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世说新语德行华歆王朗乘船翻译)
【翻译】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
先点个关注吧
以防下次找不到哦 1、【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
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2、【原文】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 【译文】周子居常说:“我过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庸俗贪婪的想法就又滋长起来了!” 3、【原文】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
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译文】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奉高,见面一会儿就走了;去拜访黄叔度,却留宿一两天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叔度好比万顷的湖泊那样宽阔、深邃,不可能澄清,也不可能搅浑,他的气量又深又广,是很难测量的呀!”。
4、【原文】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译文】李元礼风度出众,品性端庄,自视甚高,他要把在全国推行儒家礼教、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责任后辈读书人有能得到他教诲的,都自以为登上了龙门。
5、【原文】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译文】李元礼曾经赞叹荀淑和钟皓两人说:“荀君识见高明,人们很难超过他;钟君有最美好的德行,却是可以学习的” 6、【原文】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
长文尚小,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徐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译文】太丘县县长陈寔去拜访朗陵侯相荀淑,因为家贫、俭朴,没有仆役侍候,就让长子元方驾车送他,少子季方拿着手杖跟在车后。
孙子长文年纪还小,就坐在车上到了荀家,荀淑让叔慈迎接客人,让慈明劝酒,其馀六个儿子管上菜孙子文若也还小,就坐在荀淑膝上这时候太史启奏朝廷说:“有真人往东去了” 7、【原文】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②;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
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译文】有人问陈季方说:“您的父亲太丘,有什么功德,而担负了天下如此崇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的父亲就好像是生长在泰山山腰的一株桂树,上面是万丈高的陡壁山峰,下面有深不可测的深渊;树顶被甘露沾湿,树根为泉水滋润,在这样的时候,桂树又哪里会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渊有多深?所以我不知道我父亲有什么功德。
” 8、【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译文】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有杰出的才能,他和陈季方的儿子陈孝先各自论述自己父亲的事业和品德,两人争执不下,便去问祖父太丘长陈寔。
陈寔说:“元方很难当哥哥,季方也很难当弟弟” 9、【原文】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文】荀巨伯到远处探望朋友的病,正好碰上外族强盗攻打郡城,朋友对巨伯说:“我这下活不成了,您可以走了!”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您,您却叫我走;损害道义来求活命,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干的事吗!”强盗进了郡城,对巨伯说:“大军到了,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样的男子汉,竟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宁愿我自己代朋友去死。
”强盗听了互相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有道义的地方!”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了,全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10、【原文】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
【译文】华歆对待子弟很严肃,虽然是在家里,礼仪也像在朝廷上那样庄敬严肃。陈元方兄弟却是尽量实行和睦友爱的办法。但是两个家庭内部,都没有失掉和睦安乐的治家准则。
11、【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
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12、【原文】王朗每以识度推华歆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
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译文】王朗常常在识见和气度方面推崇华歆华歆曾经在蜡祭那天把子侄聚到一起宴饮,王朗也学他的做法有人向张华说到这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都是学些表面的东西,因此距离华歆越来越远。
” 13、【原文】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译文】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
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14、【原文】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
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译文】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非常小心他家有一棵李树,结的李子特别好,后母一直派他看管着有时风雨忽然来临,王祥就抱着树哭泣有一次,王祥在另一张床上睡觉,后母亲自去暗杀他;正好碰上王祥起夜出去了,只砍着空被子。
王祥回来后,知道后母为这事遗憾不止,便跪在后母面前请求处死自己后母因此受到感动而醒悟过来,从此就当亲生儿子那样爱他 15、【原文】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言皆玄远,未尝臧否人物 【译文】晋文王称赞阮嗣宗是最谨慎的,每逢和他谈话,他的言辞都很奥妙深远,未曾评论过别人的短长。
16、【原文】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译文】王戎说:“和嵇康相处二十年,未曾看见过他有喜怒的表情” 17、【原文】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译文】王戎和和峤同时丧母,都因为尽孝得到赞扬王戎骨瘦如柴,和峤哀痛哭泣,礼仪周到晋武帝对刘仲雄说道:“你经常去探望王戎、和峤吗?听说和峤过于悲痛,超出了礼法常规,真令人担忧。
”仲雄说:“和峤虽然礼仪周到,精神状态没有受到损伤;王戎虽然礼仪不周,可是伤心过度,伤了身体,骨瘦如柴臣认为和峤是生孝,王戎是死孝陛下不应为和峤担扰,而应该为王戎担忧” 18、【原文】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
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译文】梁王和赵王是皇帝的近亲,贵极一时中书令裴楷请求他们两个封国每年拨出赋税钱几百万来周济皇亲国戚中那些贫穷的人。
有人指责他说:“为什么向人讨钱来做好事?”裴楷说:“破费有馀的来补助欠缺的,这是天理” 19、【原文】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无以德掩其言!” 【译文】王戎说:“太保处在正始年代,不属于擅长清谈的那一类人。
等到和他谈论起来,原来义理清新深远他不以能言见称,恐怕是崇高的德行掩盖了他的善谈吧!” 20、【原文】王安丰遭艰,至性过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濬冲必不免灭性乏讥” 【译文】安丰侯王濬冲在服丧期间,哀毁之情超过一般人。
中书令裴楷去吊唁后,说道:“如果一次极度的悲哀真能伤害人的身体,那么浚冲一定免不了会被指责为不要命” 21、【原文】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
【译文】王戎的父亲王浑,很有名望,官职做到凉州刺史王浑死后,他在各州郡做官时的随从和旧部下,怀念他的恩惠,相继凑了几百万钱送给王戎做丧葬费,王戎一概不收 22、【原文】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布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
当时以为美事 【译文】刘道真原来是个罚服劳役的罪犯,扶风王司马骏用五百匹布来替他赎罪;不久又任用他做从事中郎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值得称颂的事 23、【原文】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
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译文】王平子、胡毋彦国等人都以放荡不羁为旷达,有时还有人赤身露体乐广笑着说:“名教中自有令人快意的境地,为什么偏要这样做呢!” 24、【原文】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
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床头,心丧终三年。
【译文】郗鉴在永嘉丧乱时期,住在家乡,生活很困难,经常挨饿乡里因为他德高望重,便大家轮流供他饭吃郗鉴经常带着哥哥的儿子郗迈和外甥周翼这两个小孩去吃乡里说:“各家自己也穷困挨饿,只是因为您的贤德,想合伙接济您就是了,恐怕不能兼顾两个小孩。
”郗鉴于是便单独去吃,吃完后总是两个腮帮子含满了饭,回来便吐出给两个小孩吃后来都活了下来,一起到了江南郗鉴死时,周翼正任剡县县令,他辞职回去,在郗鉴灵床前尽孝子礼,寝苫枕块,守孝足足三年 25、【原文】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
因辍己之炙而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译文】顾荣在洛阳的时候,一次应邀赴宴,发现上菜的人有想吃烤肉的神情,就把自己那一份让给了他。
同座的人都笑话顾荣,顾荣说:“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这种道理呢!”后来遇上战乱过江避难,每逢遇到危急,常常有一个人在身边护卫自己便问他为什么这样,原来就是得到烤肉的那个人 26、【原文】祖光禄少孤贫,性至孝,常自力母炊爨作食。
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饷之,因取为中郎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轻于五羖之皮邪!” 【译文】光禄大夫祖纳少年时死了父亲,家境贫寒,他生性最孝顺,经常亲自给母亲做饭平北将军王义听到他的好名声,就把两个婢女送给他,并任用他做中郎。
有人跟他开玩笑说:“你也就值两个婢女”祖纳说:“百里奚又何尝比五张羊皮轻贱呢!” 27、【原文】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胡威之清,何以过此!”即启用为吴兴郡。
【译文】周镇从临川郡解任坐船回到京都,还来不及上岸,船停在青溪渚丞相王导去看望他当时正是夏天,突然下起暴雨来,船很狭窄,而且雨漏得厉害,几乎没有可坐的地方王导说:“胡威的清廉,哪里能超过这种情况呢!”立刻起用他做吴兴郡太守。
28、【原文】邓攸始避难,于道中弃己子,全弟子既过江,取一妾,甚宠爱历年后,讯其所由,妾具说是北人遭乱;忆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业,言行无玷,闻之哀恨终身,遂不复畜妾 【译文】当初邓攸躲避永嘉之乱,逃难江南,在半路上扔下了自己的儿子,保全了弟弟的儿子。
过江以后,娶了一个妾,非常宠爱一年以后,询问她的身世,她便详细诉说自己是北方人,遭逢战乱,逃难来的;回忆起父母的姓名,原来她竟是邓攸的外甥女邓攸一向德行高洁,事业有成就,言谈举止都没有污点,听了这件事,伤心悔恨了一辈子,从此便不再娶妾。
29、【原文】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
【译文】王长豫为人谨慎和顺,侍奉父母神色愉悦,克尽孝道丞相王导看见长豫就高兴,看见敬豫就生气长豫和王导谈话,总是以谨慎细密为本王导要去尚书省,临走,长豫总是送他上车长豫常常替母亲曹夫人收拾箱笼衣物长豫死后,王导到尚书省去,上车后,一路哭到官署门口;曹夫人收拾箱笼,一直把长豫收拾过的封好,不忍心再打开。
30、【原文】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至交,不宜说之” 【译文】散骑常侍桓彝听到有人谈论竺法深,就说:“此公素来有名望,而且受到前辈贤达的赏识、赞扬,又和先父是最好的朋友,不该谈论他。
”
31、【原文】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译文】庾亮驾车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告诉他,叫他把马卖掉。
庾亮说:“卖它,必定有买主,那就还要害那个买主,怎么可以因为对自己不利就转嫁给别人呢!从前孙叔敖打死两头蛇,以保护后面来的人,这件事是古时候人们乐于称道的我学习他,不也是很旷达的吗!” 32、【原文】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译文】光禄大夫阮裕在剡县的时候,曾经有过一辆很好的车,不管谁向他借车,没有不借的有个人要葬母亲,心想借车,可是不敢开口。
阮裕后来听说这件事,叹息说:“我有车,可是让别人不敢借,还要车子做什么呢!”就把车子烧了 33、【原文】谢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译文】谢奕做剡县县令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犯了法,谢奕就拿醇酒罚他喝,以至醉得很厉害,却还不停罚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穿一条蓝布裤,在他哥哥膝上坐着,劝告说:“哥哥,老人家多么可怜,怎么可以做这种事!”谢奕脸色立刻缓和下来,说道:“你要把他放走吗?”于是就把那个老人打发走了。
34、【原文】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译文】太傅谢安非常敬重褚季野,曾经称颂说:“褚季野虽然口里不说,可是心里明白是非,正像一年四季的气象那样,样样都有” 35、【原文】刘尹在郡,临终绵惙,闻阁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外请杀车中牛祭神,真长答曰:“丘之祷久矣,勿复为烦!”。
【译文】丹阳尹刘真长在任内,临终奄奄一息之时,听见供神佛的阁下正在击鼓、舞蹈,举行祭祀,就神色严肃地说:“不得滥行祭祀!”属员请求杀掉驾车的牛来祭神,刘真长回答说:“我早就祷告过了,不要再做烦扰人的事!”
36、【原文】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译文】谢安的夫人教导儿子时,追问太傅谢安:“怎么从来没有见您教导过儿子?”谢安回答说:“我经常以自身言行教导儿子”。
37、【原文】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 【译文】晋简文帝任抚军大将军时,所坐床榻上的尘灰不让拂拭,看见上面有老鼠爬过的痕迹,反而认为很好。
有位参军看见老鼠白天爬出来,就用手板把它打死了,简文帝露出很不高兴的神色下属便来弹劾这位参军,简文帝说:“老鼠被打死尚且不能令人忘怀,现在又因为老鼠而伤害到人,岂不是更不应该了吗?” 38、【原文】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
人问:“痛邪?”答曰:“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是以啼耳”宣洁行廉约,韩豫章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韩后与范同载,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人宁可使妇无裈邪?”范笑而受之。
【译文】范宣八岁那年,有一次在后园挖菜,无意中伤了手指就大哭起来别人问道:“很痛吗?”他回答说:“不是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因此才哭呢”范宣品行高洁,为人清廉俭省有一次,豫章太守韩康伯送给他一百匹绢,他不肯收下;减到五十匹,还是不接受;这样一路减半,终于减至一匹,他到底还是不肯接受。
后来韩康伯邀范宣一起坐车,在车上撕了两丈绢给范宣,说:“一个人难道可以让老婆没有裤子穿吗?”范宣才笑着把绢收下了 39、【原文】王子敬病笃,道家上章,应首过,问子敬由来有何异同得失子敬云:“不觉有馀事,唯忆与郗家离婚。
” 【译文】王子敬病重,请道家主持上表文祷告,本人应该坦白过错,道家问子敬一向有什么异常和过错子敬说:“想不起有别的事,只记得和郗家离过婚” 40、【原文】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馀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
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 【译文】殷仲堪就任荆州刺史以后,正遇上水灾歉收,吃饭通常只用五碗盘,除外没有其他荤菜;饭粒掉在盘里或坐席上,马上捡起来吃了。
这样做,虽然是想给大家做个好榜样,也是因为他的本性质朴他常常告诫子侄们说:“不要因为我担任一个州的长官,就认为我把平素的生活习惯抛弃了,现在我的这种习惯并没有变贫穷是读书人的常态,怎么能做了官就丢掉做人的根本呢!你们要记住我的话!”。
41、【原文】初,桓南郡、杨广共说殷荆州,宜夺殷觊南蛮以自树觊亦即晓其旨尝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复还,内外无预知者意色萧然,远同斗生之无愠时论以此多之 【译文】当初,南郡公桓玄和杨广一起去劝说荆州刺史殷仲堪,认为他应该夺取殷觊主管的南蛮地区来建立自己的权力。
殷觊也马上明白了他们的意图一次趁着行散,随随便便地离开了家,便不再回来,里里外外没有人事先知道他神态悠闲,和古时候的楚国令尹子文一样没有怨恨当时的舆论界就因为这事赞扬他 42、【原文】王仆射在江州,为殷、桓所逐,奔窜豫章,存亡未测。
王绥在都,既忧戚在貌,居处饮食,每事有降时人谓为试守孝子 【译文】仆射王愉任江州刺史时,被殷仲堪、桓玄起兵驱逐,逃亡到了豫章,生死未知他的儿子王绥在京都,听到消息,便面容优愁,起居饮食,每一事都有所降低。
当时的人把他称为试守孝子 43、【原文】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
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译文】南郡公桓玄打败荆州刺史殷仲堪以后,逮捕了殷仲堪的将佐十来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里面。
桓玄向来待企生很好,当他打算杀掉一些人的时候,先派人去告诉企生说:“如果向我认罪,一定免你一死”企生回答说:“我是殷荆州的官吏,现在荆州刺史逃亡,生死不明,我有什么脸向桓公谢罪!”绑赴刑场以后,桓玄又差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
企生答道:“过去晋文王杀了嵇康,可是他儿子嵇绍却做了晋室的忠臣;因此我想请桓公留下我一个弟弟来奉养老母亲”桓玄也就按他的要求饶恕了他弟弟桓玄原先曾经送给罗企生母亲胡氏一领羔皮袍子;这时胡氏在豫章,当企生被害的消息传来时,当天就把那领皮袍子烧了。
44、【原文】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馀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 【译文】王恭从会稽回来后,王大去看望他看见他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子,便对王恭说:“你从东边回来,自然会有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给我”王恭没有说什么王大走后,王恭就拿起所坐的那张竹席送给王大自己既没有多余的竹席,就坐在草席子上。
后来王大听说这件事,很吃惊,对王恭说:“我原来以为你有多余的,所以问你要呢,”王恭回答说:“你不了解我,我为人处世,没有多余的东西” 45、【原文】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译文】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
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报应 46、【原文】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服,竟日涕泗流连,见者以为真孝子 【译文】仆射孔安国任晋孝武帝的侍中,幸福地得到孝武帝的恩宠礼遇。
孝武帝死,当时孔安国任太常,他的身体一向瘦弱,穿着重孝服,一天到晚眼泪鼻涕不断,看见他的人都认为他是真正的孝子 47、【原文】吴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阳郡后遭母童夫人艰,朝夕哭临及思至,宾客吊省,号踊哀绝,路人为之落泪。
韩康伯时为丹阳尹,母殷在郡,每闻二吴之哭,辄为凄恻语康伯曰:“汝若为选官,当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韩后果为吏部尚书大吴不免哀制,小吴遂大贵达 【译文】吴道助和吴附子兄弟俩住在丹阳郡官署的后面遇上母亲童夫人逝世,他们在早晚哭吊以及思念深切、宾客来吊唁时,都顿足号哭,哀恸欲绝,过路的人也因此落泪。
当时韩康伯任丹阳尹,母亲殷氏住在郡府中,每逢听到吴家兄弟俩的哭声,总是深为哀伤她对康伯说:“你如果做了选官,应该妥善照顾这两个人”韩康伯也和他们结成知己后来韩康伯果然出任吏部尚书这时大吴已经死了,小吴终于做了大官,非常显贵。
END
往期回顾 ◀万万没想到!“五十步笑百步”也是一个成语!讲了什么故事?◀刻舟求剑的故事,10个道理要明白◀孙悟空的师傅是谁?不止唐僧◀武松打虎的故事◀勾践是怎么死的?真的与吴王夫差有关吗?◀狼心狗肺的故事
◀造纸术是哪个朝代发明的?跟蔡伦真的有关系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