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链接_卖链接是什么意思啊
上线IP属地或响应“清朗行动”,行动已处置不良账号13.4亿个
贝壳财经原创出品记者 程子姣 陈蜜蜜 编辑 岳彩周
5月7日,“下周回国”贾跃亭其IP归属地是北京引发热议一时间,网友纷纷表示惊奇:贾总回来了?其实这背后是IP属地的生意近期,各大互联网平台陆续上线“IP属地”功能多位网友发现,“某某妈在美国”“小某在英国”等自媒体账号主页的IP属地大多在中国境内,包括河南省、湖南省等地。
各地吃喝玩乐资讯等相关微博也被网友发现IP属地大多是湖南,而不是“全国各地”“网红遁形”“人在露馅”不少网络调侃也应运而生,不仅如此,其背后黑灰产也浮出水面5月6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IP属地代理成为一门火爆生意,在闲鱼等网络平台上,有卖家称可提供IP地址的付费更改服务。
5月7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跟踪发现,闲鱼已下架了部分提供更改IP服务的链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闲鱼搜索“IP地址”“IP归属地”等相关关键词均显示无相关商品链接但相关服务换关键词仍在被提供同时,对于某些网络从业人士来说,换归属地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01IP归属地更改服务屏蔽完仍在卖,卖家称有些平台改不了了4月底,微博全量开放IP属地功能,至五月头部互联网内容平台IP属地功能基本全部开通,多位网友发现“某某妈在美国”“小某在英国”等自媒体账号主页的IP属地大多在中国境内,河南省、湖南省等地。
网友调侃,”名在留学,人在祖国“同时,各地吃喝玩乐资讯等相关微博也被网友发现IP属地与名称不符,有微博网友发帖曝光一批冒充北上广城市资讯的博主,虽然发帖内容是在北上广吃喝玩乐,但IP显示他们的发帖地址在湖南,新京报贝
壳财经记者随机点开部分微博有的属地与名称相符,有的则不同,例如”重庆吃喝生活“账号,其IP属地为北京。
相关博主IP属地微博截图部分观点认为,账号内容与属地不相符或许与账号代运营公司位置有关,但多位网友仍然认为,不能接受这样的“不相符”多位自媒体开始主动更改IP归属地,更改归属地背后的生意经也浮出水面5月6日,新京报贝
壳财经记者发现,在某二手电商平台上,以“IP”为关键词搜索,跳出许多可更改手机或电脑IP地址的选项。
付费IP代理生意 图/IC记者于昨日采访中询问是否支持更改微博IP属地时,一名商家对记者表示,支持更改IP属地,每台设备(电脑、手机)的IP价格最低12元,2台设备起卖5月7日,该名商家的相关商品链接均被下架。
但5月7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仍联系到了多个闲鱼相关卖家,卖家表示依旧提供相关更改IP属地服务,部分商家的商品链接下架但买家仍可直接联系某位商家表示,提供动态IP开关飞行模式可以随机跳转,并表示“工作室养号都可以“使用。
也有商家今日表示,目前腾讯的业务不接了“屏蔽了”,但微博头条的还可提供服务
记者通过平台点进卖家主页与卖家沟通多个卖家仍在闲鱼上以通信、网络工作室身份存在,提供类似流量充值、动态IP等服务02头部互联网内容平台均已上线IP归属地显示功能某资深网络安全从业人士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部分卖家提供的IP属地更改原理就是使用VPN,“就是在各地建了一个地址池,这些地址可以轮番变化,但是相对于用的人来说是会变化的,有可能现在拨入西安,下次拨入在上海”。
某位互联网从业人员也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展示了快速更改属地的成果。该位人士位于北京,其在短时间内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展示了通过技术手段变更的多个归属地。
上述人员向记者展示更改后的IP地址IP 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互联网协议特有的一种地址,它是IP协议提供的一种统一的地址格式IP地址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以此来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
代理IP则是上网过程中的一个中间平台,是由本机电脑先访问代理IP,之后再由代理IP访问目标网站页面新京报贝壳财经在百度搜索IP代理,动态IP等仍有大量广告和经营公司存在淘宝、拼多多等也存在相关动态IP、IP更改的服务商品链接。
各商家提供IP服务,包括静态、动态代理IP,支持电脑、手机、模拟器等设备存在包年、包月、日租等付费模式
相关互联网平台常见IP服务提供商近期,微博全量上线IP属地功能,即国内显示到省份/地区,国外显示到国家,用户无法关闭该功能随后,微信、今日头条、抖音、小红书、快手、知乎等平台也陆续上线“个人主页展示账号IP属地”功能。
IP属地功能升级公告 图/微博截图新浪微博发布公告称,为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确保传播内容的真实、透明,于今年3月上线展示用户“IP属地”功能,全量开放评论展示发评IP属地功能;上线个人主页一级页面展示IP属地功能。
4月29日,微信方面公告称,为维护网络传播秩序,进一步打击仿冒搬运、造谣传谣等行为,微信公众平台将显示用户发布内容时的IP属地紧接着,4月30日上午,知乎官方账号发布了全面上线显示用户IP属地的公告知乎称,此前站内部分问题的回答展示评论IP属地,将进一步升级显示IP地址属地功能。
多个平台共改表示,上线IP属地功能是为维护真实有序的讨论氛围,减少冒充热点事件当事人、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一般平台展示的账号IP属地为用户最近一次发文或评论时的网络位置,境内展示到省(区、市),境外展示到国家(地区)。
账号IP属地以运营商提供信息为准,相关展示不支持手动开启或关闭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许浩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数据安全法》第八条规定:“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遵守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不得损害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
”利用“IP代理”服务进行违法行为,即卖家行为也属于违法行为根据《数据安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公安部在“净网2021”工作成效发布会上就曾通报,专门针对网络电视和 “动态IP代理”等网上违法有害信息滋生的重点基础资源开展治理,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非法网络电视平台146个,关停非法宽带线路1.3万余条、宽带上网账号5000余个。
他认为,通过使用代理IP修改属地信息,是向社会公众提供了虚假的、有误导性的信息,是属于不诚信的行为,仍具有一定的违法违规风险03上线IP属地或响应“清朗行动”,行动已处置不良账号13.4亿个互联网平台在近期纷纷上线IP属地功能,被看作是对网信办“清朗”行动的响应。
今年3月,国家网信办部署开展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聚焦影响面广、危害性大的问题开展整治,具体包括10个方面重点任务:一、“清朗·打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二、“清朗·MCN机构信息内容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三、“清朗·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四、“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五、“清朗·整治应用程序信息服务乱象”专项行动;六、“清朗·规范网络传播秩序”专项行动;七、“清朗·2022年算法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八、“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九、“清朗·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专项行动;十、“清朗·互联网用户账号运营专项整治行动”等。
同时,近日,中央网信办就加强网络暴力治理进行专门部署,要求网站平台认真抓好集中整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治理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中央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主要聚焦网络暴力易发多发、社会影响力大的18家网站平台,包括新浪微博、抖音、百度贴吧、知乎等,通过建立完善监测识别、实时保护、干预处置、溯源追责、宣传曝光等措施,进行全链条治理。
截至3月17日,国新办举行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新闻发布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盛荣华介绍,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共展开15项专项治理,包括对“饭圈”乱象的专项治理、对互联网账号运营乱象的专项治理、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等。
全年累计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200多万条,处置账号13.4亿个,封禁主播7200余名,下架应用程序、小程序2160余款,关闭网站3200余家据国家网信办网络综合治理局局长张拥军介绍,今年将对已经认定的网络谣言开展一次全网清理,打上标签,作出明示,防止其反复传播,重点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民生科普等领域的谣言信息。
同时,要求各网站平台对敏感领域、敏感事件产生的各种信息加强识别对影响大、传播广的无权威来源信息,及时查证把谣言信息消灭在萌芽状态,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对谣言信息发布和传播的相关方严肃追究,多次发布传播谣言信息的账号主体将全网禁止注册新账号。
情节特别严重的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他还称,今年冬奥会期间,针对攻击、辱骂谷爱凌、苏翊鸣等运动员、教练员等网络暴力行为,网信办采取了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今年以来,累计清理相关有害信息87.9万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4.1万余个。
但是,网络暴力、网络欺凌容易反弹,不可能一“打”即止今年将指导网站平台建立网络暴力行为监测模型,通过分析用户的评论、弹幕等环节的异常行为,综合举报数量频次,准确识别网暴苗头网民还可通过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12377”热线电话或网络等方式进行举报。
在清理违法违规信息的基础上,针对参与网络暴力的账号,将采取批量禁言、暂停私信等处置措施,防止网暴升级蔓延研判行为性质,对其中首发、多发、煽动发布网暴信息的账号,采取永久禁言、关闭账号等措施,对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同时,强化对用户的保护指导网站平台上线“一键防护功能”等保护措施,限制陌生人私信、评论和转发,上线发文警示功能,引导用户友善评论等措施一个月十几元钱,是谁让IP地址买卖成了灰产近日,新京报贝壳财经报道,随着各大平台IP归属地功能的上线,IP属地修改服务已成为一门火爆生意。
在一些平台上,就有商家称可提供IP地址的付费更改服务当记者问及细节信息时,商家则表示太忙,没空解释详细信息而在其他媒体报道中,有知情人士表示,IP归属地更改“对专业人士来说,操作难度不大”,“租一个服务器,最便宜的也就一个月十几元钱”。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询问如何修改自己的IP地址,而在一些电商平台上,IP属地修改服务已悄然上线通过购买IP属地修改服务,用户可以轻易隐藏自己的真实地址,从而规避平台监管这实际上消减了各大平台IP归属地功能上线的价值,为一些用户发表不良言论,利用热点事件恶意造谣、蹭流量等不良行为提供了“保护伞”,甚至引发“地域黑”。
对此非法行为,理应及时清理,以维护网络空间秩序事实上,非法IP代理一直都是被严厉打击的对象公安部在“净网2021”工作成效发布会上披露,2021年专门针对 “动态IP代理”等网上违法有害信息滋生的重点基础资源开展治理,依法关停非法宽带线路1.3万余条、宽带上网账号5000余个。
如今,利用IP代理进行属地修改服务这门生意又红火起来,可能与不少网友担心“开放IP属地,感觉自己的生活隐私被暴露了”有关而一些平台落实管理责任不严,也给这一灰色产业隐匿牟利提供了空间但实际上,IP属地只显示到省一级行政区域的设置,并不涉及法律所规定的个人私密信息。
而明确IP属地,抬高网络发言的责任门槛,则可以有效规避一些违法违规乃至网暴行为的发生这也是在公共利益与个人权益间做出的平衡选择众所周知,互联网空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公共属性,其开放、交互的特点,又容易产生对“恶”的放大效应。
因此,各大平台上线IP属地功能,也是在尽一份互联网企业的责任,是在维护清朗网络空间,而良好的网络生态会惠及我们每个人所以,对广大网友而言,花钱买个假IP地址,并不意味着保护了个人隐私,还可能因此泄露浏览记录、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
而且,频繁更换IP属地的用户,也难以获得信任比如,IP属地公开后,人们才发现一大堆宣称自己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博主”原来都在国内,而不少认证为“本地资讯博主”,也出现了IP属地与资料地址不符,甚至频繁更换的情况,引发了公众质疑。
由此来看,在IP属地付费修改服务灰产中,到底是谁在购买虚假IP地址,这些人又是出于什么目的,也是个值得追问和关注的问题而这无疑也给相关平台和监管部门提了个醒目前,一些平台已通过屏蔽关键词搜索等技术手段清理、压缩这种灰产交易空间。
这说明,平台方面有责任也有能力管好相关不法行为接下来,除了扩大关键词屏蔽范围,平台方面也可通过加大对商家审核和处罚力度等方式斩断相关交易途径,真正做到守土尽责监管部门也不妨加大打击力度,尤其在各大平台上线IP归属地功能的当口儿,不能让虚假IP地址买卖成为一门生意。
在专项治理之外,也需健全常态化治理制度,无论是IP属地修改服务灰产,还是利用虚假IP地址实施网络传销、进行网络诈骗等行为,都需加大全链条打击力度,守护好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新京报评论员 迟道华往期精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