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的概念(分配数列的概念)
数列的研究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历史上数列的发展,折射出许多有价值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列的研究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历史上数列的发展,折射出许多有价值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列是一个古老的数学课题,我国对数列概念的认识很早,例如《周髀算经》里谈到:“在周城的平地立八尺高的周髀(即表竿),日中测影,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影长1丈3尺5寸,以后每一节气递减9寸55/6分;夏至影最短,仅长1尺6寸,以后每一节气又递增9寸55/6分”。
这是等差数列的概念《易传·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世界数学史上有关等比数列的最早文字记载我国古代还给出了一个无穷递缩等比数列,记载在《庄子·天下篇》中:“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而《九章算术》“衰分”一章,主要讲的就是分配比例及等差、等比数列等问题.。
在外国数学发展的早期也有许多人研究过数列这一课题例如,在古巴比伦晚期的泥版文书中,有按级递减分物的等差数列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大意是:10个兄弟分100两银子, 兄长最多,以此减少相同数目现知第八兄弟分得6两,问相邻两兄弟相差多少?又如,在古埃及《阿美斯纸草书》上画有一图,在7、49、343、2401、16807数字边分别画着人、猫、鼠、大麦和量器。
只有画作,却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因此成了一道流传的数谜后人解出了这道数谜,认为图案要表达的意思是说:有7个人,每人畜养7只猫,每只猫捕食7只老鼠,而每只老鼠先前偷食了7株麦穗,每株麦穗能装满7个量杯,......这可算是最早的等比数列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