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_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原话真正意义
在一个真实存在的大市场里,找到一个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并且用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标准去做。
今天受邀为一个教育公司的120位新老师做入职培训,主要谈了:1、我最初为什么想要做老师?2、我对「教育行业」的理解;3、我们对一件事的「兴趣」有多重要;4、我对「云备课」的思考;5、一份优秀的「教案」会带给你什么;
6、我对「团队」的理解;7、几点教学上的小建议今年是我在教育行业工作的第6个年头,两年前开始从一个纯粹的教师逐渐转型担任培训工作,我把这次演讲的15,000字文稿分享给你,希望其中有你喜欢的东西另外、暑假快到了,如果你对教育行业感兴趣、并且想要在假期找一份实习工作,可以在文末找到他们的联系方式。
各位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何帅。你们有想象过:自己每个月都能挣到一万块钱时,会做些什么事儿吗?你最早是什么时候希望自己能一个月挣一万块的?
我19岁时仔细想过这件事儿,当时我一个月只有1000块钱的生活费大家都说贫穷会限制你的想象力,但我感觉自己那时的想象力还挺丰富的,因为当时有一样东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那是一张车票,我想来跟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01车 票:我最初为什么做老师?我出生在一个河南的六线城市——不是开玩笑,是真正字面意义上的六线城市——18岁那年我通过高考,来武汉念书,家人开车拉着我的行李送我到寝室楼下大一冬天放寒假、我自然得自己买车票回去,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那一年我19岁。
但大家都知道,寒假正好是春运的高峰,如果你坐的是高铁可能还好,但假设你买的是一张普通的硬座车票,那车厢里最挤的时候可能前门上来一个人、后门就要挤出去一个…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即便挤到这种程度,你还会看到有乘务员推着车在人群里走来走去,并且以很高的语速嘀嘀咕咕:“啤酒饮料矿泉水,瓜子花生八宝粥,来脚让一让…”,真是感觉无奇不有。
总之就是这么一种环境,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这种印象绝对算不上好;那年春节过完、我回武汉时买了高铁票,车厢里没有很挤,很安静,实际上我还靠在靠背上小睡了一会儿当时回到学校时我就想,以后我春节回家再也不想坐硬座了。
但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你们可能不知道:郑州到武汉之间的硬座价格是75块钱,学生证可以打5折,实际上你需要花37.5元;但是高铁票的二等座价格是244,学生证只能打75折,你的实际花费是183——今年是我在武汉念书的第六年,所以这些价格对我而言太熟悉了,就像你清楚自己宿舍楼下早餐店的热干面是多少钱一碗一样——简单来说,对于19岁的我来说,你是买硬座车票还是买高铁车票,这是一个183块钱和37.5之间的选择题。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183减掉37.5差不多就是150块钱,这好像也没差多少啊…我但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用183除以37.5的话,你会发现差不多前者是后者的5倍对当时的我来说,买什么车票?——这不是150块钱的问题,这个问题的重点是:你要不要多花5倍的价钱,让自己在路上舒服一点?。
而且最关键的是:你要注意——当时我的每一分钱都是从我爸妈那里拿来的是的,即便是那个时候的我,也肯定能付得起那150块钱;就算我自己没钱,打电话告诉妈妈,她也一定会给我这笔钱,她肯定也不缺这笔钱但每当我想到:我为了让自己舒服一点,要多花5倍的车票钱,而且是从爸妈手里拿来的钱时,我就感觉有非常大的负罪感。
后来我看到资本主义启蒙时代的马克斯韦伯,他写了很多书,其中有一本叫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其实这本书的核心在我看来是一条他没有明说的结论:温饱线以下按需分配,享乐线以上按劳分配当你没办法自己挣钱、总需要花别人的钱时,你只能花的很小心。
——无论这个人是你的政府,还是你的父母,你如果不自己挣钱,那能维持温饱就不错了钱是最好的仆人,是最坏的主人,你可以挣钱也可以花钱,你可以小心翼翼地去花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也可以大手大脚地花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但是你不能大手大脚地花别人辛辛苦苦挣来的钱。
否则你就太不是人了。
我19岁时盯着铁道部的售票软件就想清楚了这些道理,我不想再在春运时挤在硬座车厢了,我想买那张183块钱的高铁票,但是我不想充满负罪感地买,我想非常轻松地很自然地买得起那张火车票那我需要挣多少钱才够呢?当时我想,如果我辛辛苦苦工作两三天才能换来一张高铁票,那我还是选择挤硬座好了,因为你挤半天硬座相当于省下来了三天的工作嘛;所以如果我想很轻松地买到那张高铁票,它应该不超过我半天的工资,也就是每天你要整360块钱,如果乘以30,我希望自己一个月能挣一万块。
当时算出这个数字时其实把我吓了一跳,因为我说过,那时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是1000块钱,但是贫穷的确没有限制我一万块钱的想象力,所以我大一的下学期就到处在找工作的机会很巧、当时我们家乡有一个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同龄人,自己办了一个补课班,当时我们并不认识,但是我发邮件给他说我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其实当时我只带过3个家教,给自己挣了一台ipad),并且说了一大堆类似于“打算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话,大概他当时很缺老师吧,但无论如何、我找到了一份工作。
当然那个补课班两年之后就不存在了,不过这两年教学工作让我积累了特别多的东西,稍后我还会提到,而且更关键的是我认识了很多很棒的人后来我们大学毕业,就是那个小团队里,有一个很重要人说自己要正儿八经创业了,要在六线城市做一个真正的教育公司,工商注册流程都已经启动了,钱也到位了,楼也在装修了,但是他缺少一位教学主管,他说之前两年看到我每天假期站在教室里一讲就是8个小时,而且学案做的特别好,感觉我特别懂怎么教学,问我要不要做他的联合创始人,所以我就成了一家教育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当然这都是后话,距离最开始的那一张车票已经太远了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其实这是校长留给我的一个命题作文,她留给我的题目是让我来讲讲怎么成为一个高薪的老师,并且还特别希望我说说最开始我是为什么想要干这件事儿的,。
所以我决定诚实一点:想要赚钱没什么不好,如果你了解俞敏洪的话,即使新东方英语学校今天的市值一百多亿美元,他也会告诉你,自己最开始做这件事儿的目的也是因为自己想要出国但是没有钱,只能开个补习班凑一些学费所以想要挣钱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必要的事情,因为有些时候
*如果你根本不想挣钱,你大概永远无法开始挣钱;但如果你总是只想着挣钱,那你肯定没办法挣到很多钱*到此为止,这段话的前半句我已经说的够多了,接下来我想开始真正的主题,我还是回到主考官布置给我的这个题目:你怎么样成为一个能挣到很多钱的老师。
02赛 道:我对教育行业的理解在今天这个世界,尽管经济正在下行,但挣到能够维持你日常生活的钱其实是很容易的,可是如果你想稍微挣得多一点就会非常困难我看到的数据是这样的:2018年中国的人均年收入只有28228元;其中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人数大概有5500万;如果你把这个收入标准再提高20%,年收入超过12万的人数就只剩500万人了,连14亿人口的0.4%都不到:。
有些所谓的成功学大师一张嘴就是听了他的课,你半年之内就能收入翻倍;但我想让你知道,在金字塔尖每前进一步都是困难的如果你想要真想赚到金字塔尖的钱,其实有三个硬指标你必须要达到:*你要在一个真实存在的大市场里,找到一个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并且用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标准去做。
*
这句话其实分了三个部分,它的信息量太大,我分别给你解释一下,他的前半句是你要找一个真实存在的大市场:
什么叫做「真实存在的大市场」?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吧今天很多人知道雷军,是因为他带着一帮人做了小米手机,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其实雷军在做小米之前,在金山干了16年,从22岁一个部门经理开始最后做到了CEO,一手把金山带到了香港上市,38岁辞职。
如果只听这些,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一个很励志的人生故事,但金山是2007年才完成上市的,这个时候雷军在金山已经呆了15年了后来雷军自己都说这个速度其实是慢了,他的原话是:当时他做了一个最大的后悔决策就是在最开始金山选择产品线的时候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做一个电脑的杀毒软件、另一个是做一个词典,雷军当时说他觉得要做杀毒软件整天还要跟公安部门、还有一些公司的安全部门打交道、非常烦,他不愿干这事儿。
所以当时他就选了去做电子词典,结果弄出来了一个金山词霸这在十几二十年前的中国当然是很红的一款软件,但当年那个被雷军放弃了的杀毒软件谁做了呢?有个人叫瑞星的公司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他的标志就是个人电脑时代屏幕下方的一头会打呼噜的小狮子;如果你对这家公司没什么印象,那我再说一个你一定听说过,就是360,做免费杀毒软件起家,这个公司2011年在纽交所上市,时间上好像比金山晚了4年,但问题是360是2005年才成立,6年的时间带出一家上市公司,就因为他做的是杀毒软件。
为什么会这样?后来雷军自己都说:词霸这种东西太小众了,20年前的中国有几个人是整天要查词典的?有多大比例的人懂英文都说不好;但杀毒软件是一个超级大的市场,有一台个人电脑就要有一个杀毒软件雷军的原话是:如果1996年金山发的第一款软件不是词霸是毒霸那会是什么局面?难以想象。
最后他把自己的这段弯路总结成了一句话,叫做 GO BIG MARKRT,就是说如果你想要在一件事儿上挣很多钱,那你做的这件事儿本身首先就得在一个很大的市场里,如果这个场子里本身就没多少钱可赚,你再努力也没办法:
那我们就来说说教育行业吧,就说在这个K12教育的行业,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超级大的市场,这里头本身就有很多钱这不是我今天要谈的主题,所以我只会简单提一嘴:大家都说中国人对土地有执念,挣了钱之后就想去买房子囤地,而且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把自己的房子给卖了的,除非你家里遇到了特别大的灾祸;但是、。
有一种情况,中国人会把自己的房子给卖了,就是他想给孩子找一个好老师的时候,就是中国人对教育的投资能到这种卖房子的程度当然你可能会说:哪儿有人卖房子送孩子上学的,不存在的那你想想现在的学区房是怎么回事儿,一套50平米的小破房子每平米卖10万块,其实这房子如果不是学区房估计五万封顶,500万本身你能买100平,现在只剩50平了,少的半套房子就是你给孩子找好老师卖了。
这种事儿不是今天才有的,如果你还能回忆起来孟子的发家史,孟母三迁这个故事用现代话翻译一下,就是说孟子她妈为了给孩子找一个好老师,把家里的房子卖了去换一套学区房;还卖了好几次前些天网上爆出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的第82位,赵涛,花了650万美元运作自己的女儿去念斯坦福,折合将近5000万人民币啊,一般人你可能以为这是疯了,但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几千年都是这样,家长只要有钱就非常舍得给自己孩子投资,除非这个孩子表现的非常差劲,但凡有一点希望家长都会把钱投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上去:有钱人他就花5000万,中产阶级他就买学区房,当然再穷一点他也有自己的办法,无论如何他都愿意这么干。
因为培养一个优秀的后代对于富裕阶层而言意味着财富和权利的垄断传承,对于贫穷阶层而言就意味着阶级流动和逆风翻盘如果你以家庭为单位考察一下它的财务状况,你就会知道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投资孩子是最划算的买卖,实际上他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所以你可以想象,教育行业是一个非常符合人性需求的行业,这里头一定是有钱可赚的这是去年冬天元元老师我们就讨论过的一些问题,那时候她还没想好要干什么呢后来她找到了大家,开口就跟你们说要帮你实现AJ自由,一般人最开始做事情是不敢这么许诺的,但她这么做我想是有原因的,我们很早之前就想明白了:这个事情本身是有钱可赚的,这就是「BIG MARKET」。
所以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教育产业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大市场*,这里头是确实有钱的,那么就天然地存在让你挣到钱的可能性,这是这句话的前1/303兴趣与选择:天赋其实就是你的兴趣如果你发现并且认准了一个真实存在的大市场,那么你也别慌着一头扎进去,你要相信如果一个市场真的很大,那想要开垦它你就得有分工,。
现代经济学的一项基本结论就是分工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如果一件事儿能让一个人从头到尾给包圆了,那说明这件事儿可能不是一件大事儿;要是你真的发现了一件大事儿,这里头能做的工作一定得有很多,而你如果想要在这里头挣到很多的钱,就一定要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来做。
这就是最开始那句话的中间1/3——你要找一个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儿:
就比如说教育行业,可能大家一提到在教育行业挣钱你想的就是一个老师拿着粉笔讲课挣课时费,实际上那只是一个产品交付的一个环节,这之前需要做广告设计,地面推广,校区需要选址,家长来了需要有人去沟通做销售;新老师进来了有些教育机构就要有一个人是不教学生的,但是他特别懂教学他负责训练老师;这么多人进来了,你的人力资源管理就要特别到位,总之这个链子很长。
所以在这儿我还想偏个题:有些时候我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说我在外面讲课,学生交的学费到我手里的钱还不到30%,感觉心里很不平衡,那这种人适合去乡下自己开个夫妻店,挣的钱都是你自己的——但我们知道夫妻店是不可能让你挣到「很多」钱的。
我先跟大家讲这些是希望你意识到,收的学费可并不全是因为你一个人讲课,你背后还有一大票人在忙呢,如果你因为这个心里不平衡,那你就很难做得开心我们把话说回来,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很多工作,你选什么,兴趣在哪儿就很重要——这可不是小时候别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简单,你在一个行业呆的越久,你就会发现。
兴趣在一个人的成长发展中占的比重越大,到最后甚至大到「你能不能成功」这件事儿,最初的能力都不算什么,是兴趣在占主导性地位,因为兴趣它能源源不断地给你带来新的能力我这么说可能有些颠覆你的认识,让我来简单解释一下。
其实任何行业对于新手而言都是挣不到很多钱的不信你可以去做一下调研,不同的行业也许顶尖大佬们的薪资差别很大,但对于实习生而言,不管你是什么工作,也不管你是多么高科技的行业,实习生这个岗位的的工资在武汉基本就是80-150一天,没有哪个行业是你上来就能赚很多钱的,当然色情行业可能除外。
即使是色情行业,其实对刚入门的新手也是很不友好的,你可能听说哪个人在夜店工作一个月挣了多少钱,但你要相信这个数绝对到不了行业平均水平,即便你想要赚到一个夜场的头牌那个级别的薪酬,恐怕也得在这个行业里不断摸索、并且持续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才行;要是你想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代名妓,那你得十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如果你对这件事儿没什么兴趣,做一两年你就放弃了,那你最多也只能是个外围的级别。
我举这个例子可能显得很低俗,那我只是想让你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记忆:任何行业里新手都很难挣到大钱;而且有些行业还更累一点,典型的就比如教育行业,新手进来除了讲课你还要备课,那是非常累的,算下来你还不如加入一个世界五百强企业去做兼职,比如肯德基或者麦当劳,世界五百强企业…
实际上我当时做选择时差一点就想去星巴克做兼职,但是我比较了一下我还是对做老师更感兴趣,所以毅然决然放弃了一家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加入了一个百度都搜不出来名字的不知名公司如果你只是为了挣钱,短期来看做什么都一样;但你如果想要长期做一件事儿,那从长期来看,兴趣比什么都重要、甚至比你起步时的能力都重要。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说这句话的人叫黄章晋,也许你不知道他是谁,但你大概率听说过他办的一个内容平台,叫做「大象公会」,这个家伙在媒体行业工作了很多年,是近几年办的非常不错的一个新媒体,他在讲怎么样成为一个内容创作高手时说的就很直白:
你在面对人生重大决策时仔细想想这段话,就一定会有所体悟:如果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儿,完成同样的工作你获得的成就比别人大,相当于获得了高出行业平均水平的激励,这样你就有高出平均水平的动力,长此以往的正向反馈指数叠加,你天然具有成为高手的潜质,而这个潜质是你的兴趣带来的,兴趣就这么有用。
其实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儿还有一个潜在的好处,今天我不想展开多说了,但你可以想象: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儿,会成为你遇到逆境时的终极慰藉我们每个人在一件事情上投入时间和精力时都天然地希望自己取得成就,无论是世俗意义上还是精神意义上。
但成功是没有确定的答案的,中国古人考科举,说能不能中举这件事儿靠什么?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这么说可能太过消极,后来我们想了想给改成了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但无论如何你是绕不开天命和运气的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上混的很惨的人有很多,但在一群惨人当中总有那个最惨的。
比如你去查查字典有一个成语叫做「十上不第」,就是说有个人一辈子参加十几次科举都没考上,惨到这个份儿上后人都给他造了个成语,这个人叫罗隐,后来他写了一句诗叫“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说的就是运气对人的影响;。
这种事儿在历史上一直反复发生,甚至一直到到近代,一位在职业道路上很成功的大人物也说过,一个人的命运不止要靠个人奋斗,还要兼顾历史的进程——有些时候,历史的大势、社会的变迁给你人生带来的影响远超你的想象,如果你选择了一件毫无兴趣的事情,当你遇到挫折和不幸的时候,你的人生指针就会丧失方向,如果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事儿,即便时运不齐命途多舛,那好歹是你自己喜欢的事儿,千金难买爷开心,至少你的人生意义不会发生动摇。
这就是兴趣他在长期的工作里激励你比别人更多得投入,一步一步把你变成高手;在你身处逆境时让你找到心灵的慰藉,即使面对时运的波折也心平气和总之长久而言,你在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有更大概率取得成就04标 准:怎样高于行业平均线?
说清楚这些,终于到最后这一句了:
如果你发现了一个真实存在的大市场,在里面找到了一个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谈一点正儿八经的「干货」,就是你怎么成为一个好老师——我猜这部分内容是元元老师最希望我给大家讲的,但是我只能把它放到最后,因为之前的那些东西不说清楚,接下来的这些具体的步骤你无从落实。
你看我们最开始的这句话最后的1/3叫做*用超出行业平均标准的水准去做事*,什么叫做超出行业平均水平呢?我来跟你讲讲我的故事吧,今天最开始的时候我跟大家说自己为了买那张183块钱的火车票决定去当老师,我第一次站上讲台是大一的暑假,那个时候一个班十几个学生,我教高二数学,那是我第一次讲课。
开课之前我们团队负责教材采购的老师问我要用什么教材,他去统一采购,因为一般来说这个行业的状况就是你去选一本市面上的教辅资料嘛,什么优化设计、创新学案之类的,拿着去讲就可以了,我相信你们见到过很多甚至是教了十几年书的老教师都是这么干的。
但当时我感觉,如果我用别人做好的那些成型教辅资料,我自己讲课时就要受到很大的限制,当然你可能会说,人家教辅上写的很全,你怎么会受限制呢?你可以选择跳过一些东西嘛,主导权还在你的手里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就完了,因为你还是在别人给你画好的一个框架里做一点拾人牙慧的工作。
当时我问自己:你自己感觉什么东西是重要的,什么东西应该怎么讲,你的个人观点在什么地方?你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体现在哪里?你要一辈子对着别人给你编好的剧本站在讲台上当傀儡吗?当时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我迟早要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讲每一个知识点,别人的东西好我可以去借鉴,但我要先有一个自己的底子,别人好我拿来用;而不是直接把我嫁接到别人的底子上去,小修小补。
那接下来很自然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你早晚都要做这件事儿,那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做?所以那个时候我一节班课也没教过,在我第一次走上真正的讲台之前,我决定自己写教材我不用别人的东西,我就仔细想想这部分内容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重要的东西应该怎么讲,我需要辅助什么样的题目,我把这些东西写在了自己的讲义里,然后花了很大的功夫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码出了一套讲义:。
我记得很清,当时这一期课,我讲的数学只有24次课,差不多是36个小时,我讲了36个小时的课自然是拿36小时的课时费,但问题是我做这套教案用了将近200个小时,算下来每小时的工作收入还不如去世界五百强企业….
但是后来我陆续教了五六年的课,每次结束之后我或许遇到了更好的题目、或者在讲课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体悟,我都回去把这套讲义改的更完善一点,尽管有小修小补,但基本上它的骨架就是我第一次讲课时的样子,这套讲义完全是我个人意志的体现,这是我的作品。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其他的老师在自己第一年教课的时候就想到自己去写一套教案出来,但我能确定的是,有很多老师拿着别人编好的教案讲了一辈子课这就是我说的*超出行业平均水准*的意思,当然这很难做到,我为什么要这么干呢?就是因为我从一开始就想清楚了:这个行业有钱赚,我对教书很感兴趣,我要长期在这个行业里工作,不是一年两年、甚至也不是十年八年的事儿,。
如果你真的要做特别久的时间,那最开始起步的时候做什么都是值得的,而且越早越值得: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一开始要跟你谈市场、谈兴趣,因为那是前提,如果我不认为这是个很大的市场、我没有想要长期做下去的兴趣,那我不会为了讲30多个小时的课去花200个小时备课,那我就超不出行业平均水平,那我就赚不到什么钱——这其中的逻辑一环扣一环。
既然我们说到了备课时写讲义这件事儿,之前元元老师一定跟你们提过一种最好的形式,叫做「云备课」,这词儿还是我跟她讲的,如果你只是想字面理解,你可能想到的是类似云计算,云储存的东西,一人上传全员共享——这是一个教育机构最理想的教研机制,在最成熟的情形下它的用处可以有很多,我今天没有计划解释这件事儿的全部内涵,我来1句话解释一下云备课的理念:就是你如果有一个教学上的好想法,你应该把它记录下来,分享出去,和别人交流,获得反馈,并且优化迭代;别人有了好的想法,你也应该能查得到,并且据为己用。
这样的话,一个教育组织里的所有成员就避免了一种很无谓的重复劳动,它的核心只有一句话:想法可交流,内容可迭代,成果可共享这个话题展开讲又要很长时间,这并不是我今天的主题,但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认为教育行业一直以来存在巨大的人力资。
源浪费这个行业从业人员最大的痛点在于:同样的知识点、一茬一茬的新老师,所有人都要反复从零做起牛顿当年跟胡克两个人撕逼时为了挤兑胡克是个侏儒,赌气说了一句人类历史上的名言叫做“如果我有什么过人之处,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但谈到备课这件事儿,所有老师竟然发现没有巨人的肩膀可站,运气好的话一个新老师能碰上一个老前辈呆呆自己,运气不好就只能自己闷头把前人犯过的错误再来一遍,这就是教育行业一直以来最大的人力资源浪费。
谁能解决云备课的问题,谁就能从目前的教育市场里套利,就像工业革命时代到来的时候,谁先用蒸汽机代替人力纺纱机,谁就能在纺织业里套利一样。
现在还没有哪个团队站出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你作为个人仍然有从中获利的可能性,最简单可行的一种办法就是你如果真想给学生们讲什么东西,别想到什么讲什么,而是把自己想到的东西记下来——最好用电脑记,整理成学案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非常简单易行,你要是在教育行业呆的时间够长,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这个习惯就能帮你赚到大多数人赚不到的钱,因为90%的老师上课实际上都没有一套自己的学案。
也许你们的亲戚或者朋友里有老师,你会看到他们有些时候在朋友圈抱怨说自己在补教案,还配了个图,自己的办公桌上摆了一个自己写的密密麻麻的教案——为什么要补?因为学校或者领导要检查,总之你会知道即便一些老师教了十几年书有一柜子教案,那基本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熬夜补的,他们抄的东西是一回事儿、上课怎么讲是另一回事儿,所以他们的教案里没有自己的想法,那不算他们自己的东西。
如果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真实的记录下来,整理一套学案,你就超出行业平均标准了就这么简单当然你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超出行业平均水平,但是今天我就从「自己整理好一套学案」这个角度来跟你讲讲你为什么会挣到很多钱的逻辑:。
首先,你有了一套自己的学案,写教案的过程就是自己熟悉教学内容的过程,相当于事先彩排,你讲课的效果必然更好,你做的好、大家就会看到,学生会看到、你的同事会看到,你的领导也会看到,这其中就蕴含了升职加薪的可能;
其次、你有了一套自己的学案,可以印出来发给学生,别的老师还在徒手上课,而你的重点明明白白印在上面,方便他们回去复习,你的教学效果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好了他们明年还会期待你,还会介绍新的学生来找你,你给公司留住了老学生、带来了新学生,你的KPI里一定会有这种奖励的;
第三,你有自己的学案,每次讲课之后感觉哪里不好就可以立即回去修改,下一次就做的更好,你有一个迭代机制,别人狗熊掰棒子原地大踏步,你在日拱一卒,有一天你把他们甩在身后几乎是必然的;第四,你有自己的学案,你就可以把这些东西分享给自己的同事,有人很讨厌分享,认为这是自己的备课成果凭什么分享给你,你错了,如果你真的想干一件大事,你应该把自己的成果分享出去,当同行决定用你的教案讲课时,你就获得了行业内的声望;
第五,你有自己的学案,如果未来有新同事加入,你猜领导更想把ta交给谁带?你就成了教学主管第六,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如果把这些东西做的特别好,你能出一本教辅书收版税呢?毕竟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很懒,你知道很多人老师都懒得自己写学案,你为什么不把自己写好的学案卖给它呢…我之前听过一个大佬说过一句话:当你感觉别人蠢的时候,你就去收一波他们的智商税——这话很刻薄,但是你仔细想想这有没有道理。
——其实至此,你反思一下,这个流程其实就有点云备课的意思了,这是一个非常简陋的云备课以上六点,我向你保证,至少前五步的每一点都有让你从中套利的可能,第六点我没试过,但我相信实践会是检验它的好标准,大家都可以试一试。
实际上有很多东西你没有想过的时候生活就一直那么过,但一旦你有了一个观念,你就发现自己再也回不去了比如写学案这件事儿,现在你知道了它的好处,你再回头看看那些没有学案徒手讲课的老师:他们没有熟悉自己的讲课内容上课全凭发挥;学生上完他的课听完就忘;他们没办法迭代自己的课程素材,年复一年的原地打转;他们没办法和同行交流,在一个大行业里却是一个孤岛;行业的后进者对他们也缺少尊重,即便他们干了十年二十年也成为不了一群人的核心,整天游离在边缘,当然也就拿着边缘的工资…。
你仔细想想,这件事儿你要不要做,就会有自己的回答05永远不要架空你的学生如果你想明白了上面这个最本质的问题,那接下来还有几个技术层面的细节我想提醒你一下,也许你们用得上我以前曾经听别人说过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北京大学化学院的卞江副教授,说的大家都说现在文理分科,两边的学生很多常识性的东西都不知道了,文科不懂理科理科也不懂文科,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但是卞老师不信这个邪,他说很多东西你只要认真讲他们绝对是能听懂的,所以他去给一个高中文科班的学生普及化学常识,信心满满就去了。
他讲的主题是甲烷的分子结构,如果在座的有理科生你们高中化学课都学过,甲烷的分子模型是正四面体结构对吧,卞老师在课上就跟学生们说,甲烷分子我们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可以证明它确实是四面体结构,为什么呢?因为你可以用反证法:我们知道甲烷的卤素二取代物没有同分异构体,如果它是平面的,它就有顺反异构,但它没有,所以它一定不可能是平面,就得是四面体。
讲完了之后呢,台下一片茫然,卞教授就很受挫但好在下课时有一个小女孩儿跑上讲台很客气地问他说:老师你讲的挺好,但我有一个概念不懂,我想问一下卞教授心里可能想:大概我没解释清楚什么叫「卤素二取代物」,或者她不懂什么叫「同分异构体」,还有可能他不清楚「顺反异构」,这都有可能,对吧?。
但是这个小女孩儿的问题是:什么叫「四面体」?
——这个事儿给我特别深刻的印象,所以我每次给新教师做培训时一定要讲一次,就是你一定得知道你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底子也许你讲的是一个你认为很高深的东西,或者是一个你认为很平常的东西,无论你怎么认为,关键在于你得知道学生目前的水平是什么样的,。
你千万不能搞架空式教学这就像我们学英语时做阅读理解,那种你能认出八九成的阅读材料你读起来进步最快,就是它不影响你理解大意,你能猜出一些新单词的意思,如果阅读的量大你的词汇量就会提升得很快;但如果一篇文章你三成单词不认识,你读起来就费劲,你就想逃避;如果一半单词你都不懂,你感觉那就是折磨。
那你说我怎么处理这种问题呢?如果大家看过《书虫》这套少儿读本,你就会知道他们在那些比较难的单词后面加注释,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单词解释那个难词,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策略总之、好老师各有各的长处,但不合格的老师只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你听他的课感到很折磨,如果你感觉自己要讲的东西对学生会是一种折磨,那你就多在旁边加点注释:。
06怎样让你的学生更听话?另外在你跟学生们相处时,所有的老师都希望孩子们听话,尤其是你安排下去的东西你希望他们完成,他们犯了错误、你去纠正,你也希望他能听你的,但你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下面我教给大家一个基本的套路,能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听你的话。
这个套路被记在《红楼梦》这本书里,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本奇书,鲁迅说这本书是仁者见仁,淫者见淫,每个人看这本书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那我是个老师,我看这本书时就注意到其中有几个非常不错的老师《红楼梦》里第一个出场的女性角色叫做香菱,她是“海棠诗社“的成员之一,但这个香菱最开始只是个丫鬟,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一半儿的功劳要归林黛玉——因为黛玉就是那个教香菱学诗的老师。
这个故事的起源是有次香菱说自己最喜欢的诗人是陆游,结果这话给林黛玉听到了林老师马上对她说:真正有水平的诗可不是陆游写的那样,以后你别看他写的诗了——我特意查了一下,这个故事发生在《红楼梦》的第四十八回,林老师的原话是:「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指出学生的错误之后,林老师开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我把这段原文摘录如下:
这段话信息量有点大,我来简单做个注解:王摩诘、就是王维;老杜、就是杜甫;李青莲就是李白;后面的一大堆人分别是:应璩、刘桢、谢灵运、阮籍、庾信和鲍照——这些人你不必全部听说,因为这并不是今天故事的重点,我想说的是:
林黛玉老师的指导非常「具体」。我们来一句一句把这段话拆开看。林老师教育学生时,第一句话先指出了学生错误行为的本质:
然后给出了训练材料,还细化了行动内容:
然后说完了正事儿,林老师还不忘给学生一点精神上的鼓励,务虚工作做的也很到位:
最后还不忘给学生画了个大饼:
——这是一个完整的套路,在我看来你得背下来,勤加操练,以后每次有人干了你不喜欢的事儿你想要训练他按照你的想法做事儿时你最好想想这五步:晓以利害解释清楚那样做为什么不对,给一个你认为合适的方案,把你的指令细化让他一步一步来,鼓励一下他,然后再画个大饼:
这个方法你多练几遍,用不了几个月你就什么学生都能hold得住了07备 课:讲需要讲的,不要只讲自己会的最后我还想跟你提一个方向性的问题,这句话的作者是一个叫成甲的人,他是一个很专注地研究学习理论的一个人,写过一本关于提高学习效率的书,名字就叫《好好学习》,里面提到了一些提升学习能力的底层方法,其中有一条方法叫「以教为学」——其实如果你了解过的话,他说的这个叫「费曼学习法」,就是通过想象自己是个老师要给别人解释一件事儿,强迫自己去学习新东西。
这个方法没什么新奇的,但成甲在书里对这个方法引申了一条操作指南特别有用,他说:
在我看来,这句话也值得所有老师背下来:不要知道多少讲多少,而要为了讲清楚一个问题,什么不会学什么教育行业有很多老师教了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书,但是你听他的课感觉不过如此为什么?因为他们每次讲课时的想法是:拿到一个主题,想想这个主题自己会什么,然后再想想自己以前怎么讲的,可能以前讲的自己还忘了一部分,那就把还记得住的东西东拼西凑弄一弄,就上台讲课了。
每个人做事的出发点不同:有些人想把这个知识点讲清讲透,讲给别人的过程能倒逼自己搜集各种不知道的信息,日拱一卒把工作的产品打磨到更好;有些人就是想把这节课糊弄过去一年两年看不出来,但如果你要在这个行业做十年八年,差别一定就很大。
有多大的差别呢?史铁生说过一句很刻薄的话,叫『人跟人的区别,比猪跟人的区别要大』,就这么大所以,备课不能知道多少讲多少,而是我们想清楚自己要讲什么,为了把这个东西讲清讲透,自己不懂的就去查资料,交流,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得比行业平均水平更好。
08团 队:和正确的人一起做正确的事儿我想到这里为止吧,今天我已经讲的够多了今天我们谈的问题好像都是围绕个人能力展开的,但其实最后我还想提示你一点,就是一个人有多大的本事,跟你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你和谁在一起做事情,有特别大的关系。
就比如我们从小都多多少少看过《西游记》,无论是86版电视剧还是动画片,或者你去看书,总之你对唐僧那伙人的故事很熟,我猜没有一个人会否认他们这伙人当中本事最大的是孙悟空,但是孙悟空的本事体现在什么地方,你在不同年龄段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
比如我小时候就以为孙悟空厉害之处在于他七十二变,他武艺高强,上天入地但是后来我看的越多,你仔细想想他们这伙人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孙悟空搞不定的事儿,他七十二变也不行,就比如红孩儿他就打不动,跑去找观音菩萨才搞定;牛魔王他就更干不过了,跑去天庭求派天兵天将增援;最惨的一次是独角大王,去天庭搬了四次救兵,第一次是托塔李天王、然后是火德星君、水德星君,最后把太上老君也给叫出来才算过去;总之这种事儿非常多。
后来我特意查了一下,就是唐僧这一伙人取经,一路上总共遇到了35次妖怪,其中孙悟空参加了33场,有两次他不在;然而这33场里头孙悟空被别人帮了25次,其中还有3次是他没说话,天庭的神仙自己跑过来帮忙的…
如果你知道这个数据,那你就得重新思考一下孙悟空这个人的本事了当然我没有质疑他的能力,孙悟空的确是很有本事,但他的本事绝对不体现在七十二变上,我认为他最大的本事在于每逢大事儿他总能找到人来帮自己天上的神仙被他叫了个遍,他遇到事儿大家都来帮他,这就很厉害,这也是一种本事啊。
你要是想到这里,那自然而然就有一个疑惑:你看他遇到什么事儿都能找来神仙帮忙,那当年他被压在五指山下头前后五百年,怎么就没一个神仙来帮帮他呢?我的回答是:他后来加入的这个小团伙儿讲了一个非常好的故事,就是我受皇帝托付要去西天取经、弘扬佛法,这个时候你遇到问题就容易获得支援;而他之前干的那些事儿,那个故事就很糟糕,跑去蟠桃盛会捣乱,跟如来斗法,这种故事设定他就是没人帮。
你看,孙悟空还是这么个猴儿,他有没有本事、有多大的本事,能发挥多大的价值,这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他跟谁在一块儿,他在做什么事儿,这确实很关键所以之前我讲了很多关于怎么提升你个人绝对实力的东西,但能力是你一个人的事儿,怎么发挥这些能力,可能需要你借助周围人的力量;所以每当我遇到一些新的小伙伴、或者和一些我从来不认识的人一起合作时就会很开心,因为我总感觉我们当中潜在着一个西天取经的故事,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孙悟空的话,那么你就要加入一个这样的故事。
这就是我今天想讲的全部,取经路很长,祝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09彩 蛋:如果你没有经验,那就多做准备我想找一个同学问一个送命题:你感觉元元老师上周讲的培训和我今天的培训哪一个更好一点?(我知道这道题目对你来说太难了,但是你大胆一点说实话,如果你因为说实话被开除了那你就来找我,我们不在这里当老师了我俩一起出去创业好吧?你大胆一点说自己真实的看法)
其实你们不知道,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各方面条件一致,两个人在同样的环境下讲同样的东西,我是干不过元元老师的,因为她这个人站在人群面前时出场自带一种很强的气场,可能长得好看的女生都是这样吧,但总之其实要拼演讲能力我是拼不过她的,我也没有元元老师那么幽默,但为什么你们会感觉今天的效果会比上周她讲的更好一点呢?
因为我在准备这次培训的过程里,写了一万五千字的逐字稿:
严格意义上,刚刚一个多小时里我说过的每一个字、讲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事先演练过的;甚至是跟你们活跃气氛时讲的笑话,都是早有预谋的精心策划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拿今天的培训和元元老师上周的培训强行比较是不公平的,她是轻装上阵、即兴发言;我是逐字备课,刻意打磨。
如果你前期在备课上下足了超常的功夫,那你讲出一节超出所有人的课几乎就是必然的结果——这是我今天想告诉你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另外今天我讲课的全部讲稿,我都给你按照适合手机阅读的方式进行了排版,我用的演示文稿源文件也可以分享给你,方便你回顾和复习:。
道阻且长,各位一定加油P.S. 最后替我的朋友打一份招聘广告: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恰好是一个正在找假期实习的大学生,并且你对教育行业非常感兴趣,那你可以尝试来投递一份简历这是一群非常有活力的年轻人,而且薪酬也不错,和他们聊完、你就知道了。
联系方式请加微信:gyy956373033祝你在更大的世界里,认真去做你认为值得的事· 猜 · 你 · 喜 · 欢 ·/ 01 美国高考状元赵雨思:斯坦福的励志鸡汤/ 02 在别人婚礼上开黄腔的乡村教师代言人。
/ 03 咪蒙出了事儿我偷着乐是不对的,但是确实很高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