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手简谱(水手简谱视唱)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4-06

纪念费承铿先生去世十周年

水手简谱(水手简谱视唱)

 

本篇是“纪念恩师费承铿音乐教育叙事”之第54篇推文,是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两位研究生写的最后附有吴跃华先生自去年4月以来组织发布的五十余篇文章链接,供感兴趣的朋友收藏和查看今天是费承铿先生去世十周年纪念日,为此,本文末收录费先生自己创作的《小桥流水》一歌乐谱,并附郭媛女士回忆当年费老师辅导他们演唱的经过。

希望大家继承费老遗志,勇担时代大任用青春与汗水,续写新时代的荣光!---本报编辑部不忘初心方始终 诲人不倦满芬芳--致敬费承铿先生沈惠月,07级研究生一直以来,每每看到有关费老师的文章时,都想写点什么,但却迟迟不敢动笔,一是不敢回忆,与恩师间的点点滴滴早已随着那一滴眼泪长存心中;二是怕自己写不好,因为文字太过单薄,无法描绘出恩师在我心目中的伟岸形象。

我相信这一切都是缘分,在人生的众多岔路口中,我选择了学音乐,选择了徐师大,结识了我的恩师费承铿先生,他是我这一生最尊敬、最崇拜的老师,没有之一我们都喜欢称呼他“费爷爷”,因为他已年过花甲,但他从未缺过一节课,也从未迟到过。

不过学生时代的我当着老师的面可不敢这么称呼他,记得有一次去他家里上课,因为学费问题和他发生了争执,老师执意不收我的学费,我很着急,任凭我怎么说怎么做,老师就是不收,情急之下一声“费爷爷”脱口而出,我略显紧张地看向老师,只见他依然是笑眯眯地看着我。

我记得大学时只有费老师的即兴伴奏课座无虚席,上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课堂上常常爆发雷鸣般的掌声依然记得,老师第一次注意到我是在一次还课时,那节课学的是《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我还完课老师笑眯眯地点点头问我:“有没有看原谱?”我答:“没有。

”也许就是那时,就注定了我们这一生难解的师生情缘之后,我便经常跟随老师的脚步,老师带我去汉韵合唱团,那里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对我都十分喜爱,而他们所诠释的对音乐的热爱、学习的严谨和合唱的凝聚精神也深深感动着我。

记得有一次跟随合唱团去南京参加比赛,当时演唱的曲目正是老师所创作的获徐州市五个一工程奖和江苏省五星工程奖的《大风歌》比赛前一天晚上,指挥和我说要临时改调,我当时只有费老师编写好的钢琴伴奏谱(五线谱),并没有合唱谱,(费老师为他创作和改编的所有合唱作品都编写了钢琴伴奏谱,在我担任汉韵合唱团伴奏期间,没有弹过即兴伴奏。

)虽然现场移调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因为时间太紧,第二天就要比赛了,我还是有些紧张,可第二天等我一觉睡醒,费老师带着新调的钢琴伴奏谱出现在了比赛现场,我欣喜若狂,视奏对我来说那就是小菜一碟,心理的焦虑顿时一扫而空。

在那个信息技术还不是特别发达的年代,费老师就是这样非常细致地考虑着每一件事,照顾到每一个人在合唱团的这些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在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为我以后的合唱指挥工作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工作后所带的合唱队伍在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每次获奖后,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念一句“谢谢您,费爷爷!”。

能成为费老师的研究生是我毕生最大的荣耀,三年的严寒酷暑在老师家的那个小琴房里,我们师徒二人所经历的每一个场景,都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老师毫不吝啬地将他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了我,这是我一生及其宝贵的财富老师对我的请求可以说是有求必应,有声乐老师找我弹音乐会伴奏,没有伴奏谱,于是我就自己写,(毕竟是音乐会,不能太过即兴)老师知道了,不仅帮我修改,还为我用电脑制作五线谱,打印好给我。

我想参加歌曲创作大赛,写了一首作品,又去找老师求助,老师认真地帮我修改,跟我讲歌曲创作技巧作品修改好后,我又犯难了,该如何制作简谱呢?那时好像还没有简谱制谱软件,我一脸求助地看向老师,他略带神秘地朝我笑笑,带我到电脑前,只见他打开了word,我更加疑惑了,难道用word就能制作简谱了?老师一步步给我讲解,先在word里打出所有简谱里的数字,但是要按照节拍计算好每一个数字之间的距离,比如:。

在这段曲谱里,只有数字、小节线、歌词是电脑打出来的,这样基础谱面就算制作好了,下一步打印出来,然后在上面手绘连线、复点、渐强减弱、反复等一系列的记号,最后再用电脑扫描,一张完整的曲谱就制作完成,而且简直同印刷版一模一样,我对老师这一系列操作简直叹为观止,因为老师已经非常熟练,整个过程耗时并不长,从此,我又练就了老师的一个绝技。

准备毕业论文时,在为选题发愁,我只是很随意地自言自语“写什么好呢?”第二天,老师就把选题甚至连提纲都一并给了我,他让我写王志信老师的钢琴伴奏分析,我一看目瞪口呆,哪有老师会把论文提纲都列好了给学生的?费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老师,有一天我兴冲冲地告诉他联系上了王志信老师准备假期去北京采访,结果第二天他又把采访王志信老师的问题发给了我,在费老师这一路指引下,我的毕业论文很快便完成了,几乎没费什么力气。

研二快结束时,老师跟我说:“下学期本科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课由你来带吧!”我一听瞬间石化,我哪行啊,我只是带过一些钢琴家教课,但即兴伴奏这种“大规模”的课程我可想都没敢想,我立刻表示不能胜任,可老师却依然笑眯眯地说:“没关系,有我在。

”只简单一句就让我非常安心可暑假快结束时,有个企业找到我想请我去给他们排合唱,但是比赛时间已是开学后第二周,如果我答应就不能按时回校上课,于是又电话给老师求助,老师二话没说,当即表示非常支持我去排合唱,前两周的课程他先“替”我上。

那次合唱我所带的团队获得了一等奖,也正是因为这次合唱,我毕业后被该企业人才引进但是我回校后又开始胆怯了,“费老师,前两周的课是您上的,大家可都见识过您的风采了,再换我能行吗?”老师依然笑眯眯地回答:“能行,能行!”此后每节课上课前,老师都非常详尽地给我讲解如何备课,带着我准备备课笔记,当我第一次独自站在讲台,同样也听到学生们震耳的掌声时,我内心无比感谢老师,我深知,是老师成就了我!。

毕业后,因为自己没有从事教育事业,怕老师觉得遗憾、惋惜,一直没敢回去看望老师,但只要有老师在,就是我莫大的精神支柱,因为我知道在不远的地方有老师守护着我,我有任何困难都可以向他求助,我可以想象老师那瘦小的身板每天骑着三轮车奔波在各所院校的情景,可谁知这一别竟成了永远。

人生如果有早知道……在我研二暑假时,费老师曾为了我工作事情写过一封推荐信,当时的我并不知情,多年后,从吴跃华老师口中得知此事并看到这封信时,我再也忍不住对老师的思念,痛哭不已老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像对自己的孩子一般爱着、呵护着,尽他的全力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奉献一切!。

费承铿老师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老师李娟 09级研究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如费老师这般配称为“教师”的人越来越稀少了,以后在音乐学院风雨无阻骑着电动三轮车来授课的老人只能成为永恒的回忆了,数十年后当他亲手创建的音乐学院越来越辉煌时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记得他是由这样一个瘦弱又时时刻刻充满激情的老者一手托出来的!

李娟

初识费老师是二十年前攻读函授本科的时候,彼时的我是一个没心没肺,意气风发,我行我素地有为青年,因为自己一向马虎,竟然把函授时间漏掉一次,第二次当我兴高采烈地在费老师的课上迟到时,他很严肃地把要坐到座位的我揪住,认真地问我:“你是不是第一次来上我的课?”我茫茫然点点头!又问:“你留给函授点的电话是不是都过期了?”我先茫茫然点头,又茫茫然摇头!他说:“我把电话打到你办公室,提示说停止使用了;又把电话打到你们校长室,提示说是错误的,你到底留的什么联系方式?”当时我站在教室中间尴尬不已,如果有个桌子可以让我钻进去,我肯定会毫不犹豫。

这个老人给我太大的震撼了,大家都知道函授就是来混个文凭,所有的老师授课都是来混混我们,当我们抱着虔诚的态度来学习时,看到老师这样不负责任,自己也比较敷衍了,这个老人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什么叫老师!后来我很认真地修完了他的课,他很认真地给我们一个个上台考试,当我流畅地弹完乐曲的即兴伴奏并得了一个很高的分数,我心中对他充满了无限的感激!第二次跟他接触是函授本科毕业时,当时我和南艺一个好朋友写了同一个毕业论文题目《论奥尔夫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因为题目选择过大当时函授的所有老师都不愿意做我的导师,因此费老师成为了我的导师,我因祸得福成为他函授的亲学生,他在论文写作上从我的角度提了很多实际的建议,使我受益匪浅!当论文顺利答辩结束时我给费老师提了一些建议:“音乐院校里面的音乐教育和基层的音乐教育是极其脱节的,我们在音乐院校学习的东西在基层一点点都用不到,基层学校不要说钢琴,连全身运动的风琴都没有!所有的基层音乐老师都被领导漠视,音乐教育得不到应有的地位!”我记得费老师当时的表情是思索的,因为我从不擅长给别人提建议,所以当时一下子觉得很唐突,心里立刻很忐忑不安!但是费老师很认真地做了笔记,又询问了我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后来地后来,江苏省教育厅有一个免费给每个学校配钢琴的工程,我不知道费老师做了多少努力,但是我知道为了阻止音乐院校的招生黑暗,他在担任音乐系主任的时候就为江苏省艺术统一招生奔走,当这件事开始运转实施的时候他却被有心之人挤下院长的位子,当别人为官为政为自己谋利益的时候,他利用音乐学院院长这个职位为所有学音乐和从事音乐工作的人做了多少好事?

后来在攻读研究生的时候,当我看着费老师拎着他破旧的麦克音响出现在教室的时候我当时就震撼了,下一刻心里立即被狂喜占领了,彼时费老师是被学校返聘的外聘教授,但是他一如既往地坚持他的“费氏”风格!费老师最擅长的是即兴伴奏,第一堂课当他弹奏《松花江上》时,我们完全感觉不到那是一首即兴伴奏曲子,而是一首完整地有引子,有慢板,有华彩,有结尾的钢琴曲!他让我们感受到这首歌曲作曲者当时的愤慨。

宁静时男耕女织地恬淡,日寇入侵时妻离子散地绝望,一曲下来所有同学起立欢呼给他鼓掌!当他弹奏通俗歌曲《水手》,我们立刻感受到波涛起伏地大海,快乐地水手勇敢的心!一曲落下当他离开钢琴时又恢复成一位普普通通,颤微微的老人!他会用图画来表示《天鹅》,把所有五线谱连接起来就是一只展翅地美丽天鹅;他会用我们不太能听懂地南京普通话告诉我们他曾经地梦想和一生坚持地信念;他会用他一生音乐教育的宝贵经验努力传授给我们难得的间接经验;他会用他那只不太响地麦克告诉我们音乐教育的范畴很大很大,需要我们付出毕生地努力也无法达到最高殿堂……。

有一次上课他无意中提到要去徐州市给一个全省音乐教师优质展示课做特邀嘉宾,下课后我很忐忑地跟他委婉表示我想去跟着学习一下,看看人家上课的内容和形式,他很爽快地同意了,让我等他电话!要知道他几乎从来不用手机,打个电话也很费劲,我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用很大的字写好交给他的时候就忐忑地等待,晚上十点他给我打电话让我第二天跟他一起去彭城饭店听课,当时兴奋地半夜没睡,第二天当我到的时候费老师已经在门口等我了,我没有邀请函直接跟着他大模大样地进了会场,坐在后面看他认真地听课评课心中充满了感动和骄傲,我知道他是看我很好学地态度上帮我一把,也能感受到一位老者对我的殷殷期望。

后来回到学校跟他讨论了一些上课的细节,设计环节和感想,他很认真地邀请我选择做他的研究生,他说我在基层音乐教育第一线授课多年,有来自最宝贵地第一手资料,再加上理论做支撑,会对基层音乐教育做出很大贡献的!但是被我很武断地拒绝了,因为我还是喜欢研究民族音乐中的古筝,我上研究生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古筝,彼时成为一名资深古筝授业者是我的追求和梦想,我甚至都不忍看到他眼睛里的失望就匆忙告别了,这件事让我后来的日子每每想起总是愧疚不已,现在更是报憾终生了!我现在想说:“费老师,虽然我没有做您的研究生,但是我一直按照您的教育思想对待我的学生,不是为了传授乐曲而教学,而是为了传授音乐文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拓学生的想象力而教学,让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成为学生生活的常态!”。

无论谁的音乐会,即使是学生们的小型音乐会只要给他下请帖,他都会很尊重地出现在马可音乐厅,打着领带穿着整洁地衣服认真地倾听,报以尊重的掌声,不若某些自以为是者眼高手低地听完后肆意地批评,或者某些大牌者任演出者跑断腿发送请帖也从不出场!从此再也看不到这位瘦弱地老者淡定地出现在马可音乐厅,对每个演奏者报以谦和鼓励的微笑了;再也看不到他骑着破旧的电动三轮车颤微微地出现在音乐学院的大楼前,面对一辆辆宝马,奔驰依然安然若素地停好他的电动三轮车去给我们上课了;再也看不到一起吃饭时一位慈祥的老者拿着自备的花雕请大家一起品尝了;他再也不用面对因为对他嫉妒从而只要在大的公共场合就不放过一切机会对他打击的个别领导,每当那个时候我都想站起来替他说话,可惜人微言轻,但是费老师很坦然地态度会让某些领导更加恼羞成怒,每每想起这个就会心疼与敬佩具备;再也见不到所有的学生,不管桀骜不驯者,还是调皮捣蛋者见到他都恭恭敬敬地叫他“费爷爷”了,但是他是我们永远的“费爷爷”!我敬爱的老师,在您身上我学到了沉淀的力量,静是为了更好地强;我敬爱的老师,在您身上我学到了音乐博大精深的范畴,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我敬爱的老师,在您身上我感受到了高尚的品格,使我心灵得到了更好的净化;我敬爱的老师,在您身上我感受到做人的不卑不亢,知道了追求和信念是需要付出毕生的努力!……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做一个心灵纯净,有梦想,有追求的音乐工作者!我们都是他随手帮助的学生,或许他早就忘记我们的名字,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他的崇拜和敬爱,一个人的品质才是一生的财富,他高尚的人品折射着温暖的人性光辉,争取成为他那样的人!这是纪念费老师最好的方法!在他的影响下我慢慢地沉淀下来返璞归真,碰到不公平地事情也不去解释,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的,一位好老师就是一座风碑,一湾清泉,一座灯塔,可以把他的光辉折射到很多人身上!生命中总有一些人和事,我们选择默默承受,有时,大爱是无言的,选择让恩师安静而去,反而对他是更大的尊重。

不争,也有属于他的世界,而且是很宽广的世界!来信留言蒋艺(07届本科,后本校研究生):尊敬的吴老师,我是您以前的学生蒋艺,您可能不记得我了,但是我上过您的乐理课,您可能不记得我了,那时您在课堂上问了一道乐理题,问谁会做,我当时不敢举手,下课后我就来找你,告诉你我会,那时您还夸我,想想那时候的我真的很天真。

对于费承铿老师,我很庆幸曾经上过他的即兴伴奏课,当时我们科文的学生没几个能选上他的课,我当了回旁听生,也就是那几节课,我才有了现在的工作,对于费老师,我了解不多,但他确实是一名难得的音乐老师在我的印象中,他很严格,对学生严格对自己也很严格。

从大学一开学我们去马可音乐厅听讲座,他的讲话是那么的犀利,没有冠冕堂皇的客套,没有虚荣的吹夸,他就开始对我们说了很多当代学生的问题,例如学习态度问题、演奏时的习惯问题、以及将来的就业状况那时我感到他那么严肃,可是真当自己进入到大学生活,我才知道当代的大学生太需要听听这样的话了。

懒散,堕落,叛逆是我们这代人,尤其是师范类音乐学院学生的通病直至今日费老师的话朴实而有力萦绕在我的耳边如果我们这代大学生不是因为文化成绩差,而只把音乐当成跨进大学校门的敲门砖而选择音乐的话,我们应该是热爱音乐的,尤其该知道音乐教育的分量。

时代变了,物价上涨了,很多老师的小课费都涨价了,在音乐学院,除了依靠自己的努力外,毫无疑问还得花点代价很多学生想学钢琴和即兴伴奏,可是老师的课时费好贵,对于向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真的很贵只有费老师的课时费还是从前的价,听钢琴专业的学生说:听费老师说自己不好意思涨价,都是自己的学生,就算了。

想到费老师的穿着打扮,总是那么的平凡,没有品牌的标识,像一个普通的老人一样,一样的笑容,一样的眼神平时上下班都是骑着一辆普通的小电瓶三轮只有在教育上他讲究,讲究的那么多,生活上是那么的平凡,和其他的音乐老师相比,他像是一个没有“品位”,没有“档次”的老师,可是他的教育质量却无人能比。

现在自己当了老师,我自问自己做不到费老师那样的对于音乐教育事业的热情,可是他对音乐的认真、严谨,让我受用至今我们活在当代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尚拥有像费老师这样一辈无私的老师,可是我们也可悲,处处充满诱惑,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多会急功近利,真正静下心来做事的人太少。

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用,可能文中一些言语较为偏激,但实为自己心中所想,希望吴老师天天都开心,身体健康匿名作者:费老师是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带我们音乐教育学,有一次给我们弹奏《松花江上》,也许由于年龄大了,手都有些抖了,甚至会碰错个别音,但是这些都不能影响他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音乐只有把人带到它所应该有的境界才是好的音乐,听费老师弹奏的《松花江上》前半段犹如看到了中国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后半段看到了妻离子散的悲惨无奈,不自觉被打动地潸然泪下。

费老师的谦和让我们常常会仰视他高贵的人格魅力,看音乐会无论大小,总是正装出席,对演奏者充分尊重,他总是说别人多么多么地了不起,从来不提及自己的辉煌,一辆电动三轮车常年风里来雨里去,比宝马还要来得自在,对待任何人都抱有一种“低到尘埃里”的态度,大是大非面前不卑不亢,他瘦小的身躯里蕴藏的强大的内心世界会让我感到他对待事业和学生的大爱。

---注:此文是2011年在吴跃华博文《比大海、天空更宽广的人是我的恩师费承铿先生》下的留言徐敏(04级本科,08级研究生,现为淮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钢琴教师):记忆中的费老师从没有发过脾气,是我见过最和蔼的一位老师。

每次上费老师的课我都会提前来抢坐,坐在离钢琴最近的位置,因为费老师的课从没有旷课的,同学们很认真,都提前来抢座,不是谁都有幸抢到离钢琴最近的位置每每费老师示范完毕,同学们都会爆以掌声我有时候在想,费老师的头小小的,怎么容有那么大的知识量,当然这也是玩笑话。

我很庆幸在费老师的精心讲授下期末考试得了班里即兴伴奏第一名,费老师那天还亲自点名表扬我,让我站起来让大家都认识认识,呵呵,那都大三了,点了名大家都认识,费老师这么做,是让我更有自信再或者是激励我更加努力吧。

还有一次还课,我弹奏完毕费老师说,比我弹的好同学们围着我都羡慕极了,我开心的忘乎所以,当然也更加用功的练习即兴,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后来当了老师才知道,老师的表扬及肯定对一个学生的发展影响有多大记忆最深的是费老师讲半分解和弦,老头老太的奏法,那诙谐的演讲和示范让我记忆犹新,现在,我把这种方法同样传授给了我的学生,他们对老头老太的伴奏音型已经掌握的很熟练了。

这个功劳都是费老师的我从心底感谢费老师可对于这样一位伟大的恩师,怎一个谢字了得?听闻费老师去世的消息,呆了好久好几天没有好好吃过饭,每当想起,心里会很痛,眼睛会泛酸是啊,世界上最大的公平就是都会死,好人坏人,老人小孩。

费老身体一直锻炼着一直很好,可上天还是带走了费老师,犹如带走了我善良的妈妈,就当去了另一个国度,享福去了吧愿费老师在天国一切安好!我叫徐敏,2004级学生,2008级研究生学生,都是在徐师大读的,大学研究生都上过费老师的课。

现在在淮阴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任钢琴很抱歉没有交代清楚,也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来回忆费老都是写日常小事,却每当提起就会立刻在脑海里出现的情景画面不知吴老师还记不记得,我还在您主编的《北方音乐》发过文章电脑的打谱软件出了点问,打不开了,我从网上截块图()就是这样,当时费老师给我们示范的时候还配合了身体的动作,特别形象,让我们一下就记住了。

费老师说,前面的1  35是老头,后面的5  35是老太从Ⅰ级到Ⅳ级再到Ⅴ级然后到K46到Ⅰ,给我们示范的非常清晰且准确其实还有好多的,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了费老师还会给我们演奏些他即兴的流行歌曲,紧跟着时代的潮流,和我们一点代沟都没有,这不是每个老教师都能做到的。

也许正因为他的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感染着我们,才使得我们每个人都喜欢上费老师的课骆丽霞(07级研究生,曾师从费承铿教授学习音乐教学法课程,现就职于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看了吴跃华老师您给费老师写的文章又感动又惭愧,从您开始整理费老生平事迹资料去就给我邮箱回帖子希望我能提供有关事例,虽一直在关注着感动着,却一直没有着手去写。

除了因为一些个人原因,还有就是费老的功德太广了,我怕我拙劣的文字没法表达他老人家的伟大也没法表达对他老人家的敬重和感激我是徐师音乐学院首届研究生之一,费老虽不是我导师,但是对他老人家却敬重得很第一次知道费老是在我上小学的音乐课本上,那是只是因为费老的名字很特别所以印象很深刻。

第一次见费老师是在研究生的复试面试上,他对我说课内容进行提问,那时紧张得都听不清他老家的提问,他或许感觉到了我的紧张,引导我回答了问题,还夸我说话的声音像播音员这才敢仔细看看这个慈祥的"小老头"才发现他是多么的慈祥,像极了我的爷爷。

他老人家上课的风度、教学态度、为人品质让我在今后的日子越发的崇拜研一时写了一篇文章,给院长看了,说改改可以发核心期刊于是去找导师商量修改,不巧,正值我导师很忙的时候,竟立马想到找费老帮我看看忐忑地说明来意后,费老师很爽快地说:"你放我这,我给你看看"。

说实话我也没大报希望,因为费老师那么忙,我又不是他亲学生可是两天后我却接到费老师电话说文章看了,挺好,修改了些发我邮箱了当我打开文章时,感动得都要哭了,因为费老师还给我加了谱例,连格式都严谨地加以调整陈雪凡(02级本科,后又读本院研究生,现为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

陈雪凡在2011年看到吴跃华在中国音乐学网博客上写的博文《心灵比大海、天空还宽广的人是我的恩师费承铿先生》下留的言:回想起大学以至研究生期间费承铿老师的课是我听的最认真的,每节课总能让你在快乐中学到很多知识。

他有一种无形的魅力吸引着我,估计每位听过他的课的同学都会有这种感慨吧“风趣”这个词用来形容他的上课有点太单薄了我觉得这不是一般的老师可以达到的,他是用真心在上课,对待学生像是自己的亲生孩子那样的认真,有耐心。

绝对不像是在应付,我记得有人曾经问费老师,“您准备什么时候退休啊”,费老师说的话深深的打动了我,“直到倒在这个讲台上”这是怎样的一种气魄啊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待费老师,总之,在我身边的人,只要提起费老师,大家都是竖起大拇指的。

匿名作者在2011年看到吴跃华在中国音乐学网博客上写的博文《心灵比大海、天空还宽广的人是我的恩师费承铿先生》下留的言:费老师是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带我们音乐教育学,有一次给我们弹奏《松花江上》,也许由于年龄大了,手都有些抖了,甚至

会碰错个别音,但是这些都不能影响他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音乐只有把人带到它所应该有的境界才是好的音乐,听费老师弹奏的《松花江上》前半段犹如看到了中国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后半段看到了妻离子散的悲惨无奈,不自觉被打动地潸然泪下。

费老师的谦和让我们常常会仰视他高贵的人格魅力,看音乐会无论大小,总是正装出席,对演奏者充分尊重,他总是说别人多么多么地了不起,从来不提及自己的辉煌,一辆电动三轮车常年风里来雨里去,比宝马还要来得自在,对待任何人都抱有一种“低到尘埃里”的态度,大是大非面前不卑不亢,他瘦小的身躯里蕴藏的强大的内心世界会让我感到他对待事业和学生的大爱。

王涌(江苏师大研究生毕业,现为淮阴师范学院教师):从大师兄吴跃华的身上,我看到了费老的身影谢谢费老及大师兄对音乐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不必多说,如果到淮安,请一定提前通知我,再留一下联系方式xx,如能对成书有所帮助,真是荣幸之事。

刚听说费老住院的事,后一上班就听到噩耗,认识费老已快15年,虽然交往不多,但深知费老可亲可敬这样的一位老人家,竟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人世!认识费老的人们啊,我们今后不能吝啬一个打电话的时间,不能以冷漠对待冷漠。

费老是个认真执着的热心人,我们或许做不到他的十分,但是我们的人数量很多,用我们的热心汇聚,对待事业,对待音乐教育,对待学生,对待所有他人,以告慰费老在天之灵!附录:自去年4月以来,我每周三组织一篇纪念恩师费承铿的音乐教育叙事回忆文章,至今已有50余篇,现链接于此,供大家集中查阅或收藏。

---吴跃华《小桥流水》谱

这是费先生从教50周年作品音乐会上表演的作品,为此费先生的学生郭媛还回忆了当年费先生如何辅导她们演唱的经过---吴跃华忆费承铿老师作品《小桥流水》郭媛 03级本科,11级研究生(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烹饪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偶然看到孟醒老师在师大民族乐团的微信群里寻找费承铿教授创作的苏南弹唱《小桥流水》的乐谱时,思绪被拉回到16年前费老师从教50周年音乐会时的场景2006年,我读大三孟老师在民乐团排练之余告诉我们,系里正在筹办费承铿教授从教50周年作品音乐会,其中有一首苏南风味浓郁的作品,弹拨声部女生参加弹奏,其它声部可挑选部分女生演唱。

接到通知去参加排练,有点诧异,也有点期待诧异的是因为主修二胡,读大学的三年来,虽然参加各类演出数次,但每次登台都是拿着二胡,上台演唱,还是第一次;期待的是这场作品音乐会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费老师会亲自用苏州方言教我们演唱。

拿到乐谱后,我简单视唱了一下,第一感觉是旋律清新流畅,朗朗上口,节奏也很规整,应该难度不大记得是一天午后,具体是周几记忆已经模糊不清了我和两位师妹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排练室,看到费爷爷(我们习惯亲切的叫他“爷爷”)已早早坐在钢琴前等着我们。

这是他一贯的作风,从读本科时给我们上的即兴伴奏课到读研时的音乐教育学,每天他都是第一个来到教室,微笑着在门口等同学们一个个进教室无论严寒酷暑,从未例外过后来听说费爷爷除了一次因身体不适去医院请过一次病假,从教50年来,从没有迟到或者请过假,能够做到几十年如一日,这是何等的执著与坚守。

话题扯远了,回到排练的场景费爷爷让大家围着他的钢琴站成两排,用他略带沙哑的嗓音和蔼地对大家说:“孩子们,大家想要把歌曲唱好,还是要先来了解一下创作的背景,感受一下作品的风格这是我运用苏州评弹的曲调写的一首描绘苏州水乡美景的小曲。

在座的各位有苏州人么?不知道大家去过苏州没有?”几个问题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小桥流水的意境不仅体现在水乡的景象里,也体现在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里,大家有空一定要去苏州看看”说到这里,我清晰的记得费爷爷的眼睛里闪现出的亮光,那是他对家乡发自内心的挚爱之情。

“苏州话被称为‘吴侬软语’,大家都不是苏州人,用苏州话演唱有点难度不过没关系,我来一句句教大家”费爷爷的语言总是那么亲切,从不会让人有任何的距离感他耐心细致的用苏州方言带着我们一句句读歌词对于我们这些”外乡人”,我们也拿起笔用谐音或拼音密密麻麻的标记上。

重拾16年前的记忆,印象最深的是一句“流进百里香雪海”费爷爷说:“香雪海是苏州的一个景点,在光福古镇邓尉山附近,它与武汉东园、南京梅花山、杭州超山并称的四大赏梅胜地之一,有‘邓尉梅花甲天下,望中无地不栽梅’之称。

在康熙年间,巡抚大臣宋荦游在山崖上题了‘香雪海’三个字,后来康熙、乾隆也曾多次游览香雪海” 费爷爷边讲述,边示范着每一句歌词的发音什么是“吴越悲欢事”?哪里是“三吴才子地”?他将苏州的历史故事一点点的给我们细细讲解。

费承铿

讲解完歌词,费爷爷开始给大家教唱旋律“风情万种流千载”这一句的“载”字有一个装饰音,这是苏州评弹的一个典型特点,大家要空半拍,再轻巧的唱出来因为苏州方言喜欢拖腔,也就是在最后一个字上延长音调所以评弹乐曲在每一句句末会通过一个间隔将唱词最后一个字与整句分开。

”费爷爷边给大家讲解边做示范,大家在轻松的氛围里很快学会了全曲歌曲学会后,也到了最精彩的排练场景,那就是费爷爷要为我们弹伴奏了听他弹即兴伴奏,那可是我们大学课堂上最期待的一件事情哪怕是一首最简单的儿歌,也可以被他的即兴伴奏弹出行云流水般的动感。

每到课间,大家总会里一层外一层的围着爷爷,请求他弹上一曲,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弹奏的《霍元甲》,钢琴在他的手下仿佛就是身体的一部分,可以跟随他的思路完美融为一体隔壁班级的学生也会被琴声吸引过来,站在门口踮起脚来观看。

琴声一停,欢呼声和掌声整栋楼都能够听见一说到费爷爷的即兴伴奏,总会有很多回忆,话题又扯远了听着《小桥流水》清新委婉的钢琴伴奏,仿佛带着我们走进了费爷爷生活了多年的梦里水乡,走进了他内心深处的思乡情怀难忘的一周排练时光在演出当天宣告结束,站在音乐厅的舞台上,费爷爷亲自担任指挥,虽然我们的苏州话还很不标准,演唱也不算专业,但默契的配合赢得了台下的阵阵掌声。

排练

本科毕业后,原以为从此再也听不了费爷爷的课了,然而有幸的是读研期间的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课也是费爷爷亲自教授记得他的课总是排在早上第一二节,他每次还是早早的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学校我们每到上他的课,都会默契的提前五分钟来到教室,怕他等的太久。

记得从办公室到教室上课的那条路上,每到雨雪天气,会很滑课间时我们都会自发的轮流在楼梯口等费爷爷,搀扶着他进教室,深怕他不小心摔倒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音乐教育学》课上讲的奥尔夫教学法,他会用轻松的手势和步伐来演示各类节奏型,跟大家一起互动来活跃课堂气氛,给我们带来不少欢乐。

学期结束的假期作业是写课程相关的论文,到了下个学期开学初,费爷爷会非常仔细地对上交的论文进行点评,提出修改意见费爷爷的指导对我研究生期间科研水平带来了很大的提升,也让我在研三期间就接到了核心期刊《人民音乐》的录用通知,拿到了人生的第一笔稿费,这与费爷爷研究生期间的指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今,费爷爷离开我们已经九年,我在苏南一所高职院校从事教育工作也已经十年了我时刻将他作为自己师德师风的楷模来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成长的守护者和引路人我也常常对新入职的老师和我的学生提起我的老师,一位无私奉献在教育岗位上,从不求半点回报的音乐教育家——费承铿教授。

他不仅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也是我终身受益的人生导师

相关文章>>>充满音乐智慧的教育管理费承铿:“我也爬过墙头”我的导师叫“费承铿爷爷”第一眼看到了你,爱的热流就涌进心里我的老师费承铿先生“有的人一直活着”我的老师吴跃华“真的!你有作曲才能!”“歪打正着”

忆费承铿老师入教职“第一课”忆费承铿教授兼职中国矿业大学的教学往事我的音乐经历“我姓费,浪费的费”“我用教音乐方法教化学也很好”忆费承铿老师1978年在江都师范的音乐教学爱上一个“工作狂”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费承铿1979年叙事费承铿:“我也爬过墙头”人生得此师,足矣!他用音乐和人品照亮了每一个学子的心灵“认真”不需要是天才:与00级学生忆费承铿老师一封受教费承铿老师的“纯真”诉说之信见证费承铿老师的教育情怀

大爱无疆!费承铿老师这样教我上第一课“省级先进班集体”离不开您的教诲影响我的重要他人来自美国的教育回声初为人师的费承铿老师我们敬佩的学长音乐教育权威专家同事忆费承铿先生费承铿主编“人教社”音乐教材的同事们之回忆

江苏师范大学校领导忆费承铿先生听他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不让孩子学习都难最早的《唱支山歌给党听》上海大学狄其安教授等评费承铿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年用费承铿钢琴曲《兔》给您拜年并请听孩子们的心声费承铿“趣味性教学风格”

教育就是您至今还留给我的东西有“院风”才能称为“学院”“即兴伴奏”一词正因费承铿文章而流行江苏省音乐高考“统考”形式是费承铿最早提议并促成的“我是费承铿老师最大的学生92岁”歌颂钟山就是歌颂南京“音乐产生于安静之中”

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你走得多么远也走不出我的思念”我国第一本即兴伴奏教材著作不要把小孩子看小费承铿钢琴名曲《火车进山寨》吴跃华,我的朋友、同学、老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费”尽一生,非同凡响

生命可以长久,生活却会枯干。没有音乐的日子,累积成贫乏的人生。邮箱:1151476033@qq.com微信:13001258938编辑:王佳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