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不为(见义不为,无勇也对应的成语)真没想到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3-03

细品《论语》——为政。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这是谄媚;看见符合道义的事情不去做

见义不为(见义不为,无勇也对应的成语)真没想到

 

细品《论语》——为政(2.24 非其鬼而祭之)

原 文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译 文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这是谄媚;看见符合道义的事情不去做,这是没有勇气。”

解 读这一章里孔子批评了那些做不该做的事和不做该做的事的人“非其鬼而祭之,谄也”“鬼”,鬼神,代指去世的祖先;“祭”,祭祀;“谄”,谄媚不是应该祭祀的鬼神而去祭祀,这是谄媚的行为孔子对祭祀非常重视,强调“国家大事,惟祀与戎”,把祭祀与战争并列起来,实际上把祭祀看做是国家和民族信仰的大事。

这样的大事,自然不能马虎,更不能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不能“非其鬼而祭之”那就好像放着自己的祖先不去缅怀、不去祭祀,而去祭祀别人的祖先,这样的人不是傻,就是别有用心我们会联想到前两年台湾的蔡英文跑到南太平洋岛国去搞所谓的“寻根”,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不做,要去冒认“祖宗”,让全世界华人很不耻。

蔡英文这么做的目的其实是想通过讨好南太岛国来稳住所谓的“邦交国”,是典型的“谄也”,失了自己的人格;同时其更深的祸心是割裂两岸血脉亲情,数典忘祖,注定失败孔子的话不只是在讲正确祭祀,而是在批评那些乱作为的人,强调人们不要干不该干的事。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不是专注于自己的职责,而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的不把心思用在干好工作上,而是一门心思讨好上级,希望能够在个人升迁中走捷径,这是典型的“谄”,与前文讨论过的“巧言令色”是同样的问题。

再联想一下,那些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人,同样没有把精力真正用在份内之事上,政绩观不端正,也是“非其鬼而祭之”,也是“谄”,是在用虚假的政绩来欺骗人民、欺骗组织,其危害同样是巨大的

“见义不为,无勇也”“义”,仁义,道义,正义看见符合道义的事情不做,是没有勇气的行为这句话里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见义勇为”“义”是儒家学说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哲学概念,通常指仁义、道义,站在儒家立场上那就是正义、真理。

朱熹认为:“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心之制”,就是内心对于道义的坚守,符合信念信仰、道德价值的事;“事之宜”,事情的正确处理方法,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普遍的认识综合起来,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干正确的事用今天的话,我们可以把“义”可以引申为真理。

勇敢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一个重要内涵,是每一个热血男儿的荣誉标签;反过来,“无勇”就是对一个男人最大的鄙视,就是没有血性的耻辱标志所以孔子这句话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批评那些见义不为的人“无勇”,强调人们要见义勇为,干好该干的事。

孔子很强调维护“义”的重要性他讲过:“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体现出一种为了捍卫道义而直面生死的大无畏精神孔子的嫡系传人孟子也有“舍生取义”的说法如果我们撇开学术观点和历史局限性不谈,见义勇为的社会价值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我们今天各地都有一些鼓励见义勇为的法律法规,就体现了这种思想的精神价值,可以说这种价值是超越时代的如果从捍卫真理的角度来看,孔子这句话更具精神高度和价值虽然站在孔子时代和立场对真理有不同的认识,但勇于捍卫真理的大无畏精神是不会过时的。

我们很多先烈都留下了甘洒热血捍卫真理的感人故事,比如革命烈士夏明翰就有一首这样的诗流传于世“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烈士的这种气概和传统文化中的“义”是一脉相承的从今天的时代精神来看,孔子的这句话里还隐含着斗争精神,那就是不能对不对的言论、做法视而不见,而要勇于斗争,让那样的言行没有市场。

我们要从这一章领悟的基本道理就是要干好该干的事情,不要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特别是要强化见义勇为精神和斗争精神,要敢于同一切不良现象作斗争,做一个正直的人、有作为的人,受人尊敬的人。

欢迎大家关注!

编者按:此篇文章是《论语•为政》的最后一篇,国学的博大精深,儒学丰富了其实质内容几千年来,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道德规范,从而形成了法律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个道德规范几乎变成了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足见其真正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赏读论语,可洞察人性、规范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可能是当下中国最需要的,这也就是国家倡导四个自信的根本原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