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it)速看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1-12

以4K3840×2160的规格来说,像素量就有829万,要在极短时间内记录下每个像素的“色度”和“明度”,硬体效能不够高,或者说没有“超高”的话

bi(bit)速看

 

说到影像处理,有着说不完的讲究光线经过了镜头转换为数值之后,如何快速传输、压缩、储存,存在着不少复杂的结构…而一般人最能理解的就是“像素量”,不过如果你也是专业影像人士,肯定知道“像素量”并非一切,像素的“品质”也至关重要。

没错,就是要讲“色彩取样”和“色彩深度”这两件事情,因为这也是常会被问到的其中之一问题色彩取样因应市场需求,像素的规格标准越来越高,但硬体的发展速度总是差强人意以4K 3840×2160的规格来说,像素量就有829万,要在极短时间内记录下每个像素的“色度”和“明度”,硬体效能不够高,或者说没有“超高”的话,是无法消化的,在硬体成本有限的情况下,部份的像素只能被迫保留明度值、放弃了色度值。

我们所见的影像是由不同的色度值(颜色)和明度值(黑到白)所组成承上,在色度值被牺牲(所谓“取样”)时,也有程度上的差别,主要又分为三种:最理想状态下的取样是4:4:4,简而言之就是每个像素都仍保有自己的色度值和明度值,但资讯量太过庞大,通常只有高阶的电影级设备搭配高阶的储存装置才有办法如此取样。

次之则是4:2:2,也就是每个像素仍保有自己的明度值,但每2个像素会共用一个色度值该标准为目前专业影像拍摄的基本门槛最后则是4:2:0,每个像素仍保有自己的明度值,但每4个像素会共用一个色度值大部份消费级以及专业入门摄影机仍以此为主要的取样方式。

而末端的消费者观看影像仍多以此级别为主

色彩深度在影像色彩规格中常常可见4:X:X之后便会有10-bit(或称”比特”)或8-bit的标示,这就是所谓的“色彩深度”这个“深”不是指颜色很暗的那个“深”,而是指每单一色彩的丰富程度在8-bit的模式中,色彩总量约1,677万种。

而在10-bit的模式中色彩总量高达10亿看似差了一个级距,两者的色彩丰富度却差别甚大

色彩的深度较低,在渐层的呈现上容易有断阶的现象不论是哪种取样或深度,就算不经处理,在观众的电脑或一般电视上观看,并不会明显感受到太大的差异,差异主要还是在于我们影像处理阶段期间的方便性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时…。

色彩取样关系到的是:“哪些像素们的色度值要被牺牲掉?”而色彩深度则是:“这些具备色度值的像素们,能记录到多丰富的颜色?”至于常被问道:“4:2:2 8-bit 和4:2:0 10-bit 如何选择?”如果是可以同时4:2:2+10-bit那是完美状态。

但如果非得二选一,解法并不难:需去背或要进行VFX的影像:选择取样率佳的模式会较理想,因为像素的独立色彩保存量如果越完整,在消除或色偏时才不会拖泥带水、出现锯齿,以至于去背不干净(尤其遇到毛发时)要保持最大调色弹性:以色彩深度高的模式为首选,色彩层次丰富,在渐层的区域较不易出现断阶(banding)。

对我而言,除非有前述第一种情况的必要性,不然我是会直接选择10-bit优先。当然啦,取样如果不理想,还是会影响到调色时区块色彩位移的周围表现,只是到通常都是调色力度很大画面才会有问题。

像素取样的等级不同,会影响到去背时发生锯齿的程度找到很好的素材固然重要,但也要确认一下储存空间是否足够尤其看似不过差了一个级距的规格,在空间需求上可不会只有“差了一级”的感觉,此外运算效能也会更加吃重如果你第一次尝试10-bit或4:2:2,建议先拍一点素材来试试水,避免剪到一半被迫升级电脑之类的,如果发生了我还是恭喜你被迫升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