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带拼音)太疯狂了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1-10

原文:《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

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带拼音)太疯狂了

 

不支持的音频/视频格式请试试刷新重播播放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原文:《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3.浥(yì):湿润4.客舍:旅馆5.柳色:柳树象征离别6.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赏析:《送元二使安西》一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由于运用了巧妙的艺术手法表达了浓郁深挚的感情,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在唐代便被谱成歌曲演唱,成了离筵别席上的送行之歌,称为“阳关曲”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的句子,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从白居易的诗句来看,唐代应是反复唱此诗的“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是作者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此刻,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常会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

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会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关心,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他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

“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仅仅只是属于行者的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

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总之,三四两句所剪取的虽然只是一刹那的情景,却是蕴含极其丰富的一刹那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

有《王右丞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