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又是一年清明时你将切身感受到)燃爆了
来源: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金华新闻客户端3月29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章果果“在生命终结之时,有人选择成为一道光,照亮他人前行的路,他们有个共同
来源: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金华新闻客户端3月29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章果果“在生命终结之时,有人选择成为一道光,照亮他人前行的路,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者他们点亮即将熄灭的生命烛光,带给黑暗以光明,他们用自己的身躯传授着医学知识……”。
郑方在“生命回响,致敬捐献”活动邀请书里写下这段话或者,更准确地说,这段话不是从键盘上敲出来的,而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作为资深人体器官捐献协调者,11年来,她见证了太多的大爱,亲历了太大的感动 又是一年清明,各种纪念缅怀活动纷纷开展。
生命的意义和光辉,在缅怀和纪念中,完成了又一次讲述
“生命回响,致敬捐献”活动现场 孙永丹/摄 他们是“无语良师”3月28日早上,杭州钱江陵园“生命礼敬园”里,一场庄严的缅怀活动正在进行这是浙江省红十字会举办的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缅怀纪念活动作为金华的捐献者家属代表,陆艺参加了此次活动。
她的父亲鞠少良是一位离休干部,参加过抗战,曾在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卫生所工作,给粟裕、谭震林看过病,后来一直在卫生系统工作,直至1989年离休陆艺说,父亲平时看病,能不开药就不开药,开药也只开便宜的,“不浪费国家的钱”,他多次向家人表示,去世后要捐献遗体。
2019年6月,父亲走完90岁人生路,按照遗愿,捐献了遗体和眼角膜眼角膜移植给了三个人,遗体捐献给浙江大学医学院作研究 今年春节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三名学生来到她家,了解其父亲的生平经历,回去后,他们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这是学生们对于“无语良师”的一种致敬方式,让陆艺倍感温暖 3月28日置身缅怀现场,陆艺说,她更加理解了父亲的捐献决定是多么无私和高尚她在“大爱无疆”纪念碑上刻着的3000多个捐献者名字中,找到了父亲鞠少良的名字,拍照留念。
“那一刻,所有的心情都释放了” 同一时间,在曹宅,王红霞和亲友们一起,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送别了曹新福曹新福38岁时得了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2018年3月2日,49岁的他离开人世,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遗体和脑组织。
3年过去,曹新福完成了“无语良师”的医学使命3月27日,他的骨灰被送回曹宅老家3月28日早上,亲人按照习俗,将他安葬在村公墓里曹新福生前是一名保安,他在一次看到器官捐献的新闻后作出了决定因为病情不适合器官捐献,他捐献了眼角膜、遗体、脑组织。
他和家人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捐献遗体和脑组织进行医学研究,希望能找到治病方式,让同样的病人免受痛苦同时,捐献也是表达感谢的一种方式在曹新福患病期间,家庭陷于困境,因为大家的帮助才渡过难关“这个社会有这么多好人。
”王红霞说曹新福患病10多年来,王红霞一直不离不弃精心照顾曹新福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到后来躺在床上无法起床因为无法外出工作,王红霞就在家里接了一些来料加工的活,一边做手工,一边照顾他,陪伴他至生命最后一刻。
对于捐献,村里一些不理解的人说她狠心,她不生气也不去计较懂的人说,你老公这么伟大,一般人没这个勇气!她说,我也觉得我老公很伟大她曾经去杭州找过“无语良师”碑,在那里哭成一个泪人“现在福福回家了,我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葬礼结束后,坐在家门口,王红霞说“福福”是她对曹新福的昵称3年过去了,她的微信名中依然有个“福”字她回到了当年和“福福”相识并一起打工的宁波,做织补工作,虽然辛苦,但也欣慰,女儿很争气,去年保送了研究生,还拿到奖学金…… 。
说着说着,天突然就放晴了。
纪念碑上曹新福的名字 郑方/摄 用伟大的爱做力所能及的小事这一天,郑方也在杭州,参加省红十字会的另一场缅怀活动她是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同时也是一名捐献者家属她永远记得母亲交代后事的三句话:我感觉我快要死了。
不要遗体告别仪式角膜可以捐献的话就捐掉吧在现场,她拍了一些刻有捐献者名字的纪念碑照片发给家属“大家都说国家这么重视捐献,感觉受到了尊重,很欣慰” 作为全国首批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郑方从事这项事业已经11年了,为100多人办理了器官、遗体、组织捐献手续,与许许多多捐献家属建立起了深厚情感。
11年来,她切身感受到捐献观念在金华越来越深入人心去年清明节前夕,她发起“生命回响,致敬捐献”活动,用一块小小的爱心车贴,传递对生命的敬意直到现在,还有人来领车贴有个朋友春节期间买了新车,也贴上了今年,“生命回响,致敬捐献”活动迎来了第二季:在微信朋友圈中,用照片或视频的方式,晒出自己的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
3月26日,线下活动在古子城饼街小舞台开展活动现场,许多志愿者自发前来参与活动作为活动礼品的150份剪纸是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们专门为本次活动制作的,刻有“器官捐献 生命接力”的印章由“無無山房”俞晓涛治印,印泥由婺刻堂提供……一点一滴,汇聚了人们对捐献者的深深敬意。
剪纸作品 照片由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提供 3月23日晚上7点半,王坚在微信上晒出自己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这条微信,收获了88个赞,以及许多留言还有一些微信好友私信给他,咨询志愿登记的相关问题,也有朋友在网上进行了志愿登记,并晒出了自己的志愿登记卡。
王坚是一个长途车司机,今年51岁七八年前,他填写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在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之前,他已经是一名资深的无偿献血志愿者2001年,他女儿刚出生一天,他抱着襁褓中的女儿走进采血车,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无偿献血,以此作为一个父亲送给女儿的特别礼物。
20年里,他总共献了60多次全血和血小板每次献完血,他都会在朋友圈里晒一晒,希望有更多人关注无偿献血并且加入队伍 他有一句座右铭,是一次在某本书里看到的:“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 正是这点点滴滴力所能及的小事,正是这一个个怀着伟大的爱的人,构筑起了一座大爱之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