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阴符经是谁写的)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3-31

【按:此問題集節選自歷次黄簡先生回答問題的記錄,為避免大家重複提問,故將問題歸類;遇到“臨寫陰符經的相關問題

阴符经(阴符经是谁写的)

 

【按:此問題集節選自歷次黄簡先生回答問題的記錄,為避免大家重複提問,故將問題歸類;遇到“臨寫陰符經的相關問題”,這裡大部分都能得到解決】一、為什麼選擇《褚遂良大字陰符經》,而不是王羲之系統的其他字帖問題1:書法的法是什麼?

答:寫字不能沒有“王法”,這是王羲之的方法, 目無王法,就慘了!你想老祖宗寫字,天天用毛筆,怎麼會沒有法?我們就是要研究那些論著和作品,找出他們的方法:用筆,識勢,裹束三大法,玉堂禁經寫得清清楚楚.三級課程講完,可以深入談談書法。

問題2:選帖答:現在有些同學看了我的影片,自己換了字帖,還來問我怎樣寫,我一看字帖不對,希望不要隨便用一本帖智永《千字文》、褚遂良《陰符經》,這兩種非常好王羲之的比較難一點,可以放在後面,張即之那個寫大字如『對聯』可以,但筆法簡單。

盯住一本貼打底,這很重要,有個基礎,不要寫寫就換張即之不夠《陰符經》水準的,接下來還有筆勢的練習,數量不多,筆勢一會,真行草的寫法都會了現在不要寫草書,很多人只是描草書,要會用筆勢,知道哪幾個筆勢悶頭盯住一兩本帖,深入研究,這是個聰明辦法,進步最快,心不要活,今天張家,明天李家,結果都不好。

問題3:關於中途換帖答:我發現很多同學自己換帖,其實不合算的,要用墨蹟本來看,沈尹默先生大聲疾呼這一點!他六十歲看到陰符經,大力推薦,我當時還在寫柳公權,寫了一陣子陰符經不喜歡又去寫拓本,結果走了一大圈,最後還是寫陰符經領會了用筆,很後悔自己沒有聽老先生話。

顏用筆還沒有陰符經豐富,所以今天苦心對大家說,符合九用的,最接近的就是王羲之蘭亭,智永和陰符經你去看故宮竹山堂連句,就知道顏用筆沒有褚豐富藝術規律是臨場發揮的,但功夫是平時練熟的問題4:陰符經的作者答:陰符經的作者已達化境,陰符經不可能是張即之寫的,張即之達不到這個水準。

問題5:古人雲,君子藏器,我覺得《陰符經》不是褚遂良寫的,因為《陰符經》寫的太露,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標準,對古人講就是節目孤露了不知道我的想法對不對答:第一,陰符經是褚體的寫法,第二,陰符經用筆和取勢特好。

第三,可能是後來人的臨本你說他露,確實有點,但我說過可能是寫給學生用的,露了就容易學,智永千字文墨跡和西安那一本,也不是同一個人,歷史紀錄,褚遂良寫陰符經大約五百本,唐太宗分給各地,這是道家三大經典之一,所以各地臨本很多,智永寫千字文,寫了八百本。

(追問:留存至今的“真跡”還有幾本呢?)答:唐人臨摹很多,真跡恐怕看不到了,智永千字文就是兩種,有很多考證文章,但這跟學書法者沒有關係問題6:黃老師,臨帖的路子如何選擇呢?陰符經後臨哪些比較合適?答:陰符經好處是用筆複雜,取勢正確,之後上追王羲之就容易了,如蘭亭序。

問題7:較陰符經,更喜歡蘭亭答:蘭亭難度極大,你想寫當然也可以不容易抓住,而且是行書問題8:大家都看慣了二王帖的寫法,您講的《陰符經》多些,有的人對此覺得不太適應答:陰符經我受他很大影響,其實跟王羲之筆法一樣的;王羲之墨蹟太少,而且字小;陰符經是入門好帖,歷史上大楷墨蹟就這一本,陰符經原跡在三藩市亞洲博物館,他們有高清底片賣,但是要幾萬美元。

問題9、老師,我們這條《陰符經》,《千字文》起步的路子該怎麼走?以後都要寫二王行草書嘛?答:大王的墨蹟都在專題課中,因為難度大,所以不適合入門陰符經中的線圖,現在能畫多少,恐怕還不能全部理解,起碼要等二級課程講完,大家可以討論,一起畫。

(學員:現在看到字就想著怎麼畫圈?先畫大圈,再加小圈)現在最缺少的是研究大圈,書法界很少有人講問題10:感覺智永的《千字文》相對于《陰符經》簡單些,對嗎?老師答:智永是小字,小字動作少,陰符經是大字,大字動作多。

智永你也可以放大到陰符經那樣大寫這兩種你可以選一種,筆法是一樣的陰符經入門難點,寫會了回過頭去寫智永會感到容易,因為動作多到動作少,所以容易我也希望找到弟子,希望他超越我!問題11、關於大字小字用筆的區別?

答:大字講氣勢,小字求精緻,但小字是基礎,有精緻才能放開王羲之的字,放大也好看,以前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過月曆,每月一個字問題12、黃簡老師,怎麼看待智永千字文呢?答:智永千字文是墨跡本,但是小楷,所以動作較少,這本字帖草書部份肉多,常用側鋒,但也是高水準的作品,西安千字文是拓本,骨多。

問題13、老師,陰符經和千字文,你更喜歡哪本?是不是每個字都值得臨習呢?答:我比較喜歡陰符經,理解走勢是大圈,寫的時候用筆要講究陰符經四百六十一字,壞字一百多,其它都可以臨習,先寫看得清楚的,看不清楚你沒法寫。

二、《陰符經》如何臨寫問題1:如何學習陰符經?答: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手腕動作要大一點,尤其是向左,向左是反手動作,平時不大做,陰符經向左動作幅度大,臨帖時間長了就有體會看起來只是一個搖腕,其實分別很大學書法不要急,熟練會有一段時間。

我經常收到信,說為什麼我看了影片寫不出來,不可能一下子寫出來的,(例如)挫筆要齊,要平推一下,對筆芯的位置要心中有數,咬紙的力量要大,筆芯頂著紙面,否則就飄,不是搶,挫筆無需講快慢,都可以的輕輕平推,去掉“輕輕”兩個字,有些人一出手就很重,有些人一出手就很輕,你跟人握手就會體會到。

筆芯在中,容易平挫問題2:老師好,怎麼樣才能寫好褚字,本人喜歡褚的字體,初學,感覺難極了答:開始確實會覺得難,你可以寫中線開始,細一點就容易褚體是重要書體,是通向王羲之的大門,歷史上一直這樣認為問題3:老師,臨帖是不是臨的越像越好?

答:臨帖當然要像,否則就是創作了以前說臨帖不能超過一根線,就是偏移位置一根線首先用筆取勢就要一樣,神似是下一步,而且是相對的,神似沒有絕對的標準,有些人說意臨,只要大約,這是開了一個後門最終創作好不好,就是品味好不好,這就是神韻。

但神韻只有相對標準,等於說一個人漂亮不漂亮,沒有絕對標準用筆和取勢都影響到神采!等於造房子,用筆就是點畫材料好,取勢就是設計,結構好,這房子就好;做衣服也一樣,用料好,設計好,韻味就出來了開始學習書法就好下苦功,所有技術都這樣。

(追問:所謂臨的像,相似度多少為像?)第一步用筆要差不多,人家是十個動作,你寫出來只有五個,這就糟糕了,這跟讀帖水準也有關讀帖要到專題課程,現在是基礎課二級課程講完可以幫助讀帖問題4:通臨和精臨怎麼安排?。

答:如果有時間,一星期一通,每天一小時,七天就有七小時,就是四百分鐘寫不好的字,才反覆寫,最要緊堅持經常寫,停頓時間太多手硬,米芾說,一日不書,便覺思澀以前人練功,曲不離口,拳不離手每星期一通,兩年一百通,到時我都怕你了。

問題5:關於臨帖精進答:書法進步不是逐漸的,一段時間看不出,過一段時間會突然跳上(追問:老師說突然上個臺階,是頓悟吧?)上一個臺階可以說是頓悟,書法不是每天一個樣,是一段時間一個樣問題6:《陰符經》需要臨多久。

答:古人統計一本貼大約需要一百通,我在湖南博物館看何紹基臨本,都超過一百通陰符經四百六十一個字,每星期可以寫一通香港同學都是這樣一百通就是兩年,除非你特別聰明,不過我沒見過聰明人照理說天天寫一下最好,哪怕一個小時。

我在香港規定陰符經上篇星期一,中篇星期二,星期三休息然後星期四星期五下篇,還有兩天讀帖效果很好【注:以上內容節選自群聊天,黃簡先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會同時收到多新進問題,不像專題採訪,可就同一問題系統闡述。

在節選過程中難免有遺漏,請學習者自行甄別內容供大家參考學習,不能夠代表黃簡先生的完整表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