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是什么意思_雷人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怎么说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4-28

从“我也是醉了””一脸懵逼、点赞狂人、逗比、剁手族“到前段时间“厉害了,我的哥”再到近日火起来的“蓝瘦香菇”等等,小编预测一门新兴的学科诞生:网络流行热语学。

雷人是什么意思_雷人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怎么说

 

点“华科新媒实验室”关注最具社会责任公号精彩导读:近日,一名广西男子失恋的视频,让“蓝瘦”、“香菇”俩词儿蹿红网络,成了潮人们表达哀伤的必备词汇香菇新品种——蓝瘦香菇一时间刷爆微博微信朋友圈从“我也是醉了”。

”一脸懵逼、点赞狂人、逗比、剁手族“到前段时间“厉害了,我的哥”再到近日火起来的“蓝瘦香菇”等等,小编预测一门新兴的学科诞生:网络流行热语学。小编认为,蓝瘦和香菇火了。而且还可能要更火~

蓝瘦香菇,你为什莫要射这种花?下面请先来看视频:这普通话说得太可爱了!看完视频后,小编也“蓝瘦”“香菇”南宁一小哥失恋后小哥因为女友和他分手了他很蓝瘦所以香菇憋住,忍着人家失恋很蓝瘦,香菇的好么不过小编还是希望女友能够回心转意。

失恋了还给广大网友带来快乐感动中国人物之“最伟大的失恋者”!1什么是“蓝瘦香菇”?关于蓝瘦香菇的学术分析该词通过QQ空间、百度贴吧、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会化媒体“蓝瘦香菇”迅速走红,已成刷屏之势这个网络词来自一段网络视频,视频录制者是广西南宁人,因为失恋,很难过也很想哭,录下了这段视频,以表达自己的伤心之感。

因小伙说话带地方口音,视频原话如下:全文:蓝瘦,香菇,本来今颠高高兴兴,泥为什莫要说这种话?蓝瘦,香菇在这里第一翅为一个女孩使这么香菇,蓝瘦泥为什摸要说射种话,丢我一个人晒这里,香菇,蓝瘦在这里,香菇……。

翻译:难受,想哭,本来今天高高兴兴,你为什么要说这种话?难受,想哭在这里。第一次为一个女孩子这么想哭,难受。你为什么要说这种话,丢我一个人在这里,想哭,难受在这里,想哭……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

小编总结了一下广西好基友的分享(一家之言求轻拍砖)“广西人就把拼音声母“k”和“g”混淆淆、“p”和“b”、“t”和“d”、“c”“s”和“z”、等等混淆比如 “蓝瘦香菇”就是把哭(ku)念成了菇(gu)。

例句:我扇在犒犒的典野上,干现大便小便的银朵向我飚过来 普通话:我站在高高的田野上,看见大片小片的云朵向我飘过来)你喂狗真好普通话:你胃口真好而且他们不好发圆音2“蓝瘦香菇”传播概况分析根据华科新媒实验室舆情团队人员根据关键词“蓝瘦、香菇、南宁、小哥、失恋”等关键词设定方案监测显示,截止13日下午2点,共检测到相关信息162205条,其中相关新闻40084条,微博77358条,微信27864条,贴吧论坛15987条,以。

推特、脸书、澳大利亚时报、多维新闻网在内的海外媒体信息306条,其他信息606条。3“蓝瘦香菇”的传播路径分析

舆论走势分析图热点绝非凭空产生,那么“蓝瘦香菇”到底是怎么引爆社会化媒体的呢?根据华科新媒实验室舆情团队监测,如上图舆论走势所显示,下面我们可以得出相关结论:10月5日前后(传播潜伏期):南宁小伙“蓝瘦香菇”的视频在QQ空间引发关注,其后在百度贴吧引起讨论。

从百度贴吧的检索结果来看,“蓝瘦香菇”视频在贴吧的传播范围有限,仅仅是局部讨论10月8日(传播发展期):秒拍网红@当时我就震惊了(秒拍主页显示有2679万粉丝,十足的网红大号)发布了该视频,获29003赞,随后转发至微博@当时我就震惊了(微博主页显示有2611万粉丝),在微博上获得1万转发、2万评论、1万赞。

这位网红的转发是扩大“蓝瘦香菇”传播的关键点,这也符合了《引爆点》中“个别人物法则”,原本在QQ空间、百度贴吧局部讨论的“蓝瘦香菇”视频进入更为开放、传播力更强微博平台10月9日(传播发酵期):微博上开始出现大量以秒拍视频、小咖秀为主要形式的“蓝瘦香菇”视频模仿。

同时,“蓝瘦香菇”表情包、其他方言演绎、句型造句等二次创作也陆续出现,推动这一话题成为热点10月11日(传播引爆期):两位明星的加入使得“蓝瘦香菇”作为流行语进一步扩散10日凌晨2点左右,林更新发微博称“深夜香菇”,引发5445讨论、1004转发、7万点赞;当天下午1点左右,演员颖儿发微博写到“前两天突然急性肠胃炎进了医院,蓝瘦,香菇”,引发3938讨论、3347转发、1万点赞。

与此同时,媒体相关报道陆续出现,大多解释“蓝瘦香菇”的来历和含义,发布媒体多为网媒公众人物对“蓝瘦香菇”这一流行语的接纳,让“蓝瘦香菇”在无形之中又贴上了一层信用标签10月12日(传播高潮期):“蓝瘦香菇”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刷屏。

三只松鼠、维达、纯生啤酒、喜士多便利店、海尔洗衣机、必胜客等众多品牌借势“蓝瘦香菇”,“蓝瘦香菇”网络传播达到高潮10月13日(传播回落期):虽然微信、微博还是有不少的影子,但相对于12日,热度开始下降。

微信舆论场被被叫“蓝瘦”的“香菇”刷屏:

4“蓝瘦香菇”信息来源分析

由上图可知,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是网络热词传播的主体。

媒体活跃度排名

信息数地域排名有意思的是,发生在广西的热点,却在广东最火爆。5“蓝瘦香菇”舆论情绪分析

由图可知,由于该热点的属性所限制,网络传播还是以正面信息传播为主6“蓝瘦香菇”走红原因心理学视角解释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对某种相同的刺激,产生相同或相似心理反应的现象,它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差异性。

(1)优越感上海人看外地人都是“乡下人”,中国人看朝鲜人往往低看一眼,名牌大学毕业生与专科院校毕业生并肩而立多少会有优越感,一群自认为普通话标准的人,遇见到一个说话带地方口音的小伙,优越感自然出现(并非绝对)。

激烈竞争和背负生活压力的网民,在这位广西小伙身上找到了自信和压力发泄的窗口我认为,这是“蓝瘦香菇”得以走红最根本的原因(2)群体心理极端化群体行为会使群体成员所持观点变得更加极端,保守的更加保守,激进的更加激进,负面的更加负面,形成“偏激共振”。

“蓝瘦香菇”本是一个伤心的故事,凡有基本道德常识,应该知道,拿他人缺点开玩笑,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是不道德的行为,但以此为乐的氛围一旦形成,几乎所有人就不再认为,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3)猎奇心理

当我们在朋友圈看到“蓝瘦香菇”,大多一头雾水,很难主观判断其表达意义,往往咨询他人或求助于搜索引擎,得知缘由后又参与到传播中因此,众多网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被裹挟进这场网络传播(4)从众心理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当一个群体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采取某种行为,其他人便会受到影响,采取类似行为见朋友圈好友使用“蓝瘦香菇”,自己也跟风使用社会学视角解释参与网络热点的传播,可以满足我们与社会发生关联的需求使用“蓝瘦香菇”造句,同时满足了两方面的心理需求:网络热词代表了一种新的语言方式,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时尚性,“蓝瘦香菇”作为一种网络热词,使用和传播“蓝瘦香菇”也是对自我时尚的一种彰显。

(个人主义的彰显),又体现了和其他人的连接、共鸣,消除孤独(集体主义的诉求)经济学视角解释对网络热点的模仿和再创造能够快速吸引眼球,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眼球是最稀缺的资源各企业自媒体、段子手,纷纷借势“蓝瘦香菇”,或内容二次生产,或简单造句,以获取市场关注,成本低,收益高。

这往往是企业自媒体、段子手参与传播的主要动机传播学视角解释(1)全媒体传播机制跨平台多头传播,社会化媒体平台以网友”参与式“传播为主,资讯媒体平台以媒体“报道式”传播为主,不同渠道,不同圈层的信息相互流动、刺激和推升,形成传播的“裂变效应”,这是“蓝瘦香菇”迅速走红的关键。

(2)社会化媒体传播的无限制弥散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朋友圈等)以用户为点,集人际传播、群际传播、圈层传播、大众传播于一体,事件一旦在网络某个点或圈群爆发,就会加速度四处扩散,瞬间“喷涌”和“刷屏”,这是“蓝瘦香菇”能够在几天内迅速走红的传播媒介保障。

总结:网络流行语背后的起源以及原因(考点)那么,我们不禁要发问,网络用语为何在当下如此流行,为何又流行的如此之快?

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并非全是偶然,某一词句能成为网络流行语除了简单形象、生动有趣外,往往还反映了某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因此,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现象,已成为社情民意、社会心理的特殊载体,折射出网络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一、网络流行语:一种特殊的舆情载体与新闻、评论等舆情载体相比,网络流行语有以下特征:1.反映集体的认同和感受如马学良、瞿霭堂所言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变化是社会集体意志的产物”在海量信息中,只有那些最能触动公众心理的话语,才可能迅速引起相当数量网民的关注认同,进而爆炸性地传播开来。

而互联网则为社会情绪、社会意见的这种汇集、整合、表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土壤2.推动舆论升温发酵网络流行语简洁诙谐、生动形象、新奇别致、感染性强,具有特殊的传播效果,对加速事件传播,提升社会关注具有特殊作用。

这在“躲猫猫”“俯卧撑”“范跑跑”“70码(欺世马)”“开胸验肺”等热点事件中表现得十分突出3.形成“无所不在”的批判网络流行语将零散的意见整合起来,形成特殊的“集体大合唱”,引起社会舆论更为广泛持久的关注。

同时,网络流行语具有很高的“可复制性”,从网络段子、网络造句、网络歌曲到文章评论、相声小品、影视剧目、日常闲谈、文化衫、玩偶等等,网络流行语往往被反复引用、不断衍生,推动舆论病毒式扩散,对当事人或相关现象形成如影随形的逼问和反讽。

4.具有草根、亚文化特质大多由草根网民发起、传播,反映了多元、狂欢、草根崛起、权威消解等网络文化现象其中包含不少俚语俗语甚至低俗词汇,如“尼玛”“屌丝”“逗比”“砖家/叫兽”“你妹”“装逼”“草泥马”“逼格”“撕逼”“蛋疼”“碧莲”“碧池”等。

网络流行语案例介绍:我也是醉了【1】起源我也是醉了最初源自武汉和江苏连云港地区,网络出处为东来东往EP同名主打歌《我也是醉了》(百度百科)这句话最开始在武汉地区比较常用,因为一首歌曲逐渐为人所熟悉,进而变成现在很流行的口头禅。

【2】延伸我也是醉了成为网络流行语之后,被各大新闻媒体迅速运用于各类吐槽以及评价,教育部更是发布十大网络用语,我也是醉了更是居于首位,果真,荼毒不浅。如2014年

二、反映了什么样的社情民意?1.对社会热点的评判一是对热点事件和现象的评判如借“一个艰难的决定”表达对企业竞争挟持消费者的不满,借“西毕生”讽刺学历造假,借“范跑跑”批判极端个人主义,借“我爸是李刚”质疑“官二代”仗势欺人。

其他还有“黑哨”“楼脆脆”“正龙拍虎”“开胸验肺”“跨省抓捕”等此外,“做人要厚道”“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不作死就不会死”“且行且珍惜”等,有劝诫意味“秀下限”“无知者无畏”等,则是对突破底线行为的批判。

二是对官方回应的质疑借刻意突出、反复引用原话来进行反讽比如,云南“躲猫猫”事件,网民认为在看守所这么严肃的地方,居然还有“躲猫猫”这么温馨的游戏,居然导致一个青壮年的意外死亡,实在不可思议之后针对类似事件又出现“喝水死”“睡觉死”“大便死”等网络流行语。

类似的还有“70码(欺世马)”“俯卧撑”“休假式治疗”“维修性拆除”“轮流发生性关系”等三是对“雷人雷语”的讽刺比如“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先谢国家”“这事儿不能说太细”“你是哪个单位的?”等等,均反映出舆论对官僚态度等的批判。

近年来“雷人雷语”引发的网络流行语明显减少,显示在舆论监督压力下,领导干部和社会名人更加谨言慎行2.反映阶层、群体问题不少网络流行语与“社会阶层”有关,如“蚁族”“草根”“屌丝”“土豪”“干爹”“逆袭”“高帅富”“矮丑锉”“X二代”,以及“我爸是李刚”“恨爹不成刚”等,反映出舆论对社会阶层断裂、贫富代际遗传、底层民众向上流动机会减少等问题的焦虑。

网络流行语还显示出对当前新社会群体的特别关注比如“海龟”“土鳖”“海带”“白骨精”“月光族”“宅女”“宅男”等,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此外,出现了描述特定男人、女人的“小鲜肉”“暖男”“伪娘”“女汉子”;描述青年人的“普通青年”“文艺青年”“二B青年”。

即使是“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五道杠”等指向个人的网络流行语,反映出的也是对特定群体的看法态度而“五毛党”“自干五”和“体制婊”“带路党”“美分党”等,则带有明显的政治态度站队意味,成为网上争论中频繁被使用的“帽子”和“鞭子”。

3.反映民生社会诉求如“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姜你军”“苹什么”,反映出民众对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涨的惊讶无奈“被就业”“被捐款”“被代表”“被自愿”等“被XX”系列,反映了公众对知情权、参与权被剥夺的不满。

类似的还有,“农妇、山泉、有点田”,显示在追求“成功”的快节奏时代,一些人对小富、安稳生活的向往;“十面霾伏”显示对严重空气污染的担忧,“逃离北上广”流行的背后,是进入一线城市的年轻人生活工作压力大、缺乏归属感等复杂感受。

三、折射出的社会心理杜骏飞曾归纳了网民心理的九大特征:渴求新知、猎奇探究、彰显个性、娱乐时尚、减压宣泄、跟风从众、追求平等、渴望创新、自我实现这在网络流行语中大多有所体现,观察近二十年来的网络流行语,以下几种心理比较突出:。

1.面对纷繁世相的惊讶近20年来,表达“惊讶”的网络流行语数量是如此之多,角度是如此之丰富比如“汗”“弓虽”“穿越”“霹雳”“雷人”“相当地”“额滴神啊”“细思极恐”“我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吓死宝宝了”“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用来感叹各种少见的现象;“无语”“给跪了”“毁三观”“重口味”“人艰不拆”“随时受不了”“你家里人知道吗?”“不能放弃治疗”多指令人难以忍受的个人言行;“学霸”“不明觉厉”“霸气外露”“新技能get√”“高端大气上档次”“画面太美我不敢看”,则表达的是相对正面、积极的惊讶感受。

不少词句都有独特的含义,比如“穿越”包含“时空错乱”的感受,“人艰不拆”表达了“可怜又可悲”“呵护小人物脆弱的自尊”等态度感受,“蛋疼”“神逻辑”“什么仇什么怨”表达了对动机、逻辑的难以理解,“不明觉厉”则带有类似“高山仰止”“外行看热闹”的惊叹。

此外还有“神器”“神回复”“史上最”“也是醉了”“也是蛮拼的”“很黄很暴力”“很傻很天真”“很好很强大”等等,各自有不同的意味和用途这些丰富多样的“惊讶流行语”,显示当前中国社会急剧变化、明显多元化,不同群体交流碰撞增多,以致于许多个体感到难以置信、难以理解的现象很多,情况较复杂。

2.普遍的焦虑和压力在表达心态与情绪的流行语中,有关压力、伤感、矛盾、窘态等灰色情绪的词语出现频率高、流行范围广从“鸭梨”“杯具”到“伤不起”,再到“悲催”“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时间都去哪了”,表达了网民感受到压力、又不愿被压力所迫的焦虑、自嘲和感慨。

而“心塞”“累觉不爱”“现在整个人都不好了”,则更传递出一种压抑、疲惫的无力感3.轻松戏谑、娱乐自嘲突出表现在网络“萌语系”文化现象:有的是模仿童语,如“萌萌哒”“有木有”“肿么了”;有的是方言谐音,如“赶脚(感觉)”“蓝盆友(男朋友)”“涨姿势”(涨知识)“捉急(着急)”“内牛满面(泪流满面)”;有的是象形表达,如“囧”(八字眉状,表示无奈、尴尬),“Orz”(跪拜状,意为“服了”);有的是英语谐音的模仿恶搞,如“闹太套”(not at all),“狗带”(go die)。

即便是表达悲惨、贫穷、伤感、担忧等负面情绪的网络流行语,往往也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如将悲剧说成“怀具”,将难以掌控称为“hold不住”,称呼无车无房无女友的男青年为“低碳哥”,称严重的雾霾为“十面霾伏”等等,包含着“苦中作乐”“泪中苦笑”的味道。

即使是批评和攻击,也多用“坑爹”“奇葩”“也是醉了”“不能放弃治疗”“我能说脏话吗?”等曲笔反讽而不是直接地板起面孔训人不少网络流行语反映出网民勇于自嘲的姿态如“槑”“土豪,我们做朋友吧”,都有一定的“呆萌”精神,而被一些舆论批判为“自贱文化”的“屌丝”“剁手党”“臣妾做不到”“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等等,其实是先把自己放在较低位置、进而取得一种从容的自嘲姿态,本身也是对“自视过高”“过分自我标榜”的一种反讽。

而“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元芳,你怎么看”“待我长发及腰,……可好?”“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主要看气质”等各类“造句运动”,则是网民借助流行语参与的一种集体狂欢4.事不关己,超然洒脱最具代表性的是“神马都是浮云”“浮云”,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位居2010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榜首,并且流行至今。

此外,2008年广州电视台在街头随机采访一位男市民:“请问你对艳照门有什么看法? ”该市民从容回答:“关我屁事,我是出来打酱油的! ”“打酱油”自此迅速流行,表达出“过客”“与己无关”的态度而2014年的网络流行语排行榜中,“我只想安静地做个美男子”进入前十,表达出不少网民自恋自嘲、与世无争的态度。

5.积极向上,追求正能量“给力”“赞”“点赞”“正能量”“最美xx”“光盘行动”“hold住”“中国好××”“航母style”等的长期流行,显示了不少网民追求积极情绪的心态四、1996-2015,网络流行语背后的文化变迁。

对近20年来网络流行语的来源、内容进行梳理,可以看出网络流行语发展的大致脉络,以及与社会的互动影响1.1996-2005:以网络“方言”为主,“网络群居”特征初显包括“GG”、“MM”、“7456”等词汇缩写,以及“顶”、“沙发”、“潜水”、“恐龙”等特殊称谓。

此外还有1997年后借互联网走红的电影《大话西游》的台词“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靠”“I服了You”等无论是群体内部的网络“方言”,还是对传统文艺作品的网络化挖掘,都显示这一时期互联网作为独特“文化圈”和“生存部落”的特征初显。

2.2005-2007:文艺作品大量催生网络流行语,社会文化强势渗入网络文化与电影有关的有“做人要厚道”(《手机》),“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无间道》),“XX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天下无贼》)”,“你侮辱我的人格、还侮辱我的智商”“素质、注意你的素质”“顶你个肺”(《疯狂的石头》)。

与电视节目有关的有“额滴神啊”(电视剧《武林外传》),“海选”“玉米”(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农妇、山泉、有点田”(农夫山泉广告),“你不是一个人……”(世界杯黄健翔激情解说)与书籍有关的有“痛并快乐着”(《白岩松自传》)等。

而央视春晚舞台上赵本山、范伟等表演的小品,更是几乎年年催生网络流行语,如“忽悠”“伤自尊”“太有才了”“不差钱”“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其跨度超过2005-2008年这一时期网络文化进入快速成长期,大量从传统媒体、社会文化产品中汲取元素,再筛选、加工、传播,成为自己的特色文化符号。

3.2008-2010:社会热点类流行语暴增,网民自创词句明显增多正如有学者所说的,网络流行语经历了“从文字游戏到个个有故事的发展过程”,2008年开始特别明显如“躲猫猫”“俯卧撑”“打酱油”“欺世马(70码)”“范跑跑”“被自杀”“西毕生”“楼脆脆”“小白菜”“开胸验肺”“跨省抓捕”“我爸是李刚”“3Q”“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豆你玩”“姜你军”等。

互联网反映和影响舆情热点的时政功能在这一时期集中爆发,究其原因,或与社会矛盾多发、网民参与意愿增强、微博等社交媒体活跃等有关同时,自2008年开始,网民自创词明显增多,其中既有老字词被赋予新含义,如“囧”“槑”“雷人”“山寨”“霹雳”“杯具”“围脖”“鸭梨”“浮云”“给力”,也有基于热点事件或社会现象的再创作,如“做人不要太CNN”的名词动用,如“正龙拍虎”“秋雨含泪”“兆山羡鬼”等“新成语”,还有“凡客体”“梨花体”“艰难体”“羊羔体”“让XX飞”等各种模仿创作,显示网络空间的语言创造能力明显提升。

4.2011-2016,社会热点类减少,表情达意类井喷,网络语言加速影响“反哺”社会语言进入2011年以后,网络流行语中与社会热点事件密切相关的骤然减少,而网民自创的“表情达意”流行语出现井喷本文“网络流行语折射出多种社会心理”部分所列举的几大类数十个例子,大多产生于这一时期,如“给力”“坑爹”“伤不起”“hold不住”“悲催”“心塞”“随时受不了”“萌萌哒”“现在整个人都不好了”“喜大普奔”等。

这些情况显示,这一时期互联网的时政功能有所弱化,情感表达宣泄功能明显强化还有分析认为,曾在网络上流行的“愤青心态”正渐趋隐退,取而代之的是调侃和吐槽如“仇富”已部分转型为“涮富”,“有钱就是任性”“买买买”“国民岳父”,多了许多轻松诙谐的调侃意味。

再比如“土豪”,最初指“花钱不过脑子”“有钱没文化”的人,后来词义中增加了“高端”“有钱”“霸气”等意味近20年来,不少网络流行语成为社会语言2010年以后,网络流行语进入社会语言的速度、数量、传播面均明显增强。

“给力”“屌丝心态”“APEC蓝”“悲催”“坑爹”“伤不起”“女汉子”“暖男”“土豪”“大V”等一大批网络流行语,不仅变成社会常用语,有的还出现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国家领导人口中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网络流行语从网络空间到现实社会、从口头语言到媒体用语、由“社会方言”变成“社会共同语”,而且从网络流行到媒体、社会流行的迟滞越来越小,对社会的渗入面也将更广。

(摘自 新华网)编者觉得,网络流行语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爆红的原因,除了心理上的一些因素,还有如今手机普及以及快餐文化盛行的促进作用,人们都乐于借助便捷的网络来获取资讯,然后分享,无形之中,网络流行语便越发的猖獗。

如果这一波流行语很快就过去,那么流行语本身就真的是“蓝受,香菇”了表情包来啦!

下面这几张是转载的转自微博@正经人sm

牛人把蓝瘦香菇改成了歌,情绪太到位了,竟然还很好听!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华彩指数大数据平台”◆◆◆华科新媒实验室聚焦新媒体产业探索新媒体创新展示新媒体成果

长按上方二维码加入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