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士是什么?三大士是什么意思?
“二桃杀三士”是什么意思?晏子设局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思考?
诸葛亮(据传)《梁甫吟》: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这首汉乐府,咏的便是“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春秋战国的故事#
诸葛亮“二桃杀三士”的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五》,这个典故说的是,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赫赫,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
最后,晏子设了一个巧局,用两枚桃子,将三个人毫无波澜地杀了让我们还原历史,看看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晏子是如何化解这场危机的。
晏子01功高盖主晏婴,史称晏子,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晏子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50多年,是一名富有远见卓识的人才“晏子使楚”是广为流传的佳话,他的聪明睿智、能言善辩不禁让现代人为之钦佩。
古人对晏子的评价很高苏轼:贤哉晏平仲,事君不以私王夫之:管仲、晏婴,功书并作正是这样一位人才,位居三朝元老,为齐国江山鞠躬尽瘁春秋战国时期,齐景公帐下有三位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此三人虽为大将,但都有居功自傲之戾气,长此以往,齐景公唯恐内乱,影响江山社稷之安委,实为大患。
怎么办,齐景公让聪明的晏子为其想办法,看怎么“和谐”(不动声色地处死)了他们晏子一生聪明,处理这三位,肯定也不在话下,而且手段非常高明
齐景公02二桃杀三士我们来看看晏子设的这个局一天,鲁昭公来访,齐景公命晏子摘取名贵的“万寿金桃”宴请鲁昭公晏子摘来了六枚金桃,齐景公和鲁昭公各食一枚,晏子和景公的宠臣叔孙婼各食一枚剩下两枚,晏子建议让众臣自述其功,功劳最大的两位可以吃到这两枚桃子。
面对两个娇艳欲滴、异香扑鼻的大桃子,三个勇士早就馋涎欲滴了
故事画:二桃杀三士公孙捷抢先上来说:“想当年主公在桐山打猎,被猛虎围困,是我力劈猛虎,救下主公,这功劳够大吧!”景公称:“大”,于是赐酒赐桃古冶子急忙上前说:“我曾经保护主公过黄河,河中老鳖掀起巨浪,是我跳进黄河,斩杀老鳖,才使主公转危为安。
这功劳算大吗?”景公说:“大”,于是赐酒进桃这时田开疆大步上前说:“我曾奉命攻打徐国,斩杀名将,俘获五百余人,威震诸侯,徐国、郯国、莒国等国君畏惧,一起推举主公为盟主,成就齐国霸业这样的功劳有资格吃桃吗?”。
晏子说:“田将军的功劳,要十倍于他们两位可桃已经没了,明年再给你补上,怎么样?”景公也说:“你的功劳最大,可惜你说得太晚了,以致于掩掉了你的大功,太可惜了!”田开疆说:“斩鳖打虎,都是小事我跋涉千里,血战成功,反而不能吃桃,在两国君臣面前受辱,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说完拔剑自刎。
公孙捷大惊,说道:“我等微功而食桃,田君功大,反不能食田君已死,我有何面目生存!”于是也拔剑自刎古冶子见状,大声道:“我们三人情同兄弟,发誓同生共死现在他们二人已死,我怎忍心苟活于世上?”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剧照: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这就是著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03殿上君王堂下臣自古以来,要说上得了战场、出入得了庙堂的,不在少数,但总的来说,逞匹夫之勇者还是众多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就是其中的三位自古“殿上君王堂下臣”,无论什么时候,作为一名臣子都要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地位和扮演的角色。
三位英勇无比自不必说,但他们不讲礼仪,自恃功高,目中无人此等人物就是武功再高,又怎样呢,做出叛逆之事也是分分钟的事情如果说武功可以,傻得可爱也行,但这三位做事太出格,没有把文武群臣放在眼里,更没有把帝王放在心上,这就是他们的死穴和大忌。
最终,晏子略施小计,将三人灭之,为齐景公解除后患计是小计,但晏子的智慧确实难以企及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我们在品读历史的时候,往往为这样的英雄感到惋惜骑马打天下,他们是一等一的功臣,他们征战沙场,他们有着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情怀和对国家的一腔热血。
然而,当你的“过”有朝一日掩盖了“功”的时候,或者得意忘形、忘乎所以的时候,那么统治阶级绝不会对你心慈手软因为他们手里的皇权是不容挑衅的,他们自己的威严是不可触犯的,站在江山社稷立场上,都会刀刃相见,只是有的在明处,有的在暗处而已。
李白亦有《惧馋》一首: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众女妒蛾眉,双花竞春芳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二桃杀三士”,齐景公和晏子不动血刃,将三位功高震主的功臣给诛杀了对于这个历史故事,你怎么看呢,欢迎点评关注。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