诗也和他的画一样,你能在诗中感受到他灵魂深处映出的光彩。

这本诗集的三百多首诗中,与绘画有关的词语无处不在除了调色板、画笔、木刻、投影、光线等等,还有那些人们熟知或者疑惑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是文中的基本“配色”,同时,还兼有苋红、玫瑰红、砖红、绛红、石油蓝、靛蓝、苹果绿、祖母绿、丁香紫等多种颜色。

“坐在白木桌子的一角穿着她蓝色衣服的鲑鱼把她的意愿强加给石竹她红色独裁者的脚敲打着毫不思索地晃动并没有报告要给任何人尽管她腼腆的神态用手挡住了脖子在她那么有名的紫丁香色中在她胸脯的边缘十分显眼她衬衣的白色遮住了她手指头遮在一串的物品中几个月……”。

读完整首诗,就如一幅画作映入脑海。所以,欣赏毕加索的诗就像欣赏他的画一样,有没有感觉最重要。

        二     1935年,54岁的毕加索开始了写作,他自己的说法是:“丢下一切,油画、雕塑、版画、诗歌,来全身心地投入于唱歌之中”然而他并没有真的去唱歌,从1935年到1936年,他几乎每天都在写诗!。

  对我们来说,读到毕加索的诗歌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因为他用西班牙语和法语写作,法语稍多,有时候,他会在一首诗的内部混淆使用这两种语言……毕加索欢乐地畅游于两种语言之间,连续写了几首西班牙语诗歌之后,便换作用法语写诗,顺便聊了聊自己对于“翻译”的思考:。

  “假如我在一种语言中思索并写下‘狗追着兔子跑在树林中’而我想把它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我就应该说‘白木桌子把它的脚爪陷入在沙土中担心知道自己竟如此愚笨而几乎吓死’(1935年10月28日)”  虽然,毕加索在上世纪60年代向朋友提出了一个十分谦虚、真假难辨的反问句:“说到底,我是一个写得不好的诗人。

你不认为吗?”  但在毕加索的内心,他大概是拒绝通常意义下的语义学规则和诗歌标准的:“假如我得按照那些跟我毫无关系的规则来修正你说到的错误,那么,我所特有的音符就将消失在我并未领悟的语法中我宁可心血来潮自作主张地造它一种语法,也不愿让我的词语屈服于并不属于我的规则。

”  译者余中先觉得,如果我们以挑剔的眼光做认真细致的分析,毕加索的诗歌不是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也不可能留下太重要的痕迹,但是“他在诗歌这一书写形式上留下的种种尝试,让后人更加明白理解到他的绘画艺术(造型艺术)的创造思路”。

  余中先说,“如果我们的想象力能把毕加索诗歌中隐藏在单一方向的线性文字背后的意向化为二维(甚至三维)的图画,那么,线性的文字中种种色斑与线条的铺陈,就会让我们不由得更多地联想到空间中的物件的碎片和多变的点彩的奇特分布。

这恐怕就是毕加索诗歌的艺术价值所在”诗人毕加索,恰如画家毕加索,并不局限于一种唯一的写作方式不少诗一气呵成,没有反复,没有后来的修改:这是一些江河诗,字词在其中拥挤,恰如“物体”在绘画中拥挤:“我把我愿意放的一切都放进我的画里了;活该那些物品倒霉,就让它们彼此间协调去好了。

”这些以一种非线性写作写成的诗歌,如一股永不止息的洪流,根本就无法标点,会孕育出一种随呼吸节奏而成的阅读,还让从中摘取一种引语变得很困难:“精确的再现刻写在空无的今天下午的雨滴的寂静的沙粒上在铺展在一个蜡像的羽毛床上的内衣上模仿着在一条河边嬉戏的小孩子他用一根李子树的枝条戏弄着两只坐在其阴影的洗碗槽上的土豆皮上的蟑螂……”(1938年2月12日)。

另一些诗歌被写成多种形态,可以有多种的句断尝试,构成诗行和诗节,或是一种散文形式从它们对结构和音质的考虑,甚至还有对押韵的考虑来看,可以证明这是一种更为经典的诗歌创作:“夜//在泉池中//梦扭弯角喙//叩击空气//挣脱颜色的肠衣……”(1935年12月30日)。

话语的旋律常常在意义之外占得领先地位:“大蒜笑它枯叶星星的颜色//以它嘲讽的神态笑玫瑰由其颜色深扎的匕首//呈枯叶的星星的大蒜//以它狡黠的神态笑玫瑰的匕首正下落的星星的气味//呈枯叶的//翅膀的大蒜”。

 (1936年6月15日)毕加索对一种语言所能提供的游戏的兴趣,体现在大量的诗歌中,人们尽可以把那些诗形容为“变奏诗”他文本的主题,如同经常出现在他绘画中的,跟西班牙密不可分:斗牛、民间歌舞、食物与烹调、战争。

可怖的佛朗哥独裁通过不能吃进嘴的食物得到了间接表达:“钉子汤”“带汁煮的钢铁蔬菜”“鳕鱼冰糕”……童年的回忆,经历过的感觉,有时候与写作同时而来,现实的物体,出自他的想象或者他的画家世界,爱情、生命、衰老、死亡是他笔下不断回归的主题。

对毕加索来说,写作不是一种见机而行的投机行为,也不是一把安格尔的小提琴,而是他满怀激情地投入的一种活动他的写作贯通在他的所有作品中,而不应该分开来单独看待要想恰如其分地欣赏它们,就不能玩弄比较的游戏,期待阅读处在绘画阴影下的诗歌,或者假装忘记它们的作者,那样都是没有用的。

三年过五旬的毕加索,他的特别有格调的雄性荷尔蒙,并没有因此颓废减少,直至到了五十四岁这一年,他刚刚与妻子分手,而且他对所谓艺术的焦虑也暂时趋于平静他开始断断续续写诗,后来我们看到的素描与文字搭配的诗与画,并不是毕加索故意为之,可能大多来源于书籍的编辑。

毕加索开始热衷于长句子,想起里尔克的那句话,“不要拿走那些我慢慢学会的东西”毕加索可不会如里尔克那样从女人身上一而再,再而三地汲取诗情,毕加索希望每一个爱他的女人在他面前都毫无尊严可言,这可能与艺术无关。

这一时期写诗的毕加索敏感虚妄多了,猜测的结果,他想在诗中读出画,画中窥见诗,他会用报纸、信封甚至树叶来记录脑中灵光一现的句子,更像几枚片段的羽毛,然后再把这些文字整理归拢到另外的纸张上回顾毕加索黑白线条中的驳杂意象,就不难发现这一时期的诗歌涂鸦,与之相仿地充满了绘画的意象。

按照余中先教授的理解,画家大师的那些闪电般的断句,不过是画家把他脑中的东西,摆脱了他的几维绘画,诉诸于语言的结果诗歌的画面感,从唐诗宋词溯源而来,王摩诘,青莲居士,以及到元曲状元马致远的“秋思之祖”《天净沙·秋思》,毕竟这些身历其境的画面感,与毕加索的诗画紊乱是多么的不同。

毕加索追求的毕竟不是拉斐尔一样的精致,他要终身学习如何画得像孩子画得一样即便以后再看过保罗克利、莫兰迪、克里姆特等等,他们渗透出的意象,都不如毕加索的震撼迷乱当然用毕加索的诗歌去比照其绘画,只是不能一提,关键是毕加索能在画家身份旁边增加诗人的桂冠吗?毕加索本人并不在乎,有些只是我们世俗的归类。

做为一个卑微浅薄的观众,人生也好,艺术也好,也只瞧见喧嚣的泡沫,而很难寂寥地在某一个画家的画作前逗留很长时间毕加索诗情画意的纠缠繁琐杂乱,最能体现在他与妻子的离婚诉讼期间,1935年五十四岁的大师,这两年他写诗最多,几乎天天都有,实际上毕加索就是在类似与女人的对抗中,获得更多的灵感也说不定。

男人女人诗情大发的时候,基本不会心情大好,心情大好出来的诗情,基本属于简单朴实的那种,一览无余男人或许成为诗人,失恋有点俗气,至少令他有相似的脾气反之女人亦然其他就是个人坎坷、世事变迁后来六十岁的毕加索狂追二十三岁的弗朗索瓦,艺术大师怼艺术家,爱情是激情短暂的游戏,同居乃至婚姻,才是红尘男女的炼狱。

毕加索在此之前有过一幅《哭泣的女人》,错位的面庞,极尽了画家本人诠释的加诸于女人身上的丑恶与黑暗毕加索诗歌中的雄性荷尔蒙意味,不过直到目前,对他的画作以及余中先所译的诗歌,累积的认识还是过去浅薄他的诗歌流淌着色彩诅咒的气味,词语喋喋不休,不容喘息,丝毫不在乎的用力过猛,并不会在意多年以后的围观者心态。

大抵毕加索与弗朗索瓦没有熬过七年之痒,这次是女艺术家弗朗索瓦决绝地离开了他他们恩爱情仇中伟大女性,或许改变了毕加索不少不过这都距离大师那些诗歌很遥远了,很黄很暴力连篇累牍的长句子,惊艳地跳跃,只不过是画家抑或诗人未来的预演,也是泥沼魔障。

“白色的星星紫里透黄躺在月亮的刀锋上”,在那本厚薄均匀,翻开不知道会遇见什么情绪,毕加索的诗集里,这可能属于比较短,意象同感,时光岁月你我皆在的句子,我们互道晚安,就此别过来源:以上据网络资料整理往期链接。

一诗一评| 北岛:时间的玫瑰陈超:诗艺清话 16-30 | 诗不是求知识陈超:诗艺清话 1-15 | 诗永远应该是让人梦萦魂牵的东西雪鹰:暮晚的河面,流漩相接——读陈先发《泡沫简史》京极夏彦:阴影是光芒制造出来的

张枣谈诗曼德尔施塔姆:诗人与谁交谈?《诗歌周刊》封面人物:周瑟瑟哲学家们的经典语录帕斯:佳句集锦 | 用世界撒播影子,听光芒在另一边跳动一诗一评 | 韩庆成:剥离一诗一评 | 沃伦:世事沧桑话鸟鸣一诗一评 | 李继宗:急诊室

帕斯:诗是什么扎加耶夫斯基:永远开始者的诗歌休斯 | 阿米亥:心脏的语气赏析 | 帕斯:朦胧中所见的生活帕斯:不识于“我”——写给《佩索阿选集》的序一诗一评 | 路云:采声者严力:随想十四则一诗一评| 史蒂文斯:观察乌鸫的十三种方式

一诗一评 | 欧阳江河:咖啡馆《诗歌周刊》封面人物:汤养宗埃米尔·齐奥朗笔记选:让孤独放出光芒一诗一评| 北岛:时间的玫瑰韩作荣:诗本身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存在海德格尔:诗人让语言说出自己一诗一评|弗罗斯特:迟到的散步

一诗一评 | 黄灿然:半斤雨水一诗一评 | 里尔克:秋日一诗一评| 博尔赫斯:南方一诗一评| 米沃什 :一个故事一诗一评 | 巴克斯特:每当我漫步在无花果树旁一诗一评 | 韩文戈:晴空下诗歌周刊 :封面人物(中国诗人、批评家)名录

韩作荣:谈影响、写什么与怎么写孙基林:当代诗歌叙述及其诗学问题辛波斯卡:艰巨的任务总是找上诗人韩作荣:谈诗的格调与修改菲利普·拉金:个人背景26部文学名作的经典开场白菲利普·拉金:作家与他的时代超验的艺术——谈莫札特的音乐

诗歌在本质上是情感的,在操作上是戏剧性的菲利普·拉金:我如何或为何写诗索尔仁尼琴:时间不能救赎一切季羡林:没有秘诀就是秘诀雷蒙德·卡佛:关于《诗歌》的散文钱钟书的文艺论著《通感》庞德:大师也会偶尔触礁济慈:诗的三个信条

谁读诗歌名家谈诗:诗人始终是予人以启示的人为什么写诗超现实主义诗歌欣赏:默温的诗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爱因斯坦:人为什么要活着?瓦雷里 | 纯诗:一次演讲的札记罗素:我为何喜欢哲学阿尔贝·加缪:生之爱

中外七诗人谈诗:诗人必须永远好奇阿尔贝·加缪:扁桃树人生三界——忍界、持界、悟界布罗茨基论阿赫玛托娃:哀泣的缪斯诗歌的白描之美几个与诗有关的话题米沃什:反对不能理解的诗歌罗伯特·勃莱:寻找诗神埃里蒂斯:诗学札记

我们常说“放下”,到底要放下什么?陈超:用具体超越具体王国维归纳之人生三境界诺奖诗人论诗点滴诗歌是简单的奥登:成为大诗人必备五个条件读书的四种境界卡夫卡:论众诗人外国诗人说诗人和诗歌寻找思想者——简明谈诗歌

曾卓:和大学生谈诗 之三曾卓:和大学生谈诗 之二曾卓:和大学生谈诗 之一史蒂文斯 诗论:徐缓篇世界100位作家谈写作一首诗好与坏的重要标准好诗五感汪曾祺谈语言好诗实际上没有标准三人谈:好诗的标准是什么博尔赫斯:谈话录(节选)

四个与诗有关的话题阿尔贝·加缪:西西弗的神话韩作荣:如何写出一首好诗 | 诗歌精选16首梁宗岱:诗 · 诗人 · 批评家诗赏读:诗歌语词的陌生化现代汉语小知识诗赏读|在读与写中与您相见

长按二维码,关注诗赏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