圐圙_圐圙_ku lue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4-26

"圐圙"音"ku",词典释:"指围起来的草场,现多用于村镇名称,也译作`库伦'。“库伦

圐圙_圐圙_ku lue

 

【聚焦学习】

"圐圙"音"ku(哭)lue(略)",词典释: "指围起来的草场,现多用于村镇名称,也译作`库伦 " 也有的释为: "北方方言,四周有墙而无房屋的空场,多用于地名“库伦这个旧地名,自公元十七世纪中期为第一世喀尔喀蒙古最大的活佛和封建主的驻地,始建城栅,即以此为名。

清代在这里设库伦办事大臣驻地,管理对俄罗斯通商事物,并统辖土谢图汗和车臣汗二部,归定边左副将軍节制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改称乌兰巴托这个词在山西一代多用作地名,如祁县有南圐圀,山阴县有一个乡叫薛圐圙乡、应县有个大圐圙村,吕梁市临县有个圐圙村、兴县有个圐圙头,忻州市繁峙县有个圐圙村,大同市浑源县也有个圐圙。

张家口市北境的草原也有蒙族牧民放牧生活群落一一蒙古包聚居地所以本市埧上四县也多有称"圐圙”的村镇,不过由于时间的推移,大多都演变为 "xx囫囵“ 了,如張北县的大囫囵丶马囫囵丶北塔拉囫囵……沽源县的羊囫囵等等。

而陕北和河南安阳一带则用作动词使用,如把某物圈起来可以说“把它圐圙住”。青岛一带则用名词使用,农村用藤条编制的存粮食容器叫“圀圙囤子”。

在山西省圐圙还是特有的一种古老民俗面食,形状为圆环状,相当于“长命锁”,上有石榴、佛手、桃子、老虎等面塑,在幼儿满月,三岁生日,十二圆锁,孩子的外婆、舅舅家要蒸“面圐圙”,并在喜宴开始前举行套面圈的仪式,以期盼孩子长命百岁,吉祥如意。

有些地方圐圙还用于婚礼仪式,并配有精美的面塑“花顶”要说"圐圙"这个名称有何特殊意义?一是说明在中国历史上,连绵不断的征战,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向南方文明的农耕民族的侵犯占领,造成长城沿线南北附近地区民族的杂居,所遗下的痕迹。

二是不得不说的库伦和张家口的通商关系: 中國北方絲绸之路一一"張库大道"作为中國北方最大的國际商埠,延续了300多年陆上絲绸之路的货物集散地(历史上称为“旱码头)一一張家口,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明廷批准今張家口大境门外正沟、西沟与成吉思汗的子孙后裔们开办"以布帛易马"的 "贡市“ (后称马市",到1929年商贸停止,一条从張家口至库伦(今蒙古首都乌兰巴托)、一直延伸到恰古图 (今蒙俄边境上一个城市) 的長达4300多华里的中俄贸易商道,整整运行了377年。

此贸易的真正繁荣始于清初,并贯穿整个清代清軍进关的第二年 (1645年),山西八大"皇商”打着大清国的皇旗,拉着骆驼,赶着牛车,满载着物资,赱出大境门,进入蒙古草原,便开始了三百余年的旅蒙(俄)贸易经营范围极其广范,从中国内地购来的绸缎丶布匹丶米面丶茶叶、食糖、瓷器丶木器丶马鞍丶蒙靴丶铜铁器及宗教用品等,到蒙古交换回来马丶牛丶驼、羊、皮張丶绒毛和贵重药材等,用茶叶丶生烟等从俄罗斯商人那里换回羽纱丶毛毡丶天鹅绒丶波兰呢等纺织品等。

旅蒙商的活动几乎覆盖全中国: 向南,直达京丶津丶湖广丶江浙丶福建; 向北,销货地伸入到内、外蒙12个盟丶154个旗他们的重点贸易是 库伦 和 恰克图从康熙年间8户"皇商“发展到民国六年(1917年),张家口大镜门内外的商店和货栈就有8500余家。

到民国十七年(1928年),仅大镜门外市场,年营业额即高达1.5亿两口平银由外蒙输入马7万余匹,骆驼3万余峰,羊150余万只,绒毛7620万斤,皮張1000万張那时的張家口街市上日夜车水马龙丶驼牛云集丶毛皮如山丶人头攒动、十里長街、灯火通明的繁华景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