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是什么?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的由来?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4-12

导读:“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一个成语,其故事很励志,但却很神道。确切地说,这本是一个预言,不幸的是,却貌

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是什么?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的由来?

 

导读:“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一个成语,其故事很励志,但却很神道确切地说,这本是一个预言,不幸的是,却貌似被言中了就像一个人在极端的情况下,发了一句狠话,却被别人替他实现了愿望这很神奇,但神奇之处却有必然的原因。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文化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由来《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后,山东六国贵族都在蠢蠢欲动。

这时候,居巢(春秋时期楚国邑名,但具体在哪里,存在异议)人范增年已七十,也沉不住气了,就去找项梁,鼓动他赶紧造反项梁的父亲项燕就是楚国的名将,被秦国大将王翦击败自杀,楚国以此灭亡为了说服项梁,范增就以楚南公的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来激励他。

楚南公,何许人也有些文学作品,直接把楚南公当做一个人名,但一般认为是楚国复姓南公的某人史料记载此人的事迹较少,不清楚此人的道行深浅但此人说这句话时,有一个很渊源的历史背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作为霸主都喜欢会盟诸侯,时不时号令诸侯前来聚会。

不来的就直接率军征讨,小诸侯不敢不来,来了之后,霸主问一句“服不服?”各诸侯不管服与不服,一般都说“真心服了”皆大欢喜,都相安无事可这个规矩,后来就不遵守了《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记载:“秋,诸侯会宋公于盂。

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公元前639年,宋襄公号令诸侯会盟于盂宋国司马子鱼当时就说:“国君欲望太高超出了本国的实力,恐怕承受不起,后祸可能不远了”宋国并不具备霸主的实力,宋襄公却一心想当霸主,结果楚成王趁会盟之机,就把宋襄公给抓了起来,并攻打宋国。

好在楚国后来放过了宋襄公,但子鱼却说:“祸殃还没完,这点惩罚尚不足以让宋君清醒”。宋襄公雄心勃勃,继续想与楚国争霸。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援郑国的楚军战于泓水天真可爱的宋襄公,讲究“仁义”,不想做楚国人那样不讲究的事有人建议半渡而击,但宋襄公不同意,要等待楚军渡过河、列好阵再对决结果被打得大败,次年伤重而死。

楚国人不守规矩,的确是占了大便宜但总不按套路出牌,就有吃亏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道理所在秦昭襄王九年(前298年),秦军出武关攻打楚国,斩首五万,攻占楚国十六城秦昭襄王约楚怀王熊槐前来会盟,尽管楚怀王已经表示很服,但秦昭襄王还是趁机把楚怀王给扣押,逼迫楚国割地保命,但楚怀王心痛被割肉,就加以拒绝。

秦国就一直扣押着楚怀王,直至囚禁到死

楚怀王的确有些骨气,但这事说起来怨不得秦昭襄王打不过人家,还不想割地赔钱出点血,那就怨不得人家不仗义了哈再说,想当初,楚国倒是把宋襄公给放了,估计也不是无条件释放的,但像宋襄公那么“仁义”的君主,回去后也没有听楚国的招呼哦。

像楚国这样不讲规矩的人,秦国岂能轻易放过他?但不管咋说,把人家的国君扣押起来,直至死了才把尸体送还,这事难免要引起楚国的共愤于是,楚国的牛人南公就发了狠话,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当时而言,也就是一句狠话而已。

历史上狠人很多,狠话也不少,幸运的是南公这句狠话,居然鬼使神差地言中了。

“楚虽三户”并非是说楚国三户人家,而是楚国的三个王族,是楚国精英所在楚国的来源,说法很多,这里就不啰嗦了一般认为,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以芈为姓,以熊为氏但在不断的繁衍生息中,熊氏后裔又分出了屈、景、昭三氏分支。

楚武王熊通之子熊瑕,曾经担任过楚国最高的官职“莫敖”,史称“楚莫敖”因其被封于屈邑,其后裔以屈为氏,是为屈姓之祖,大诗人屈原就是其后楚平王死后,其谥号全称为“楚景平王”,就是被伍子胥鞭尸三百的那位,后世子孙就以景为氏。

楚平王死后,其太子壬继位,是为楚昭王伍子胥率吴军攻入楚都郢,赶走了楚昭王其后裔昭阳,为楚国的将军、令尹、上柱国,因攻打越国、魏国有功,楚怀王曾将传国之宝“和氏璧”赐予昭阳,其影响力可想而知,后世子孙就以“昭”为氏,成为楚国的王族豪门。

屈、景、昭三氏逐渐成为楚国最大的王族三姓,一直把持着楚国的朝政楚国三户,指得就是这三大王族,而非普普通通的三户人家为了管理这三大王族,楚国还专门设立了三闾大夫一职,屈原就曾担任这一职位当时,就是因为楚怀王不太听屈原的招呼,屈原木得办法只好投江而死以示抗议和进谏。

楚国除了熊氏王室宗族之外,楚国这三户的势力非常强大,是楚国精英所在因此,楚南公所言“楚虽三户,灭秦必楚”,其意是说,就算秦国把楚怀王囚禁而死,就算楚国王室不存在了,只要有这三户王族存在,就必定会灭掉秦国。

豹眼评语:好战必亡,秦之灭亡并非因为“楚有三户”不清楚这个南公究竟是哪路神仙,其祖很可能是周文王的好基友南宫括后裔、曾国国君之后,但一定是楚国有血性的世家宗族人士南公对于秦国的强势很不满意,但也应当清楚自己的母国曾国(或者是随国)是如何灭亡的;楚国称霸时是如何欺凌弱小的侯国的;楚国是如何扣押宋襄公并击败宋国的。

在豹眼看来,秦国为了称霸、一统天下,其所作所为,的确有许多拿不到桌面上的东西,但在春秋战国时期,谁不是如此呢?

当然了,打不过人家,发个狠,提升一下国人的斗志并无过错但是,秦国的灭亡自有它灭亡的因由,天道轮回,即便没有楚国三户,秦王朝也会灭亡都清楚是因为西楚霸王项羽带兵攻入咸阳,灭亡了秦王朝,那就扒一下项羽的身份吧。

《元和姓纂》记载:“《左传》云灭项,《公羊传》曰为齐桓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项橐八岁服孔子,燕下相人,为楚将,子梁,梁兄子籍,号‘西楚霸王’,项他、项伯、项襄并籍之族也,汉初并封侯赐姓刘氏”[3] 《大宋重修广韵》记载:“项,姓。

本姬姓国《公羊》曰‘为齐桓公所灭’,子孙因以为氏,项燕为楚将,生梁梁兄子籍,号‘霸王’”从这些资料来看,项羽的祖先本是周王朝姬姓后代,被封于项城。春秋时期齐桓公灭掉了项国,其后世子孙就以项为氏。

项羽的叔父项梁在楚国为将,教会了项羽不少本事秦始皇东巡会稽,项羽跟随项梁一起来观看,项羽说:“秦始皇是可以取代的”此言一出,吓得项梁赶紧捂住了项羽的嘴巴由此可知,项羽宗族并不是楚国世世代代的王族,齐桓公称霸,灭掉了项国;楚国称霸,项国就归属了楚国。

尽管项氏出身楚国贵族,却不是楚国宗族世家,更不是“楚国三户”之一项羽灭掉秦国,不能说与楚国没有关系,但不是主要因素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到处耀武扬威,惦记着其威风的可不止项羽一人,小小的亭长刘邦也很羡慕嫉妒恨哦。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看看,一个亭长都有这么多想法,被灭亡的山东六国贵族,难道就没有想法吗?灭亡秦王朝的,并不是“楚国三户”,根本原因还在于他自己。

秦王朝的势力足以强大,除了他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够灭亡了他,这是留给后世永远的教训因此,“楚虽三户,灭秦必楚”听起来很励志,但史实绝没有这么神道。以此忽悠一下是可以的,但不能太当回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