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艺术(语言的艺术作文1500字左右)
新闻作品是新闻传播者审美意识的物化形式,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者根据受众共同兴趣体现有机统一的真、善、美审美意识的过程。
新闻作品是新闻传播者审美意识的物化形式,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者根据受众共同兴趣体现有机统一的真、善、美审美意识的过程 “在新闻写作中,每个人都具有艺术家的本质和追求,他们都努力为新闻作品带来美感”传播是一种基本的新闻体裁,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
作为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报道的主要文体,其审美价值在于新闻传播者的审美意识和受众对传播作品的欣赏 审美需要两者的有机统一个人传播是以报道新闻人物的事迹或活动、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为主要内容的传播方式 它在通信类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人物通讯文笔细腻,描述事实详尽 它们常常与讨论和抒情结合在一起 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精神境界得到充分展现 因此,它们比字符消息更长且不太及时 正因为如此,它比文字信息具有更高的审美要求作为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全国性报纸,《人民日报》以其高质量的采编能力赢得了大批海内外读者的信赖。
典型文字传播一直是人民日报宣传报道的主要文本格式 长期以来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引导、宣传、鼓励、警示作用 同时,它也从更高的视角塑造了新闻人物形象,准确地提炼了新闻语言,因此作者的审美意识和作品中体现的审美原则更具有借鉴价值。
1、选择恰当的新闻事实塑造新闻人物形象季水和先生曾在《新闻美学》中明确指出,新闻事实本身也包含图像,因为事物和人是密切相关的 社会生活中,既没有脱离事实的人物,也没有脱离人物的事实 新闻作品无论报道事实还是描写人物、人物、事件,都不能截然分开。
写人就必须叙述,写人就必须写人 新闻事实是新闻图像的基础 成功新闻作品中描述的人物并不是抽象的 它们以大量事实为基础,并用事实来塑造形象人物传播展现了人物与事件之间的联系,即人物在事件中的特殊价值和影响力以及公众关心的人物背后的故事。
因此,人物传达的形象美就体现在作者能否正确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关系1、选取最典型的事件塑造新闻人物形象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高层人物,都会在不同方面产生特殊的社会影响力,也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 因此,根据人物的新闻价值来选择的新闻事件,一定是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事件。
该事件必须是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例如,一篇描述医学界名人的简讯——《王宁生的多重角色》是《人民日报》的专访 全文主要介绍了一位医学领域的重要人物对其工作领域的贡献 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王宁生在中医界很有名气,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的‘三回国’:第一次回国,他放弃了差点拿到的博士学位;第二次回国,他他放弃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第三次放弃了德国国家禁毒所向他发出的正式邀请……其实,三次回国都有一个结局。
宁生的妻子米穗清教授也曾在澳大利亚留学,也可以在澳大利亚工作,获得了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王教授回国后给妻子打了电话,两人在电话中承诺绝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回国了所以米教授也回到了祖国,现在从事生化药物研究。
”笔者选取王宁生教授的三次回国,重点强调妻子跟随他回国的事例,体现了王宁生报效国家的情怀和对所从事医疗事业的热爱他妻子的电话让我们有一种团结的感觉 一名医务工作者回国创业的决心 这就为下面要展开的王宁生的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
2、找到正确的表达角度,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找到正确的表达角度,把握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将人物的性格和细节尽可能融入到事件中,使文章可读性强,人物平易近人 尤其是对高层人物的专访,选择合适的角度来塑造人物形象就显得尤为重要。
《母亲节与母亲对话——专访香港特别行政区临时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 这本人物通讯的主角是一位在香港政界备受关注的女性 如何让这样的政治人物变得可亲可敬呢? 呢绒? 笔者选择“母亲节与母亲对话”的视角 值此母亲节之际,作者讲述了这样一位不平凡的女人和一位母亲的故事,尤其是她捐肾救女儿的故事,让人感受到……一个意志坚强、充满爱心的女人。
这样,政客们也展现出了他们和蔼可亲的一面,文章的可读性也大大增加3.引用最有表现力的人物语言引用最富表现力的人物语言,是最直接展现新闻人物形象美的方式 人物交流中的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情感、气质、性格的具体体现,必须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红星照耀我长征——采访95岁红军老战士寇延庆》一文中,主人公寇延庆曾被朱德总司令枪口救过一命 文革期间,老人仍不肯改造 初心和坚定的信念 作者具体描述了这一点:“‘如果不是朱老师在关键时刻救了我的命,我就不可能活到今天,我也不可能接受您现在的采访。
” 寇先生冲我们笑了笑,语气明朗 又不失幽默”作为一名95岁的红军老兵,他说这句话时的自豪和乐观可见一斑2.在新闻写作中展现人物沟通的语言美新闻作品的语言美是指新闻作品的语言审美属性和审美价值 人物传播中的人物及相关事件是通过新闻语言来呈现的。
因此,掌握语言运用技巧才能更好地描写人物 ,发挥着重要作用1、用线条画和零度修辞来描写人物,慎重使用形容词由于新闻的特点,新闻作品的语言美并不是通过华丽的修辞来体现的 与文学作品不同,它是可以合理想象、夸张、类比的。
人物传达作品在运用语言时,不仅要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本来面貌,还要用文字将作者的审美意识顺利地传达给读者 白描和零度修辞是表现人物特征的好方法一方面,形容词的选择要尽可能谨慎,甚至少用 因为形容词往往带有作者的主观情感色彩,反映了作者的主观意识。
另一方面,如果不使用形容词,怎么能具体、准确地描述一个人物呢? 在《深度写作》一书中,作者曾提出“零度修辞”和纯文本写作的概念 笔者指出,在新闻写作中,其实存在一种可能:文本基本上只表达其记录意义,而隐藏其评价意义,利用事实的真实记录方式来获得意义上相对中性的文本。
……零度修辞就是尽量不添加任何主观意见和有意的言语 使用这种修辞方法时,新闻话题本身往往就具有很强的修辞性,因此从文本的表面来对待,就会使文章的意思变得清晰 非常好的表现 这种零度修辞、纯文字的写作方式,特别适合文字交流。
我们看一下人民日报时事通讯《有事必有扭转局面》中的一句话:“溅起的浪花打湿了将军的衣服,随从拉着将军想后退,将军却一动不动”整句话没有一个修辞形容词,但这位临危不乱、勇敢从容的将军形象已经浮现在页面上。
可见,具体准确的描述比空洞华丽的描述更能立体地呈现人物形象,在语言上也更加优美、更有冲击力2.具体、准确,避免使用模糊、笼统的词语人物沟通需要对人进行详细、深入的报道,因此语言表达必须具体 同时,文字传播也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做到语言表达准确。
少用模糊和笼统的词语 文章中尽量不要使用“不久前”、“最近”等一般时间概念; 不要使用“很多”、“很少”、“可能”、“也许”等含糊不清的词语 措辞必须准确、真诚,才能达到对人物的具体描述《人民日报》时事通讯《贡献中国》讲述了广西华利集团董事长李显明14年的创业经历。
其中一段写道:“为了今天的事情,李显明忙着跑来跑去,摔断了一条腿,断了两根肋骨,做了三场大手术,身上留下了六个洞,但李显明说,‘值得’” ’”如果将这段文字简单地换成“为了今天的事业,李显明忙着奔波,努力工作,多次受伤却坚持工作……”相比之下,原文中的具体数字和事实更有说服力,人物形象也更加生动。
3.语言简洁凝练,富有个性和美感虽然文字传播比新闻长得多,但随着新闻的运作,它们也需要简单、简洁的语言 通俗简洁,就是用常用词来解释,不用生词、生僻词 同时,考虑词语和句子,删除多余的词语,如(长期)夙愿、平均每(人)、主要演员(玩家)等,避免意义重复的词语。
新闻作品中的语言在通俗、简洁的基础上,既能刻画人物、抒发情感,又能体现作者的写作风格,使新闻语言富有个性和美感比如《燃烧智慧与激情——缅怀“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语言风格就具有独特的个性美李阳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他将自己探索和总结的英语快速突破方法命名为“李阳·CLIZ”,英文为“STONE·CLIZ”,正如人们所说的“疯狂英语”。
STONE CLIZ,发音为Kriz,是变形、CRAZY(疯狂)的意思;Ke是克服、征服的意思;站、站稳、站起来;这里,这里STONE·CLIZ像石头一样顽强、坚定,尽管困难重重地站在这里,有一种疯狂的感觉,却没有疯狂的意思。
……这就是李阳的精神这是一种意志和品格这是燃烧的智慧和激情!本通讯中的新闻人物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就是疯狂和激情,因此文章也采用了凸显人物个性和激情的语言风格参考①季水和:《新闻美学》[M]. 新华出版社,2001。
②胡欣:《新闻写作》[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③周雷:《深度写作》[M].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④彭立勋:《现代美学思想》[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⑤秦光龙:《新闻艺术新探索》[M].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