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翼_襟翼的作用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4-23

上世纪30年代,人类发明了开裂襟翼,可以从机翼后部约20%处分离,上表面不动,下表面向下运动一定的角度。

襟翼_襟翼的作用

 

襟翼是飞机上最常见的增升装置,用以产生额外的升力,在几乎所有的现代飞机上都可以找到它的作用效果相当于增加了机翼的弯曲度,有的襟翼设计还增加了翼弦的长度(机翼变得更宽了),相当于增大了机翼面积,在同等速度下可以获得更多升力或者需要的迎角更小。

上世纪30年代,人类发明了开裂襟翼,可以从机翼后部约20%处分离,上表面不动,下表面向下运动一定的角度在提高升力的同时带来很大的阻力,二战时曾用于俯冲轰炸机上,因为它可以减慢俯冲时的速度同时保持良好的升力。

简单襟翼常见于小飞机,襟翼通过铰链与机翼主体连接,可以很方便的调节襟翼的角度经测试发现,襟翼放下的角度小于20时,升力会显著增加而阻力变化不大;当襟翼放下的角度大于20时,阻力迅速增大而升力极少增加甚至没有增加。

由于襟翼可以带来额外升力,同时襟翼增加的阻力能减少飞机下降速率,所以飞机起飞时襟翼一般下放10-20度,降落时下放35-40度还有一种更加复杂的分裂襟翼叫做富勒襟翼,它不仅可以改变机翼整体的角度还可以前后移动改变机翼的面积。

很显然这种襟翼对气流的影响更大,获得的升力或阻力更大,操纵起来比较复杂

襟翼可以产生的最大升力受临界失速迎角的限制(飞机迎角过大时速度急剧减小,产生的升力不足以 抵消重力就会失速),人们在改进富勒襟翼的基础上,发明了单缝、双缝、三缝襟翼当飞机迎角增大时,机翼上表面边界层气流到达襟翼时已经失去绝大部分速度,容易脱离襟翼造成失速,下表面则没有这种情况。

机翼主体和襟翼之间的缝隙可以将下表面速度较高的气流转移到襟翼上部,不仅减小了阻力还可以防止失速

不用说,这种襟翼使飞机的气动性能更好,运行机制也更麻烦,制造成本很高而且结构复杂自身重量大,目前大型飞机一般都采用带缝的襟翼。下图甚至能清晰的看到气流从缝中流过的路线。

来源:航空人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