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汾门下是什么?河汾门下的成语故事?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4-12

沿途看了些成语典故的发生地,如紫气东来、鸡鸣狗盗、泾渭分明以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等,访今怀古,让人唏嘘。

河汾门下是什么?河汾门下的成语故事?

 

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一些古典的东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早两年,行走过函谷关、行走过汉中道沿途看了些成语典故的发生地,如紫气东来、鸡鸣狗盗、泾渭分明以及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等,访今怀古,让人唏嘘由是,对家乡汾阳是否也有此类积淀发生了兴趣,于是从地名开始探赜索隐。

在汾阳本地典藉和度娘的帮助下,居然发现了一些与汾阳有关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成语,觉得值得与大家分享,所以粗浅地整理了一下,供大家茶余品评瓜衍之赏

史学界一直认为汾阳一地在春秋时为瓜衍地,也是汾阳最早的地名而我们称自己有两千六百年的历史,也正是因了这个历史文化背景成语之典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亦赏士伯以瓜衍之县曰:‘吾获狄土,子之功也。

微子,吾丧伯氏矣’”这个典故被后世演绎成成语,成了重赏的代名词晋代的陆机在《演连珠》里说:是以柳庄黜殡,非贪瓜衍之赏《南史》中说:愧未有瓜衍之赏,且与卿共豫章国禄《左传》由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注,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写法上类似于今天的大事记。

上文所说晋侯,指晋景公宣公十五年,按公元计,为前594年从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其时瓜衍城已经存在因为工作的机缘,笔者曾经以考古的眼光深入寻访过瓜衍城遗址,如现在的城周边、如虢城村、如巩村等等,但均未有有价值的发现。

特别是巩村城址,经考古勘探和发掘,证实城城址时代为战国晚期至东汉虽然有很大的史学价值,但绝对是对瓜衍城址的一个否定性结论想来,一是那时的城很小,大致在10万到30万平米间,也即二、三百亩地的样子,不及今天的半个村落大;二是沧海桑田,古城极有可能已被人为破坏或占用。

总之,汾阳的春秋古城址至今仍是一个悬念所以提出来,也可供有兴趣的朋友继续探寻,找到这个被称做“重赏”的赏赐之地西河之痛

汾阳古称西河,相传子夏山为孔子高徒卜子夏讲课授业之所在旧《县志》言之凿凿,甚至举出了子夏丧子之后悲恸欲绝,以故留下了爱子村、相子垣(想子原)、桑枣坡(丧子坡)三个地名的说法西河之痛是一个来自卜子夏的典故。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所以,后人多以此为典,代指丧子之痛西河仙人

这是一个让人生发想像力的成语古人没有见过飞机、飞船,虽也有许多对星空的研究,但更多的是在天圆地方的理念之下对太空的想像而想像最多的,当属离我们最近的星球——月亮古人举目眺望之际,不知产生了多少美好的向往和瑰丽的诗篇。

而月中有宫殿、有玉兔、有桂树等的传说,几乎形成了一种古典的共识唐代的段成式名作《酉阳杂俎》一文中记载:“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此后,西河仙人就成为吴刚的代称钱谦益诗:西河仙人只有口,喙长三尺不顾后毛泽东名句: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汾阳本为酒乡,月宫里砍树的吴刚也会酿酒,可见仙人的传说还是有一定缘源关系的老早就听说月中有个女人叫嫦娥,有个男人叫吴刚,只是从没想到吴刚先生原来也是汾阳老乡。

河汾门下

河汾一词,在地方文献中常常是汾阳的代指,直至民国间汾阳本土自办的中学也起名为河汾中学河,又称大河、长河等,指今天的黄河;汾即汾水河汾,是泛指位于汾河与黄河间的流域所在,亦即山西西部区域隋朝末年,大儒王通(初唐名士王勃的祖父)不为仕途所动,决定把自己的学问传授给他人。

于是,在河汾设馆教学由于他的名气大,来向他求学的学生达到了一千多人,这在古代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唐初著名人物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因为这些高官巨宦都是王通的门生,所以被人通称为河汾门下。

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有趣的是,据古藉记载,李渊太原起兵攻打汾州城的时候,并没有动用一刀一戟、损失一兵一卒是守卫汾州城的隋朝尉官房玄龄与唐军里应外合,由房玄龄开门迎降的唇亡齿寒(假道伐虢)。

这个典故的发生地原在今天的山西平陆和河南三门峡但由于汾阳虢城村和虞城村的存在,使得成语也与汾阳或多或少有了一定关联《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计谋之一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虞国只顾眼前小利,而让晋国在灭掉虢国之后,顺便将虞国一举灭掉宋人《太平寰宇记》记载:“汾州虞、虢二城,传为晋灭虞、虢,迁其民于此,筑城以居之”如果这个说法属实,那么,早先的虞城村人、虢城村人是对这两个成语是最有切肤之感的。

还有两个专用名词与只与汾阳在字面上有关,一并记录如下:一是汾阳宫,是隋炀帝著名的避暑行宫汾阳史书上一直认为位于汾阳,后世还建了汾水行宫进行附会,并称作汾州八景之一实际上,它位于汾水源头今宁武县的管涔山上,已进行考古发掘并找到其遗址。

二是汾阳帽并不是汾阳人戴的帽子,是戏曲界的专用名词源自戏曲《满床笏》、《打金枝》出台后,人们专为戏曲人物郭子仪设计制作的盔头,是一个规定性的造型 2018年元月#美文/随笔##地方文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