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陈丹青描写范冰冰的句子)学到了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1-11

人类的伟大高贵,完全在于精神生活,在于少数的精神贵族,亦即天才和天才的朋友(欣赏者)。

陈丹青(陈丹青描写范冰冰的句子)学到了

 

人类的伟大高贵,完全在于精神生活,在于少数的精神贵族,亦即天才和天才的朋友(欣赏者)所谓史家、评家、收藏家、媒体传播家、演奏家、指挥家,都是天才的朋友长期的朋友,后来成熟了,正式成了天才,朋友又来了——朋友中,有的人后来成熟,上升为天才,这便是天才的家谱。

文 / 木心《文学回忆录》图 / 陈向宏和晚年的木心忙碌的陶渊明1十月小阳春,天气晴暖,露台上的桃花,竟然开了两朵也许因为惊喜,觉得比春花还妩媚期待许久的木心之旅,终于启程时隔四年,重游乌镇,而且经历了艰难漫长的疫情,欣悦之情,溢于言表。

行前,即在西栅预定了民宿打算在乌镇静静地住几天,像细读文本一样,阅读乌镇,阅读陈向宏,阅读木心美术馆和木心故居纪念馆我的这些惦念,很大一部分,缘于木心先生对陈向宏的偏爱2木心先生钟爱陶渊明,偏爱陈向宏对于这点,先生从不掩饰。

在三十一年前的纽约文学课上,木心先生坦言:“我十岁认识陶先生,于今五十多年,算是比较理解他了我和你们认识不过五年七年,自然只能交浅言浅”可面对认识不到一年的陈向宏,先生却推心置腹地对他说:“向宏,你不要去当官啊,不要离开我。

”如果太忙,有段时间没走动,老先生会请人到陈向宏办公室看看,问候一下待陈向宏到了“晚晴小筑”,先生开心地打趣,说他是“忙碌的陶渊明”陈向宏应答:“先生,完美主义真辛苦”木心听了,从口袋掏出小本子,顺手记下来:“完美主义真辛苦,向宏说的。

”这句话,后经先生调理,变得更简短:“爱完美,所以苦”现展示在木心美术馆第五展厅(文学馆)的墙壁上3木心美术馆和木心故居,是乌镇的两个标志性建筑自2016年初春,我独访乌镇,虽是行色匆匆,它们却在我心里生了根。

午后的阳光灿烂,当我拉着行李箱,再次踏上乌镇的石板路,心坎里温温热热的,有种回家的感觉跟着导航,找到乌镇西栅民宿22号蒋晶晶家未及进门,一泓碧水映入眼帘临水民宿,果然紧贴着水,真好双方确认后,晶晶热情地接过行李,请我到阳台先歇歇脚。

她家的阳台真别致,左边一棵桂花树,右边一棵桂花树,金黄的花朵密密匝匝地缀满枝丫,蜂飞蝶舞,好不热闹傍水而植的桂树,过去搂了一下,粗可合抱在近乎浓稠的香气中坐下,晶晶为我沏了一杯龙井茶微风拂过,几朵桂花飞入杯盏,桂花龙井茶,无意而得之,令人欣喜。

入住当天的晚餐,在房东家点了茭白肉片,菜单上标注着分量:茭白400克,肉丝100克厨师的手艺不错,菜炒得清爽可口,我一片茭白也没浪费茭白,是江南水八仙之一,也是木心先生在纽约时常念叨的家乡菜彼时的家乡,彼时的乌镇,对木心先生来说,是多么的遥远。

先生何曾想过,有朝一日,能回到乌镇安度晚年又何曾想过,镇上有位青年叫陈向宏,是这位家乡子弟,把他接回乌镇养老不得不说,木心先生是有福之人2006年秋,43岁的陈向宏把79岁的木心迎回乌镇,跟全公司的人讲:“我们是认了一个爷爷回来。

他这么一位艺术家,一生坎坷,但从不说曾经在狱中如何,也不对社会抱怨什么,令人感佩”作为木心的忠实读者,我对陈向宏充满感激他和木心非亲非故,仅凭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就认定了木心,并费尽周折联系上老人此等奇妙的缘分,正应了丰子恺先生的一句话:“仔细想来,无论何事都是大大小小,千千万万的‘缘’所凑合而成,缺了一点就不行。

”1927年2月14日,木心在乌镇出生,十七岁离开乌镇直到1994年文学课结束后,木心悄然从纽约回到老家五十年未见的故乡啊,“现在竟狭隘灰漠,一派残年消沉的晦气”先生回纽约后,写诗经体《乌镇》,其中有“既见旧里,不我遐弃”。

他还在同名散文里写道:“永别了,我不会再来”陈丹青于1995年,追随师尊木心的脚步,也来到乌镇,目击“邸檩如毁”“弃掷逶迤”的木心故园他当时何曾料到,十一年后,会与陈向宏一起扶着先生回到乌镇2006年,木心回到乌镇定居时说:“。

没想到这一生我还能回来”每每谈及,陈向宏总是不胜感慨:“冥冥之中,我跟木心特别有缘很早之前,我读到过他的书,是台湾出版的,当时不知道他是乌镇人1998年的一天,乌镇一位退休教师徐家瑅老人给了我一份《中国时报》,让我看看上面登载的木心散文《乌镇》。

这之后我才知道他和我竟是同乡,阔别乌镇50年,曾在1995年元旦前夕回来过”读了《乌镇》一文,陈向宏深受震动他虽为乌镇子弟,但七岁就离开了乌镇没想到多年后再回故乡,看到的是漆黑的河水,整条街不见旧时面孔,江南文化重镇的活力已消失,只有衰颓。

眼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乌镇因此,陈向宏说:“我能读懂木心文章的那些情感”4无形的情感纽带,仿佛天意,把陈向宏和木心紧紧联结怀着好奇,上网一查,陈向宏大为惊异木心早已是海外著名画家、作家画作在全美博物馆巡回展览,文学作品进入美国大学课堂。

1994年岁尾,木心回国探亲前,特在信中告知外甥女王剑芬:“我的文学作品的英译本,已成为美国大学的文课教材,列入近二百年来世界重要作家的课程讲座”为得到木心更多的消息,陈向宏多方走访探寻街坊陆其清老人告诉他,木心八十年代在上海工作,后来到了美国。

还打听到,木心老宅就在东栅财神湾的铁工厂内第二天,陈向宏费了好大劲,才进入老宅,一番查勘,让他很难过他说:“从格局上看,这是一个三进的宅院,窗落门颓,几近废芜偌大的后园里,一片赤红锈色触目惊心,园中除了半人高的蒿草,只有几棵老树仍异常茂盛,这里曾是一家镇办铁工厂。

”陈向宏无言地伫立在孙家花园的断壁残垣间,对这位海外游子,倍感愧疚此后,虽多方查询,一直无果直到2001年春,在乌镇茅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才从王安忆处得到陈丹青的联系方式在数次电话与通信后,陈丹青当年初夏回国,二陈相见。

陈向宏清楚地记得:“是在—个五月的下午,远在美国的陈丹青站在我办公室,长长高高的个子,炯炯的眼晴,一个十分不像上海人,更十分不像美国海归的艺术家印象深刻的,是他肩上背着一只七十年代的黄布挎包,己经有些破损,但十分干净,上面赫然印着‘为人民服务’五个红字。

”真的吗?看陈向宏这样描述,我有些不敢相信陈丹青每次出镜,发型,服装,都非常讲究清爽利落的短发,要不黑色,再不就是白色的棉麻衬衫,简单别致不过好像也有个例外,曾见过一张陈丹青和范冰冰的合影,丹青老师还没站好,身子微侧,依然是白色衬衫,估计正在低头整理衣衫调整站姿,谁知记者已按下快门,把丹青老师拍得好羞涩。

这个表情真好难怪木心先生说,美貌是一种表情我专门把这张照片收藏起来,心情不好时,看一眼,笑口即开谈及初见,陈丹青说:“我带着先生的信坐在乌镇办公室,面对三十八岁的陈向宏坐下来没十分钟,陈向宏直奔主题:‘丹青老师,你告诉先生,我们尊重他本人的意愿,只要老先生回话,随时翻新故居。

’”其时,乌镇东栅修旧如旧的景区工程刚刚启动,占据木心故居的铁工厂已经迁出陈向宏的诚意,正切中陈丹青的心事,他一直担心,独在异国的木心渐入晚境,生活无人照料,如果能回到乌镇,将是最好的归宿5接下来,难办的事情,就是征得完美主义者——木心的同意。

先生曾说,别人是视死如归,我是视归如死呀初听乌镇请他回去,先生感觉好惊吓自2001年起,由乌镇旅业出面,在陈丹青的共同努力下,开始了长达五年与木心的沟通联系工作陈向宏说:“在信里,先生总是称我为‘宏弟’,这期间我主要在做的,就是打消他的顾虑,请他不必担心我们有任何商业企图,在我看来,他是一位文化大家,应该受到家乡的礼遇。

”木心反复提到,自己不想见媒体,陈向宏就一再回复他:“你放心,我来替你挡,你几时想见,再告诉我”木心先生属兔,陈向宏也属兔先生是乌镇东栅人,陈向宏是乌镇北栅人木心先生是完美主义者,他的“宏弟”是耐心主义者。

陈丹青说,陈向宏原来是乌镇党委书记,地方官新乌镇景区成功后,他才辞去公职,做公司总经理,把乌镇做成了一个年收入超20亿元,年游客量千万级的地方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画家,乌镇的修旧如旧,每一间房屋的轮廓线条,都是他一笔一笔画出来的。

他还是从前大家族的长子长孙,在老辈面前毕恭毕敬,却又要言不烦2002年初夏,木心亲自题名的三千平方米故居“晚晴小筑”正式开工,陈向宏和陈丹青站在大太阳底下,眼见着几经变迁,破烂不堪的“孙家花园”旧址被夷为平地。

此时的木心先生,觉得回乡定居的事情比较“靠谱”了,他样样都有设想,又画图又写字地跟陈向宏说明,细微到楼梯的栏杆、室内的陈设,还有故居亭子里的那块碑怎么做图纸经认真又追求完美的木心先生修修改改很多次,“晚晴小筑”和花园终于有些模样了。

陈向宏一步一步兑现了当初的承诺陈丹青见证了这一切:“每件事情,每一步,每个细节,都先问我先生意见怎么样,然后我问先生,先生说可以,或者不可以,向宏就安排下去我很惊讶他这么了解先生,先生这些话什么意思,有些决定什么意思,向宏好像有第六感觉,不让先生不舒服、不情愿。

他很细心,几乎如履薄冰,又让外面不觉得”6少小离家老大回2006年9月9日,七十九岁的“少爷”回到乌镇少爷老了,古老的乌镇不老初次见面,先生认真看了看陈向宏,说:“很好,是我想象中的那个人”见先生之前,陈向宏就有些紧张。

也不知被先生这样审视一番,又是啥感觉陈丹青难忘第一次见木心,先生审度他的那种眼神我也难忘,第一次去木心故居,迎面而来的提着画夹的木心先生等高照像,那双眼睛,深邃清澈,直抵人心我相信眼缘第一眼的感觉不好,日后很难深交。

以貌取人,木心先生亦如是年过不惑,我理解了以貌取人,在日常也偏于以貌取人日前听闻读者谈起,说原先并不知木心是谁,只是随意在书店翻书,看了照片,再看文字,即为之着迷回想我当年第一次见到先生照片,也是看了又看,叹之又叹,这人怎么这样好看。

相由心生,一个人的性情、教养、学识与涵养,如聚光灯,把我们心灵的幽微,摄取放大,映照在脸上至于能不能看见,就取决于各人的心智了美而不知其美,丑而不觉其丑,是人之常态认识自己并不容易辨别美丑,识别雅俗,确有捷径,那就是:好读书,读好书。

我这颗蒙昧的灵魂,还是先读读屈原,读读陶渊明,读读鲁迅,读读木心,读读陈丹青,开启开启心智吧当然,我更要认真读读陈向宏——这位忙碌的陶渊明待我用读过的书,一字一字为自己的生命铺上厚重高贵的底色,到那时,无论什么书,都为我所用,皆可化作我安顿灵魂的良方。

灵魂安顿下来,身心自然舒展惬意。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陈向宏谈木心7陈向宏用一片真心,将木心从纽约请回乌镇,还专门挑选了几个人照料木心的日常,有专职厨师、阿姨,还有代威、杨绍波、黄帆、徐晓琪等三四个年轻人做他的助理乌镇,是安顿少年木心和老年木心的地方。

乌镇的灵魂,又被木心滋养小时候常听奶奶念叨,老来福才叫福当时不懂,等我真切感受到这句话的涵义,是在送走父亲以后眼睁睁看着病床上的父亲一天天消瘦衰弱下去,我体味到老来难,老来病了就更加难,如果身边无人细心照料,再强大的灵魂,也难以抵御衰老和病痛对肉体的折磨。

如果见到陈向宏,我一定要深深地给他鞠个躬,表达一下由衷的谢意,他对木心先生是真的用心啊天冷了,陈向宏专门起个大早,赶到几十里外的濮院,为先生买些羊肉他说乌镇的羊肉浓油赤酱,濮院的汤羊肉软而味淡,更适合老人在秋凉季节温补。

回到乌镇,乘羊肉未凉,忙给先生送去木心先生正在院子里散步陈向宏说:“先生,两三天不见,你走路步子更轻健了呐”木心很开心:“我愈来愈喜欢这晚晴小筑了”一直有个心愿,想去木心先生的“晚晴小筑”看看先生在这儿住了六年,2011年12月21日仙逝后,旧居已改建成木心故居纪念馆。

听陈丹青在八月份的《米修与木心》网络直播中讲,今年秋天,“晚晴小筑”对游客开放,可以去先生的客厅看看,还可以在院子里的竹子下拍拍照这对我来说,真是个好消息转念再一想,先生喜欢清静,太多人去打扰他,又有点不忍心。

这次木心之旅,我先在西栅景区住了三天,又订了两晚东栅的民宿想着今生无缘和先生相见,那就住他家旁边,和他做一回邻居,感受一下先生所居之地的氛围,也是好的进入东栅,放下行李,先去木心故居拜谒先生谁知,馆员说“晚晴小筑”还在装修,估计要到年底才可能开放。

千想万念的地方,竟然进不去无奈之下,只好向杨绍波求助,他说建筑公司把场子围得很严实,你进去什么也看不到既来之,则安之,留待明年吧木心故居变化较大,灯光明亮,可以随意拍照四年前,光线偏暗,又不许拍照,过后很难清晰忆起。

这次我仔细地拍,手机、相机,远景、中景、近景、全景、微距,一个也不落下院子里的麦冬、蜡梅、凤尾竹、南天竹、橘子树,几年不见,长得又密又高傍晚五点,东栅街头已灯火阑珊,不到六点,天就黑透了店铺、饭馆,不见灯火,小街昏暗而岑寂。

细雨如丝,湿滑的石板路映着天光,与西栅璀璨的夜色形成强烈的反差无处可去,上楼沏杯白茶,吃了两块饼干,在灯下记日记东栅的夜,真静啊,唯有一只蟋蟀在楼下低吟记完日记,下楼到木心故居门前站了一会儿痴想:如果先生健在,我此时叩门,他会见我吗?。

8东栅太静,反而没睡好清晨六点半,从财神湾木心故居,沿着石板路向西走,到茅盾故居折返,路边卖茶叶蛋,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小桥流水,黑瓦粉墙,白头翁在香樟树上婉转啼鸣兜了一圈,又回到木心故居发现紧邻故居的,是一家羊肉馆,拳头大的红烧羊肉,浓烈的香味在清晨的空气中飘溢,昨晚只是几块饼干果腹,这会儿闻着特别诱人。

先生家门口就有羊肉,可陈向宏偏偏舍近求远,到几十里外的濮院为先生买羊肉就凭这点细心,任木心先生怎么偏爱他,都不为过陈向宏对木心先生真是体贴入微中秋节,他想到先生喜欢吃螃蟹,马上从家里拿两个,上门去看望先生。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真正能把家里老人当成宝贝的,恐怕为数不多孔子说“色难,”这二字,直见性命我对待老母亲的态度,有时就不够耐烦,转过脸,又失悔,怪责自己,为啥不能再多点耐心,妈妈是自己的宝贝啊父母老去,我也渐渐明白,儿女对老人再怎么孝心,也赶不上父母对孩子的一片痴心。

9因了木心,我对陈向宏格外留意特意关注了他的微博,寻到他的博客,一篇一篇细细阅读陈向宏先生——这位忙碌的陶渊明,常以文章自娱,颇见其才情今年七夕前一天,陈向宏发了微博:“木心老头说,从前的人,认真勾引今天,我们没法念得慷慨激昂。

七夕还在路上,牛郎织女用了千年的相思,成就了一个晚上一夕作别,倚栏凭吊,不是人生的曲终人散”8月31日,陈向宏发文,还配了三张杯子的图片:“包工头的工程草图居然上杯了这是一个偶然尝试草图自认也不是画得好的。

黄磊说,我这个的意思是否要画一辈(杯)子图了”“包工头”的雅号,是他当初修复乌镇,同时管理十几家建筑公司时,众人戏赠陈向宏欣然笑纳,还常在微博中以包工头自诩诚所谓,大俗即大雅乌镇的陶渊明先生大清早吃了黑鱼片面,也在微博里宣扬一番。

吸引得不少博友按图索骥,找到面馆,一膏馋吻忙碌的陶渊明——向宏先生经营的微博里,稻香飘溢8月19日,他发了个九宫格,诗图搭配得颇具兴味:“稻田里,古道边,想法都连天;缤纷说,雄伟图,何处是桃源”平畴远风,纤陌纵横。

九张图依次为:翠绿的稻田;扬花的稻穗;田埂边苔痕点点;水稻和水稻的影子;村庄河流果树蓝天;草坪上39只羊;旷野里的两棵枯树;忙碌的陶先生向宏,着蓝条长袖衬衫在细雨中画图,眉头微蹙,为一众人讲解,指点江山;苍翠的稻田边,五棵柳树静静侍立。

记得是2007年,在“晚晴小筑”安居了近一年的木心先生,得知陈向宏开了博客,要看他的文章乖顺的长子长孙不好违拗,打印了几篇给先生谁知,老先生像批改小学生作业一样,把每一篇博文都细细改过,还要教导一番:“。

你写文章,老喜欢写一方面怎么样,另一方面怎么样:你不能在同一篇文章里面连续用两个‘你说’还有,你愿意写长句,从开始到逗号很长一段,你记住,一个句子最多不能超过17个字”陈向宏在博文里写道:“我嘴上不敢顶撞他,心里想,写18个字又怎么样啊?他很在意我,曾给我开列过一个长长的书单,包括《罪与罚》在内的一系列经典名著。

有些书在上学时也都读过,但我很惭愧,在这一点上,并没有成为他所希望的样子”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希望的一个样子乌镇,成为了木心希望的样子我期待,也能活成自己希望的样子10陈向宏曾经问木心:“很多读者都喜欢您的作品,但有些还读不懂您文字中的深意。

”先生淡然说道:“文学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封存其中,读者有了共鸣才会理解,这需要一个过程”先生的这句话,正好诠释了陈向宏在乌镇的修复重建上,乌镇人的种种不解陈向宏重振乌镇,各种利益链条的冲突等等,他都浑不在意,并时时践行木心的箴言:“。

古典建筑的美之不灭,在于它源于自然,与自然共呼吸并不是所有的继承就是原封不动地传下去,最富创造力的是叛逆性地继承……”先生轻描淡写的叛逆性继承,行之不易面对压力,陈向宏秉持己见,并不为意法国卢浮宫贝聿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就是明证。

在一片呼吁拆掉玻璃塔的声音中,贝聿铭说,建了十三年,用了两年时间与人吵架2018年和同伴去欧洲旅行,在玻璃金字塔前留影说老实话,乍一看,挺突兀,古老的卢浮宫和崭新的玻璃金字塔对比太强烈法国民众当年难以接受,是可以理解的,待有了一定过程,自然就接受了。

乌镇的修旧如旧,何尝不是如此呢?记得那天坐在临水露台上品茶,清风掠过,金黄的桂花簌簌落满水面,引来十几尾䱗鯈争抢啜食,唼喋有声这种鱼,只在洁净的水中生长,可见乌镇的水质之佳它们还时常出现在诗画里,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中,就有“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的描写。

我问晶晶,你们认识陈向宏吗?他们全家都笑了,就连邻居也忍不住笑晶晶父亲怕我窘,解释道:“乌镇人,谁不认识陈向宏呢”晶晶说,他来这儿吃过饭,和美术馆那个馆长像是去年这个时候,桂花也是落了满桌满地在西栅住的那几天,我竭力记住每一块石板的纹路,记住仁济桥和冶坊桥的模样,记住河畔花木的姿态,记住西栅大街“书生羊肉”、通济桥畔萝卜丝饼、还有雪里蕻肉丝面和茭白炒肉片的味道。

乌镇,是我心灵的故乡,我渴望更深入地解读乌镇、解读木心、解读陈向宏陈丹青对陈向宏的解读,恐怕无人能及:“贼聪明的能吏,善周旋的官员,会盈利的老总,有理想的士子”乌镇成功后,很多项目找上陈向宏2010年,陈向宏接到一个北京郊区项目的委托,他一个人拿着北京地图,在周边古村落逛了大半个月,萌生了做古北水镇的念想,单枪匹马做项目创意、规划和设计。

古北水镇造了六年,第一年的客流量,就过了250万人次随后,他接下了浙江的两个项目,桐乡市政府把濮院镇交给他,海宁市政府则把盐官古镇交给他,造理想水镇“敢把项目交给陈向宏做的,都是政府里的明眼人”陈丹青不吝赞美。

11乌镇,木心,陈向宏,这几个名字,时常在我心头萦绕若说陈向宏和木心,他们是同乡,又有多年的过从,情谊深深并不难解那我呢,远在千里之外的襄阳城,为何如此惦念?木心先生在文学课上曾教导陈丹青他们,要在世界上多少大人物中,找亲属,找精神上的血统,这是安身立命、成功成就的依托。

找不到,一生茫然找到后,用之不尽,“为有源头活水来”林语堂先生有几句话,也深得我心:“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它的老师来这跟一见倾心一样当读者找到了他所爱好的作家时,他自己就本能地知道了”这种直觉的本能,个体的感知无比清晰。

自得遇木心,先生就赐予了我一双心灵的眼睛,所有的细胞瞬间打开“爱我的人,就是爱艺术”先生此语,或许就是我的答案对待艺术,木心的口头禅是:“呈现艺术,退隐艺术家”后来,先生又自揭谜底,调皮地说:“哪里是隐藏艺术家,是要你来找啊……

”木心美术馆,寄托着木心的灵魂自2015年开馆,到今年11月15日,已经五周岁了它是乌镇的得意之作,也是陈向宏的得意之作人的一生,总须有个得意的时刻,才算圆满陈向宏说,把木心先生请回乌镇,是他人生中值得骄傲的事情。

谈及最得意的事,陈丹青说,就是2006年,“押送”先生从纽约回中国,一路到乌镇那年他七十九岁了,坐着轮椅,进飞机场,轻轻说:“走了,美国”当时先生心里很激动飞到北京先要停一停,然后飞上海先生像小孩子一样等着快点降落,飞机下降时,大家知道,很慢很慢的过程,他有点不耐烦了,说是飞机这么慢,你看苍蝇飞啊飞,一停,就停住了。

木心先生故去后,陈向宏曾对媒体致歉:“我有一个原则,丹青老师知道的,先生不喜欢的事情,我们不强求半分,所有事儿都顺着他来,不让先生感到一点不舒服大家都说我把木心藏起来,其实不是的”假若木心是哈姆莱特,陈丹青就是霍拉旭。

一个是思想者,一个是执行者一个是天才,一个是天才的朋友木心以其伟大,成就了陈丹青陈丹青以其伟大,成就了木心我在想,假如他们没有遇见陈向宏历史可能会改写我私心揣度,如果木心没有回到乌镇,断然不会有木心故居,更不会有木心美术馆。

假如,没有遇见陈向宏,老年的木心,很难这般颐养天年假如,没有遇见陈向宏,木心的损失不必言说转而言之,乌镇的损失,也可想而知12木心纪念馆在东栅,木心美术馆在西栅,一东一西,卧东怀西美术馆的馆址,由木心选定。

先生说,离东栅的住所远点好,这就叫“卧东怀西”陈向宏在博文里作解:“卧东怀西,契合了先生的‘卧东怀西’之堂卧东,是指他的居所在东栅,怀西,指的就是西栅;还有一层意思,他是东方的,但他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又来自西方,而他文学艺术的成就是世界性的。

”木心美术馆自2015年11月15日开馆,每年亏损一千多万,但陈向宏说:“值得”美术馆将永久性地集中展示木心的艺术创作,也会持续展出对他有影响的艺术家的作品自开馆以来,木心精神上的情人——尼采,木心的师尊——林风眠,木心的胖舅舅——巴尔扎克等等,先后受邀来到乌镇,和木心做过联展。

今年法国米修又被邀请来中国,在乌镇和木心举办联展10月14日,当我走进美术馆,在《米修和木心》展厅流连,我看见,先生灼灼的眼眸正看着我的眼睛去年夏日,木心先生的学生,舞蹈家殷梅女士,带着她的学生来美术馆做舞蹈的行为艺术。

11月15日,美术馆五周岁生日之际,陈丹青在当天上午十一点的读者交流会上,和来自全国各地两百多位读者畅谈木心陈丹青说,木心真的给我找了很多麻烦,很多人写信给我,上来就谈木心,我其实就是个收信人有的信,还印有红唇,也是写给他的。

陈丹青特别提到:“我刚刚收到一封信,是用毛笔写的,她一上来就说,我很羡慕你和陈向宏先生,你们和木心先生是一家人”先生逝去九年,读者络绎不绝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寻找木心,寻找自己生日当晚,先生的另一位学生,音乐家孙韵女士,在乌镇大剧院筹办了一场音乐会,演奏东方音乐,演奏西方音乐,演奏木心音乐,为木心美术馆庆生。

很遗憾,不能再次赶赴乌镇,错过这场盛事与木心美术馆毗邻的乌镇大剧院,很壮观,也很华美来了两次,都无缘进去一观,深以为憾陈向宏设想,乌镇大剧院将来会与爱丁堡、阿维尼翁戏剧节齐名,具备那样的深度和厚度,那样的国际影响力。

真羡慕乌镇的孩子们,从小在家门口就能进入美术馆,感受大剧院,享受深厚博大的文化浸润,等这些孩子长大,走出家门,回眸观望的时候,会充满幸福感等几十年,几百年以后,现在植入的文化种子,就是乌镇的历史,乌镇的文化积淀。

木心先生在世时,常叮嘱陈向宏要做文化复兴的事乌镇的陶渊明向宏先生深深懂得,乌镇的崛起,不是靠一个活动,一个节日,甚至一句口号,而是靠一种人文精神的觉醒先生早就告诫,小镇的文艺复兴就是“对生命的兴趣、对生活的兴趣、对人的兴趣。

”彼时,我并不知世上有个木心,此时,我正读着先生的书,还想着写书给先生看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如果要追本溯源深究下去,会很有意思——木心,陈向宏,陈丹青,他们的前世记忆里,可能原本就是一家人此生此世,一个个缘分的汇聚,他们果真又成了一家人。

我经常无来由地想起他们。他们,也是我的亲人。             晋静2020年11月18日【相关链接】陈向宏 | 将先生请回乌镇木心散文选 | 乌镇木心《诗经演》| 乌镇 怀里

塔塔播客

【塔塔播客】第一期 | 逃离木心【塔塔播客】第二期 | 塞尔达:荒野之息欢迎通过小宇宙APP订阅、收听“塔中之塔”塔塔来稿

晴风 | 木心读者双城记拉格郎 | 当木心遇到兰波随风而逝 | 分散的耶酥毛豆 |  看!这个人三郎 | 先生我来了塔塔沙龙

塔塔两周年纪念 | 木心是一个谜,越走近越迷塔塔沙龙第31期(乌镇行)塔塔沙龙第44期(钟书阁)塔塔沙龙第49期(先生的情人)塔塔沙龙第50期(木心与尼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