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讲解)
问题解决(一)。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卡老师的数学小课堂,我是最懂你们的卡老师。今天要一起学习的是同步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叫做
问题解决(一)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卡老师的数学小课堂,我是最懂你们的卡老师今天要一起学习的是同步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时,叫做问题解决一前面刚刚已经讲完了分数的一些基本的运算,这节课就来看一看分数的一些应用题。
首先先来看一下下面的第一道例题:三峡水库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的蓄水水位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第一期蓄水水位比第二期要低五十二分之七现在问第一期的水位是多少米?这类题之前在学习分数乘除法的时候其实已经有所接触了,只不过这个题的难度比之前要稍微提高了一点点。
首先回顾一下之前所讲内容,说了这类题叫做单位一问题,是整个小学阶段的一个重难点对于单位一问题上来需要先找到单位一,怎么找?当时有这样一句话叫做占比式的,后面是单位一,还有几分之几的前面是单位一,也就是需要找这样几个关键字。
在这道题里面关键字在哪?很明显在这里比第二期好,所以单位一就找到了,也就是第二期的蓄水水位现在第二期的蓄水水位已经知道了是一百五十六米,就相当于是单位一已知单位已知求对应数是不是用乘法就可以了?回到题目本身来看一看,现在知道的条件是第一期比第二期要低五十二分之七,求第一期。
结合这个图可以看到其实只需要算出来这里面到底低了多少米,第一期的数量是不是就迎刃而解了?根据刚才所说的思路,在这里面只需要求出来第二期的五十二分之七是多少,这一部分的答案就得到了
用一百五十六乘以五十二分之七结果等于多少?等于二十一米,也就是少了二十一米再在这个基础上去求一下第一期就很简单了,用一百五十六减去二十一等于一百三十五米,这样不算是同学们看明白了吗?最后答,这就相当于结合给的条件,先把对应的数量少了多少求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这是第一题,这道题还有个第二问的,现在结合这个图又说了第三期的蓄水水位比第二期高了一百五十六分之十九,求第三期的水位思路是不是和刚才一样?不过在这里面老师要换一个解法再给大家想一想什么解法?刚才是直接求出来这个分数对应的数量是多少了。
接下来直接把第二期当做单一,第三期比第二期高了一百五十六分之十九根据这个条件能求出什么?其实可以直接求出来第三期对应的是第二期蓄水水位的几分之几?直接在单位一的基本上加上多出来的156分之19就可以了,等于多少?同学们快速的算一下,结果等于156分之175。
也就是说以第二期作为单位一,第三期是第二期的156分之175,再回到一开始单位一是156米这样一个条件上,直接用156乘以对应的分数,也就是156分之175,这样是不是就直接把第337的水位线算出来了,等于175米。
到这这道题就做完了,最后答案两个问题,两个不同的思路,同学们看明白了吗?简单总结一下,其实就相当于是一个先求了数量,求出来到底比它多多少,少多少,然后再进行计算还有一个一步到位,直接求出来这个数量是单位一的几分之几,然后再进行计算,也就是在这几天老师所谓的先求数量和先求分数的区别。
两种方法同学们如果都看明白了,接下来来看一下今天的这道课后练习题2011年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为150万人,录取人数是50万人在这里面要注意了,一个是报考的人数,一个是录取的人数,同学们千万要认真看题2012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比2011年增加了10分之1,录取人数当然也随之增高了,增高多少?增长了25分之1。
现在求2012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各是多少万人?
·首先先来看一下报考人数,报考人数一一年的时候是150万,到一二年的时候增加了10分之1在这里面结合刚才例题一年思路上来,可以先算算增加的这10分之1到底增加了多少人?单位一不用多说了,占比式的后面是单位一,依然是2011年的报考人数,上来直接用单位一乘以对应分率求对应数量就可以了。
·用150乘以10分之1,紧接着求出来的就是增加了多少万人?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再加上一开始的这150万,到这整个2012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就算出来了。
·接下来同时计算一下,150乘以10分之1等于15,再加上后面的150总人数就是165注意了,这是万人·报考人数有了,接下来再来看看录取人数,录取人数在这里面就换一个思路,用刚才所说的第二个思路先求分数来进行计算。
在这里面依然是2011年的录取人数作为单位一,二零一二年比它增长了二十五分之一,所以二零一二年的录取人数就是一一年录取人数的多少?一加上二十五分之一,也就是二十五分之二十六·然后再结合单位一是五十万人,直接用单位一乘以对应的分数,还是列成一个综合算式比较简单,这样就得到录取的人数了。
·按照运算顺序算一下,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面是二十五分之二十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最后的结果就等于五十二,单位还是万人注意了,到这这道题就做完了,最后放在一块答一下这个就是今天所讲的解决问题的两种基本思路了。
简单总结一下,其实这里面的题目和之前在分数乘法里面所接触到的一些题目难度上其实是不相上下的两种思路,先求数量先求分率,同学们掌握好相对来说先求数量可能更好理解一点,但是先求分率更好计算今天的课程到这就全部结束了,同学们,下节课再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